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科学脑洞大合集:万物皆假设+疯狂的科学实验+那些听过却从未搞明白的问题

書城自編碼: 37330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科學世界
作者: [英]埃里克斯·伯依斯,[西班牙]大卫·加耶[David C
國際書號(ISBN): 9787X29388810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8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3.4
《疯狂的科学实验》
+

HK$ 60.0
《万物皆假设》
+

HK$ 87.3
《拓扑与物理》
+

HK$ 62.3
《1分钟科学》
+

HK$ 47.8
《生命是什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作品全新译本)一本简明有》
+

HK$ 60.0
《大脑简史》
內容簡介:
《万物皆假设》
  你有过这些“脑洞”吗?
  人类是电脑虚拟世界中的一串代码;
  地球每年都在膨胀;
  疾病是外星人投放的生化武器;
  耶稣是误食蘑菇产生的幻影;
  人类每一天都在变笨……
  如果说这些全是真的,你敢相信吗?
  一部颠覆常识的万物科普,一部包含了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十几个学科的“脑洞”合集。从宇宙的创造到人类的进化,从意识的诞生到文明的兴起,以反主流的视角重新观察世界,即使荒诞不经的假设,也能被验证成真。

  《那些听过却从未搞明白的问题》
  “全球十大教师”之一、西班牙超火的“网红”科普播主大卫?加耶,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探索40个科学问题:把你的房间和宇宙都搞乱的是同一个“神秘力量”?时间真的存在吗?住在楼下的邻居比住在楼上的你活得更久?如何结交到一个外星人朋友?需要多少只蜘蛛才能停下一架波音747……所有脑洞大开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这里!
  本书不仅涵盖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还将这些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相关联,让读者迅速获取新的知识,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疯狂的科学实验》
  谁说科学家都是“老古板”?他们的脑洞简直超乎想象:想要周游宇宙,不如先试着学习操控太空船的技巧?原子弹爆炸怎么办,找个舰船当避难所?让食物更好吃的秘密是电击它们?如何用核弹炸毁月球……
  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从科学假设到前卫实验。本书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幽默的文字,回顾了历史上“异想天开”的75个疯狂实验。内容不仅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还添加了脑洞十足的硬核科普知识,让每一个看似荒唐可笑的问题,都有了一个“正经”的答案。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斯·伯依斯(AlexBoese)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史硕士。1997年创立了“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全球累计用户过亿。美国IT杂志《个人电脑》将其评为“世界上100个你不能错过的网站”之一。他已出版了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心理学等领域。
  译者简介:
  马盈佳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曾于某传媒公司从事电视纪录片脚本翻译一职。翻译领域涵盖天文科普、动物与自然、历史人文等。译作有《疯狂的科学实验》等。
  作者简介
  大卫·加耶(DavidCalle)
  教师、作家。曾被教育界的诺贝尔奖“全球教师奖”评为2017年度十大教师之一,还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百大创意人”之一。他的个人YouTube科普频道,截至目前粉丝数超百万。
  译者简介
  姜宁
  青年译者,本名江鉴玲。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已取得西班牙语专业八级证书、西班牙语DELE考试C1证书。曾参与2018年CCTV5拉美足球专栏访谈节目的翻译工作。
目錄
《万物皆假设》
  前言
  第YI章 宇宙难题
  第二章 不寻常的暗淡蓝点
  第三章 它是活的
  第四章 迷幻猿的崛起
  第五章 蘑菇上帝和幻影时代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那些听过却从未搞明白的问题》
  前言
  1住你楼下的邻居为什么比你活得久?
  2在珠穆朗玛峰之巅水的沸点是多少?
  3人眼有几百万像素?
  4《星球大战》里的飞船违背了哪些物理定律?
  5“π”的粉丝
  6给我一个支点,我将会撬起整个地球
  7和一个外星人交朋友的概率有多大?
  8不存在的颜色
  9一朵云等于几头大象的重量?
  10左撇子没那么稀罕,只是有点特别罢了
  11花椰菜中隐藏的几何秘密
  12如何逃离地球?
  13恋爱的粒子
  14机器人将来会掌控我们吗?
  15关于地球的真相和谎言
  16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17时间存在吗?
  18为什么宇宙和你的房间一样,总是很容易变得一片混乱?
  19未来我们会变成半机器人吗?
  20一个沙子堆成的城堡能多高?
  21怎么划分银河里的各种文明?
  22无铅汽油和地球的年龄有何关系?
  23为什么月球抛弃了我们?
  24镜子是什么颜色的?
  25儒勒·凡尔纳是预言家吗?
  26把一个足球送上太空要花多少钱?
  27晶体管不(只)等于收音机
  28为了进行重力实验,伽利略摔坏了多少苹果?
  29宇宙中哪里冷,哪里热?
  30“意外发现”和致幻剂有什么联系?
  31时空共振
  32你属于理科,还是文科?
  33需要几只蜘蛛才能刹住一架波音747?
  34风力发电机和霹雳车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35科学不只是男孩的事
  36南北磁极倒置的话会发生什么?
  37怎么在水面行走?
  38地球为什么会变暖?
  39未来,世界地图是怎样的?
  40关于宇宙中我们不知道的一切

  《疯狂的科学实验》
  第YI章 电学实验
  第二章 核反应
  第三章 欺骗性方法
  第四章 猿猴实验
  第五章 自我实验
  参考文献
  致谢
內容試閱
《万物皆假设》
  太阳系有两个太阳?
  外太空有什么东西在杀死地球居民。每两千六百万年,它就杀死一大批生灵,已经造成许多物种彻底灭绝了。
  20世纪8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翰·塞普考斯金和戴维·劳普次发现了这一外星杀手的存在,他们将沉积岩中发现的海洋化石汇集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是同类数据库中完整的一个,使他们得以查看各种大范围的演化模式,诸如某些科的海洋生物是何时灭绝的,灭绝事件发生的频率是怎样的等等。
  在绘制数据时,他们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东西。大灭绝有明显的周期性。他们图表中的峰值不可能有错。在过去的两亿五千万年里,大约每两千六百万年,一整批物种就会突然间消失。他们再三检查了数据,但这种周期性看起来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他们感到奇怪,是什么引起了这种周期性的大灭绝呢?他们想不出有任何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会以两千六百万年为周期重复出现。于是,当1983年公开这一发现时,他们暗示这种大规模的死亡肯定是由某种地球以外的事物造成的—有个宇宙连环杀手正在行动。
  宇宙的杀戮之谜迅速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随着“侦探”接过案子,他们迅速认定,如果有什么来自宇宙的东西正在周期性地杀死地球生命,那么几乎可以肯定是这两者之一:小行星或彗星。小行星本质上是巨大的岩石,而彗星是大块的冰、尘埃和岩石的混合物。若两者中的任一个足够大,撞击了地球,都能造成严重的死亡和破坏。
  但这些仅仅是杀戮的武器。更令人迷惑的问题在于到底是什么力量“挥动”了这些武器。肯定有什么天文现象,周期性地将这些天体抛向我们的方向。但宇宙中到底是什么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尺度上,显现出这样规律性重复的模式呢?
  劳普和塞普考斯金提出了一种想法,认为银河系的旋臂或许是罪魁祸首。我们的太阳系每两亿三千万年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但是我们运动的速度比银河系旋臂的旋转速度要稍微快一点。其结果是,在我们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会进入和脱离旋臂。很有可能,每当我们进入一个旋臂时,那里密度略高的物质从引力上干扰了小行星和彗星的公转,造成许多这些天体落入太阳系内部,其中一些撞击了地球。
  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但分析显示其周期完全是错的。我们仅在每一亿年才穿行进入一个旋臂。这给了旋臂一个很好的不在场证明:它们不可能是杀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迈克尔·兰皮诺和理查德·史托瑟提供了另一种想法。他们提出,罪犯可能是银河系的扁平银盘。银河系是一个物质构成的巨型扁平圆盘,围绕中心自旋。我们的太阳系随着它一起移动,但是在移动的同时,它还会上下波动,轻微浮起到银盘表面上方,随后沉降到表面以下,如此循环往复。两位研究者声称:每当我们的太阳系穿过银河系的银盘,都可能会造成引力扰动,干扰彗星的公转,将它们送上与地球相撞的轨道。
  这个周期的长度大致正确。我们每三千三百万年穿过银河系的银盘一次。但是看起来还有其他问题存在。银河系银盘中的物质分散得很开。天文学家很难相信穿过它会产生多少扰动。而且,我们目前正处于银河系银盘的中间。如果兰皮诺和史托瑟的假设正确,那么我们应当正在经历一场大灭绝,但是根据劳普和塞普考斯金绘制的时间表,下一次大灭绝还得再过一千三百万年才会到来—我们很走运。因此,这两个周期不能吻合。这名“嫌犯”还是有不在场证明。
  在银河系旋臂和银盘被排除之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理查德·穆勒带着一个更激进的假说站了出来。他主张,我们的太阳系有两颗太阳。一颗我们已经很熟悉,我们都了解且热爱它,但还有一颗伴星,一个邪恶的孪生兄弟,周期性地将彗星抛向我们。
  就连那些认为自己对天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至少确信一个基本事实:我们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太阳。抬头望向天空,它就在那里,发出耀眼的光辉。并不会像卢克·天行者的故乡星球塔图因那样有两个太阳。因此,声称我们的太阳系实际有两个太阳可能看似有悖常理。然而,穆勒却有合理的论证来支持他的主张,而天文学家们愿意听取他的论证。
  这一假说主要是穆勒的创想,但他也得到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马克·戴维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皮耶·胡特的帮助,完善了假说的细节。1984年刊载于《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详述了该假说,三个人都作为共同作者,在文章中署了名。他们解释道:我们的太阳或许有一颗遥远的伴星,沿一条极长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转,完成一次公转需要花去整整两千六百万年的时间。在远的位置,这颗伴星会距我们的太阳十四万亿英里,但是它会渐渐靠近,近时只有三万亿英里。
  到了这个距离,它会穿过奥尔特云—也就是在太阳系边缘围绕着我们,由万亿颗彗星组成的巨大的云团。每当它穿行过这里时,都会使数十亿颗彗星脱离自身轨道,令它们落入太阳系中。这几十亿颗彗星中的一些会不可避免地终撞上地球。在造成这种大破坏之后,这颗死亡星球会重回深远的太空,踏上其弧形的漫长旅途,在下一个两千六百万年之后再度返回。三位作者暗示,这一循环已经重复数亿年了。
  作为反复发生的大灭绝事件的一种解释,这个假说确实能说得通。这回不存在能给“死亡星球”开出不在场证明的周期不吻合的问题了。更值得注意的是,还能有什么其他的解释吗?天文学家已经想不出宇宙中还有什么东西有可能每隔两千六百万年向我们抛来彗星了。
  三位作者同时提出,已知恒星中的大部分—超过三分之二都被认为有伴星。因此,从统计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太阳属于一个双星系统的可能性更大。确实,太阳的伴星需要有极为异乎寻常的轨道,才能使它每两千六百万年才穿过奥尔特云一次,但这并非不可能—只是有点反常而已。
  三位作者建议将太阳假设存在的伴星命名为“涅墨西斯”(取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同时,他们还写道,如果这个名字不好,可以用乔治替代。这显然是在试着表现科学幽默。然而,乔治没有通过编辑审核。《自然》的编辑做出决定,选择了涅墨西斯这个名字。
  这个假说只有一个问题,他们用略显轻描淡写的口吻提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模型的主要难点在于,太阳显然缺少一颗明显的伴星。”
  这确实是重要的细节。如果我们的太阳系有第二个太阳,你会认为现在或许已经有人注意到它了。但不一定,他们声称:涅墨西斯有可能是一颗红矮星。这些红矮星是银河系中常见的一类恒星,但它们比较小而且非常暗淡,大小仅仅是我们更熟悉的太阳的一小部分罢了。这能解释为什么从来没人看到过它。它在背景中与所有其他恒星混在一起,因而你找不到它。然而,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其存在的可能性,寻找它的行动可以开始了。
  对涅墨西斯的论证完全合理。如果这第二个太阳确实存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令人困惑的周期性重复的大灭绝的谜题。因此,科学界很认真地考虑了这个假说。然而,怀疑者中间有些人对它有点不以为然。不仅是因为人们普遍对死亡星球的想法持谨慎态度,而且因为他们在此前听过类似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了一种稳固确立但轻微边缘化的天文学传统,怀疑某种巨大的天体—经常被称为行星X—位于太阳系边缘,尚无人发现。
  寻找隐藏事物自然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科恰恰以这种搜寻为特点。生物学有一种活跃的神秘动物学家亚文化,这些研究者确信自然界充满尚未发现的生物,这些神出鬼没的生物中著名的当属大脚野人和尼斯湖水怪。类似地,考古学的探险者长久着迷于寻找诸如黄金国等失落的城市。这些搜寻很容易就会带上狂热、痴迷的味道,而对行星X的寻找也不例外。
  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781年发现天王星时,种下了寻找行星X的种子。在那之前,还没人想到过太阳系还会有未经发现的行星。每个人都以为太阳系的名单已经完整了。在意识到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之后,搜寻开始了。
  搜寻很快就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法国天文学家于尔班·勒威耶跟随天王星轨道不合常规的线索,于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但他的发现不仅没有满足人们对失踪行星的期待,反而更是吊起了人们的胃口。行星、卫星和小行星很快都被拿来检查,其运转轨道有无反常的地方。发现了任何异常,都会被声称是又一颗行星存在的证据。
  20世纪初,富有的美国商人—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造出了行星X这个词。他认为在海王星之外存在一颗巨大的行星,这就是他为这颗行星取的名字。他花去了自己人生的后十年试图找到它。虽然直到他去世也没能成功,但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继续了他的搜寻。1930年,汤博发现了冥王星。然而,科学家后来意识到冥王星仅仅是一颗矮行星,甚至还没有我们的月球大,由此行星X的爱好者们又开始躁动起来了。这不是他们在找的木星大小的巨大行星。于是,搜寻继续了下去 。
  1984年,当穆勒提出涅墨西斯假说时,脑中想到这段历史的怀疑者们不禁猜测,这是不是对行星X也是的一轮搜寻。除了现在,神秘的失踪天体不再仅仅是一颗行星了,它升级成了一颗太阳。

  《那些听过却从未搞明白的问题》
  住你楼下的邻居为什么比你活得久?
  看看身边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一直保持着同一个节奏,像前进的列队一样永不停歇。嘀嗒、嘀嗒……不管被放在哪里,也不管被移动的速度是快是慢,所有的钟都保持统一的节奏运转着。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所处的宇宙遵循牛顿运动定律,根据定律,宇宙中不同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是彼此独立的,即“时空观”。时间的前进不会受任何事物的干扰,就这么嘀嗒嘀嗒地走着……
  然而,我们的这种想法仅仅来源于表面上的感觉,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感觉往往不正确。早就有研究表明,时间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它其实是能够被改变和调整的一个概念。这是天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布的狭义相对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这一年中,爱因斯坦发表了五篇划时代的物理学论文,颠覆了整个科学界,因而被称作“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发现:在不同的运行速度下,时间的运转会发生变化。打个比方,假设我现在是静止不动的,而你骑着自行车前进(自行车是爱因斯坦喜欢的交通方式),那么你的时间会比我的时间走得慢。对于在自行车上的人(处于运动状态的人)来说,时间会变慢,我们通常称这种物理现象为“时间膨胀”。那为什么我们平时没有察觉这个现象呢?那是因为这是“相对论效应”之一,相对论提出这种现象只有在以“相对论速度”运行的时候才能被人感知—也就是以光速前进。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约为3×108米/秒,对所有惯性参考系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光速是一个概念,也是宇宙中物体运动速度所能达到的极限。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成立的一个基础前提。在日常生活所能达到的运动速度下(如自行车的前进速度),两个人之间时钟快慢的差别微乎其微,但是不能说不存在。
  然而,如果两个人中有一个人乘上一艘极快的宇宙飞船去旅行呢?在这种情况下,著名的“双生子佯谬”实验就出现了,这是一些物理学家为了阐释狭义相对论而提出的一个有趣故事。想象一下,地球上有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马上要登上一艘以光速前行的超级飞船来进行太空长途旅行,而另外一个没那么有冒险精神,准备留在地球上等他的兄弟归来。我们假设这个飞船去了离地球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地球约4.4光年),他的前进速度是光速的0.8倍。
  当做太空长途旅行的他回家时,这对双胞胎会惊讶地发现:在启程时,他们还是一样的年龄,而现在,留在地球的那个已经比他的兄弟老了4岁。地球上已经过去了10年,而在飞船上只过去了6年(这涉及另外一个“相对论效应”—空间收缩效应。根据这个理论,宇航员的飞行距离会比理论上的距离短)。时间对于两个人而言,并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在变化的。在旅程中,我们这个冒险家比他的兄弟少过了4个生日。所以说,如果飞行距离足够远、飞行速度能达到光速,那么当他回来时,太阳可能已经变成了一颗红巨星[ 红巨星:一种演化晚期的恒星,是恒星燃烧到后期所经历的一个较短的不稳定阶段。](到这个阶段,大约已经过了50亿年的时间),地球也已经被太阳吞噬了。简而言之,如果我们认定光速不变,那么时间和空间坐标就会互相影响,并随之变化,只有这样才符合物理定律。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都是真的呢?虽然目前以光速实现星际旅行的可能性不太大,但在1971年,物理学家乔·哈菲尔与理查德·基廷已经用实验证明了相对论。他们将一个高度精确的铯原子钟(铯是非常珍贵的稀有元素)放在飞机上,让飞机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飞行,同时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钟留在美国华盛顿的海军气象天文台做对照。经过实验,他们发现同狭义相对论中的预测一致,两个时钟确实走得不一样。尽管差距极小,但高度精确的铯原子钟能够显示出这种差距。
  科学逸事:证明相对论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检测μ子(渺子)数目来观察。这是弗里希和史密斯两人在1963年进行的实验。渺子是一种带负电微粒,质量为电子的207倍,能够在大气中通过宇宙射线的作用被检测出来。一个渺子的平均生成时间大约是22微秒,之后会自然衰变成其他粒子。弗里希和史密斯两人发现,靠近地面实际检测出的渺子数目远远大于理论数目—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地面处应该仅仅只有27个渺子存在(渺子在飞行过程中理应进入衰变期),然而实际检测到412个渺子。我们大概可以这么解释这种神秘的现象:当渺子以趋近光速的速度飞行时,这些微粒的时间走得比静止在地面上渺子的时间要慢得多。同上一个例子中的宇航员一样,这些渺子衰老得更慢,进入衰变期的时间也比地面上计算出的时间更长。因此,在地面附近检测到的渺子数目比预想的多。
  但这还不是全部。爱因斯坦在发布狭义相对论后继续进行研究,直到发布了一个更加先进的理论—1915年公布于世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把宇宙中的引力场解释为时空局域的几何性质表现。这个理论涉及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未来以及黑洞。这个理论表明:除了一个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的时钟会走得更慢,一个更强的引力场也会让时间变得更慢。举个例子,地下室中的时钟会比在顶楼的时钟走得慢,因为引力场的强度会随着到地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所以说,如果你住在低楼层,那你就是个幸运儿……同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无法感受到这种变化是因为引力场的差异微乎其微,但是如果你能处于电影《星际穿越》的场景,那你就会明显感受到这种现象。在电影的一个情节里,有一队的宇航员需要离开飞船,降落在“米勒”星球。这个星球位于一个叫“卡冈图雅”的超大质量黑洞中,这里的引力场极强。同时,有一个宇航员留在了飞船上站岗。对于离开飞船的那些宇航员来说,只过了一小会儿(我无意剧透,但在电影中确实如此,他们只是去经历了几个冒险罢了),但是当他们回到飞船上时,他们发现站岗的伙伴已经变成一位老人了。因为在米勒星球的1小时等于在飞船上的7年。
  在地球上,人们也通过高度精确的铯原子钟证实了这个效应。实验者把铯原子钟放在不同的高度上,果然探测到这些相同的时钟之间产生了几纳秒的差异,正如广义相对论中所预测的一样(由此可见,为了确保GPS定位卫星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必须把这个效应考虑在内)。下一次,当你去实地考察你将要居住的房子时,请你记住爱因斯坦的理论,以及这个效应。毕竟,时间就是金钱,而且是一直在流动的金钱—嘀嗒、嘀嗒……

  《疯狂的科学实验》
  核爆月球
  1962年7月8日—夏威夷,凯卢阿。
  一轮明亮的弦月从飘浮在天空中的云朵间探出头来。在下方,一座酒店楼顶的天台上,正在进行一场派对。身着色彩鲜艳的印花衬衫的游客们手举着饮品聊着天。皮肤晒成深棕色的大学生们身穿T恤和短裤,在酒吧喝着啤酒消磨时光。在酒吧尽头,一盏熔岩灯慵懒地向上冒出荧光黄和绿色的液泡。
  一个小男孩一直越过平台的一侧注视着黑暗的大海,随后转过身跑向他的父母,拽了拽他母亲的衬衫。“爸爸妈妈,还有多久才会开始?”
  他的父亲拍拍他的头。“我们不知道,帅小伙。但愿快了吧。”
  母亲瞥了一眼她的手表。“如果没有很快开始,我们得让你上床睡觉了。快要十一点了!早就过了你的睡觉时间。”
  “但是妈妈!你答应过的。”
  “嗨,大家!”一个坐在角落里一台收音机旁边的男人喊出声来,“听!他们在说火箭升空。”
  “声音调大点!”另一个人喊道。
  男人调节了收音机的音量。在派对的噪音中,响起一名广播员尖细的嗓音。人群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开始聆听。声音开始倒计时。“还有十分钟。还有十分钟。”
  广播给整个派对制造了安静的氛围。人们紧张地兜着圈子,不时瞥一眼天空,用压低的嗓音说话。突然其中一个大学生大喊:“世界末日就要到了!”
  “闭嘴!”一个和妻子站在一起的老人生气地制止他。
  “也许是颗哑弹!”另一个大学生喊道,然后人群中漾起一阵紧张而压低声音的笑声。
  “还有五分钟。还有五分钟。”广播宣布道。
  人群聚集到平台的边缘,越过海洋注视着前方。他们可以看到地平线上几艘船上的灯光,听到下面海浪冲击海岸的声音。转向平台两边,可以看到凯卢阿的主要街道被每盏路灯下小片的光斑朦胧地照亮。
  “还有一分钟。还有一分钟。”
  小男孩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妈妈,我害怕。”
  “别害怕,”她安慰他,“什么危险也不会有。科学家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广播里的声音开始了倒计时:“十,九,八,七……”随着数字接近零,音调变得更高了,广播员好像也激动起来。没人说话,人们都开始期待地凝视着黑暗的天空。“五,四,三,二,一。”
  天空出现一道巨大的闪光。仿佛转瞬间太阳在天空中显现了一样,将整块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亮,然后又消失了。没有声音伴随闪光,但是在同一瞬,广播里的声音突然间切断了,被静音下的噼啪声所取代。同时街道上的路灯闪烁了一下然后熄灭了。
  在天上,开始发生奇怪的事情。ZUI初的白色闪光制造出一片翻滚、扭动的脏污绿云,迅速沿着地平线弥漫开来,就像有毒的化学物质从太空中被倒入大气层一样。不自然的颜色翻滚着,发着光,用鲜艳的光辉照亮大地,使海洋呈现出紫色,就像葡萄汁一样。
  人群静默着观看。绿色物质的卷须扭动着,然后它们突然变成了火热的、愤怒的粉色,接着加深成为暗血红色。明黄色的月亮从云朵间露出了身影。
  一位年老的女人大喊:“可怕!可怕!”她双手交握挡住眼睛。她的丈夫搂住她的肩膀,带她走向房门返回室内。
  小男孩的双眼因为恐惧而大睁着。“妈妈,世界要结束了吗?”他的母亲担心地低头看了他一眼。“哦,亲爱的,我不这么认为。我确信一切都会好的。”但就在她视线移回天空中那些扭动着的、变幻莫测的色彩秀时,她的双眼闪过了一丝疑惑。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苏联为了超越对方,不顾一切地对各式各样的目标投下了核弹。他们曾炸平仿真城市、太平洋岛屿、海军舰队,以及相当一部分荒漠的土地。结果,公众变得自满起来,习惯于源源不断的新闻报道,宣布各种新的核实验的情况。将军们和军事计划制定者开始疑惑:“我们还能炸点其他什么东西吗?”或者不如说,“还有什么可以炸的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呢?”
  夜晚,答案呈现在他们头顶上,挂在半空中如同巨大的目标。看起来如此明显。核爆月球!
  月球上的闪光粉
  在月球上引爆一颗炸弹的想法其实并不新颖—它和乘火箭旅行的想法同样古老。罗伯特·戈达德,美国现代火箭技术的先行者,在1919年第YI次提出这一想法,尽管他的建议是引爆一颗传统炸弹,而非核弹。
  戈达德是一个安静的人,身体不太好,比起和人相处更喜欢读书,但是在十几岁时,他曾经深受太空旅行念头的吸引。他年长后给人们讲述那时的故事,在十七岁时,他爬上后院的一棵樱桃树,抬头仰望天空,想象如果升得更高,进入太空静谧的真空中会如何。他想象在行星中间飘浮,远离地面上拥挤的人群。他从未忘记那一幕画面。他花了余生的全部时间试图将它变为现实。
  1916年,三十四岁的戈达德作为一名物理学老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中部的克拉克大学工作。他在业余时间里设计火箭。他建造的ZUI初的火箭并没有飞离地面多高,但是他已经有了宏大的计划。戈达德想象将火箭一直发射到月亮上,但他即刻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没办法知道火箭有没有抵达月球。这时他想到了炸弹。如果他的火箭携带一枚炸弹,当火箭撞击月球表面时引爆炸弹,也许就能从地球上通过一台巨大的望远镜观察到爆炸。
  为了确定这颗炸弹需要有多大才能制造可见的爆炸,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乡间开展了一些实验。在深夜里,他远离房屋和街灯的光线,测试ZUI远可以从哪里观察到用镁闪光粉制造的小型爆炸。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凝视黑暗,等待着小光点在远处出现。他想象自己正看向太空,而闪光是来自外太空源头的第YI个信号,宣布着:“成功了!成功了!”运用这种方法,他确定二十分之一格令闪光粉生成的光亮,在2.25英里远处可以看到。根据这一结论,他计算出如果他的火箭携带13.8磅闪光粉,将会制造“极为醒目”的爆炸,从地球上用望远镜可以观察得到。
  戈达德在1919年12月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种抵达极限高度的方法》的小论文,文中描述了他的研究和闪光粉实验。论文的发表在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轰炸月球的主意。他收到志愿者写来的信,迫切希望被绑在他的火箭上—把火箭变成自杀式月球炸弹。然而,很多批评者嘲笑地否定了他的念头。例如,《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居高临下地告知戈达德,就连学校的孩童也知道火箭无法在太空的真空中运作,因为真空中没有火箭可以借助用来推进的物质。四十九年后,在阿波罗11号升空后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道歉信,声称:“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已经肯定了艾萨克·牛顿在十七世纪的发现,现在已经确定火箭在真空中可以运作得和大气中一样好。《时报》对我们的错误感到抱歉。”不幸的是,戈达德没有活到这篇道歉信发表的那天,也没能看到火箭向月球发射。他于1945年就去世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