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教育管理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0339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苗青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659793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清俗纪闻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镜中的星期天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編輯推薦:
本书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并且也探讨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实现路径。之所以,
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相
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是因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1
世纪的中国,要想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
色的发展之路,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接班人,是强国之基,而当
代大学生正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內容簡介:
本书共五章。章对背景介绍、研究综述、研究对象、选题
意义及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进行研究。第二章探讨了文
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释义、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和传统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的关系、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进行研究。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
学生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探讨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实现路径。
關於作者:
苗青,女,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得博士研究生,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0余年,有丰富
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
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北京市级、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17项。
目錄
目?录
CONTENTS
章?绪?论1
节?背景介绍1
第二节?研究综述2
第三节?研究对象9
第四节?选题意义及创新之处11
一、选题意义11
二、创新之处13
第五节?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15
一、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5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共成长的方法15
三、项目合作与实践育人相融合的方法15
第二章?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7
节?文化的内涵17
一、文化的含义17
二、文化的性质19
三、文化的功能20
四、文化的分类21
五、文化的功能22
六、对文化的其他理解22
第二节?传统文化的内涵23
一、传统的释义23
二、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23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24
四、传统文化的影响26
第三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释义27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27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27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29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力量30
第四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38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38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亚洲的影响39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39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40
五、理性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41
第五节?文化、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42
一、文化、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42
二、文化、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44
第六节?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的关系46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47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成正相关49
第七节?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1
一、努力构建文化关系的新模式51
二、科学地对待各种社会思潮52
三、辩证对待中国文化传统52
四、积极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53
第三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文化自信55
节?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55
一、文化自信的三大来源56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57
三、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发展方向59
第二节?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因素60
一、主观因素60
二、客观因素63
三、全球化影响65
第三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关联性66
一、儒家文化66
二、书法与汉字67
三、绘画艺术69
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联系70
五、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70
第四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研究71
一、相关对策建议71
二、相关引申研究75
第四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8
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7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78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79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契合79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育功能80
第二节?历史文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献基础81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历史文献基础81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中国历史文献基础85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历史文献基础88
第三节?古礼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通91
一、礼教与中华传统文化92
二、礼教的功能与内容94
三、礼教的核心内容95
第四节?国学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通99
一、国学与传统文化100
二、国学文化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103
三、国学教育的目的、价值与重点108
第五节?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113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沃土113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高校大学生群体114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代改革开放伟大实践115
第五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117
节?素质教育内涵117
第二节?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122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122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123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24
第三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125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125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125
三、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126
第四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路径128
一、课程教育实践129
二、校园文化实践130
三、社会实践133
四、网络媒体实践137
参考文献142
內容試閱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民族历史的结晶,在当今时代,它包含着推进文化素质教
育的精髓,值得我们传承。同时,优秀传统文化对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中国发展道路具有
深刻影响。当代青年学生是中国国家建设至关重要的力量,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获得长足稳健的发展,必须培养好青年一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
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恰当地融合在一起。
本书共分五章。章从本选题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学术价值、国内研究综述、创新之处等来进
行阐述。第二章探讨了文化、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价值。同时,详细论证和
阐释了文化、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智结构的关系,对
此进行多维度的研究与探索。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对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以上三者的积极影响,以及对高校教
育管理的影响。与此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总体实践路径与方式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需要长期坚持
下去,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论述,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
平有限,本书在内容上还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教。
苗青
2020年3月28日


绪?论
节?背景介绍
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深刻、持久的精神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从中汲取有益营养,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可以说,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之魂。
我国进入新时代,一方面,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少数人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认为国外一切都好,影响了我们
的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与发展,以及软实力的提升,事关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三个倡导”与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开展中国历史教育的关系。
当代青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时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认知偏差,
倘若对本国文化理解不深,更容易被西方文化带偏。
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非常必要。对于高校来说,新时代青年学生更应该
认真学习、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勇敢迎接新时代的
挑战,民族复兴的有生力量需要有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节?研究综述
根据中国知网显示,在中国知网“主题”检索“大学生文化自信”共有1266篇论文。在中国知网“主
题”检索“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有126篇论文,“主题”检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
学生”共有411篇论文,“主题”检索“大学生 传统文化”共有2647篇论文。总体来看,围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这一主题,理论诠释居多,实践探索较少。学者们主要围绕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
其中,《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的探索》的作者江志彬指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动力,具有深刻的内涵,大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构
建,探索具体实践路径,为实现伟大的梦想增加青年力量。论文《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思考》的作者孙成聪指出,大学生需要多参加活动,比如参加诗词大赛、参观博物馆等,通过参与丰富多
彩的活动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研究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魅力和价值。
李国健等在《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一文中提到,如何更好地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帮助
大学生自觉抵抗错误的意识形态,增强自信心,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大学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展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必须坚持基本价值观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需要立足
现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发展。文化自信的培育必须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借此提升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宽度、广度。韩锋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中提到,当前教育培养大学
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有:,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和传承的自觉性;第二,当代大学生缺
乏文化危机意识;第三,高校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氛围。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
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有助于大学生文化自觉性的培育。
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一文中,林伟健、杨博指出,培养青年一代的
文化自信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需要营造文化自信的环境,拓展实践渠道,
同时不断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承意识。王永友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目标定位与根本内容》
一文中指出文化自信培养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保证,培育文化自信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对文化和价值形成稳
定、深沉、持久的情感认同。文化自信培育的行为实践目标是培育大学生在文化实践过程中对文化及其价
值的体验感和感悟力,进而纠正和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判断力。在《高校涵育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逻辑与
路径》一文中,叶海提道,涵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贴近大学生群体的客观实际,不断增进涵育工作的针
对性和时效性。具体方法包括:首先,通过课内教学来帮助学生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激发学生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再次,在具体社会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云在《大
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一文中指出,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个立体、多面、复杂的系统,从理论上说,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从实践方面说,文化自信首先得形成文化认同,然后在此
基础上进行传承、交流和创新。文化自信的培育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在《增强民族地区大学
生文化自信略论——以广西高校为例》一文中,李玉玲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多元文化影响等指出少
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提出一系列应对方法,比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作用,增加文化通识教育,带领学生发掘学科的文化内涵。在如何培养少
数民族学生文化自信方面,作者指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比较薄弱,在
师资队伍和课程开设方面比较局限。发挥本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努力提高少数民族
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对中华文化充满信任和认可建立在对文化的肯定和认同的基础
上。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一文中,李航从实践策略角度来探讨如何
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李航指出,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系统、持续地培养,在把握大学生文化
行为与思想规律的同时,关键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深层次内容,激发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在助
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传统文化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丰富文化自信培养的教育资源。第二,净
化文化自信培养的环境。第三,拓宽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在实践策略方面,作者认为,文化自信持久地
支撑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学生、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弥补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不足、缺乏自信等问题,高校可以积极利用媒
体融合的机遇,搭建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学习,提供机会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知网“书名”检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600多部著作,集中在2014—2016年的有515
部,占80.2%。检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5部。在中国知网“主题”
检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有61863篇论文。在中国知网“主题”检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
文化”共有5222篇论文,“主题”检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共有5593篇论文,“主题”检索
“大学生 传统文化”共有2649篇论文。
胡晓婷和柏振平在论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衍生的沃土,两者紧密相连。创
造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几个途径:首先,将
传统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传统经典是宝贵财富、民族复兴的源泉和动力。其次,结合时代要
求整体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人们达成思想共识,汇集了人们的智慧。第三,需要进行创新。
中华民族拥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优秀传统文化有非常大的生命力,我们需要深入
发现其精髓。
王太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简述》里讲道,从价值观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目标的基本理念进行凝练,产生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概念;从价值观层面对公民基
本道德规范进行凝练,产生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层面和社会
层面倡导的价值观明显比个人层面倡导的价值观要少很多。“诚信”指诚实守信,专门用来指诚恳待人、
守信承诺等。“友善”指的是公民之间互相尊重、帮助、关心,友好相处。儒家友善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根源。
李慧青、房泽旭在《中华传统家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提道:家风也称门风,包括家规、
家训、长辈的言传身教。家风可以定义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经历长时间的发展,逐步形成建立的传统习惯、
处世之道、行为准则等。传统家风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身之道、劝学之道、治家之道、处世
之道、家国同构、杂艺。传统家风连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传统家风的内涵,
有助于培育优秀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
要“五位一体”全面振兴和文化自觉。
陈庆庆、李祖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向度》中提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滋养,为开展道德教育提供智慧,为开展思想教育提供精神营养,为开展政治教育
提供来源。通过增强用“中国梦”激发“青春梦”的主动性、把握“文化强国”的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来
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目
标为:,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关爱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力行者。第二,开展以
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修养教育,培养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开拓者。第三,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为重点的情怀教育,培养坚持奋斗的可靠接班人。
王婷在论文中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需要拓宽教育路径,加强教育的
时效性,只有通过这些才能构筑传播教育的平台。构建传统文化传播教育的平台有三种机制:长效机制、
激励机制、体验机制。
各高校可以请一些专家进校园开展讲座和论坛,给学生带来启发和学习,增进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
理解,学校也可以请学生主动来讲解经典、诵读经典,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只起到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学生们通过自己讲解对经典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经典的魅力,给自己一个文化方面的洗礼。此
外,班团组织、志愿活动、学术研讨、网络传播等方式也可以让同学们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当我
们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选择和实践机会,就能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让传统文化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一
部分。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根据中国知网显示,在中国知网“主题”检索“大学
生素质教育”共有10206篇论文。在中国知网“主题”检索“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有
23篇论文,“主题”检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共有411篇论文,“主题”检索“大学生 传统文化”
共有2647篇论文。
其中,《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辨析》一文的作者陈帅提出,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
一部分,具有很多现实意义,人们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修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等教
育大众化的客观需要之一。
大学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从社会价值、满足教育需求方面来看,我国高
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关注成绩,而且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相对
于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新时代
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更多要求,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
此作为精神支持,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通过大学素质教育来发扬光大。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一文中,应金萍提出,大学生应如何建立起来文
化自信?通过了解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了解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积
累起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的观念。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对青年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启迪。大学生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
的文化理念,会更加坚定自信,成为政治坚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胡志明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位与构建》一文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大
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前传统文化在大
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位表现为缺乏系统性的培育机制。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凝
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涵盖了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
含着每一代人的创新与进步,凝结着每一代人的智慧与思想精华,能体现出民族特性与心理品质。
第三节?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不断沉淀下来,一代代继承、发扬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成就,是民族文化的统领,反映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文化影响人,并对经济、政治产生作用。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重
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和动力,影响着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
进行。“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作为我们的精神涵养,不断给予我们行动
力量的支持。
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是希望、未来和动力。
文化自信来源于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对自己文化价值赞成与肯定的基础上,才可以产生,
这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强大信心。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能力和底气应对外来入侵,培养文化自觉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增加我
国人民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与时代结合来弘扬文化。第二,自觉学习民族文化,提高责任感。第三,用批
判的眼光看待外来文化,不排斥,不盲目推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人类社会的优秀成果与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相融合。增强综合国力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教育、文化
事业等来加强文化建设。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特征来看,它的内容丰富、学理完备、历史悠久、思想深邃。从其现实影
响来看,它已沉淀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早已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做事和家道伦常之
中”。在实践过程中,要从现代与传统、民族与世界等角度把握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性与差异性。
结合高校的实际来看,本书的研究意义比较大。从理论意义来看,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纵深发
展,有助于满足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研究的需要。从现实角度来看,有助于大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发挥积极的引领和智力支持。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把
它作为一个长远而重要的目标来不断完善。我们应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基础上,将其与大学
生的素质教育恰当地融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