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全书对书院的产生,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意义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书中论述精辟,观点独到,系统而不庞杂,全面而不混乱,处处有令人警醒之语,有令人拍案叫绝之处。
|
內容簡介: |
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郑州大学吴志远先生主编的大作,全书共分三个章节,章书院的前身,第二章书院通史,第三章书院整体研究。其中,部分是关于书院文化的整体性研究,对书院概念的产生、书院的产生、书院的影响等做了宏观而有深度的论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书院,如宋代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等)。第三部分是对书院文化的进一步延伸,这一部分探讨了书院与政治的关系、书院的乐学文化、书院的楹联文化等。
|
目錄:
|
部分 书院前身
章 中国古代官学、私学 ………………………………… 003
节 官学与私学 …………………………………… 003
第二节 历代官学、 私学发展状况 …………………… 006
第三节 官学与私学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 008
第二章 私学兴起………………………………………………… 011
节 家族书院 ……………………………………… 012
第二节 家族书院的起始: 桂岩书院 ………………… 018
第二部分 书院通史
章 汉代书院………………………………………………… 027
第二章 宋元书院………………………………………………… 035
节 宋代书院文化 ………………………………… 035
第二节 应天府书院 …………………………………… 041
第三节 岳麓书院 ……………………………………… 046
第四节 鹅湖书院 ……………………………………… 053
第五节 白鹿洞书院 …………………………………… 059
第六节 元代书院教育及影响 ………………………… 064
第七节 宋元书院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 070
第三部分 书院整体研究
章 书院教育中的儒家乐学精神 ……………………… 085
第二章 书院的藏书与教育特色……………………………… 091
节 书院之藏书 …………………………………… 091
第二节 楹联中凸显的书院教育特色 ………………… 096
第三节 楹联中凸显的崇学理念 ……………………… 103
第四节 《丽泽书院学规》 中凸显的教育理念及启示
…………………………………………………………… 108
第三章 书院与政治之关系 …………………………………… 116
节 书院与科举制之关系 ………………………… 116
第二节 政治纷争对东林书院发展之影响 …………… 123
附 录 河南地区书院碑刻资料……………………………… 133
附录一: 嵩阳书院讲学记 ……………………………… 133
附录二: 嵩阳书院碑记 ………………………………… 135
附录三: 嵩阳书院记 …………………………………… 137
附录四: 嵩阳书院程朱祠记 …………………………… 140
附录五: 创建嵩阳书院专祀程朱子碑记 ……………… 142
附录六: 嵩阳书院记 …………………………………… 144
附录七: 百思箴并序碑 ………………………………… 146
附录八: 嵩阳书院新立道统祠记碑 …………………… 148
附录九: 登封县正堂加六级施断入书院岁修地一百二十三
亩碑 …………………………………………………… 150
附录十: 重修嵩阳书院记 ……………………………… 151
附录十一: 重修涑水书院记 …………………………… 153
附录十二: 重修书院碑记 ……………………………… 155
后 记 ………………………………………………………………………………… 157
|
內容試閱:
|
陈寅恪先生曾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⑨, 而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必归于 “宋代学术之复兴, 或宋学之建立”。 宋代学术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由此可窥一斑。书院教育家提出要以圣贤之学为学。 他们首先从教育的目标上力图改变科举之弊。 朱熹在 《白鹿洞书院揭示》 后所附跋语中提出恢复 “讲明义理” 和 “修其身” 的教育目的。 《白鹿洞书院揭示》集中体现了书院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和指导思想。 朱熹 “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 , 从五教之目、 为学之序、 修身之要、 处世之要、 接物之要五个方面对书院生徒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 五教之目是指 “三纲五常” , 为学之序是指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 其他如修身、 处事、 接物等都是取圣贤之语, 从道德修身的角度提出要求, 倡导以圣贤之学为学, 摒弃科场恶习。
书院教育家提出学习要熟读精思, 常疑常新, 注重创新和求真。吕祖谦讲学于丽泽书院时, 也特别强调不能人云亦云: “今之为学,自初至长, 多随所习熟为之, 皆不出窠臼外, 惟出窠臼外, 然后有功。”⑩这些都是从求真求实的宗旨出发, 倡导新的学习风气, 朱熹和陆九渊等一大批硕学巨儒的诞生, 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钱穆认为, “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 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 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 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宋代书院机制开放, 讲会制度是宋代书院开展学术活动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制度。一些名师往往受邀讲学于多家书院,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资质、 喜好和学习程度的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另外, 宋代地方官学一般只收当地子弟, 而书院在这方面却没有设置任何藩篱, 受业生徒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 一些名师硕儒声名在外, 往往吸引众多的求知者。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 他们仰慕大师的道德学问, 不避千里, 会集到书院, 潜心学习, 大多能有所收获, 有的还因此学问大有长进。 书院的教育没有时间限制, 受业者若有所得, 便长期或终生追随授业者,若无所得或对自己的学业有更高要求, 便转投他人门下, 学习新的学问。 这种自由开放的学风, 使得四方学者得以互相切磋, 声气相求,从而为真正的学术思想发展提供了条件。两宋书院的发展与理学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由于书院的官学化和理学的正统化是同时进行的, 书院受官学影响逐渐增加。 当书院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 与官学汇为一流而趋于僵化时, 理学却借助书院的兴盛遍地开花。 这既是书院发展的结果, 也是书院继续发展的障碍。
总之, 宋代书院以探究学问本质为其根本精神, 它对两宋学术文化的繁荣昌盛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