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知识资本论

書城自編碼: 37369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陈瑜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775658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4.3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HK$ 70.8
《数字劳动: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
+

HK$ 62.3
《用得上的资本论:当代社会人生存指南》
+

HK$ 81.8
《商业计划(MBA轻松读系列)》
+

HK$ 162.0
《高级微观经济学教程》
+

HK$ 145.8
《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
編輯推薦:
知识资本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以知识为基础,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无形资产。知识资本的出现,使企业的所有制发生了变化,新型的以知识管理和知识分配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开始出现并深刻影响未来社会的所有制结构。
內容簡介:
在知识资本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过程中,国内外知识资本研究专家普遍认为知识资本是无形的,知识性资产是无形资产,是难以量化、甚至不能量化的,对于这些关乎知识资本理论与应用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作者在本书中逐一的进行了研究,对知识资本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分析,对知识资本的内涵作了精辟的说明,对知识资本给出了简明扼要的、科学的定义。并指出知识资本和知识资产是有形的、可以量化的。作者在书中还开创性的提出了知识资本量化系统,包括:知识资本计量单位、计量标准、计量的要素系统、指标体系和知识资本计量模型。本书还对知识资本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果——《企业知识资本量化长效激励机制管理系统》软件作了具体说明。这一软件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现代化管理将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關於作者:
陈瑜
男,汉族,1939年3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教授,消费资本论创始人,消费养老创新模式创立人。现任世研智库首席专家、北京原点文化经济创新基金会高级顾问、中国信用经济发展学会名誉会长,并担任无锡市、聊城市、大庆市等市政府高级经济顾问,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由于创立消费资本论,先后荣获“中国十大财智英才奖”“中国当代思想成就奖”“中国管理大奖—终身成就奖”“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人类经济社会进步奖”“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并被评为世界杰出华人,荣获“消费资本之父”和“影响中国经济改革十大思想者”称号。
多年来,陈瑜教授出版了专著、编著和译著二十余种,包括《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经济计量理论批判》《新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消费资本论(版、第二版、第三版)》《消费养老创新模式》《英汉国际金融贸易词典》《英汉国际金融贸易缩略语辞典》《学生实用英汉词典》《世界人口普查》《美苏援助对比分析》《陈瑜文选》等。
陈瑜教授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国外学术界也受到极大关注。2005年3月,陈瑜教授应邀出席在卡塔尔国首都多哈举行的第五届民主与贸易国际会议,演讲稿“消费资本理论与应用”被收入大会文件汇编;2007年10月,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邀请就消费资本论做学术报告;2007年11月,作为中方主席出席亚澳经济合作论坛,并应悉尼大学、南威尔士大学和澳大利亚金融家学会邀请,就消费资本论和新商业模式做学术报告。陈瑜教授成为在发达国家宣讲中国原创经济学理论的首位中国经济学家,受到热烈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目錄
篇发展中的知识资本理论
章知识资本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3
节知识资本思想的溯源 / 3
第二节知识资本的形成过程 / 4
第三节知识资本的早期研究 / 8
第二章知识资本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使命/ 15
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15
第二节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 17
第三节发展中的知识资本理论 / 19
第三章知识资本理论的发展及历史地位/ 22
节人类社会资本的演进过程 / 22
第二节知识资本是资本理论的第二次革命 / 24
第三节知识资本是市场经济资本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27
第二篇知识资本量化系统
第四章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时代背景、作用和意义/ 33
节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 33
第二节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作用 / 35
第三节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重大意义 / 37
第五章知识资本量化系统(上)/ 39
节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指导思想 / 39
第二节知识资本量化原理 / 40
第三节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 / 41
第四节知识资本量化系统选择测评指标的总原则 / 41
第六章知识资本量化系统(中)/ 43
节知识资本内涵的界定和知识资本定义 / 43
第二节知识资本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标准 / 52
第三节设计和确立知识资本量化要素系统和指标体系 / 54
第四节设计和建立知识资本量化指标测评体系 / 56
第五节建立知识资本计量模型 / 57
第六节知识资本的计算方法 / 59
第七章知识资本量化系统(下)/ 69
节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的量化方法和数学模型 / 69
第二节研发和推出世界套《企业知识资本量化
长效激励机制管理系统》软件 / 72
第三节关于组织(机构、企业等)知识资本量化测评
体系表的思考和设计 / 73
第四节关于地区知识资本量化测评体系表的思考和设计 / 78
第五节关于国家知识资本量化测评体系表的思考和设计 / 89
第三篇实际应用案例
第八章软件研发的时代背景、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必要性和软件研发的意义/ 103
节软件研发的背景 / 103
第二节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必要性 / 104
第三节软件研发的意义 / 107
第九章软件研发与设计的原理和内容/ 108
节产品描述 / 108
第二节软件研发与设计原理 / 110
第三节设计和确定计量单位和计量标准 / 112
第四节设计并确定要素系统和指标体系 / 114
第五节设计和建立企业知识资本量化测评体系 / 117
第六节设计和提出企业知识资本量化模型 / 119
第七节软件研发的步骤 / 121
第十章软件功能与作用/ 124
节建立知识资本量化基础上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 / 124
第二节软件的功能 / 125
第三节软件的重大作用 / 126
附录一作者部分重要演讲稿/ 129
在第五届民主与贸易国际会议(多哈)的演讲 / 129
Speech on The 5th Sess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emocratic and Trade(Doha) / 134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演讲 / 141
Speech on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148
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 158
世界各国知识资本量化方法的比较分析 / 160
附录二部分媒体报道/ 162
量化知识资本提升知识产权价值 / 162
知识资本量化研究 / 166
中国知识资本量化之父——世界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瑜教授 / 170
附录三全球首届知识资本高峰论坛与会代表讲话/ 174
在全球首届知识资本高峰论坛上的开幕词/ 176
在全球首届知识资本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178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84
香港如何利用知识资本向股东汇报增值情况/ 186
研究与实践:知识资本与新一轮产业革命/ 191
北京、上海知识产权产业的初步计算与比较/ 196
国际经济环境下知识资本的价值/ 204
日本经济产业省利用IC报表进行知识资本管理
并尝试建立国际标准化IC报表/ 211
知识资本研究20年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220
知识资本报告和评估/ 222
让无形资产创造有形财富/ 226
保护品牌和商誉:感知和现实/ 230
闭幕词/ 234
知识资本国际联盟北京宣言/ 235
参考文献/ 243
內容試閱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疾步向我们走来。它以独特的魅力登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知识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和主导力量。
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切地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的真正含义。知识的空前传播和知识资本的广泛应用,为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无限的活力。对知识经济、知识资本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纪性课题。它犹如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一大批有识之士瞩目,凝聚了有志于此的经济学专家和学者。
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每个经济时代都有代表人物提出新的经济理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在催生着知识资本理论的诞生。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主线运行的新的经济形态,以实现知识资源化配置,达到人类社会经济高速、高效和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为此,只有对知识资本进行量化才能依据知识资本的数量和比例实现知识资源化配置,引领并主导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所有经济领域的发展都需要知识资本量化和知识资源的化配置。知识资本量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也催生着科学的知识资本量化系统的诞生。
作者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着手撰写《知识资本论——知识资本理论与应用》一书。
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激发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对知识经济研究的巨大热情。对知识资本和知识资本量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世纪性课题,涌现出许多卓越的研究者。
对知识资本的探索,首先来自美国。美国是早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益的国家。
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首次提出了知识资本概念。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而非固定的资本形式。此后,知识资本概念正式以理论的形态为社会所认可,从而开启了对知识资本进行系统的理论形态研究的序幕。随后,1980年,日本学者弘之伊丹出版了专著《发动无形资产》,对知识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做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1986年,卡尔·艾里克·斯维比出版了本探讨员工知识和创造力的著作,对知识资本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知识资本体现在公司员工的竞争力和公司的内外结构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投入对知识资本的研究,不断为知识资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贡献。但迄今为止,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知识资本的论著尚未出现,系统的、严谨的、科学的、完整的知识资本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这是因为,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以往在知识资本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深入的知识资本定性研究、知识资本内涵难以界定而出现了一定的研究误区,影响了对知识资本和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进程。
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误区主要表现为:①认为知识资本是无形的;②认为知识性资产是无形资产;③认为知识资本是难以量化甚至不能量化的。
我们认为这里存在三个问题:①由于研究不够深入、研究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因此,没有发现知识资本由无形到有形的转化过程;②由于对知识资本的研究还没有进一步系统地展开,因此,还没有认识到知识资本存在的各种形式;③重要的是没有认识到知识资本内涵的实质,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误区。
我们必须从以往的研究误区中走出来。
,我们要认识到,当一项技术方案或知识成果储存在脑海中的时候,除所有者外,其他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字真经”,对他人而言,是处于无形状态。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在实践中应用,这项无形的技术方案或知识成果就不能继续是“无字真经”,必须用语言表述出来,必须用准确的文字记录下来,告知他人、告知社会。此时,原储存在所有者头脑中的无形的知识成果就已转化为有形的知识成果了,或者说,知识成果已完成了由无形到有形的转化过程。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将帮助人们走出知识资本是无形的这个误区。
第二,通过对知识资本深入地研究,我们发现知识资本有多种存在形式。知识性资产,实际上是已经物化的,或者说是已经固化的知识资本。固化的知识资本包括科学仪器、仪表、精密的技术设备等,可见,知识性资产作为物化的或者说是固化的知识资本,也是有形的。
第三,由于以往的研究没有完全到位,对知识资本内涵认识不深刻,没有了解知识资本的实质,这是形成研究误区的根本的原因。经过深入研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所谓的知识资本的内涵,或者说知识资本的实质,或者说知识成果的实质内容,其实就是智力劳动者完成这一知识成果时所付出的、凝结在其中的劳动。认识到这一点,知识资本量化问题迎刃而解。因为,智力劳动者凝结在其中的劳动是由所凝结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因此,知识资本是完全可以量化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劳动,不是一般的劳动,也不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而是经过市场的选择被证明是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劳动。因此,决定知识资本量的不是普通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当所有的知识资本所有者及其成果,包括学术著作、创新成果、发明专利等都折合成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就可以使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专家及其成果具有统一的计量标准,通过对统一的计量标准赋值,就可以具有统一的计价标准,进而计算专家及其成果的货币值。这将使知识资本成果——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充分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我们今天对知识资本的量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它既可以量化像人的智力等无形的知识资本,如专家、学者、管理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知识资本;也可以量化有形的知识资本,如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还可以量化已经固化或物化的知识资本,如各种硬件、仪器、仪表、技术设备设施等;还可以量化以组织形式表现的集合知识资本,如企业、学校、文化机构、管理部门、社团组织等的知识资本。
建立科学的知识资本量化系统,是本书重要的研究任务。它是知识资本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的条件。
知识资本量化研究是目前全球瞩目的、世纪性的前沿课题,具有无限的科学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它不但是重大经济理论创新,还将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知识资本量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重要的标准和精确的指标,而且也是测量和激活国家、地区和企业知识资本存量,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的条件。
第二,知识资本量化研究将有助于准确量化国家、地区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运行着的资本总量,为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从资本构成方面提供非常精确的量化说明,对于推动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提速、优化资本结构、充分发挥知识资本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知识资本量化研究将有助于国家、地区和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建立新经济运行体系、新企业制度、新分配制度,实现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升级。
第四,知识资本量化是计量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知识产权流通、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关键因素。因为知识产权反映的是知识资本的成果,只有解决了知识资本量化问题,才能精确计算出知识产权的价格。同时,将知识成果中的单体知识资本转化为可以比较的标准量,也才能形成被国内、国际普遍接受的客观的、科学的、统一的衡量标准,从根本上突破国内各地区之间(包括内地和港澳台之间)、国与国之间知识产权难以流通,甚至无法流通的瓶颈。
第五,知识资本量化研究能够为我国在世界前沿的课题上争取话语权。目前,我们对知识资本量化的研究已经做了理论成果和方法论上的充分准备。
第六,知识资本量化研究是经济学发展至今必须解决的问题,它将从根本上丰富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这对于完善经济学研究方法,客观、全面地用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知识资本量化对于经济学相关学科的建设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由于它增加了市场经济的资本构成,而且使以前无法量化的知识资本得以量化,为经济学建立模型提供了新的可以量化说明的因变量,因此,为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统计学等分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创新平台。同时,知识资本量化项目的成果,进一步丰富了IT技术服务的内容,推动IT技术服务功能向纵深层次发展。
因此,有不少国家很早就组织专家学者着手于知识资本量化的研究。在探索知识资本量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和财务专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核算方法和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国专家,包括美国、瑞典、法国、英国等国专家提出的知识资本量化方法有二十几种。纵观已提出的量化方法,主要沿着两条思路展开。一是宏观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企业的知识资本作为一个整体来估算,如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提出的市场余额法。二是微观方法。这种方法把知识资本分为各类独立项目,如美国哈佛商学院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方法,主要指标包括财务、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顾客。
这些探索是有益的,每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对进一步寻找并建立统一的量化标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已提出的核算方法和模式,基本满足了知识经济目前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知识资本量化实践的发展。这些成果开启了知识资本量化内容和量化方法研究的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进行完善;同时,已提出的多种核算方法,包括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都具有参考意义。
但是,以往专家在知识资本量化研究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没有形成统一的测评指标体系。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要素系统和指标体系,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其计算结果不具有可比性。②在知识资本量化的逻辑起点上存在偏差。不是以单体知识资本量化作为研究的起点,而是以知识资本次总体量化作为研究起点,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③知识资本量化的主观性很强。无论是平衡计分卡方法等微观方法,还是市场余额法等宏观方法,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对知识资本难以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实际上,近年来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已经找到了知识资本量化的方向和路径,并成功地研发出了很有实用价值的应用软件。这就是以个人知识资本量化研究为出发点,将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目标分为个人、组织(机构、企业)、地区和国家四个层次;进而设定知识资本量化的要素系统和指标体系,采用分层分析方法构建数学模型,终求出每个单位的知识资本的含量。由于个人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所以只要求出单个人的知识资本含量,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组织、地区和国家的知识资本总量,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完善的知识资本量化系统。
本书在对知识资本量化系统的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为:
(1)开创性地提出了知识资本的计量单位。
知识资本计量单位的中文名称为“知量”,英文为“KC(Knowledge Capital)”(命名为“陈瑜定义1”)。这是在世界知识资本量化研究史上次提出的知识资本的计量单位。由此,我们可以准确地计量和表示知识资本成果和知识资本所有者拥有的知识资本的数量。这是对知识资本量化具有度量衡标准意义的重大突破,是对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重大贡献。
(2)首次提出了知识资本的计量标准。
知识资本的计量标准(命名为“陈瑜定义2”)是指知识资本所有者,通过智力劳动,凝结一个标准计量单位的知识资本含量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研究水平和研究难度下,形成一个标准计量单位知识资本含量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不是某个单体知识资本所有者在个别情况下完成研究所需的劳动时间。
知识资本计量单位和计量标准的提出,为知识资本量化提供了关键也是重要的科学依据,为知识资本量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从而使知识资本量化研究进入新的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开启了知识资本量化研究的新局面。因此,知识资本计量标准的提出,是在世界知识资本理论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实质性突破,它将有力地推动知识资本量化研究深入而迅速地发展。
(3)设计和构建了知识资本量化要素系统和指标体系。
根据知识资本定义、计量单位和计量标准,把体现人及其知识成果的知识资本的节点,组成和构建知识资本量化要素系统和指标体系。它是构建知识资本计量模型的基础,可以计算出每个知识资本载体及其知识成果的知识资本含量。这套要素系统和量化指标体系,被命名为“陈瑜定义3”。
(4)提出了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的量化方法和计量模型(命名为“陈瑜定义4”)。
这一成果是知识资本量化研究中开拓性的重大成果。多年来,由于知识资本没有自身专用的度量衡标准,只能对知识资本及其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进行评估。但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评估条件不同、评估标准不一,评出的结果没有可比性,数以万计的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难以在市场上流通,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但是,提出知识资本计量单位和计量标准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通过知识产品自身专有的“具有度量衡意义的计量单位”,准确地计算出它的价值和价格,从而使知识产品同物质产品一样,有了自己的“长度”和“重量”。这是知识资本研究史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5)研发和推出了世界套《企业知识资本量化长效激励机制管理系统》软件。
这套软件承载了知识资本量化与管理研究的成果。它将引导知识资本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中广泛应用,将引领21世纪管理科学的一场深刻革命。
这套软件以全新的视角,从深层次因素研究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机制;消除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的诸多误区和弊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更新换代的管理模式,开启了企业管理知识资本的先河,是目前企业管理知识资本的办法。它的运用,将帮助企业踏上管理知识资本的科学道路。
本书对知识资本研究的成果,是对世界知识资本研究做出的贡献,使知识资本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知识资本理论研究和知识资本在实践中的应用,将产生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包括许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其中一些青年学者也贡献了他们的热情和智慧。有关专家和领导包括杨福昌、张序三、赵登举、方嘉德、白文庆、桓玉珊、国林、刘启荣、董英豪、李惠仁、孙尚斌、郑志鹏、高玉滨、景在新、冯并、王瑞璞、吕建设、戴广义、周红、倪光南、许榕生、温崇真、陈高桐、初炳英、贾康、樊玉锁、河山、刘科、刘振堂、吴子寿、王斯洪、钱龙生、冯玉琳、曲玉琳、吴松生、吴慧荣、卜世达、由长科、黄进、李连仲等,都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关心。著名教授和青年学者包括聂世基、王国军、徐孟洲、马仲良、唐进、靳宝兰、姚建培、陈文通、武斌、陈和权、李元元、刘俊峰、郗仲来、白家强、戴曾佳、王静、赵沛然、王宵、朱明、张珍琴、聂忠伟、刘婷、王新利、陈洵、李璐、吴孟捷、董迎军、李恒、张云侠、李连梦、许晶晶、赵莉、吴畏等,分别参与了本书部分文稿的撰写、模型的设计以及文献资料的编辑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以深切谢忱!
后,敬请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日后进行修订和完善。
陈瑜
2021年7月于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