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讲述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历史、红色教育的生动读本。)

書城自編碼: 373697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惠毅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18022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售價:HK$ 109.3
杯中风土:日本酒的文化史
《 杯中风土:日本酒的文化史 》

售價:HK$ 90.9
简读中国史(全四册)
《 简读中国史(全四册) 》

售價:HK$ 282.4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售價:HK$ 342.7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售價:HK$ 423.2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售價:HK$ 78.2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
《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 》

售價:HK$ 181.7
烧掉你的船:将焦虑转化为积极行动的9个策略
《 烧掉你的船:将焦虑转化为积极行动的9个策略 》

售價:HK$ 6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1.1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

HK$ 72.5
《草木人心》
+

HK$ 59.4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散文集》
+

HK$ 64.7
《心安即是归处》
+

HK$ 60.8
《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
+

HK$ 275.7
《王小波杂文套装》
編輯推薦:
编辑推荐:

从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李延培,
是血战平型关负伤不下火线的英雄排长,
是攻克淮阴名震苏北的先锋虎将,
是坚守义县掩护主力的阻击能手,
是冒死上山劝降匪帮的孤胆英雄。
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战斗经历,
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的缩影。

名家推荐:
这本书既有历史文献的严谨,也有纪实文学的生动,更有文学作品的魅力。全书通过主人公李延培的战斗经历,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的主脉络。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具体描写;既有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也有轻松幽默的生活场景;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有很强的文学性;既有铁血战士的刚毅勇猛,也有战友兄弟的深厚情谊……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王火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读到作为我军众多英雄战士代表的李延培的英雄事迹,还可以更加系统直观地了解我军南征北战的艰辛历程。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希望通过此书进一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传统,树立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风尚,珍惜来之不易的
內容簡介: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李延培从陕北黄土高原一路走来——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当过儿童团员、游击队员、赤卫队员、红军战士、八路军战士、新四军战士、解放军战士,从儿童团员、赤卫队长、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到团长,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陕甘宁、晋冀鲁、豫皖苏到东三省,他身经东征、西征、平型关战役、奇袭威县、漳南战役、秦西圩战斗、解放“两淮”、义县保卫战、四平战役、三下江南、解放长春、鄂伦春剿匪等大小数百次战斗,他百炼成钢,屡立奇功,但又不争功名、默默奉献。他和他的战友们,共筑永恒的英雄丰碑。
關於作者:
惠毅,西北大学行政管理硕士,高级编辑(二级)职称。陕西省党代表,西安市党代表,西安市人大代表。曾任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西安市委候补委员、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党委书记、台长、董事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六届理事、陕西省“三五”人才、西安市有特殊贡献专家、西安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荣获西安市领导干部、西安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西安市“德艺双馨”文学艺术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84年开始从事电视新闻工作,著有《克林顿从西安走进中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一个记者眼中的外国元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主持编著多本新闻作品专著。釆编播出的《学愚公移山修山村通途》《兵马俑作者姓名被发现》等数十件新闻作品荣获中国政府奖——中国电视奖及陕西新闻奖一等重要奖项。撰写的《流量向善,方能长流》(新闻战线)、《重大主题报道的“招式”与“功法”》(新闻战线)、理论文章《实现电视与网络优势叠加》(人民日报)、文艺评论《让历史重新鲜活》(人民日报)等百余篇理论文章和文艺作品先后在国家出版社、期刊、报刊发表。
目錄
序一
序二
章 山河风雷激荡
第二章 红旗漫卷西风
第三章 抗战烽火燎原
第四章 晋冀战斗岁月
第五章 这里是豫皖苏

第六章 苏北军歌嘹亮
第七章 迎接胜利曙光
第八章 挺进白山黑水
第九章 下江南强攻势
第十章 孤胆英雄传奇
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有着千千万万个浴血奋战、勇敢无畏的战斗英烈和英雄群体,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有这样一位从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战士。他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中,先后当过儿童团员、游击队员、赤卫队员、红军战士、八路军战士、新四军战士、解放军战士;从儿童团员、赤卫队长、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到团长;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从陕甘宁、晋冀鲁、豫皖苏到东三省……可谓身经百战、屡立奇功,但却又不争功名、默默奉献。他身经东征、西征、平型关战役、奇袭威县、漳南战役、秦西圩战斗、解放“两淮”、义县保卫战、四平战役、三下江南、解放长春、鄂伦春剿匪等大小数百次战斗。他是血战平型关负伤不下火线的英雄排长,是攻克淮阴名震苏北的先锋虎将,是坚守义县掩护主力的阻击能手,是冒死上山劝降匪帮的孤胆英雄。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战斗经历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的缩影,他的名字和战绩出现在许多军史、战史、回忆录和文章报道中。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李延培。
序一
王火
1981年,我的部长篇小说《外国八路》出版,小说的主人公叫汉斯·希伯,是一位来自万里之外的外国记者。他访问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报道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保卫家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但希伯不仅仅是一位记者,还是一名战士,在山东抗战严峻、困难的阶段,他穿上八路军军装与抗日军人共同作战,终血染沂蒙山,牺牲在战场上。
我与惠毅的相识正是由于此书的“搭桥”。20世纪80年代,惠毅偶然间读了此书,感觉非常兴奋,随后联系上了我。他告诉我,这个外国八路在山东的经历和他的外爷李延培在山东战斗的经历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这也引起了我对他、对他外爷的兴趣。从此,我俩经常互通书信,交流相关资料,讨论读书和写作心得,成为相识40年、年龄相差近40岁的“老笔友”和忘年交。
此后,我在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地采访,了解了很多八路军、新四军的战斗故事,为后来出版《战争和人》等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其间,我和惠毅经常进行交流,我采访时挖掘到一个新故事会告诉他,他搜集到他外爷和战友们战斗的资料和照片也会及时与我分享。有一次聊天时,他说将来一定要写一本他外爷参加革命斗争、浴血奋战故事的书。我也不断勉励他,以自己写书的经验向他建议,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有机会一定要到他外爷战斗过的地方实地采访,触摸历史遗迹、访问当事人、寻找情感根源,并作为对图文资料的有机补充,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才是充满感情的。
惠毅写书的意愿成了我俩几十年涉及多的话题,每每写信、通电话、发信息时,我都会问:“书稿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让我看看?”他也经常回答:“快了快了,我又找到新的资料了!”
直到今年12月,在我即将步入百岁寿诞之时,惠毅兴奋地告诉我,写书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并发来了《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的书稿,请我读读、看看,提出宝贵意见,并为这本书写个序,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
虽然我年龄大了,眼也花了,但这本书的文字稿还是几乎一口气读完了,原因是内容太丰富,故事太精彩,一读起来就放不下了。这本书既有历史文献的严谨,也有纪实文学的生动,更有文学作品的魅力。全书通过主人公李延培的战斗经历,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的主脉络。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具体描写;既有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也有轻松幽默的生活场景;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有很强的文学性;既有铁血战士的刚毅勇猛,也有战友兄弟的深厚情谊……全书读来跌宕起伏、路转峰回,让人不忍释卷、难以释怀。女儿经常不住地提醒我注意休息,我才依依不舍停止阅读。
在此,我要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希望通过这本书进一步了解我军辉煌的战斗历史,缅怀那些英勇捐躯的革命烈士,牢记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崇尚英雄、缅怀英烈的风尚。
为惠毅小友能在百忙工作中挤出时间完成著书表示祝贺,同时我也感到很欣慰,我们总算了却近40年的一个共同愿望,我也将以这篇序言作为我们40年友谊的见证。

序二
褚银
近年来,我作为专门从事我军军战史研究的史学工作者,参与了一些陕北红军,尤其是红26军题材图书、文献片、影视剧作品的审读审看工作。通过与党史军史专家深入探讨交流,我对这支光荣的革命军队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挖掘这支部队的红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愿望也愈发强烈。
众所周知,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一块保存完整的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准确分析敌我力量和社会形势,创造性地提出适合自己的斗争模式,创建了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红26军是西北地区成立早的正式红军,从陕北高原走出来的这支红军部队的战士们,先后在陕、甘、宁、晋、冀、鲁、豫、皖、苏及东北等地区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贡献。可以说,他们的征战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战斗历史的一个缩影。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支英雄部队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其中让我印象深的是一位名叫李延培的战士。我次知道李延培这个名字是在审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史》一书时,看到了关于义县保卫战的描述——作为基层指挥员的李延培带领连队发扬不怕牺牲、敢打敢拼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阻击优势敌军,成功掩护东北局、东总机关和主力部队撤离。这样的史实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认识到这场并不广为人知的保卫战在东北革命战争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让我对李延培的征战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我在审读一部东北剿匪战斗的书稿时,再一次看到了“李延培”这个名字。在鄂伦春剿匪工作陷入难局时,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置生死于度外,闯山林进深山,成功劝降莫氏兄弟族群下山投诚,带领鄂伦春人走向了新生,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杨子荣”式的孤胆英雄吗?
由于对李延培的关注,我和学生忙里偷闲撰写了相关文章,分别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报刊,以及《吉林日报》《扬子晚报》《徐州日报》《铁岭日报》《邯郸日报》《榆林日报》《党史文汇》等李延培战斗过地区的报刊相继发表。其中《李延培:堪比杨子荣的剿匪传奇英雄》《平型关战役中走出的“英雄班长”》《红旗漫卷西风——侦察班长李延培记述中的山城堡战役》《春天的怀念——“钢铁营长”李延培和战友们在四平战役中》等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也成为很多党史、军史研究者的史实资料。其中《李延培:堪比杨子荣的剿匪传奇英雄》一文被评为第八届长征文艺奖。
几年前,我在审看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时,认识了该剧的出品方——西安广播电视台台长惠毅,一聊之下才知道,他居然是李延培的外孙,这真是缘分啊!
惠毅不仅是红军后代,他还有一个弘扬革命传统、讲好红色故事的强烈愿望。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几十年里,他摄制创作了许多红色题材作品,也撰写了不少红色革命英雄人物和红色故事文章。后来我听说他正在整理多年积累的资料和照片,并利用业余时间考察走访,准备写一部关于他外爷李延培征战经历的纪实书稿,我非常高兴,并表示会大力支持。共同的研究方向使我俩的交集不断增多,联系更加频繁,关系也更加密切。我们互通资料、分享成果、交流心得,我也时时刻刻关注这本书的写作进程,不断地向他催稿。直到近,他告诉我《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一书的书稿完成了,让我审核把关,我有一种一睹为快的期待感。
看到书稿后,我有了不小的震撼。这本书既具有较强的革命战争史、革命军事史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也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书中不仅展现了我军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也记录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经典战斗;不仅讲述了优秀军事团队的战斗功绩,也描写了包括李延培在内的一个个革命战士的生动故事。在对他的外爷的记述中,既有硝烟烽火的战争场面,也有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还有个人思想进步变化的过程。我被这本文学性、史实性、可读性较强的书牢牢吸引了,不自觉地进入情节中,感情和心情随着书中的主人公的命运和经历跌宕起伏、不能自已。读着读着,通常会忘了吃饭睡觉,欲罢不能。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读到作为我军众多英雄战士代表的李延培的英雄事迹,还可以更加系统直观地了解我军南征北战的艰辛历程。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希望通过此书进一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传统,树立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风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力量!
是为序。
后记
西安冬季的场雪飘然而至,一城的洁白带走了春的盎然、夏的繁盛和秋的韵致,但我的心却是火热的,充满了兴奋与跃然,因为《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的书稿终于完成了。
这本书耗费了我多年的心血,倾注了我太多的情感。我从小就听母亲讲外爷的故事,长大后经常从党史、军史书籍和电视片中看到李延培这个名字。他所经历的一场场战斗,所度过的无数个岁月,所经历的一幕幕热血场景,所结交的一个个战友兄弟,一直在我的梦里萦绕,在我的眼前浮现。我有了一种责任感,觉得有义务将外爷的一切记录下来、写出来,使那些零碎的、分散的资料和故事成为完整、系统、全面、详细的记录。于是我像海绵挤水一样挤时间,像蚂蚁搬家一样堆资料,像“键盘侠”一样不停地码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零散的写作和集中的“攻坚”,十多万字的书稿终于“杀青”了。虽然总的字数不算多,但每个字对我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它们凝聚了我的情感,承载了我的辛劳,寄托了我的梦想,我终于可以像“90后”“00后”一样,用手比出个V字,大喊一声“耶”!
在书中,我跟随外爷的脚步,从贫瘠的陕北高原出发,走向关中与秦岭,走向山西与河北,走向山东与河南,走向安徽和江苏,走向黑龙江与兴安岭……跟着外爷战斗,跟着外爷战胜困难,跟着外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外爷是刚猛坚强的,又是坚韧细腻的。他令我崇敬的除了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外,还有云淡风轻、不争功名的高贵品质。在我人生遇到困难时,面对诱惑时,我都会想到外爷,都会以他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
1974年12月5日,外爷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为之奋斗的土地,但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育着他的后人。尤其是我的儿子和外甥这些家中的“80后”和“90后”,他们的血液中有着红色基因,他们的骨子里有着对革命历史和传统的热爱,这也足以令外爷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了。
非常感谢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老先生对我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在创作过程中,他无私地提供了许多在山东、江苏等地考察采访来的一手资料,也得到了他很多的鼓励和支持。非常感谢褚银教授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在写作过程中,他提供了许多关于史实与资料方面的专业建议。非常感谢外爷的老战友、家人和后代,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使我拥有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照片。非常感谢我的诸多老领导、老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好的意见建议,使我的写作更加顺利。我尤其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几十年的讲述和回忆,以及多年保存的照片、自述、回忆录,使外爷的形象在我心里丰富生动地呈现,对外爷的事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希望大家能关注这本书、喜欢这本书。我想,如果读者能以外爷的战斗经历和征战故事为线索和缩影,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中国革命胜利进程有所了解,使我能为讲好党史军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尽一点儿绵薄之力,那就是我的荣幸和幸福了。

章 山河风雷激荡
一、革命火种

1932年的一天,陕北清涧。
扑簌而来的北风吹打着满山枯黄的蒿草,在一座小山峁上,站着一名少年,他个头不高、身板精瘦,但精神头十足,此时他两眼圆睁,全神贯注地望着前面山下的路,他就是正在放哨的东拉河乡儿童团员李延培。
1917年,李延培出生于清涧县的东拉河这个贫穷小山村。古名宽州的清涧县位于黄河陕晋峡谷的西岸,是陕西榆林东南与延安的交界地带。而东拉河所在的地方山连山、沟连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李延培家是一个贫困户,几辈子都是种地为生,祖父和父亲还经常给别人家打零工贴补生活。在李延培幼时的记忆中,家里的“财产”就是两孔土窑洞和20亩石子山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还经常遇到大灾,庄稼收成非常不好,日子过得和周边的秃山野岭一样恓惶。
李延培和弟弟小时候就很懂事,虽然不能下地干活,但都会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村里人都夸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到了八九岁时,李延培就可以帮忙种地、放羊,成了村里有名的“小羊倌”。
单调、贫苦的日子就这样过着,但发生在清涧的一件大事,对李延培的人生轨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927年10月,共产党员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发动了清涧起义,这是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的一次武装暴动,起义部队3个多月先后转战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安定、安塞、保安等县,多发展到1000多人。虽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后失败,但它打响了西北地区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在陕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也在李延培这个年仅10岁的孩子平静的心头掀起了涟漪。
从此,苦孩子李延培就开始关心外面的世界,向往红色革命,不断追求进步。1932年,他报名参加了东拉河乡少年儿童团。儿童团是当时我党建立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成为革命的小帮手。加入这个少儿革命组织后,15岁的李延培显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能力,经常带领一帮孩子在村口站岗,在峁上放哨,扮成放羊娃去侦察收集敌情,协助盘查可疑人员,很快便当上了乡儿童团团长。这下子他的革命热情更高了,还经常组织小伙伴帮着赤卫队和农会贴标语、搞运动,革命斗争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他报名参加了赤卫队,不久又成为赤卫队队长,带领队员们做支前工作。1934年3月,积极肯干、能力超强、做事严谨细致的李延培参加了苏维埃政府工作,两个月后,因为表现优异,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过了5个月又担任团*、支书、副乡长等职。
李延培热心“闹红”(干革命),成了村里的“名人”和“忙人”。许多人发现,经常早出晚归的李延培后腰鼓鼓的,像别了什么东西。有村民就悄悄地说:“那娃娃腰里别着把手枪哩,我看见过,是真家伙!”弟弟听说了,缠着哥哥要看枪,李延培就悄悄地把弟弟拉到窑洞里,取下那“家伙”让他看,哪里是什么手枪,原来是红布包着的扫帚疙瘩!
“我咋能有真枪呢,这是吓唬人的!”李延培告诉弟弟,弟兄俩偷偷地笑了一阵。到了晚上睡觉时,李延培便会把假枪解下来,小心翼翼地压到枕头底下。如此这般,除了弟弟知道实情,村里人都被蒙住了,对李延培也多了几分羡慕和敬畏。
少年李延培心中一直有着当战士、上战场、杀敌人的梦想。1935年3月,17岁的李延培参加了白雪山游击队。这支部队是以陕北红军游击队二支队队长白雪山的名字命名的,白雪山和战友们长期在清涧、绥德一带开展革命斗争,建立红色村庄。他还在谢子长指挥下和陕北红军游击队一起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次反革命“围剿”,1934年9月4日,白雪山在清涧土黄梁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李延培为加入这样一支革命队伍感到自豪,更为高兴的是,他终于有了一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枪。
在白雪山游击队,李延培先后参加了解放安塞、靖边的战斗。但是,真正的战场不同于在儿童团和苏维埃政府工作,战火硝烟、尸横遍地的场景让刚上战场的李延培大受惊吓。
战斗结束后,看到失魂落魄的李延培坐在那里哭鼻子发呆,班长杨士梅走了过来,坐在他身边开导说:“战斗就是这样你死我活。要是打一次仗就哭一次,你的眼泪很快就哭干了。我开始也和你一样害怕,你已经很勇敢了,很快就会习惯的。”
班长的话给了李延培很大的鼓舞。在随后的战斗中,他跟着杨士梅前进、冲锋,学习领会战术要领,培养胆气和豪情。一次次战斗,一点点提高,李延培在战火洗礼中逐渐变得刚强、冷静,作战也越来越勇敢,成了令敌人生畏的“下山虎”。
二、红星闪闪
经过一段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李延培终于实现了终愿望。1935年8月,他带着本乡12名青年队员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军帽上有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这标志着他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红26军是西北地区支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正规红军队伍。1932年12月成立之初,只组建了第42师第2团团部。1933年6月,又将渭北、富平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第4团。1933年11月,正式组成红26军第42师及其师部。1934年秋,红26军又先后组建了第1团、第2团。他们和地方游击队一起开展武装革命斗争,先后创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南梁革命根据地,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粉碎了敌人的次大规模军事“围剿”。1934年,红26军同红27军并肩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策动的第二次大规模军事“围剿”,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靖边、安塞、保安等6座县城,在陕甘20余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保存完整的红色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李延培参加的就是这支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着重要地位的光荣红军部队。初他加入的是红26军补充师,后来进入红42师。在这里,李延培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革命觉悟和军事素养有了再一次的快速提高。他随部队先后参加了慕家塬、定仙墕战斗。他机智灵活、英勇果敢的表现得到了战友们的赞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
永坪镇,地处延安市延川县西北部。唐武德二年(619年),取永久平安之意得名永平堡,后来演变为 “永坪”这个名字。这个当年并不起眼的小镇因为三支红军队伍会师从此驰名中外。1935年9月16日,李延培所在的红26军,以及陕北兄弟红军红27军,在永坪镇与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胜利会师,西北地区的红军力量得到壮大。9月18日,三军合编为红15军团,全军团7000余人。红26军被改编为第78师,李延培成了红15军团的一名战士。
鉴于红25军已经到达陕甘苏区,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正向陕甘地区开进的情况,蒋介石部署展开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军事“围剿”。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红15军团采取了先歼灭敌一部、然后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策略,先后发动了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直罗镇战役,用胜利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李延培也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战斗中不断淬炼、洗礼、成长。
位于鄜县(现富县,古称鄜州)南10公里的榆林桥面水背山,周边丘陵沟壑纵横,是洛川、鄜县通往延安的必经之路,东北军第107师第619团在此固守。为了拔掉这颗威胁很大的钉子,刚经历过劳山战役的红15军团决定乘敌工事尚未完成、队伍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消灭。李延培所在的第78师第232团随军团主力连夜突击行军,逼近榆林桥。
李延培当时年龄小、个子矮,步枪几乎和自己一般高,身上的棉衣裤又肥又长,行军时一会儿被裤腿绊倒,一会儿又被枪托磕到,弄得腿上青一块紫一块,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奔跑,始终没有掉队,终于和战友们按时赶到了进攻地点。
10月25日拂晓,进攻榆林桥的战斗打响了。李延培所在的第78师第232团在消灭了洛河西垲子山的敌人后,由西向东涉水向榆林桥据点发起进攻。河水浸透了李延培的棉裤,他感到双腿冰凉沉重,在水中每迈一步都艰难无比,但他咬紧牙关端枪呐喊着冲在前面。部队突破了敌人的防御冲入榆林桥镇,经过逐窑逐屋的争夺战,全歼守敌4个营,毙伤敌300余人,俘敌1800余人,缴获82迫击炮、轻重机枪及大量长短枪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劳山、榆林桥两战给敌军以沉重打击,迫使其向北撤退,为彻底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军事“围剿”,巩固和扩大陕甘苏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顺利到达陕甘苏区西部的吴起镇,宣告党中央和红1方面军主力历时1年、纵横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20日,直罗镇战役打响了。在红1方面军统一指挥下,红1军团、红15军团对据守直罗镇的敌第57军第109师发起进攻。第78师以部分兵力堵住敌军向东的去路,第232团协同红75师歼灭南山之敌后突入镇内,李延培和战友们像猛虎一样朝敌人扑去,枪弹手榴弹齐发,刺刀刀刀见红。国民党军在猛烈攻势下彻底土崩瓦解,第109师师长牛元峰被击毙,红军消灭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毙敌1000余人,俘虏5367人,缴枪3500余支(挺),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1月,李延培所在的红15军团归入红1方面军序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