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內容簡介: |
语文教学为谁教?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教到什么程度?……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想不透彻,教学实践必然在“思想性与工具性”或者“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左右摇摆。
“为言语智能而教”从儿童智能发展出发,确定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由此聚焦教学核心目标,重组语文教学内容,并贴近儿童的学习心理,设计板块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用课堂教学实践来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开辟一条科学化的语文教学新路。
|
關於作者: |
薛法根,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
从教以来,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以发展儿童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清简、睿智、厚实”的教学风格。先后承担并完成5项国家、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发表教学论文200余篇,出版《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薛法根语文教学艺术》《教育的名字叫智慧》等4部专著(专刊),执教的《卧薪尝胆》《爱如茉莉》等课例在全国获得广泛好评。曾获江苏省名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小语年度人物”。
|
目錄:
|
丛书序
上篇 组块教学理论
章 组块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儿童发展观
二、基于“言语交际功能”的语文课程观
三、基于“大脑功能科学”的课堂教学观
第二章 组块教学的实践模式
一、组块教学的基本概念
二、组块教学的基本模式
三、组块教学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组块教学的操作环节
一、重组教学内容
二、精简教学目标
三、整合教学活动
四、改进阅读方式
第四章 组块教学的清简风格
一、关于清简的三个隐喻
二、语文教学的两个转变
三、教学风格的清简之美
中篇 组块教学策略
章 基于课标的内容研制策略
一、解析能力的知识背景
二、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三、建构适宜的内容板块
第二章 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板块识记
二、形成期待
三、比照联想
四、语境还原
五、陌生文本
六、组块破解
七、迁移运用
第三章 基于儿童的作文教学策略
一、命题激活
二、贴近现场
三、虚实相生
四、指导具体
五、读写结合
六、及时反馈
七、教师下水
八、限时作文
九、抱有希望
第四章 基于文本的读写结合策略
一、语段听记
二、用词写话
三、炼字对句
四、阅读批注
第五章 基于健康阅读的命题策略
一、试题内容指向于阅读能力
二、试题材料取决于阅读目的
三、试题难度建基于课程标准
下篇 组块教学课堂
章 课堂教学实录
一、《我选我》教学实录
二、《燕子》教学实录
三、《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
四、《桂花雨》教学实录
五、《三打白骨精》教学实录
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
第二章 课堂教学感悟
一、简约:课堂的别样美丽
二、幽默:教学的应有品质
三、智慧:课堂生成的精彩
四、清晰:聚焦于语言文字
五、意味:用心才能看得见
六、语文:用儿童的方式教
第三章 组块教学例谈
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古诗词教学例谈
二、课堂教学的审美化改造——散文教学例谈
三、看别人如何“说理”——议论文教学例谈
四、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化——说明文教学例谈
五、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例谈
后记
|
內容試閱:
|
说自己的话
一
开口说话是一件挺容易的事。但要会说话,会说自己的话,会说让人信服的话,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或许有的人学了一辈子,也没能学会说话。
小时候,见了陌生人,我就羞涩得不敢说话。过年时,去舅舅家做客,我总是跟在妈妈身后,见了舅舅、舅妈,也是脸红耳赤,张不开嘴。直到进了师范学校,我才知道说话居然是老师的看家本事。想想也是,我的老师不就是靠一张嘴巴、一支粉笔讲课吗?在讲台上说的当然不能是自己的家乡话。但我对平舌音、翘舌音一向分不清,“四是四,十是十……”这样的绕口令,绕得我恨不得把舌头拉出来揍一顿。好在师范学校里那位姓程的女老师常常会突然出现在我们身后,督促我们:“同学,请说普通话!”慢慢地,我终于学会了普通话。
时过境迁,如今的孩子刚进小学的大门,普通话已经说得有模有样了,甚至能指出我咬字不清的毛病。那是我浓重的家乡话留下的痕迹,不管我怎么努力,都很难改掉。其实,我压根不想去改。无论走得多远,无论走得多累,那种熟悉的乡音,总会让我感到温暖,感到亲近。以至牵住了我奔向城市的脚步,将我的教育梦想留在了这片稻花香里、机杼声中。
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你就有了自己的“根”,也便藏起了那枚叫做“乡愁”的邮票。
二
普通话也好,家乡话也罢,重要的是你说的都是真心话。有的人一说假话,就心虚脸红;也有的人常常把假话当成真话说,说久了,连自己都分不清真假。其实,可怜的不是那些被骗的人,而是那些说谎者。常言道,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去遮掩。说谎的人,不得不编造出更多的假话,活得真累!说真话,你就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声,这才是舒心的日子!过这样的日子,会让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五岁。有位老师听完我的课,称我“薛老男孩”,这是迄今为止对我好高的褒奖。如果换成“薛老男人”,那就是我的教育悲剧了。
我给自己划了一条说话的底线——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有人问,说真话还有错?为什么真话不全说呢?一次,我给一位青年教师评课,肯定了她的成功之处,又直言不讳地指出她所上《石头书》的不足——她误将文中的科学常识当成教学内容,语文课几乎上成了科学课。起初她很淡定,后来慢慢地低下了头,再也没有抬起来。事后,我很自责,尽管我说的是真心话,但无意中让这位老师很受伤。说真话也要看场合,千万不能忽视别人的感受。
真话不全说,不等于不敢说真话。有些真话,尽管听的人觉着不舒服,但你还是要说,这是一种做人的责任和勇气。有一次听贾志敏老师上语文课,有几个孩子朗读时带着读书腔。贾老师评价说:“读得不自然,很一般!”或者“读得不错,不错就是马马虎虎。”有时干脆说:“不好!”乍一听,觉着有些刺耳;仔细想想,才明白这样真实的评价,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在爱的名义下,放任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以致让他们迷失自己。
把别人当成自己,你的真话就有了温度;把别人当成别人,你的真话就是衡量对与错、好与坏的刻度。说真话的人,往往是心地善良的人,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一个好老师的心,一定是柔软的,也一定是善良的。
至于假话,你觉得难以出口,又不想说真话,好的办法就是“莫言”,沉默是金!
三
说自己的话,就是不重复别人的话。别人的话也许很有道理,让你受益匪浅,但究竟是别人的思想。你说了一万遍,也只是重复了一万遍,不会变成你自己的话。做老师的,不能把书本上、教参上,或者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话,简单地搬到你的课堂里,煞有介事地说给学生们听。要知道,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生或许比你更早看到、听到过这些有道理的话,甚至比你知道的还要多。唯有你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才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才会唤醒那些倾听的耳朵。当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心不在焉的时候,你先要检讨的是自己。不读书,不思考,你就会变得平庸而无趣,到时候只能人云亦云,重复别人说过无数次的话。
难得和管建刚老师在一起交谈,每次都能从他的嘴里听到让我感觉新鲜的话。我既高兴又着急,因为你觉得别人的话新鲜了,说明自己已经落伍了。对教育现象的深刻辨析,对教学实践的高度凝练,才会让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说出只有你才能说出来的话语。吴忠豪先生提倡语文本体性教学,很多老师不甚明了,我打了一个比方:“所谓本体性的教学内容,就是你做的那盘菜的主料,那些非本体性的内容,就是炒那盘菜时添加的佐料。”这就意味着只吃主料,有营养,但很难吃;添上佐料一翻炒,就色香味俱全。如果只有佐料,只是空欢喜一场,还是会饿肚子。把别人难以理解的道理,用自己的话通俗易懂地说出来,是理解得通透的表现。
我引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阐释组块教学的基本原理,彭钢先生听完了对我说:“你说的不像你,不像你的课。”我顿觉醍醐灌顶,用别人的理论框子来装自己鲜活的实践,似有削足适履之嫌。理论如盐,只有化到了实践的水里,才会有滋有味。自己说的话要像自己做的事,更要像自己这个人。
四
对教育,对语文教学,我们每个人都有话说。有的人在报刊杂志上公开说,有的人在私底下悄悄说,还有的人在自己的书里对自己说,至于别人看不看,看了之后会怎么说,也不太在意。我尚未脱俗,所以很在意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也很在意别人看了或听了之后的感受。尽管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对教育、对语文教学仍有说不完的困惑。有些话说完之后,我常常会后悔,生怕误导了教师或者学生。所以,我只敢在教育报刊说些片言只语,以遮掩我的浅陋。
我向来觉得出书是一件很庄重、很伟大的事。一本好书字字珠玑,可以让人百看不厌、终身受益。如果那本书别人只看一眼封皮就束之高阁,大概就没有什么价值,还是不出的好,以免浪费了别人的金钱,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此次承蒙吴法源先生厚爱,编辑老师帮我整理了理论、课例和随笔三本专集,我真的有些惶恐:所说的这些话,会不会浪费读者的金钱和时间呢?
说自己的话,特别是在一本书里自说自话,不仅需要思想,更需要一种说话的勇气。感谢给予我说话勇气的朋友们!
幽默:教学的应有品质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后感
一般来说,幽默的老师广受学生喜爱,在幽默风趣的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简直是一种享受,而在一本正经的语文课堂上往往看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灵气。事实上,宽松而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能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打开心扉、活跃思维、伸展想象的特定时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满身心的愉悦感,让学生的表情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不再是令人恐怖的“一脸死相”。这,正是我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状态,而幽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幽默是建立在三根支柱上的,那就是:
1.善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也没有幽默。幽默的课堂是建立在“爱”的基石上的。语文教师,乃至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心地善良、纯真,言行才能自然而然地保持一种本真的道德之美。课堂上,学生层出不穷的错误,甚至屡教难改的错误,会渐渐消磨我们的耐性,使我们的心灵钝化,直至麻木,柔软的心肠不知不觉中就会变硬。于是,课堂的情趣和幽默就再也生长不出来了。而保有那颗善良的心,却可以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话语变得更加富有人情味。
比如,在给学生听写三组词语的时候,很多学生一时没有集中注意力,写了前面的两个词语,后面的忘记了,或者某个生字一时写不出来了。我说:“默不出可以偷看,只能偷偷地看一眼自己的书,不能看别人的,小心别人的也有错误哦!”学生会心一笑,一扫那种默不出时的紧张和不安,快速地“偷看”起来,而且看得特别仔细,记得也就特别牢固。你想,好不容易“偷看”来的,怎么能不珍惜呢?由此,学生也知道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后再有这样的听写练习,自然就有准备了。教学,不就是要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吗?给学生一个及时补救的机会,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你若以此教训学生,则学生没了学习的兴趣,你也败了自己的兴致;而如果让学生“偷看”一下,不就是给学生当场学习的机会吗?“偷看”,幽默的背后是对学生的无限怜爱!
2.深刻
如果幽默不能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充其量只能是“噱头”。语文课堂的幽默要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有本质的把握,能提炼出核心的语文知识内容,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情趣。没有这种深入研究的功夫,又怎么能在课堂教学中左右逢源、随机应变、妙趣横生呢?一切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几乎都源自教师教学预设的深刻、完美。比如,我和学生围绕《祖父的园子》的语言进行了两段对话。
(1)如果我在课堂上,想唱歌“就唱歌”(生接),想说话“就说话”(生接),想打瞌睡“就打瞌睡”(生接),想不听“就不听”(生接),想走出去“就走出去”(生接)。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种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描述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2)课文中说“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戴一顶小草帽”(生接);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生接);祖父下种“我就下种”(生接);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生接);祖父浇菜“我也浇菜”(生接);祖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我也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生接);祖父喝口水“我也喝口水”(生接);祖父抽袋烟“我也……”这个不能抽!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
这两段教学为什么能做到妙趣横生而又自然妥帖?原因在于师生对话的是课文语言中的精彩之处、特别之处,一般的教学往往将作者这两段独具匠心的语言遗漏,很容易从上面滑过去。而我却将“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两个极富个性的言语方式通过饶有情趣的幽默对话夸大了,再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如此幽默的对话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样式的特别之处,笑过之后便能自觉关注类似这样的语言样式,且过“嘴”不忘。语文教学如果脱离课文的语言学习,仅仅摆弄一些所谓的“噱头”,就容易使语文课堂陷入低俗化的尴尬境地,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就难以保证。将幽默建立在深入研读教材和深刻理解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品质。
3.生活化
幽默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来自于师生生活。凡是幽默,都是现场即兴造就的,而不是刻意设计的;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有意为之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目光要始终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表情的细微差异,及时地评判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幽默风趣的话语消除学生心头的疑虑、不安、紧张等消极因素,调整到的学习状态。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似乎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什么困难,课堂教学显得很顺畅。其实,顺畅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状态的准确把握,是对教学节奏、教学语言的及时调整,是用睿智而风趣的导语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比如,学生在描述“我和祖父”的关系时,总是说“好”字,这是学生思维惰性和惯性使然。他们在生活中常常说“好”、“很好”、“非常好”之类的话语,而不能自觉地用更加准确的词语来加以描述、界定。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质,就要“堵”住学生的语言惯性之口,该怎么办呢?我使用“故错法”,将几个“好”字集中起来说话,造成一种“笑料”:
这个词比刚才那个词好多了。今后我们用词不要总是用“好”,好不好?(学生大笑)现在不只用“好”了,那就好了。(学生又大笑)
学生在这种原生态的生活化的语言中,切实感受到语言单调重复的可笑,幽默的笑声过后学生就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可见,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还是得用生活化的办法解决,而幽默则是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手段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