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地理的故事

書城自編碼: 37324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小学阅读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國際書號(ISBN): 9787201117089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1.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吕著中国通史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9.2
《艺术的故事》
+

HK$ 52.2
《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人类的故事》
+

HK$ 142.7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1-3(套装全3册)【初高中课外阅读】》
+

HK$ 33.5
《穿过地平线 李四光随笔 统编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指定阅读(》
+

HK$ 96.6
《地球的故事(新课标必读,权威插图全译本,注释详尽无障碍阅读。》
內容簡介:
《地理的故事》是一部通俗易懂的世界地理百科全书。房龙把地理和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看似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趣味无穷。来吧!跟着房龙进行一场恢弘、壮美的文明之旅,让世界各地好玩有趣的历史、古迹、艺术瑰宝……统统开口说话!
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读者赞誉, 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书目。
關於作者: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记者,荷兰裔美国人。1921年,房龙以《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蜚声国际,被誉为“*秀的通俗历史作家”,其作品风靡世界数十年,得到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目錄
第1章 地球上的人类 001
第2章 地理学的定义 009
第3章 我们的地球 013
第4章 地图 035
第5章 一年四季及其形成 053
第6章 地球上的陆地 057
第7章 欧洲的发现 065
第8章 希腊 071
第9章 意大利 083
第10章 西班牙 105
第11章 法国 119
第12章 比利时 135
第13章 卢森堡 141
第14章 瑞士 143
第15章 德国 151
第16章 奥地利 163
第17章 丹麦 169
第18章 冰岛 175
第19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79
第20章 荷兰 191
第21章 英国 199
苏格兰 214
爱尔兰 216
第22章 俄罗斯 223
第23章 波兰 237
第24章 保加利亚 243
第25章 罗马尼亚 249
內容試閱
前 言

你在十年前曾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你这样写着(此处我引用信的原文):

没错,何为地理?不,我并非想要一门全新的地理课。我想要的是更适合自己的地理书,它将我想了解的任何内容均囊括在内,却将我不想了解的内容摈弃掉。我希望你可以写出一本这样的地理书。
我正在所上的学校将地理看作是相当严肃的事情。我所学的地理知识仅仅是不同国家的概要,这其中不但包括它们的疆界划定,而且还包括它们的城市概况、人口结构;我学到了每座山脉的名称、高度,以及那里每年煤炭的开采量……
可是,我学得快也忘得快。这是由于这些信息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它各自独立为混乱的、不好消化吸收的知识碎片,就如同一座塞满图片的博物馆,或一场烦冗、拖沓的音乐会。
对我而言,这真的不具有任何实际价值,为此,每当我需要一些精确的数据时,我只好去翻阅地图、地图册、百科全书或蓝皮书。我想,或许,相同的情形也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为了让每一位可怜的受害者不再遭罪,你愿意写一本对我们十分有益的“新地理书”吗?
在你的地图上,你仅需把每一座山脉、每一座城市、每一片海洋呈现出来,然后,将那里的居民的生活情况,人们之所以生活那里,以及他们从何处来、做什么……一一告诉我们即可。
总之,你只需将人们认为有趣的、和地理相关的故事写进去。并且,请你一定要把那些真正有趣的国家作重点介绍,而对于那些徒有其名的国家则一笔带过,因为只有这么做,我们才可能将它们全都记住,不然的话……

如同平时一样,我一接到你的请求就急切地要将其完成。今天,我会给你想要的答案。现在,我可以转身对你说:“亲爱的,这就是你想要的!”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第1章 地球上的人类

有些事听起来不可理解,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假如我们地球上的人人均身高6英尺、宽1.5英尺、厚1英尺(事实上要比真实的人高大一些),那么,地球上全部的人(统计资料表明,人类如今差不多有20亿人——译者注:依照房龙当时所处时代的人口统计数据,下同),可以被装进一个长、宽、高各为半英里的大箱子。
就如我刚才所说,这听上去不可理解。不过,若你不信,你自己去计算,就会发现它真的没错。
假如这个大箱子被我们运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了防止人们在面对这巧夺天工的、令人惊叹的美景时,因过于惊讶而扭断了脖子,于是乎,我们将这大箱子平稳地放在矮矮的石崖上。然后,我们将一条名叫“小笨蛋”的达克斯猎狗(这真是一个聪明又听话的小家伙)召唤来,让它用那褐色的柔软的小鼻子轻轻地拱一拱那庞然大物。
随后,大木箱轰然落下,在下落的过程中不停地撞向石头、灌木、树木,发出噼里啪啦的隆隆声和撕裂声,伴着一阵低沉、柔和的噼啪声,终,一下子砸进科罗拉多河的河岸,激起一片水花。
后,一片沉寂,所有的一切均被湮没了。
世界很快就把死亡箱中的“人类沙丁鱼罐头”抛之脑后。
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是如常地经受着风吹霜冻、日晒雨淋,矗立在那儿,亘古如初。
在神秘的宇宙中,地球照常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着。
不管是遥远的星球还是近地星球的天文学家,均不曾察觉任何异象。
100年后,一个被厚厚的、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或许可以表明,曾经的人类就埋葬在这里。
以上,就是人类故事的全部。
我可以想象到,对于这个故事,一些读者必定不会喜欢。在他们看来,让其引以为豪的人类竟然沦落到如此可悲、可鄙的境地,那是一件十分难受的事情。
不过,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此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可以将自己体形弱小、数量稀少的劣势,彻底转化成极具深远意义的、名副其实的巨大优势。
在此,我们仅仅是一些既柔弱的又无法自保的哺乳动物。在人类诞生的首个黎明开始,成群结队的动物就将我们团团包围住——此前,这些动物为了赢得生存竞争做了许多准备。
这些动物中,有的体长达100英尺,体重像一个小型火车头;有的牙齿锋利如圆锯:还有许多身披中世纪骑士盔甲般的外壳,到处走动,寻欢觅食:还有一些人类用肉眼看不见,但繁殖速度快得惊人的物种,若其天敌未用同样惊人的速度将其消灭,或许,无须一年的时间,它们就会将整个地球都霸占了。
同时,人类所能生存的环境必须是适宜的环境,人类仅能在高山和深海间的几块小小的、干燥的陆地居住。而我们的竞争者则不然,它们野心勃勃,对山高海深无畏无惧。显然,它们可以依靠构成其身体的物质,在任何难以想象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我们由一些经典著作中获知,有一类可以在石油(难以想象,我们竟然可以将它们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成分)里尽情嬉戏的昆虫;还有一些可以在温差极大的环境下生存的昆虫,而我们人类若身处温差如此悬殊的环境,数分钟之内就会没命;还有那些可怕的棕色小虫子,它们似乎对书籍情有独钟,不知疲倦地爬行于我们的书橱里,就算是没了双腿、三条腿,甚至四条腿,它们还可以不停地爬着,而我们的脚趾就算被针扎一下,也会感到十分不舒服。
当我们弄清楚以上情况后,就会意识到,这个不停运转的多岩石星球,从我们出现在它上面,到消失于残酷无情的宇宙中某个黑暗的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面对诸多竞争者。
那些披着厚皮的竞争者——动物,在我们一旁虎视眈眈,看着我们这些粉红色的原始人首次用后腿直立行走,不去攀缘树枝,不手持拐杖……于是,它们因我们那蠢笨的样子而放声大笑。
那些一度借助暴力与狡诈,傲视两亿平方英里的大陆和海洋(辽阔的大气层除外)的王者,曾一度对地球施以至高无上的统治,而如今,它们又在何方呢?
在我们的注视下,地球上那些曾称霸一时的大部分雄者都消失了,它们因我们的缘故,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内赢得了一席之地,我们为其贴上“展品A”或者“展品B”的标签。
还有其他一些生物,出于生存的目的无奈地成为人类的家畜,将皮毛、蛋、奶、肉提供给人类,或者成为我们搬运重物的劳力。
更多的生物则被我们驱赶到荒郊野岭,在那里以草木为生,在那里繁衍后代,原因是我们认为,截至目前,它们没必要被消灭殆尽,占领其领地对于我们而言早已失去了意义。
简言之,人类在几十万年的时间内(对永恒的时间长河而言,这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成为这个星球上所有土地的无可置疑的统治者。甚至于,如今,人类还把大气层和海洋也纳入到了自己的疆域。
你可以由当下的一切得出如下结论:这一宏伟的目标是由几亿人共同实现的——人类具有的理智,而这是人类超越其他所有物种的优势。
说到此处,我有些过于夸张了。因为这种天赋的理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仅被一小部分人掌握,而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群众的领袖。其他人虽然不满于这样的现实,内心愤愤不平,不过也只能默默忍受。甚至可以说,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奋斗,能被人铭记的真正的先驱仅为万分之一。
我们不清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类将走向何方。不过,过去4000年所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人类将在未来取得无可估量的成就,前提是其不被天生的野性所束缚,不会偏离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要知道,人类内在的野蛮的本性,会令我们在对待同类时相当残酷,而对待一头牛、一条狗,甚至一棵树时,却不会用相同的方式。
所以,人类将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的事物都掌握在手中。对于那些还不曾被人所掌控的东西,人类则会凭借聪明的头脑、卓越的远见和手中的枪炮将其征服和占有。
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它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让我们免受饥饿之苦。它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岩石、泥土和森林,让人人有可遮风避雨的房屋可住。从牧场上温顺的羊群,波澜起伏的开满蓝色花朵的亚麻地,以及桑树上忙碌的蚕宝宝的身上,我们获得蔽体的原材料,让自己免受严寒和酷暑的煎熬。
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我们从它那里得到众多的恩泽,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不从中获益。就算是未来出现意外的灾祸,假如略作调配,人类也可以获得这些恩泽的庇护,进而安然度过困难时期。
不过,大自然自有其法则——这是一些公平、公正且严酷无情的法则,而且,地球上不存在可供人类上诉的法院。
我们由慷慨的大自然那里获得无尽的恩泽,它是那么的大方而无私,但它同时也要求我们学习并遵守它的法则。
要是把100头牛放养于一片仅能放养50头牛的草地上,那必定会引发灾难。这是所有牧民均懂得的常识;而原本仅能供10万人的居住之所,若住上100万人,必然会造成拥挤、贫穷和不必要的痛苦。可是,那些主宰我们命运的先驱们,显然是把这明显的事实给忽略了。
人类犯了无可计数的错误,不过,这还并非其中严重的错误。人类还用其他方式伤害着那位慷慨、无私的大自然母亲。在现存的物种中,人类是敌视同类的。你看,狗不会吃狗,虎也不吃虎,没错,甚至让人讨厌的鬣狗也会和同类和平共处,可是,人类却互相仇视、彼此厮杀——当今世界,防患来自邻国的杀戮,做好随时进攻的准备,是每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圣经·旧约·创世记》章指出,同类之间应当友好相处,善待他人,若公然违背信条,就会造成人类的覆灭。这是由于我们的敌人时刻在窥伺着我们,打算乘虚而入。假如智人(这一称谓极具谄媚的味道,来自那些愤世嫉俗的科学家,其目的是为了凸显人类的智力水平远高于其他物种)无法或不愿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那么,这个位子会成为成千上万的候选者的争夺目标。
想一想,假若一个世界由猫、狗、大象或者一些组织严密程度更高的昆虫主宰着,似乎的确比一个满是军舰、大炮的星球好太多!
我们因为祖先的愚昧无知而步入了一个充满悲惨和灾难的死胡同。希望本书可以略尽绵薄之力,让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出路,一条可行的出路。
前路漫长,等待着我们的是几百年缓慢而痛苦的教化过程,如此,我们方能找到一条真正的自救之路。
我们会意识到:人类身处同一个星球,每个人都是同行的伙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不管是否还存在其他可居住之地,我们将永远固守在这个于偶然间降生于此的地方。一旦我们领悟了这一经过千锤百炼的真理,一旦我们认清了这个事实,我们就要心甘情愿地谨言慎行,如同乘坐于奔向未知之地的火车或者轮船上的旅客一样。
如此,我们就迈出了克服这一可怕问题的步,当然,也是重要的一步,因为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所有的人类均为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我们祸福与共,生死相依!
说我是梦想家也罢,骂我是傻瓜也好,或者称我是异想天开的空想家也无所谓。不然,请让警察或救护车将我送到一个我再也无法散布这种不受欢迎的“异端邪说”的地方吧!不过,请牢记我说过的话,并在人类不得不将自己的小玩具收拾好,不得不将幸福的钥匙交给更有资格的新继承人时,请回想我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吧!
下面这句话包含着人类生存下来的希望:
我们仅有一个地球,每一个人都是这一星球上的旅伴,都应承担起让这世界变得更加幸福的责任!

第2章 地理学的定义

在旅行之前,我们或多或少要弄清楚自己出游的目的地和路线。同样,读者在翻看一本书的时候,也希望可以看到一些类似的信息。所以,在本书中,为“地理学”下定义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此刻,一本《牛津简明英语词典》恰好放在我的桌上,它能给出十分合理的解释,就如同其他词典所标示的一样。我发现,自己要找的词就在1912年版词典的344页下方:
地理学:对地球的表层、结构、自然特征、自然区域与政治区域、气候、物产及人口状况进行研究的科学。
我不期望自己可以给出更好的解释,不过,我会将一些内容突出,同时将某些方面弱化,并在重要的位置介绍人。在本书中,我不但要介绍地球的表层、自然特征、自然区域与政治区域,更要介绍人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我对人类怎样觅食建屋、休憩娱乐进行深入研究;我对人类怎样发现自然规律,适应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从而让自身有限的能力得以发展,并为此过上舒适、满足和幸福的生活进行探索。
“上帝也有一些特别奇怪的信徒”,这话言之有理。没错,我们发现,一些个性古怪、与众不同的伙伴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次与他们接触时就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表现出相当让人讨厌的个人习惯(当然,这些特点往往不会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发现)。
但是,地球上生活着几十亿人呢,就算是将他们全部装进一个大箱子,这也无疑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况且,还有诸多类型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人文特征存在其中。所以,在我看来,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就是这些人文特征。
一座大山,当人类的双眼发现它,且在它的上面立足之前,当一代代饥饿的定居者占领、开垦、掠夺它之前,仅仅是一座大山而已。
永恒的大西洋从来都是那么深邃、辽阔、湿润,不过,它却在13世纪初因为和人类的接触,导致自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连接美洲新大陆和欧洲旧大陆的桥梁,成为沟通东西方的贸易大道。
俄罗斯广袤无垠的大平原物产丰饶,此前却静静地等候了数千年,终才等到了个不辞艰辛来这里播下颗粮种的人。不过,若是在这片土地上犁出道沟的是日耳曼人或法兰克人,而不是斯拉夫人,那么,呈现在俄罗斯土地上的,必定会是另一番面貌。
日本诸岛所在地,地壳运动剧烈,地震频繁发生,生活在此岛上的人,包括土著人、已绝种的塔斯马尼亚人都无法将这种状况改变。若是塔斯马尼亚人居住在这些岛上,那么,生活在这里的千千万万的人,极可能吃不饱、穿不暖。
至于英伦诸岛,假如它的统治者是那不勒斯人或柏柏尔人,而非好战的北欧人,那么,要想让它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中心,统领全球近1/6的人口,掌控比母国大150倍的疆土,将会是一个永远的梦想。
总之,我更注重地理学的人文特征,而不是给这个彻底沉醉于扩大生产的时代赋予过多内涵的商业问题。实际上,我由经验得知,不管你再怎样强调进出口贸易额、煤产量、石油储量及银行存款的重要性,读者依旧不会逐页地背诵这些数字。
而且,若读者的确需要这些数据,他一定会再次查阅大量的工具书,并在诸多互相矛盾的统计手册的帮助下,将这些数字一一加以确认。

第3章 我们的地球

让我们自一个古老而确定无疑的定义开始:“地球是一个孤独悬挂在宇宙中的、极小的、黑色物体。”
地球是一个“扁圆体”,并非“球体”,也并非球状物。它和圆球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地球的两极略微扁平一些罢了。那么,何为“两极”呢?你拿一根毛衣针笔直地从苹果或橘子的中间穿透,毛衣针穿入和穿出之处,就是这个球体的“两极”。
地球的两极,分别位于大海之渊(北极)和高原之巅(南极)。
按照扁圆体的定义,极地是扁平的,不过,你无须为这一点点“扁平”而费神。原因是地球两极之间的中轴线的长度,相较赤道的直径要短1/300。
换言之,若你恰好有一个直径为3英尺的大地球仪(这么大的地球仪你只能在博物馆里找到,在商店里是买不到的),你就会发现,它的中轴线长度仅比赤道直径短1/8英寸。如此小的差距,你是无法在普通地球仪上发现的,除非它的做工特别精细。
当然,对于那些极地探险家和地理学家而言,他们会因为这一差距而产生极大的兴趣,不过,对这本书的读者来说,只须了解我前面提到的内容就足够了。
你可以从物理实验室的演示中知道:就算是小到一粒微尘,在它自转的时候,它的两极也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扁平。不妨让你的老师将这一结果演示给你看,否则,你就只能跑到两极去实地考察了。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颗行星。希腊人创造了“行星”一词。他们很早就观察到(或者认为自己观察到),某些星体在宇宙中始终在运转,而有些球体则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他们称前者为“行星”(或“流浪星”),称后者为“恒星”。
因为当时的希腊人没有望远镜,所以,他们无法观察到恒星的运行。至于“星星”一词,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它的来源,或许它与梵语中的“撒播”(或点缀)这个词的词根相关。假如这是真的,那么,星星就如同“撒”在天空里的小火花——这真是一个美丽异常、贴切无比的描述!
地球绕日运行,并从太阳那里获得光和热。太阳的体积是太阳系内全部行星体积总和的700多倍,而且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因此,地球得自这个邻居的光和热只不过是一点点而已,实在少得可怜。因此,地球不必为此感到惭愧和不安,而且,太阳对于自己付出的这一点点恩惠也丝毫不放在心上。
古人认为,宇宙的中心就是地球,地球是一小块平坦而干燥的圆形陆地,它的四周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并且悬浮在空气中,如同孩子们手中断线的气球一样。只有少数几个更聪慧、更明智的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是首批未经神父同意就敢于自我思考的人)相当肯定地指出,这一理论不正确。
经过几百年艰难而执着的探索和论证,这些先驱得出如下结论:地球是圆的而非平的;是飘浮在空气中的,而非静静地悬挂在空气中,更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以较快的速度围绕着太阳(一个体积远大于它的星球)在不停地运转。
与此同时,这些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还指出,那些所谓的“静止的星星”,事实上也是行星,而且,它们并不是绕着地球运转,而是和地球一样,共同围绕太阳公转。它们不但是我们的同伴,而且也是“太阳母亲”的孩子,它们遵循着如同规范我们日常行为的那些准则(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顺着各自既定的轨道运行,一旦出现偏差,就会走向毁灭。
在罗马帝国濒临灭亡的200年里,当时的知识阶层已经接纳了这一假说,并把它看作是不容辩驳的真理。然而,公元4世纪初,教会执掌大权后,若人们再坚信这个真理,特别是“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就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不过,我们不会为此而苛责教会,因为在当时,基督教的那些早的信徒,都出身于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新兴学说的阶层。除此之外,他们还坚信: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了,到那时,耶稣为了让他的民众重返受难地,就要对人们的善恶做出末日审判。而且,每一位信徒都可以见证耶稣自荣光中降临。
根据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推理正确。若事实(他们对此坚信不疑)果真如此,那么,地球一定是平的。不然的话,耶稣一定会出现两次——分别为了东西两半球的信徒。当然,如此荒谬、离奇且亵渎神灵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教会用了近千年的时间,不断地将以下思想灌输给信徒:地球是一个扁平的圆盘,是宇宙的中心。然而,在知识分子和一些修道院学者中,在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里的天文学家中,地球和其他行星共同绕着太阳运行的古希腊学说依旧为人所接受。
然而,相信这种学说的人只能私下讨论这个话题,并将知识严密地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他们清楚,如果公开谈论这一理论,不但会将成千上万蒙昧民众平静、安宁的生活给打破,而且,对于早日解决这一问题也没有任何帮助。
然而,自此以后,绝大部分基督徒都不得不接受以下事实: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是圆的。15世纪末,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这一学说是以从古至今一系列观察结果为基础建立的:
,当我们在向一座大山或一条大船靠近时,山顶或桅杆是先看到的事物。然后,当我们慢慢向它靠近时,才可以将它的全貌看清楚——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
第二,我们无论身在何地,所见到的风景好像都是圆形的。所以,无论我们看到的是大海还是所有的陆地,我们的视线都是平行移动的;而且,当我们乘坐热气球脱离地面升到天空,或站在高塔上的时候,我们的视野就会开阔得多。假若地球恰巧是鸡蛋形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大椭圆的中心位置上。假若地球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那么,地平线也应该为正方形或三角形。
第三,发生月偏食时,出现在月亮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而圆形的影子只有圆形的物体才会产生。
第四,既然其他行星和恒星都为圆形,那么,地球作为浩瀚宇宙中数十亿颗星球中的一员,也必然如此。
第五,麦哲伦带领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三年后,他们依旧回到了始发地;库克船长也经历过类似的经历,其船队自西向东航行,后探险队中的幸存者们也回到了当初出发的港口。
后,当我们向北极方向走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些熟悉的星座(古老的黄道十二宫)变得越来越低,后消失于地平线上;然而,当我们向赤道方向走的时候,这些星座会依次升起,并且越来越高。
我希望,自己提出的这些无可争辩的事实,可以将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圆形的这一特点加以证实。不过,若这些证据还无法让你满意,你就需要请教一个值得信赖的物理学教授。他会将一块石头由高塔上扔下去,让其做自由落体运动,用这个方法来向你证明,地球无疑就是一个球体。若他只用简单、易懂的词语让你明白这一道理,那么,你就一定掌握了比我还要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
在此,我还可以将大量的科学数据一一列举出来,不过对你来说,这些都没有什么用处。计算这些让人反感的数字,并不适合一般人的智商(包括我自己在内)。
例如,光的运行速度是186,000英里/秒。所以,在一瞬间,光就可以绕地球转7圈。按光的这个速度计算,与我们相距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发出的光,在4年零3个月以后才能被我们看到。
此外,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而达到水星仅需3分钟;北极星在航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发射的一束光到达地球则需要400多年的时间。
当我们对这些距离或者光年的概念展开“想象”时,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头昏脑涨。光年,就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走过的距离,它的计算方式是:365×24×60×60×186,000英里。因为这些数字特别巨大,以至于我们仅能发出“哦,是的”之类的感叹词,然后就抛在一边了。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对火车很熟悉,那么,不妨以它为例进行解释吧。
一辆普通的载客火车日夜不停地行驶,要用260天的时间才能抵达月球。假若这列火车从今天(1932年)出发,那么,它会在公元2232年抵达太阳,要用8300年才可以到达海王星的边缘。
然而,和到达近的恒星的旅程相比,这段旅程就如同孩子们玩的游戏一样轻松——而实际上,这段旅程是漫长的75,000,000年!
假若想到达北极星,那么,这列火车就要不停地向着目标奔跑700,000,000年!700,000,000年,这可真是漫长得吓人的一段时间!假设人类的平均寿命是70岁(乐观地估计),人类不停地繁衍10,000,000代,这列火车才能抵达终点!
伽利略时代的天文学家仅依靠简单、有趣的仪器对天空进行观测,却做出了许多重大发现。而现在的望远镜已经进行了极大的改进,不过,我们可以看得见的部分宇宙,目前依旧是人们谈论的主要对象。
就算是这样,它们也并不完美,直到我们将望远镜的镜头扩大了1000倍,才让我们在天文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所以,我们所谈论的宇宙,实际上就是“人类用肉眼可以看到到的,或者在感光胶片的帮助下观察到的宇宙的一部分”。
至于人类还不曾观察到的宇宙的剩余部分,人类就对其一无所知了。更糟糕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甚至都没有胆量去想。
在数以百万的恒星和其他星体中,有些和地球固定为邻,有些则不是。在这些邻居中,太阳和月球是地球“亲密”的两个近邻,因此,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比如,太阳每隔24小时就会为半个地球提供光和热;月球与地球相距特别近,所以,可以对海洋的运动产生影响,于是,潮汐这种奇异而独特的水流现象就产生了。
月球的确和地球相距特别近。所以,虽就体积而言,月球要比太阳小得多(若我们将太阳看作一个直径为3英尺的球,那么,地球就如同一颗豌豆,而月球只不过是一个针尖了),不过,它对地球表面的引力要远远大于太阳对地球表面的引力。
若地球完全是由固体物质构成的,那么,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不过,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3/4,所以,水会随着月球绕地球运转而潮起潮落,就如同一块磁铁由桌上经过,会将桌上的铁屑带着移动一样。
宽几百英尺的河中的水流,会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昼夜不停地奔流着。当它进入海湾、港口或河口时,就会马上收缩,从而形成高达20英尺、30英尺,甚至40英尺的巨浪,这时,若有船只在它附近航行,就会遭到重重阻力。
当太阳和月球正好处于地球的同一侧时,引力自然要比只有月球时大得多,于是,我们常说的“大潮”现象就会出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一次“大潮”就会导致一次小规模的洪灾。
一层氮气和氧气把地球严密地包裹住,即我们所说的“大气层”或者“空气”。大气层厚约300英里,随着地球运转,并对地球进行保护,就如同橙皮包裹着橙肉一样。
差不多在一年前,一位瑞士的教授乘坐一个特制的热气球到达了高达10英里之处,这是人类次到达如此高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不过,还有290英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
大气层、地球的表层和海洋,三者共同建起了一个实验室,狂风、雷雨、大雪、干旱等多种多样的天气在这里产生。由于我们的幸福生活时刻被这些天气影响着,因此,我们应对天气的诸多方面详加讨论。
土壤的温度,季风,空气的湿度,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三个要素。“气候”本指“地表的倾斜度”。由于希腊人早就发现,与极点的距离越近,地表“倾斜”得就越厉害,所处之地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就越大。因此,“气候”一词的含义就专指某个区域的气候状况,而非其确切的地理位置。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地区的“气候”,也就是该地一年四季中常见天气的一般情况。
首先,我们将神秘的风当作个讨论对象。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假如没有在热带海洋盛行的信风,那么,人类就必须等到蒸汽船发明之后,才能发现美洲大陆;假如没有湿润的和风,加利福尼亚和地中海沿岸就无法出现现在这样的繁荣、富足,而且,其富足程度会远低于东部和西部相邻的地区。
更不用说那些随风而动的飞沙走石,如同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砂纸,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就将地球上雄伟的高山夷为平地。
“风”,就其字面意思是指“迂回前进”。所以,风就是一股气流,它由某地“迂回前进”到另一个地方。可是,气流何以会从一个地方前进到另一个地方呢?原因是一些地方的气流温度高于其他地方的气流温度,所以,这里的气流会轻于其他地方的气流,进而出现了尽可能升高的趋势——这样一来,真空地带就出现了——此时,较冷、较重的空气就会乘虚而入,将这个真空地带填补上。
我们当然清楚怎样在房间里制造热气。其中,简单的方法就是生火。在太阳系中,太阳即火炉,行星即被加热的房间。地球上得到热量多的地方,就是靠近火炉之处(也就是赤道附近),获得热量少之处,就是与火炉距离远之处(也就是南北极)。
现在,火炉让空气发生了剧烈震荡,也就是形成了一种环形流动。热空气始终处于上升状态,直至上升到“天花板”,一旦它升到了极致,它就会远离热源,进而慢慢冷却下来。而空气会因为冷却的过程而渐渐变重,又得以重回地面。
不过,当冷空气慢慢向地面靠近时,它就与火炉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当然也因此获得了热量,变热变轻,开始上升——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火炉熄灭。然而,房间中的墙壁在火炉燃烧的时候也将相当多的热量吸收过来,从而让屋内的温度保持稳定,而保温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建造墙体的材料。
这些墙壁,就如同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吸热、散热的速度而言,沙子和石头要快于湿润的沼泽。所以,沙漠地区的气温会在日落后没多长时间就变得很低,以至于寒气袭人;而在森林里,即使在夜幕降临后的几小时内,还可以保持温暖舒适的状态。
水,是货真价实的蓄热池。所以,相比于内陆地区,近海和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更加温和宜人。
因为太阳这个火炉在夏季燃烧得比冬季更旺,时间更长,所以,夏季温度比冬季高。不过,太阳的供热作用还受着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某个极冷的日子里,你如果将一个小型电热器安装在浴室里取暖,你或许就会发现,电热器摆放的角度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温度的高低,太阳也是如此。
在热带地区,太阳照射到地表角度相比照射到两极地区要直得多。所以,在非洲丛林或者南美荒原,100英里宽的阳光可以在100英里宽的地表范围内均衡地直接照射,将其所有的热量都倾注于这100英里宽的区域内,而不会在其他地方释放热量;而在两极地区,宽度同样为100英里的阳光,则要照在比自身大两倍的地面和冰层上,所以,两极地区得到的热量就会减少一半——这就如同用一个只够6个房间用的火炉为12个房间供暖一样,结果必定是以失败告终,无法保证所有的房间都保持舒适、怡人的温度。
实际上,太阳身为人类的火炉,其工作更加复杂——它还必须要让地球四周的大气层保持恒温。不过,太阳本身是无法直接将这项保温工作完成的,所以,它还需要借助地球之手间接地完成此项工作。
阳光要想照射到地球上,就一定要穿过大气层。阳光因为可以十分轻松、快速地穿过大气层,因此,几乎不会对地球的这块忠实的“防护毯”的温度产生影响。然后,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这些热量被地球先储存起来,再慢慢地将一部分热量反射到大气层中。
这一事实正好可以说明山顶特别冷的原因。我们所处的地方越高,得到的地表热量就越少。若(还是像从前那样假设)太阳直接为大气层加热,大气层再为地球加热,那么,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山顶也不再是白雪皑皑了。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此问题难的部分。空气并非我们一般理解的“空”字的意思。它是由众多物质组成的,而且有重量。所以,相比上层的空气,下层的空气要承受更多、更大的压力。
当你打算将一片叶子或者一朵花压平时,你会把它夹进一本书里,然后,将20本书撂在这本书上——你清楚,承受压力的是下面的那本书。同样,人类承受的压力超出了所有人的猜测——人体每平方英寸可以承受15磅的压力。
这就说明,若不是拥有如此幸运的环境(我们身体内外的压力恰好相等),那么,我们可能会被压扁。就算是这样,3000磅(相当于一个中等个儿的人所能承受的压力)也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
然而,大气层内部的气压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获得这一事实是由伽利略的学生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的发明。17世纪早期,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计。因为这种举世闻名的气压计的存在,所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可以随时测量大气压。
托里拆利的气压计一经出现,就被人们用于科学实验。他们发现,海拔每升高900英尺,气压就会下降1英寸。随后人们又有了新的发现,从而为气象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气象学是一门值得信赖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和预测大气现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