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精装)

書城自編碼: 371318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亲子关系
作者: 吴娟瑜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819098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拼合六集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为你想要的生活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1.2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

HK$ 68.8
《小学六年影响孩子的一生》
+

HK$ 62.0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彩插新版)(20周年经》
+

HK$ 63.9
《愿你慢慢长大》
+

HK$ 63.4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

HK$ 62.3
《蒙台梭利 发现孩子:20世纪伟大的儿童教育经典!每个孩子都需》
編輯推薦:
大多不当的教养方式,都源自父母内心的恐惧
打骂、宠溺、控制、情绪勒索、过度期待引发亲子冲突的不当教养方式,其实大多源自父母潜意识里的恐惧。比如,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才会高压管控孩子;心存内疚感的父母,便会无限满足孩子;没有归属感的父母,容易过度陪伴孩子;抱持优越感的父母,大多会强迫孩子追求高成就,等等。
摆脱潜意识的恐惧,亲子冲突便会自动化解
(1)个人潜意识恐惧:顶嘴、疏离、忧郁、易怒、依赖、拒学、沉迷游戏……当孩子行为脱序时,父母应先检讨自己是否常对孩子有迁怒、苛责、漠视、过分严厉等表现。
(2)家庭潜意识恐惧:我们很容易复制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教养模式,因上一代教养不当而有的阴影,时常会成为子女的梦魇,比如重男轻女或家庭暴力等。
(3)家族潜意识恐惧: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主流思想,长辈应该学会尊重晚辈的选择。
(4)集体潜意识恐惧:有些恐惧从个人、家庭或家族中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周遭环境所致,比如“富不过三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等。
符合国情的家庭心理疗愈读本
本书作者吴娟瑜是知名情绪管理、亲子教
內容簡介:
打骂、宠溺、控制、情绪勒索、过度期待……这些引发亲子冲突的不当教养方式,其实大多源自父母潜意识里的恐惧——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才会高压管控孩子
心存内疚感的父母,便会无限满足孩子
没有归属感的父母,容易过度陪伴孩子
抱持优越感的父母,大多会强迫孩子追求高成就
在亲子教育专家吴娟瑜看来,只要消除了潜意识的恐惧,亲子冲突便会自动化解,孩子也将变得乐观、积极、自信!
在这本书中,吴娟瑜老师探索了40多种关于个人、家庭、家族、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分享了关于疗愈自我、修复关系的生命信息,从而引导我们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并放手让孩子发展自身的潜能与个性。
从“案例分享”到“潜意识恐惧分析”,从“成长笔记”到“自我测试”,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框架,引导我们自我觉察,并与书中人物一起成长。
關於作者:
吴娟瑜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应用社会学硕士;
国际演说家,演说场次超过6000场,风趣幽默又颇具专业素养,备受观众和媒体欢迎;
知名情绪管理、亲子教育专家,陪伴年轻世代父母进行自我探索,并改变不当的教养方式,避免伤害孩子而不自知;
畅销书作家,著有《不做情绪的奴隶》《吴娟瑜的父母成功学》《说不出的羞涩 : 告别青春期的76种困惑》等几十部作品。
目錄
自序 我们在担心什么?
前言 直面内心的恐惧
PART 1 个人潜意识里的恐惧
只要警觉到是自己的恐惧感造成了家庭纷争,并决心改善,亲子之间一定可以和解。
1 控制感:缺乏安全感的虎爸
如果家长有以下三种行为模式:管得多、骂得凶、打得重,基本上已进入控制狂、虎爸虎妈的行列,他们不看重孩子的感受,只会以高压策略压迫子女照章行事。
2 完美感:抱持优越感的家长
自视完美的家长,往往要等到自己遭受重大挫折,抑或是子女出现离家出走、罹患抑郁症等严重问题时,才会开始自我反省和调整。
3 匮乏感:在孩子身上弥补缺憾
因为童年缺乏亲情,让圆满产生匮乏的感受,她必须先看清这点,才能从“受害者”的角色中挣脱。
4 界限感:孩子不是你的另一半
秋云懊恼自己对儿子管得太宽,干涉了他的成长空间,令他产生一堆怨言。
5 恐惧感:把对丈夫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晓霏意识到自己害怕老公离去,却把目标转移到儿子身上,这是模糊焦点了。
6 内疚感:揠苗助长的新手妈妈
新婷终于明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停止内疚,才能真正引导儿子积极面对困难。
7 厌恶感:为何会讨厌自己的孩子?
身为妈妈,海惠对珊珊没有“厌恶”的权利,但她可以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朝着修补母女关系的方向努力。
8 无常感:疏远孩子的单亲妈妈
尽管母女朝夕相处,女儿感受到的妈妈却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陌生人。
9 排斥感:妈妈为什么不要我?
如果为了谋生必须与子女分隔两地,父母就要设法慰藉分离时的思念,弥补欠缺的亲情。
10 自责感:过度参与孩子的人生
唯有断开过度的联结,孩子才能学会自立,这也是父母能给孩子的好祝福。
11 失衡感:当孩子成了代理父母
佳嬿把握住三个孩子从青春期进入大学前的黄金时段,让彼此角色从“大对小”转变为“平行关系”,增加了彼此的尊重和亲密。
12 疏离感:代代相传的负面情感
他们不能把内心的仇恨表现得太刻意,于是就故意冷淡对待年幼的孩子,用疏离感惩罚孩子。
PART 2 原生家庭潜意识里的恐惧
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时时警惕,绝不能把个人的恐惧投射到子女身上,更不能要求他们去弥补自己的童年遗憾,否则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13 情绪投射:当爸爸学会将心比心
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茁壮成长,但也要顾及孩子的心理。
14 代际传递:家暴父亲痛改前非
许多家庭重复着“暴力代际传递”,一代打一代。
15 观念偏差:重演的教育模式
尽管她心里不服气,但婚后生了一男一女后,不知不觉重演了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
16 过度陪伴:被母亲操控的可怜孩子
家长之所以会抓着孩子不放,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如水中浮萍,茫然无主。
17 心理暗示:厌世男孩的告白
直到自己的“诅咒”差点成为现实,她才找到了潜意识里的恐惧,进而明白改变自己才是打破亲子僵局的关键。
18 言归于好:单亲妈妈的成长之路
她先经由自我探索找回自尊和生命的意义,再协助前夫修复破碎的心灵,让他学会善待孩子,也让孩子重新接纳他。
19 望子成龙:接受“不一样”的孩子
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要坚强、要勇敢、要成材,等自己当了父亲,自然而然就把这种观念也传承了下去。
20 童年受挫:边缘爸爸的心事
通过处理孩子的“童年受挫”,士哲反而能走出长久以来的困境。
21 母女竞争:爸爸是始作俑者
艾丽明白了一件事,爸爸因为潜意识里对“高攀”妈妈有极大的恐惧,于是就以大男人的姿态来控制对方。
22 找回自我:“情伤”后的成长
妈妈换男人如换衣服,却没想到造成了女儿不正确的价值观,连带着将潜意识里的恐惧也传递给了女儿。
23 重组家庭:家里的边缘人
她终于明白了,妈妈有太多的无奈,自顾不暇,哪里顾得上她?
24 再三叮嘱:不信任孩子能照顾好自己
这是很多父母的教育误区,明明想鼓励孩子进步,却把担心挂在嘴边,传达着“不相信孩子能做到”的信息。
25 墨守成规:孩子的绊脚石
虽然他们是好人,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甚至会不自觉阻碍孩子的发展。
26 矛盾心理:孩子有权利生气吗?
家长们有一个共通点,总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可以被挑战,也担心没教育好孩子,将来孩子会成为家庭的负担。
27 静待花开: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
回顾成长之路,他感触颇深地说:“谢谢妈妈等待我脱胎换骨。”
28 丧亲之痛:陪孩子走过生命巨变
家长若能跨越对生的执着,把死视为生命的自然规律,孩子就比较容易从亲人逝去的悲伤中走出来。
29 高龄产妇:因来之不易而过度呵护
因为得来不易,有些人会过度呵护子女,其潜意识深层的恐惧是害怕“失去”。
30 家庭序位:谁是一家之主?
如果父母在家族中人微言轻,往往也得不到子女的认同。
PART 3 原生家族潜意识里的恐惧
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我们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上一代协调出更理想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免受原生家族负面潜意识的伤害。
31 重男轻女:真没用,连这个也不会
有些长辈因为原生家族错误的教育方式,不自觉就会对女儿或孙女说出伤人的话。
32 护孙心切:顾孙顾到“人怨”
长辈唯恐辜负子女的托付而护孙过度,反倒使家中气氛紧张,使孙子或孙女恐惧。
33 暴力传递:说不出口的抱歉
自我探索,找回自尊,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才能阻止暴力的延续。
34 家族阴影:教训孩子给亲戚看
上一代的人害怕被说闲话、担心被瞧不起,不免会让子孙成为代罪羔羊。
35 快乐有罪:不习惯快乐的家族
他也没察觉到原生家庭的压抑早已在潜意识里筑起铜墙铁壁,一味相信要避免不幸就要谨言慎行、不苟言笑。
36 子女不婚:现在的年轻人究竟在想什么?
以现代年轻人的多元思维来看,婚姻已不是人生的选择了。
37 婆婆的眼泪:被传统的角色绑架
当我被儿媳质疑时,潜意识里的“婆婆地位”受到撼动,我察觉到自己的懦弱,羞愧得流下了“婆婆的眼泪”。
38 辗转难眠:一定要劝和不劝离?
她不必对儿子、儿媳离婚感到内疚。未来的路要怎么走,那是两位成年当事人该自己面对的。
39 家门不幸:子女离婚让族人蒙羞?
很多年长的人仍抱有“离婚丢脸”的观念,认为子女离婚会让父母在亲友邻里间抬不起头,这使得一些子女深陷痛苦婚姻而不能脱身。
40 祖训约束:子女心事知多少?
“祖训约束”是长辈以过来人的心态要求子女遵守的一些规则,但硬要以此要求后辈,只会导致误会连连。
41 无形印记:世代传承的人生梦想
外公的梦想一定要成为子孙的梦想吗?虽然我们兄弟姐妹没有人成为医生,但是家族潜意识的威力依然巨大。

PART 4 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
生活中充斥着“以讹传讹”“自以为是”的想法,有些出于不自知的恐惧,我们却深受影响。
42 集体潜意识:你有过莫名的恐惧吗?
那些从个人潜意识、原生家庭潜意识或原生家族潜意识中都完全找不到根源的恐惧,可能是周遭人云亦云的环境暗示所致。
43 睡眠障碍:不早睡会头痛?
我们对人生的选择多少受到集体潜意识的影响,当下却很少有所察觉,等到长大后追溯时,才发现这些集体潜意识早已烙印在内心。
44 家族遗传:儿孙何去何从?
提早让儿孙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尽点心力,他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恐惧自然会减轻,进而懂得如何妥善规划“活得久,活得好”的晚年生活。
內容試閱
前言 直面内心的恐惧
潜意识是人类成长的美好园地,里面有取之不尽的生命信息,但多数人把它视为压抑、未知的荒地,漠视了它的重要性。
玩具蟑螂实验
初春暖阳令人心神惬意,正在森林公园漫步的我,不知不觉来到亲子游乐区,见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荡秋千、玩沙坑和滑滑梯。
其中有一对年轻父母带着一岁多的小女孩。小女孩正兴奋地要拉着妈妈冲向滑梯。“不行,你还小,会摔下来的!”妈妈疾言厉色地说,一旁的爸爸也附和道:“你忘了上次摔痛了,还哭呢!”
这些“你还小”“会摔下来”“痛”“哭”等字眼,像一道道魔咒,当下就进入了小女孩的潜意识,从此如影随形。此刻她似乎听过就忘,忙着去玩其他游戏,但今后只要靠近滑梯,深植在潜意识里的恐惧可能就会出来作怪。
曾有个关于幼童的心理实验,探索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态度是否相关。研究人员把一群幼童分成 A、B 两组,然后请 A 组的父母在每次孩子回头找他们时,就拍手和微笑。
接着,研究人员在蹒跚行走的 A 组幼童前方放了一只玩具蟑螂,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认识蟑螂,因而感到不安,便立刻回头找父母,一见到父母笑嘻嘻地拍手,他们又充满信心地继续向前走。
B 组的父母则被要求在每次孩子回头找他们时,就立刻做出惊恐的表情。果不其然,当 B 组幼童看到玩具蟑螂而回头时,看到父母的模样,他们就改用爬行快速地回到父母身边,或站在原地哭。
孩子会长成我们描述的样子
如果有一种魔镜可以让父母提前浏览孩子的一生,那么当父母发现自己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表情或某一个决定,使得孩子常年抑郁或性格压抑,一定会心惊胆战。
正常的父母不会故意去刺激子女、伤害子女,如同前述实验里那样,当看到自己的情绪反应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时,相信他们今后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正面回应和鼓励。
我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是在摸索中学习,而且孩子的先天气质和身心发展迥异,教育的经验也不同。
“把孩子教成有用的人才”,这是为人父母的共识,但是如何教?教对了吗?前面阻止小女孩滑滑梯的父母当然爱女心切,只不过,他们并未察觉自己的言行会给女儿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潜意识里的恐惧从何而来?
我们可以通过探索潜意识来调整亲子关系。在心理学中,“潜意识”一词是指受到意识压抑,潜藏在意识层面下而不被个人察觉的情感、欲望、恐惧等心理状态。
从亲子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说出的话、表达的想法,还有脸上流露出的神情,仿佛是意识层面的行为,其实绝大部分来自潜意识层面的恐惧,大多数人并不自知,以致衍生出许多亲子冲突。
不要传递恐惧给孩子
有一次,我去楼下取快递,在电梯里遇到一对母子,五岁多的小男孩正确按了楼层数,却被年轻的妈妈制止:“你不要乱碰!万一你把大家关在电梯里了,那怎么办?”听完,我心里一惊,这不就是大人把自己的恐惧转移到孩子身上吗?请别再被潜意识操控了!
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谢谢你帮忙按电梯。”或者说:“你按对了呢!”也就是“就事论事”地传递信息,而不是加以批评或指责,还把曾经有过的恐惧感“偷渡”过去。
我们明明希望教出积极、乐观、上进的子女,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潜意识中的恐惧扯了后腿,孩子也会深受感染,从而变得消极、悲观、退缩。
为人父母者岂可忽视潜意识里的恐惧?
为了在亲子教育这条路上稳步前进,让我们把“察觉自己的行为”当成日常功课,深入探索潜意识吧!

PART 1 个人潜意识里的恐惧
只要警觉到是自己的恐惧感造成了家庭纷争,并决心改善,亲子之间一定可以和解。
1.控制感:缺乏安全感的虎爸
陈董坐在校长室等候老师和同学,身处空调房,他仍焦虑紧张到满头大汗。
王校长是一位治校有方的女士,她坐在陈董旁边,善解人意地说:“陈爸爸,喝杯水吧!”
见陈董陷入沉思,毫无反应,王校长自己先喝了一口水,说道:“发生这种事,大家都很遗憾,辅导室对班上同学进行了心理咨询,希望大家尽早平复心情,正常上课。”
这时,老师和两位男同学走了进来。
两位同学垂头丧气,老师约莫四十岁,显然心情不佳,她把手上一张海报放到腿上,说道:“陈爸爸,那天我是按照学校规定打的电话。如果学生八点后还没到校,就要和家长联络,没想到……”
“魏老师,我没怪你,我来是想多了解一下进义,他在想什么?他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他和我相处时总是在生气?我在上海有工厂,员工两百多位,大家都听我的,自己的儿子却这么叛逆。我没收他的iPad有错吗,哪有人整天只会上网的,他不用念书吗?”陈董一吐为快,“他用跳楼来惩罚我,他要我难过一辈子,他……他……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原本还气愤难平的陈董,突然像小男孩一样掩面抽泣。
一位男同学安慰道:“陈爸爸,其实进义很爱你,可能只是一时冲动,不是想惩罚你。很多人都会跟家长吵架的,我和我老爸也是啊!”
另一位男同学也安抚道:“陈爸爸,进义虽然会跟你起冲突,但私底下是想跟你好好相处的,他还跟我们说过小时候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玩。”
听人提到前妻,陈董又眼眶一红,他知道让前妻离开是一生的错误。当年刚到上海创业,白天在公司忙得不可开交,晚上还要跟客户应酬喝酒,根本没有多余心力再关心家庭。听到前妻在电话里抱怨婆媳问题,他只会怪她不够体谅;听她谈起“儿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希望他多回来陪伴进义,他也会用一句“我尽量找时间”敷衍了事。
终于,前妻不想再过伪单亲的生活,离开了几乎不见男主人的家。
但他依然故我,又把抚养儿子的事交给自己的母亲,继续埋头工作。因为他从小家境贫穷,总被人看不起,成年后就一心追求事业成功,想做人上人扬眉吐气。
直到儿子那天和他大吵一架之后,永远地离开了,他才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
见陈董痛悔不已,魏老师无能为力地和王校长互望,她只能说些进义在校的点点滴滴,帮助这位伤心的父亲多了解孩子:“进义是个好孩子,话虽不多,但和同学们相处融洽,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走了,我们都很震惊,也很舍不得。”
说到这里,魏老师打开了腿上的海报,上面有进义灿烂的笑脸,有他和同学们嘻闹时的合照,还有满满的字句,诉说着对进义的怀念。“这张是要送给陈爸爸做纪念的。”魏老师说。
“谢谢大家!我从不清楚他有这一面。我对进义期望很高,不是打,就是骂,他不听话的时候,还把他关进厕所,要他反省,所以,他小时候很怕我,长大后也跟我不亲。
“请问?”
陈董心头一直有个不解的谜题。
自从事情发生后,他多日失眠,母亲责怪他,前妻怨怼他,他也和自己过不去。
“那天他跳下去前,隔着房门跟我说了一句:‘爸爸,你愿意听我说吗?’我当时还在气头上,又骂了他一顿,然后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我想知道,他当时究竟想跟我说什么?”
校长室内一片静默,大家陷入沉思。一个受到严格教育的孩子,究竟想跟爸爸说什么呢?
个人潜意识里的恐惧──要孩子服从管教以免人生出错
陈董为何以虎爸姿态对待儿子?他潜意识里有着什么恐惧呢?
其实,像陈董这样童年经历过苦日子的人,不想再过被他人欺凌、被左邻右舍排斥的生活,潜意识里往往隐藏着好强、不服输的念头。
对于子女,他们内在的恐惧是──孩子不够努力,将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于是形成控制性格,一味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期许做事。当孩子表现得不如预期,他们就会对孩子“恨铁不成钢”,进而严厉责罚。
但是,用“听我的准没错”这种想法和家人相处,只会引来“敢怒不敢言”的互动方式,无法看清家人关系的真相。
如果爸妈有以下三种行为模式:管得多、骂得凶、打得重,基本上已进入控制狂、虎爸虎妈的行列,他们不看重子女的感受,只会以高压策略压迫子女照章行事。
离婚后的陈董把儿子交由奶奶照顾,但隔代教育终究不及父母教育。待陈董回家,看到儿子生活散漫,成天上网,一时气愤,又用“管得多、骂得凶、打得重”三招,也难怪儿子会紧锁房门,以致发生悲剧。为人父者再也没有机会修复亲子关系,再也无法听到孩子真正的心声,徒留追悔莫及的遗憾。
成长笔记──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父子关系上,陈董打了一场败仗。孩子已离开,似乎生命无法翻转了。身为家长、老板并非永远是对的,一定要反思自己在关系中疏漏了什么。陈董应该问自己:
①儿子为何害怕靠近父亲?他也有潜意识里的恐惧吗?
②孩子沉迷网络是为了转移寂寞的感受吗?
③“你愿意听我说吗?”儿子的后一句话其实是在求助,爸爸听得懂吗?
虽然逝去的生命已不能挽回,但陈董仍需要反思和调整,这样才有可能稍微弥补内心的遗憾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