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編輯推薦:
本书内容为*课题的研究成果,且同类主题中还未有同类型研究出版。粮食安全一直是一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空前严峻。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由于工业化发展和特殊国情,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因此科学利用国际土地资源,是农业“走出去”和扎实推进藏粮于地战略的必然要求。因此,选题具有学术性和现实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以国际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为目标,在全面阐述了当前世界耕地资源分布状况,跨国耕地投资国别选择整体现状、问题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美国、日本和韩国这3个国家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特征与经验启示,并提出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战略构想;继而在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治理视域下,构建并测算38个目标国耕地投资环境评价指标和指数,同时结合目标国耕地资源供给潜力的测算,具体制定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实施路径。
關於作者:
2018-2020年,日本文部科学省JSPS博士后研究员(全职);2009-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全日制);2007-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全日制);1997-2001,武汉大学法学学士(全日制)。2021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实证检验》(中国房地产),2020年日本JSPS博士后研究报告《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Informational Trade System》,2019年ICPP国际会议论文《Desig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lockchain Integration Platform i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Dilemma》,2016年《海外耕地投资的概念溯源与界定》(当代经济),2015年《美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模式的地缘分析》(当代经济),2013年《房产税改革踟蹰的根源和解决办法》(中国房地产)等。
目錄 :
第*章1
绪论1
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述评11
第三节研究框架19
第二章2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3
节海外耕地投资的界定23
第二节地 缘 理 论28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理论34
第四节投资环境评价方法36
第三章39
世界耕地资源分布及海外耕地投资国别
选择现状39
节耕地资源的全球战略地位39
第二节世界耕地的地缘分布44
第三节海外耕地投资国别选择现状54
第四章67
典型国家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模式的
地缘分析67
节美国投资海外耕地的全网式国别选择模式
67
第二节日本投资海外耕地的平台式国别选择模式
73
第三节韩国投资海外耕地的FTA国别选择模式
82
第四节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地缘经验借鉴
88
第五章93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战略构想93
节中国的地缘环境93
第二节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地缘优势
96
第三节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地缘劣势
100
第四节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目标与原则
103
第五节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重点区域与
目标国初筛107
第六章111
目标国耕地投资环境的比较分析111
节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11
第二节目标国耕地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112
第三节目标国耕地投资环境的实证分析117
第七章141
目标国耕地资源国际供给潜力的比较
分析141
节耕地资源需求量测算模型141
第二节目标国粮食需求的影响因素142
第三节目标国粮食供给的影响因素150
第四节目标国耕地资源需求量测算163
第五节目标国耕地资源国际供给潜力165
第八章173
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实施
路径173
节构建中国投资海外耕地的“双圈—多点”
地缘空间173
第二节着力打造内圈、外圈耕地投资的两个
地缘战略平台175
第三节战略备选国和战略通道国协同路径179
第四节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180
目录参考文献185
后记190
內容試閱 :
前言在丰衣足食的日子,人们很难关注“粮食”,更难关注生产粮食的“耕地”,然而自古以来对粮食及耕地的重视,是历朝历代都尊重的主要法则。早在西汉时期的《胜之书》——中国*早的一部讲授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农书,专门强调“和土”的重要性,即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结构良好、水分、温度等各种条件相互协调的土壤环境,以充分发挥“地利”。2020年6月25日,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国人的饭碗将端得更稳、更好、更久。据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千克,远远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年年丰收、自给自足的背后,是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快速的城市化仅仅发生在过去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与此同时,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粮食消费模式,这反过来又决定了需要更多耕地来匹配增长的人口的粮食消费。如果再纳入土地“过劳”、土壤污染和粮食能源化等因素,上述的“紧平衡”将更加令人担忧。将视野投向其他空间,利用他国土地确保本国粮食安全的投资模式成为诸多政府、企业的逻辑必然。特别是在2007—2008年全球性粮食危机后,这种跨国的耕地交易和获取经久不息,当然也饱受诘难。海外耕地可以理解为耕地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东道国投资者从国外引进资金,租用农田,在目标国雇佣工人从事农业生产,生产出来的作物可以在目标国市场上销售,可以运回东道国,也可以出口到世界市场。这场“土地争夺”中表现突出的不仅有美国、英国等传统的农业资本输出大国,韩国、日本、印度及一些海湾国家等也加紧投资海外耕地。中国的耕地利用有着结构性矛盾,耕地资源有着生态性不足。另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粮食不仅是用来吃的,更是用来平衡势力范围、进行国家博弈的武器。“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民;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与其被动等待,不如自己主动“走出去”,以资本投入、技术合作、提供援助等形式获取国际粮食供应体系中的话语权。本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研究海外耕地投资国别选择问题的著述,因此本书的研究内容在海外耕地投资研究领域内具有开拓性和系统性。为了获得科学的结果,研究并未采取完全规范式方法,而是对GRAIN发布的海外耕地投资四百余个案例进行整理,将归纳出的数据资料和他国海外耕地投资历史结合起来,提炼这些国家国别选择的不同模式,并分析不同模式产生的地缘原因,目的是论证一个国家采取某种国别选择模式是由其地缘环境特征和地缘战略的实施所决定的,这在以战略资源为投资标的跨国经营中尤为明显和重要。不仅如此,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农业生态适宜性原理,本书构建了中国投资海外耕地国别选择的战略和海外耕地投资环境评价框架;首次将“潜在耕地”定义为没有被森林覆盖,没有被设为保护区,且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少于25人的适合5种基本农作物种植的区域土地,据此筛选出37个具有“潜在耕地”的投资目标国;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中国要建立安全、稳定、持续的双层全球耕地资源供应体系的国别选择目标,以及“双圈—多点”耕地利用实施路径。中国投资海外耕地的国别选择研究 ——以粮食安全治理为分析视角在整个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很想让人们直观感受400余个耕地投资案例实施细节,当然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本书难免存在错漏与不足,恳请有兴趣耕耘此领域的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的出版得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资助。作者2021年6月作者2020年7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如果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境交流的阻碍,在当代的“海外耕地投资热”中,中国到底应该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令人困惑。一方面,跨国土地交易的敏感性和涉农属性使得这种类型投资的舆论风险、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风险极大;另一方面,尽管有着诸多风险约束,但有关跨国土地交易的案例仍旧层出不穷。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安全方面成绩傲人,近年来的年年丰产和粮价稳定使得国人很难相信粮食危机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会出现。然而,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粮食问题“抛于”世人面前。自2020年1月以来,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38%。与2020年1月相比,玉米价格上涨66%,小麦价格上涨23%。尽管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前景依然良好,但价格飙升反映出需求强劲,加上天气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状况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相关供应中断,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不得不减少食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食品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国家民众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高于高收入国家的民众。截至2021年4月,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在其工作的35个国家中,有2.96亿人没有足够的食物,比2020年4月增加了1.11亿人。这场正在形成的粮食危机到目前为止并未殃及我国,但危机本身无疑会再次敲响国人粮食供给的忧患意识:粮食生产并非高枕无忧,还有土壤、水资源、人口、城市化等问题,粮食供应链系统还需夯实,适当利用他国资源不仅出于对自身粮食安全保障的考量,还有大国责任的担当。毕竟增进世界整体粮食的产量,也有利于国际粮食的供给和粮价的稳定。写至此处,再回顾本书提出的结论,其无疑是契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的。后要特别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指点及同行的帮助,感谢我所在的工作单位给予的支持,以及家人无私的包容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