新書推薦: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HK$
98.6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自古以来,名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孔子曾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原也曾叹息“恐修名之不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名声传播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明星效应日益凸显,网红经济势头正盛,papi酱、李佳琪等一众新媒体名人改写了中国互联网经济与文化的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国家的宣传方式也面临着挑战,在不断地探索中,我国政府积极创新政府形象传播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现了诸如学习强国这样的政府新媒体传播平台。
在传统与现代、旧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名声传播的路径、方式、影响力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与差异?未来我们又将怎样应对信息时代复杂多变的名声生态?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本书将以古今中外重要的名声现象为案例,分析并提炼出名声传播的新理论,在“名声”这一关键词下,助力学科建设,回应时代问题。
|
內容簡介: |
关于名声,国外已有丰富的理论成果,并成为一门学科,国内相关研究丰富,但是还未形成理论。本书依托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国外名声学理论,启发我国学科建设。同时,本书关注国内名声现象,特别对新媒体时代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名声传播行为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认识我国的名声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關於作者: |
魏婷,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主要从事电视新闻、现代科技与传播、名声传播等研究。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或高校教材3本。
|
目錄:
|
章 绪论 / 001
节 名声传播研究缘起 / 003
第二节 名声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 006
一、国外名声传播研究状况 / 006
二、国内名声传播研究状况 / 009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 / 013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014
一、研究方法 / 014
二、研究框架 / 015
第二章 名声传播的相关理论梳理 / 017
节 名声传播与相关社会学理论 / 019
一、马克斯·韦伯的身份与声望分层理论 / 020
二、污名化理论 / 022
三、社会戏剧理论 / 023
第二节 名声传播与相关社会心理学理论 / 025
一、刻板印象理论 / 025
二、晕轮效应 / 027
三、睡眠效应 / 028
四、自己人效应 / 030
第三节 名声传播与传播学理论 / 033
一、“使用—满足”理论 / 033
二、拟态环境理论 / 035
第三章 名声的特性与功能 / 037
节 名声的概念 / 039
一、名声相关概念分析 / 039
二、名声的概念 / 043
第二节 名声的特性 / 045
一、传承性 / 046
二、震慑性 / 047
三、不平衡性 / 049
四、归属性 / 050
五、想象性 / 051
六、情感性 / 053
第三节 名声传播的功能 / 055
一、文化功能 / 056
二、经济功能 / 058
三、社会功能 / 059
第四章 名声的产生和类型 / 063
节 名声的产生 / 065
一、名声产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 065
二、名声的构成要素 / 067
第二节 名声类型的多元维度 / 073
一、正面或者负面角度 / 073
二、知名度范围 / 074
三、时间维度 / 074
四、国家关系 / 075
第三节 好名声与坏名声 / 076
一、好名声的评价标准 / 077
二、坏名声的独特现象——污名 / 078
三、好名声与坏名声的转换 / 078
第四节 历史名声与新闻名声 / 080
一、历史名声的持久性 / 081
二、新闻名声的时效性 / 082
三、新闻名声与历史名声的转换 / 084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名声传播的传播机制 / 087
节 名声传播的路径 / 089
一、一级传播、二级传播、多级传播 / 089
二、名声传播中的变量 / 093
第二节 名声传播的形态 / 108
一、人际传播 / 108
二、群体传播 / 110
三、组织传播 / 112
四、大众传播 / 114
五、新媒体传播 / 116
第三节 媒体与名声传播的互动 / 119
一、媒体对名声的依赖 / 119
二、媒体对名声的维持 / 121
三、名声是媒体的生命线 / 122
四、名声与媒介形象的关系 / 123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名声传播的突破 / 127
节 名声传播成为社会必需品 / 129
一、国家的名声传播战略 / 129
二、组织的名声传播 / 135
三、个人的名声传播 / 138
第二节 名声成为社会消费品 / 144
一、消费时代的影响 / 144
二、经济概念的引申 / 146
三、名声传播的消费者 / 147
第三节 电视的名声传播资源 / 149
一、新媒体对电视节目的影响 / 149
二、明星真人秀节目中的名声传播 / 152
三、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中的名声传播 / 160
第四节 网络名声传播新动态 / 165
一、新的受众态度:外化、直接 / 165
二、新的名声形态——网红 / 167
三、网红名声传播的自媒体化 / 169
四、网红名声传播的社会接纳 / 171
第七章 个案研究:《中国公益组织名声传播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175
一、问题的提出 / 177
二、调查方法 / 177
三、调查样本特征 / 178
四、调查结果 / 178
五、结果分析 / 190
六、思考 / 197
第八章 结语 / 199
一、新旧媒体时代名声传播的比较 / 201
二、研究的展望 / 206
参考文献 / 209
|
內容試閱:
|
新媒体铸就了大众的文化狂欢,网民在面对残酷现实、离奇事件所感受到的无力、愤怒、新奇促使他们的创造性与日俱增。这突出表现在网民对网络语言的不断创造之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进入中国,网络语言便逐渐发展起来。网络语言的早期表现手段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或者标点符号的表情。之后逐渐发展为一些比较单纯的、娱乐化的谐音字或者是与汉字谐音的英文字母、数字,比如斑竹、MM、伊妹儿、蟋蟀等。当时的网络语言的作用主要在于方便网友提高输入速度、传达一些戏谑之情。到了新千年,面对稀奇古怪的新社会现象,传统的语言范式过于拘谨和狭隘,一些敏感内容不易发表,为了更为自由地表情达意,网民们开始利用自己的智慧与汉字的魅力来制造新词、命名事件赋予新意。网络语言的革新体现其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深刻。网络语言是否能够流行取决于一种自然的选择机制。如今,网民们为社会创造了一种面对名声传播时新的受众态度形式。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大部分受众的含蓄、内敛,网络的隐匿性为个人意见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提供了合适的语境空间,新媒体时代网民们更加倾向于开放式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面对网络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名声信息,网民们创造出了新的网络词汇来表达喜欢、支持或者嫌恶、破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