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的思路、方法等引入一国内部区域(省域)间隐含碳排放问题研究,构建农产品低碳生产和流通体系以及相关机制和制度,促使农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以及农业碳排放减少;设计了基于制度、技术、文化、舆论与设施支撑要素的中国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从而为中国农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本书研究拓展了生态补偿理论,并对碳减排路径设计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
關於作者: |
戴小文,1982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专业背景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现供职于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碳减排与农村贫困治理领域的研究。
|
目錄:
|
章绪论
节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的重要概念与说明
第二节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区域间农业碳排放的核算
节一般农业碳排放核算
第二节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
第三节农业碳排放核算简化
第四节农业一般碳排放与隐含碳排放对比分析
第五节农业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及驱动力分析
第六节关于农业隐含碳排放的一般结论
第三章省域间农产品碳排放效率:以隐含碳排放为例
节中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及效率分析
第二节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
第三节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第四节关于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效率的一般结论
第四章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碳补偿机制
节区域碳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以生猪为例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以生猪养殖为例的区域间农业隐含碳补偿结论
第五章碳足迹、信息化技术与区域间碳减排补偿机制
节碳足迹与碳标签
第二节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区域间农业碳减排中的应用
第三节流向核算框架下碳足迹与区域间共同碳减排补偿
第四节技术推动区域间农业共同碳减排的阻碍与展望
第五节信息化技术驱动农业碳减排的主要结论
第六章跨区域农业隐含碳减排机制与参与主体
节区域间农业隐含碳减排参与主体:分类
第二节区域间农业隐含碳减排参与主体:功能及其责任
第三节区域间农业隐含碳减排参与主体:参与意愿
第四节关于跨区域农业隐含碳减排参与主体的主要结论
第七章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责任及其划分
节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农业碳减排责任
第二节区域间农业碳排放责任划分影响因素
第三节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责任划分原则
第四节区域间农业碳减排实践路径与额度分配
第五节关于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责任划分的主要结论
第八章农业碳减排解决方案
节碳税征收
第二节碳汇市场
第三节碳减排补贴
第四节关于农业碳减排解决方案设计的主要结论
第九章农业碳减排帕累托效率改进的理论分析
节情景一:维持现状
第二节情景二:征收额外碳税
第三节情景三:调整税目与转移支付内容
第四节不同情景下农业碳减排解决方案比较结论
第十章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建设与支撑要素
节制度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二节技术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三节文化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四节舆论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五节设施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六节关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及要素支撑的主要结论
第十一章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节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的政策启示
第三节研究展望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为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向世界做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这为国内各领域碳减排提出新的要求。农业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不容忽视。
近年来,围绕低碳经济的各种概念涌现,相关市场迅速发展。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召开,以及我国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通过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市场化减排工作的积极发展,都为我国农业隐含碳减排的研究带来了新契机、新途径和新手段。然而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各地区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存在的不平衡更加突出,尤其是在经济水平整体差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各地区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碳减排成本高低不一。同时,由于没有强制性和统一的规则(市场的、行政的),隐含碳排放问题中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主体很难主动承担补偿与碳减排的社会责任,从而导致农业整体碳排放水平居高不下。因此,发挥政策支持和政府干预的作用,制定相应的引导性、激励性、保障性和规范性政策,规制市场运行,以促进全国农业隐含碳排放整体水平降低和全社会的农业隐含碳排放帕累托效率改进为出发点,突出相关主体的减排责任、内容和具体行动,提升减排目标规划、减排路径、减排效果的有效性,确保生态补偿原理在农业隐含碳减排过程中的科学应用。
将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问题移植于一个国家境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农业经济行为,将更加有利于具体补偿性减排机制与减排路径设计,并将研究延伸至国家整体碳排放水平降低的层面。有关碳税等补偿性手段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碳减排问题时常常被提及和关注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对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由农产品生产碳排放效率差异以及商业活动导致的隐含碳排放问题的研究还亟待开拓和深入。本书试图建立一个实现农产品低碳生产和流通的体系作为重要的探索目标,着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