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聚焦历史与当下,能够看到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环境决定了资本市场发展注定与其他国家有着不一样的轨迹和特征。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构建也必然体现出我国当前发展阶段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在市场主体、发展任务和发展路径中体现出与其他国家的差异与不同。
|
內容簡介: |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1990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个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元年的时间节点,成为回溯所有成就的缘起。这一年的11月14日,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从此,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增长,资本市场规模亦水涨船高。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量已突破4000家,相比1992年的53家,增长了逾70倍,交易量和总市值亦稳居全球第二。如果从具有开拓意义的改革层面回溯,很多标志性的事件亦跃然纸上。从前述提到的沪深交易所的开启到股权分置改革的空前实践,从注册制的全新探索到国际金融中心的全方位构建,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同时也在向更规范、更透明和更成熟的国际一流市场继续迈进。聚焦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进一-步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落脚点,同时也是加快构建一个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由之路。
|
關於作者: |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系中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设计者和政策制订的重要参与者。曾获“中国资本市场十大年度人物”“中国证券业年度人物”等荣誉,由其所著的《证券投资学》《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等在业内享有盛誉。
李大霄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著名证券分析与投资研究专家。1990年代初开始进入投资领域,拥有深圳1号股东代码。2008年正式加入英大证券,成为英大证券的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所著《李大霄投资战略》自出版以来持续畅销,得到行业及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曾多次参加国家重点课题研究,系全国人大《证券法》《国有资产法》《期货交易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修改组和起草组成员。其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经济研究》等国内外近百家报刊杂志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
张兴军
财经作家,现任《中国经济评论》杂志主编。200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经济日报社,著有《破局——商业的逻辑与变量》《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等,个人深度报道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经济新闻奖等新闻奖项。
|
目錄:
|
总 序 韩文高
序 张兴军
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历程 / 001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三座丰碑与一个目标 / 002
立足监管理念转变 推动中国股市发展 / 022
第二章 构建规范化的资本市场 / 033
深化市场机制改革 提升资本市场成熟度 / 034
如何让股市发挥融资功能? / 045
第三章 A 股距离牛市有多远? / 053
A 股向牛市稳步迈进 / 054
中美股市对比启示录 / 064
第四章 破解投、融资困局与难题 / 077
如何推动金融脱实向虚? / 078
中国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如何共生? / 087
公募基金:跨越22 载的成熟之路 / 099
第五章 疏导债市悬河 / 111
信用债透视 / 112
当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运行中的
可持续性问题 / 118
第六章 面向国际与未来的资本市场 / 129
从中概股发展看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变革 / 130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立足新起点 建设新局面 / 141
附 录 中国资本市场30 年大事记 / 151
后 记 / 161
|
內容試閱:
|
谁都知道2020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困难的一年,但2021年全世界依然过得并不容易,一边经济在恢复,一边仍受到疫情的侵扰。虽然世界经济确实在2021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2022年以后世界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还不敢确定。毕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1年后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给出两个警告:一是随着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收回其在疫情期间提供的支持,全球股票价格和房屋价值面临骤降风险。二是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中断且中断时间超预期,全球通胀上行风险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会怎样运行呢?
相比于其它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有确定性的,截止到我写序这一刻,我国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 “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而且这个事实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现在“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进行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我们不回避中国经济面临的内生性增长不够的问题,也不回避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等诸多严峻而复杂的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拖累,而是客观地、立体地去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引导我们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正确地看待和判断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既不要因为中国经济的确定性增长而忽略了自身不确定性的风险,也不要因为自身面临的困难而看淡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前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自己的确定性是每个地方政府、每家企业和每个人的必修课,课程之一就是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经丛书”。
“中经丛书”由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评论》杂志精心打造。作为一个重要经济评论阵地,《中国经济评论》自然要担当起思考先行者的角色。于是,这个在疫情之年逆势诞生的新杂志以杂而不杂、热点聚焦的主题评论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杂而不杂的“杂”体现在不同的经济学专家(包括权威官员)和不同的经济观点同时出现在同一期杂志中,形成“前沿观察”“中经智库”“趋势洞见”“环球视野”等栏目;“不杂”体现在无论哪一位专家或官员、无论哪一个栏目和观点都围绕一个经济热点或主题展开。于是,一个眼界更开阔、思考更纵深、评论更立体的畅读体验开始了。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出版的“中经丛书”奠定了基础。
因为每期《中国经济评论》杂志都聚焦一个经济热点问题,这便为独立成书提供了深邃的思想和完整的体系。于是,我们在“聚焦构建双循环”“聚焦资本市场”“聚焦科技创新”“聚焦近景远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中经丛书”,先期推出的是《论局——双循环的机遇与挑战》《谋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与突围》《布局——中国科技创新的道路与抉择》和《新局——中国近期规划与远景目标》,后期还将结合供应链产业链、扩大内需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紧扣经济前沿的深度作品。我们希望,通过继续加强媒体融合、书刊联来丰富我们的“中经丛书”。也让更多关心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有识之士们,能够多一个洞见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未来的重要窗口。
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 2021年11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