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編輯推薦: |
◎保留“川味”语言特色,书写二十世纪上半叶四川社会风貌人情。
◎袍哥、教师、劣绅,一个家族三兄弟走出三种人生之路。
◎乡绅、军阀明争暗斗,袍哥当道,土匪自封县长......马边小城真实历史究竟如何?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李伏伽前半生的回忆录。书中不仅回顾了作者的人生历程,还将二十世纪上半叶四川社会的风貌人情也一一展现。
作者出生于川南小城马边,与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不同,这里地处群山之中,民族杂错。民国以来,由于中央权力消隐、地方自治力量薄弱,乡绅、袍哥、军阀、土匪,各种力量此起彼伏、你争我夺,军阀混战也在这个蛮荒小城中频频上演。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发展也充斥着时代的烙印,袍哥、新学老师、劣绅,便代表了作者大伯、父亲、幺爸的三种人生之路,与马边一道,展现了当时市井众生的人情世态。从川南马边,到蓉渝泸三地,作者还亲身经历了成都巷战、土匪劫财、军阀割据、饥荒遍野,在作者的回忆录中,这段尘封的历史似乎又重现于眼前。
本书作为作者的回忆录,保留了*具特色的“川味”方言,袍哥乡绅、土匪军阀、新旧知识分子在书中悉数登场,在作者冷静细致的描绘下,一幅川南地区的历史画卷正在向读者徐徐展开......
|
關於作者: |
李伏伽 (1908—2004),四川马边人。193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曾任中学教师、校长,报社记者、副刊。1949年后历任乐山专署文教科长,峨眉县副县长,乐山专科学校教务长,乐山市文教局副局长,乐山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四川乐山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省诗词学会副会长。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散文集《曲折的道路》,回忆录《旧话》 《风乍起》,诗集《涓埃集》,散文杂文集《管窥集》等。另为妻子廖幼平(廖平女)《廖平年谱》做《年谱补遗》,又编有《廖季平史料专辑》。
|
目錄:
|
上部 边城
一 边城
二 源兴号
三 祖母
四 宋士杰造反
五 早逝的父亲
六 溃决
七 祖母的丧事
八 幽静的碾坊
九 海娃哥
一○ 阴谋诡计
一一 两寡妇
一二 “滇军”进城
一三 李马刀闹鬼
一四 绅粮们失计
一五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一六 两口子
一七 青龙!青龙!青龙!
一八 在尘封的阁楼上
一九 逃出源兴号
二○ 听评书归来
二一 烟与赌之争
二二 小巷里的顽童
二三 上小学
二四 走出马边
下部 风雨泥途廿五年
一 川南师范
二 由考师大到“二·一六”惨案
三 危险的旅途
四 成泸辗转
五 川大生活
六 李静波之死
七 苦闷中的探索
八 毕业就是失业
九 记者生涯
一○ 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浮与沉
一一 到鄂西去
一二 在《华西日报》
一三 一个转折点
一四 马中前五年
一五 重返马中
一六 马边解放前后
|
內容試閱:
|
一 边城 我出生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东侧的一座偏僻小城—— 马边。马边在汉代属西南夷地区;隋唐以后,历朝对小凉山以东 的少数民族实行羁縻统治,先后在现今的雷波、马边、屏山和沐 川地区建立马湖部、马湖路、马湖府等地方统治机构。马边在马 湖府的北面,在“边徼之末”,故名马边。 马边是一个年轻的小县。它原本是一个防制彝人的军事堡 寨。清代初年,由于外来的移民渐多,可以耕种的土地开垦得不 少了,才设置厅治,民国后改称为县。 马边城后靠营盘山,是旧时营垒所在。山梁上由西折向东有 三座炮台,居高临下,拱卫县城,控制着由彝区出来的要道。炮 台里安有铜炮,的重约七八百斤,称为“大将军”,其次的 也重约四五百斤,称为“二将军”。每当有什么事变,县城危急 时,厅的长官兼管民政和军事的同知,就斋戒沐浴,焚香禀 卦,叩请“将军”出战。炮台里的官兵也杀鸡宰羊,在炮筒子上 淋些血,粘上些鸡毛羊毛,叫作祭炮。 从大炮台下望,整个马边城尽收眼底。全城呈裹肚形:西南两条狭长的街像弯曲的带子,城区的主体则像下垂的肚袋。正 当袋底,有一座高高的阁楼,那是东门城楼。按说,裹肚是装钱 的,马边得了这风水之胜,应该是富有的,可它却很贫穷,原 因就在于东门那个洞,把什么钱财都漏掉了。曾经有个厅的长 官在东门外筑了一道照壁,想把那洞孔堵住。但光绪二十八年(1902)涨大水,把照壁冲掉了,人们认为这是天意,是不可改 变的,以后就没有再修了。沿着城墙脚,由南经东而北,像一条翠绿的绸带镶嵌在裹 肚边缘的是马边河。它从大凉山深处的黄茅埂流来,一路上都是 高山峡谷。被紧紧束着的水流,像一条蜿蜒的巨蟒,在丛山中挣 扎、蜷曲、翻腾。湍急的水流冲着岩石,翻起满河雪浪,发出殷 殷洪洪的闷雷般的吼声。它是犷悍的、野性的、狂放不羁而具有 无穷无尽的力量的,一如这儿的山民。马边河除去夏季发洪水以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澄澈 晶莹的。所以在历史上它叫清水河。尤其是在北门外那一段。因 为水深而静,显得格外绿。绿得像什么呢?像碧玉?可没有它的 深沉;像一面巨大的绿色明镜?可又没有它的妩媚。从这儿向下不远,河流转弯处是一个大滩。人们传说那里 原来也是一个深潭,一到月明人静的深夜,便有一对金鸭儿在水 上游放,天一明它们就钻进水里。后来有个外国神父到马边来传 教,把这宝物盗走了。从这以后,那儿就出现一个大滩。人从远 处望去,很像绿带上缀的一朵雪白的花,所以它叫作爆花滩。马边县城是很小的。全城只有一条由北到南的 “正街”和一条与它相接的西街,此外就只有不多几条狭窄弯曲的小巷了。城 里也不过五百来户人家,还比不上内地一个大镇。马边居民中有不少的是所谓“外河人”。从前有一首民谣:好个马边城, 山高路不平; 好个红花女, 嫁给外河人。? “外河人”主要有三种:一是清朝初年,在湖广填四川的大 移民中,由两湖、江西和安徽等省迁移来的。马边城虽小,但同 乡会馆却很多,如江西人的抚州馆、安徽人的荣禄宫、两湖人的 湖广馆等,就是明证。当然,这些外籍移民,因为年代久远,子 孙繁衍,事实上已成马边的土著居民了。 再一种是外来的小商贩和“挑儿客”。他们由犍为县清水溪 贩运或帮人担运山里用的盐布酒锅,洋广杂货,一路上翻越鸳鸯 二坡、安蔡二山、卡房坡、麻路冈、观音岩、分水岭等大山陡 坡,用三五天时间,经过二百一十里到达马边;然后,再由马边 把山里出产的茶叶、笋干、五倍子、牛羊皮等山货担出去。要是 他们身体结实、禀性精灵、善于积攒又运气极好,如不生病、不 遭匪抢、不被袍哥、地头蛇吃掉的话,那么搞个五六年,他们有 一笔稍大一点的本钱,就可以在城里开个铺子,做坐庄生意,并 且讨个老婆,成家立业,成为本地人了。 而更多的是外地破产或逃荒来的农民。每年春荒时候,都可 看到这样的逃荒者。他们有的是单独的,什么也没有;也有的是 一家子拖扯在一起,那丈夫甩一担箩筐,一头装些破烂,另一头 装着一个或两个三五岁的小孩;妻子背着一捆破棉絮,身后还跟 着一个更大一些的孩子。他们大都来自小川北的安岳、乐至,也 有从较近的资阳、仁寿来的。他们帮人打短工,置担木桶下河挑 水卖;有的到边远山区,搭个棚子,开垦荒地。这样久了,也成 为马边的居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