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編輯推薦: |
我国青少年一代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一是让青少年正确认识、使用及发展互联网,成为网络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二是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全社会的网络文明建设。
|
內容簡介: |
《数字鸿沟与数字机遇》以提高青少年的数字素养为核心,描述和剖析信息社会的数字鸿沟与数字机遇,提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鸿沟与数字机遇并存,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数字鸿沟,把握数字机遇,促进个体成长。
|
關於作者: |
谢湖伟,博士,武汉大学数字媒介与数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出版专著《“互联网 ”时代:传播融合的嵌入性反思》《新世纪中国媒体汇流》。
|
目錄:
|
总 序 罗以澄
章 数字与人类社会发展
节 数字与社会 3
一、数字与农业社会 3
二、数字与工业社会 8
三、数字与信息社会 15
第二节 信息社会的数字鸿沟 18
一、信息社会数字鸿沟的产生 19
二、信息社会数字鸿沟的发展 25
三、信息社会数字鸿沟的影响 27
第三节 信息社会的数字机遇 36
一、信息社会数字机遇的产生 36
二、信息社会数字机遇的发展 37
三、信息社会数字机遇的影响 39
第二章 数字鸿沟
节 全球数字鸿沟 49
一、经济发展与南北数字鸿沟 49
二、东西方文化间的数字鸿沟 54
三、全球化进程下我国数字鸿沟现状 57
第二节 城乡数字鸿沟 60
一、城乡二元结构 61
二、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历史 64
三、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现状 67
第三节 群体数字鸿沟 71
一、各职业群体间数字鸿沟 72
二、各文化群体间数字鸿沟 76
三、各年龄群体间数字鸿沟 80
第四节 家庭数字鸿沟 84
一、拇指族 85
二、银发族 86
三、低头族 90
第三章 数字机遇
节 数字是全球沟通语言 95
一、数字化带给发展中国家机遇 97
二、数字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 101
三、数字化鸿沟的产生及弥合 105
第二节 数字是城乡统筹工具 109
一、数字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介质 112
二、农民工的数字机遇 114
三、工农业的数字机遇 117
第三节 数字是群体融合的手段 120
一、数字化促进不同职业群体融合 120
二、数字化促进不同文化群体融合 122
三、数字化促进不同年龄群体融合 125
第四节 数字是家庭代沟的桥梁 127
一、数字反哺 127
二、数字关爱 129
三、数字家庭 132
第四章 青少年数字素养的提高
节 家庭数字融合意识 137
一、帮助长辈提高数字能力 137
二、对长辈开放数字空间 143
三、融入长辈的数字社群 148
第二节 社会数字共享心态 152
一、学生群体之间的数字共享 152
二、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共享 154
三、城乡群体之间的数字共享 156
第三节 世界数字发展襟怀 158
一、参与数字化国际交流 160
二、建立数字化文化自信 162
三、主动进行数字化传播 166
参考文献 171
后记 173
|
內容試閱:
|
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古人结绳记事,到阿拉伯数字的广泛应用,数字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中,数字作为数学的基础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二进制成为计算机的基本运作逻辑,互联网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带领人类打开了信息社会的大门。
进入21 世纪后,有人说,世界是平的,即世界的平坦化与全球化势不可当,但信息技术真的能让综合实力悬殊的国家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之间的沟壑被填平吗?事实上,互联网扎根在人类社会,贫富差距就会无可避免地映射在互联网的现代化进程中,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 数字鸿沟。但从另一方面看,新的技术也将带来新的机遇,互联网的发展也将带来一个更加公平的信息社会。
节 数字与社会
你知道吗?
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从低级社会到高级社会的发展过程,人类文化也随之产生和不断发展,数字作为人类文化中数学科学的派生发展分支,也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一、数字与农业社会
(一)古人的计数方法
在文字、数字出现之前,也就是原始人时代,数量比较少的时候,人们常用掰手指计数,当然这仅限于十以内的计数。随着数量的增多,实物计数开始出现,人们用“月亮”代表“1”,“眼睛”代表“2”,“手”代表“5”,因为月亮只有一个, 眼睛有两个,而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那你知道一个人代表数字几吗?“人”代表“20”,因为一个人有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除此之外,还有利用小石头、树枝、贝壳等来表示数字的,原则跟月亮、眼睛、手指一样,就是一一对应,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但是实物计数的缺点在于携带、保存不便,容易丢失、弄乱,于是聪明的人类便发明了结绳记事。据古书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
结绳记事就是用一条绳子打结,绳结有不同的系法,就像我们今天系鞋带,也有很多不同的花式系法。不同的绳结代表着事情的性质、规模、所涉数量,以此来记录不同的事件,这就是结绳记事的原理。
明末有一位诗人叫唐汝询,小时候长得眉清目秀,喜欢和哥哥们一起读书写字。不幸的是,他五岁时患上了天花,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双眼再也看不见了。失明之后,他不愿意放弃学习,除了每天到书房听哥哥们读书,他还依照古人结绳记事的办法,在绳子上打结,用刀子在木板或竹片上刻出各种各样的痕迹,来代表文字和诗句,并且每天摸着这些绳结和刀痕大声地朗读。用这样的方式,他写了一千多首诗,成为名闻天下的诗人。
《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上古时期没有文字,后来大多数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字,但一直到近代,一些地区和部落仍在用结绳记事来记载信息。绳子的粗细,绳结之间距离的远近,以及绳结本身的大小,打结的方法,都代表不同的意思,由酋长和巫师按照一定的规则记录,将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流传下去。
马克思在他的《路易斯·亨·摩尔根< 古代社会> 一书摘要》中,曾提过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他们的记事之绳是一条用各色贝珠组成的绳带。“由紫色和白色贝珠的珠绳组成的珠带上的条条,或由各种色彩的贝珠组成的带子上的条条,其意义在于一定的珠串与一定的事实相联系,从而把各种事件排成系列,并使人准确记忆。”这些贝珠是印第安人对过去历史的记录件,解释者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够凭借贝珠带上的珠串和图形把记在带子上的各种事情解释出来。
比如说,两个人订下契约,一年后A 要送给B 五只羊,双方就各拿一段同样长的绳子,在相同的地方各打上完全相同的五个结,等到契约结束的那一天,双方一起回忆不同绳结代表的意思。
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靠绳结来记录,时间长了,很难确保大家对每段绳结所代表的意思都记得准确无误。还有一个的问题,那就是绳结能够表达的意思实在有限,每表示一件事情就需要创造出一种新的编制方法,既烦琐,花费时间又较长,保存也非常困难,不论是在操作性还是在时间性上,都不是很有优势,终被淘汰。于是在战国初年,算筹出现了。
在古代计算工具中,大家熟悉的可能就是算盘,但真正促进古代数学发展的计算工具不是算盘,而是算筹。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算筹,影视剧中出现得也很少,大部分人对它并不是很熟悉,但古人有一句话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便是算筹的意思。那时的人们用算筹来计数,一把木棍能玩出很多花样。
算筹由长短不一和粗细各异的小棍子组成,后来也有用竹子的,当然,一些贵族或有钱人家会用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作算筹。算筹一根为一枚,二百七十枚为一束,一般长约14 厘米,粗约0.2 厘米。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上,需要计算的时候拿出来,放在桌上或地上,就可以开始算数了。
在明代算盘出现之前,算筹是主要的一种计算工具,通过算筹的纵横摆放,按十进制的方式来帮助运算。算筹主要有两种摆法,一种是横式,一种便是纵式。在纵式中,纵向摆放的每根算筹都代表1,纵筹上面摆一根横的,则这根横着的代表5,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示大于5 的数字。横式正好相反,横着摆的每一根都代表1,上面纵摆一根即代表5。
算筹要求个位和百位必须用纵式,十位和千位必须用横式。在个位数的左边放置一个筹数,代表这个筹数的十倍,十位数的左边则代表百位数,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纵横相间,使各位界限分明,以免发生混乱。
算筹是世界上只用一个符号的方向和位置的组合就可以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或分数的系统。接触过算盘的人都知道,在算盘中,上面的一个子代表5,下面的一个子代表1,这就是从算筹延续下来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就是利用算筹完成的。可以说,算筹的发明、运用以及推广,代表着一个文明的缩影。
(二)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0,1,2,3,4,5,6,7,8,9,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这十个数字,就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阿拉伯数字都十分熟悉。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呢?很多人都会犯一个常识性错误,认为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其实发明阿拉伯数字的人,并不是阿拉伯人。这里就要给大家讲一下数字的发展历史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古的计数至多到3。3 这个数字是2 加1 得来的,为了表示“4”,就必须是2 2,5 则是2 2 1,所以罗马的计数只到5,即罗马数字中的Ⅴ。10 以内的数字都由Ⅴ和其他数字组合起来,10是由两个Ⅴ组成的,表示为Ⅹ。后来人们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发明了现在我们常用的0,1,2,3,4,5,6,7,8,9 这十个数字。
当阿拉伯人征服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时候,他们吃惊地发现,这里的数学竟然比他们还先进。于是他们将这里的数学家们全都抓到阿拉伯,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计算方法。由于印度数字和计数法远远优于其他计算法,阿拉伯人都很愿意学习这些知识,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方法去做生意。在贸易过程中,十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由于这些数字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笔算时,演算很便利,于是阿拉伯数字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二、数字与工业社会
数字是运算的基本符号,是数学的基础,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世界公认的三大著名数学家为阿基米德、牛顿和高斯,他们在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智慧引领了人类的历史。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公元前287 年,阿基米德诞生于希腊西西里岛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是大思想家的意思,他的家庭十分富有,给了他良好的教育环境,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览群书,汲取了许多知识。
公元前213 年,罗马执政官马塞卢斯率领一支有60 艘战船的舰队,攻向叙拉古。罗马拥有当时强大的海军,每艘战船有三层甲板,由150 名桨手驾驶,载着75 名士兵,25 名军官和水手。其中有8 艘战船经过改造,每两艘连在一起,载着一架威力巨大的攻城机,罗马军队用它来攻城,几乎攻无不克。但是马塞卢斯知道这一次非同寻常,因为叙拉古城里住着伟大的数学家和工程师阿基米德。
当罗马战船驶近城墙时,它们遇到了阿基米德的种武器—— 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叫作石弩的抛石机。巨大的抛石机抛出大石头,向甲板、桅杆和士兵砸去。有的战船躲过了被砸沉的命运,驶得更近了,这时阿基米德的第二种武器派上了用场:小型的抛石机从墙洞射出石头,虽然石头较小,但是速度更快,更密集,罗马士兵纷纷被击落水。但还是有一些战船驶到了墙底下,开始攻城。这时,从墙头伸出一根根又长又粗的木梁,扔下沉重的铅块,把战船和攻城机砸烂。然后,罗马士兵见到了他们从未见过的奇怪武器:一架架起重机从墙后伸出来,晃动铁爪,钩住船头,把战船垂直吊起,一松开铁爪,战船就被翻了个底朝天。马塞卢斯见此情此景,感叹道:阿基米德在用我们的船从海里舀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这就是杠杆的力量。如今,杠杆原理已经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剪刀、开瓶器、筷子、塔吊、船桨等。
在战争的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群叙拉古士兵出现在墙头,一致晃动手臂,一道白光射向一艘一箭之遥的战船,这艘船就被点燃了。然后又射向第二艘、第三艘…… 罗马战船一艘艘地烧了起来,马塞卢斯赶紧下令撤退。这场战争被马塞卢斯称为罗马舰队与阿基米德一个人的战争。
1973 年,希腊科学家试图重现当时的情景。因阿基米德所在的时代还没有玻璃镜,只有铜镜或磨光的盾牌,因此在雅典的一个海军基地,士兵们举起了70 面1.5 米乘以1 米的铜镜,瞄准50米外的一艘小木船。起初,许多人没法将光聚焦到船上,在反复练习后,终于对准了,几秒钟后,木船开始冒烟,很快就烧了起来。
阿基米德既是数学家,又是力学家,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在其他诸多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飞艇、航空母舰等都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明的。飞艇中充满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跟充满氢气的气球一样,会缓缓上升,当到达一定的高度,空气稀薄得跟飞艇中的气体密度差不多的时候,飞艇才会停止上升。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只要能够大于自身的重力,它就能上浮。航空母舰这么重,却能够漂在水面上,就是因为它排开水的体积非常大,与普通船只浮在水面上的道理是一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