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編輯推薦: |
★ 专为中小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准备,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 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 ★ 翻译家郑海凌译本
|
內容簡介: |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部,讲述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的岁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關於作者: |
作者:
高尔基( l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除小说、戏剧外,还写有大量文艺理论著作,对苏联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
译者:
郑海凌(1950— ),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我国首届文学翻译彩虹奖和戈宝权文学翻译奖。
|
內容試閱:
|
响亮而亲切的名字——高尔基及其《童年》在我国读者所熟悉的外国作家群里,再没有比高尔基的名字更响亮、更亲切的了。几乎每个中学生都读过他的作品,有数不清的作家、诗人、革命家在幼年受了他的启蒙,读着他的作品走进文学的殿堂,或走上追求真理和光明的道路。就一个作家在国外的影响而言,高尔基是一个奇迹。大约在1907年,他的小说《忧患余生》(俄文原名是《该隐和阿尔乔姆》)被初次译成中文在中国发表,此后的数十年间,他的作品不断译介到中国。早在1946年6月,著名作家茅盾就说过:“高尔基对中国文坛影响之大,只要举出一点就可以明白,外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其数量之多,且往往一书有两三种的译本,没有第二人是超过了高尔基的。”新中国成立后,高尔基的读者就更多了。
高尔基和中国的关系也极密切。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他曾打算作为记者来中国,要从侵略者身上“剥下文明的假面具”。辛亥革命后,高尔基曾致信孙中山,信中说:“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兄弟,在志向上是同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1月日军侵略上海之后,高尔基在3月2日的苏联《消息报》上发表《响应孙逸仙夫人的呼吁》(宋庆龄就日本侵华向世界进步人士发出呼吁),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高尔基病逝于1936年6月,可惜他没有见到中国人民的胜利和崛起于东方的新中国。
高尔基是一个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作家,他在幼年就对事物特别敏感,关注人间的冷暖善恶。《童年》正是他的儿童时代生活的写照。高尔基出身于俄国社会底层,三岁时随父母去了俄国南方的阿斯特拉罕,在那里染上了霍乱。他病愈后父亲又染上这种可怕的流行病,一病不起。高尔基幼年失怙,由外公和外婆养育成人,只上过两年学,十一岁时便在社会上流浪谋生,凭着坚强的毅力读书自学,二十四岁时以高尔基为笔名(高尔基原姓彼什科夫)发表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三十四岁被俄国科学院选为荣誉院士(因沙皇尼古拉二世干预未果)。
高尔基写作《童年》时四十五岁(1913年),这时他已是著作等身、闻名全欧洲的大作家。《童年》是他写得投入、富有魅力的作品之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高尔基的名字一起传遍了世界,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1933年5月,邹韬奋根据《童年》等三部曲和其他材料编译了高尔基的传记。鲁迅曾称赞这部书“是给中国青年的很好的赠品”。
《童年》在中国早有译本流传。相信高尔基和他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会成为中国青少年永远的知心朋友。
郑海凌
2005年8月28日于北京
几天以后,我便同外婆和母亲一起,搭上了轮船。我们坐在狭小的船舱里,刚出生不久的弟弟马克西姆死了,躺在船舱一角的小桌上,身上裹着白布,外面扎着红带子。
我趴在包袱和箱子上,从轮船的小窗朝外望着,小窗圆圆鼓鼓的,活像是马的眼睛。湿漉漉的窗玻璃外面,浑浊的河水翻着泡沫,哗哗流去。有时河水翻起浪花,朝窗玻璃扑来。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朝后躲,跳到地板上。
“别怕!”外婆对我说,她用柔和的双手轻轻举起我的身子,又把我放回到包袱上。
河面上升起潮湿的大雾,灰蒙蒙的。远方偶尔呈现出黑黝黝的土地,不一会儿又消失在浓雾和河水里了。四周的一切在颤动,唯有母亲纹丝不动。她把双手放在脑后,身子倚着舱壁,坚定地站着。她的脸色暗淡,呈铁青色,两眼紧闭着。她一直沉默不语,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陌生人。连她身上的衣服都令我觉得眼生。
外婆多次轻声劝她:
“瓦丽娅同为瓦尔瓦拉的昵称。,你吃点东西吧,多少吃点,好吗?”
我母亲一声不吭,也没有动弹。
外婆跟我说话时像说悄悄话,同我母亲说话声音高一些,但总是赔着小心,怯生生的,而且话很少。我觉得,她是害怕我母亲。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对外婆更亲近了。
“是萨拉托夫。”我母亲突然气呼呼地高声说,“那个水手哪儿去了?”
瞧,她连说话也是古怪的,让人摸不着头脑。萨拉托夫?水手?
一个体格宽大、头发花白的男人走进来,他穿一身蓝色衣服,手里拿着一只小木匣子。外婆接过木匣,把弟弟的尸体放进木匣里,放好之后,她便伸开双臂,托着小木匣,小心翼翼地朝舱门走去。但外婆身体太胖了,只有侧着身子才能通过狭小的舱门。她在舱门口踟蹰不前,样子十分可笑。
“哎呀,妈妈!”我母亲喊了一声,从外婆手里抢过木匣,接着她们俩都不见了。我只好留在船舱里,仔细端详眼前这位穿蓝衣服的人。
“怎么,小弟弟死了?”他朝我俯下身来,问道。
“你是谁?”
“水手。”
“那萨拉托夫是谁?”
“萨拉托夫是城市的名字。你朝窗外瞧瞧,就是这个城市!”
窗外的大地在浮动。地面上雾气腾腾,有一些悬崖峭壁,看上去黑乎乎的,活像一大块刚刚切下来的面包。
“我外婆哪儿去了?”
“去安葬外孙了。”
“要把他埋在地下?”
“当然啦,埋在地下。”
我对水手说,安葬我父亲的时候,有几只活青蛙被埋在了墓穴里。水手把我抱起来,紧紧地把我搂在胸前,亲了亲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