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牛顿手稿漂流史

書城自編碼: 373927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科学家
作者: [英]莎拉·德里 译者:王哲然
國際書號(ISBN): 9787571013134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财之道丛书·后资本主义生活:财富的意义、经济的未来与货币的时间理论
《 财之道丛书·后资本主义生活:财富的意义、经济的未来与货币的时间理论 》

售價:HK$ 78.2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由意志、能动性与生命的意义
《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由意志、能动性与生命的意义 》

售價:HK$ 79.4
儿童折纸大全(儿童创意美术手工系列)
《 儿童折纸大全(儿童创意美术手工系列) 》

售價:HK$ 34.3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人文与社会译丛)
《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人文与社会译丛) 》

售價:HK$ 90.9
最好的教养:别错过孩子的4~7岁成长关键期
《 最好的教养:别错过孩子的4~7岁成长关键期 》

售價:HK$ 57.3
给孩子的语文四书:语文原来可以这样学(全四册)
《 给孩子的语文四书:语文原来可以这样学(全四册) 》

售價:HK$ 170.2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

售價:HK$ 69.6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售價:HK$ 233.6

 

編輯推薦:
★300年前,84岁高龄的牛顿去世了,他留下了数量惊人的手稿和债券股票等财产,但并未留下任何遗嘱。牛顿为何要让手稿在自己死后接受命运的无常,承受炼狱般的折磨与考验?显然,牛顿相信自己手稿的价值,因此不忍将其丢弃,他也深知其中暗藏危险,因而不能立刻公之于众。
★与手稿的历史境遇交织在一起的,是牛顿形象的历史变迁。牛顿去世时声誉如日中天,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被支持者们奉为虔诚的科学圣徒。然而,手稿中的牛顿却是一个痴迷炼金术的反三一神论者!手稿让我们有机会理解他的两个侧面:非凡卓越的牛顿和平凡普通的牛顿。
★本书作者遍访了牛顿的门徒与敌人、收藏家、商人、学者和边缘人士,以侦探笔法讲述了牛顿手稿近三百年的“奥德赛”之旅。无论是对科学史专家,还是对牛顿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得到不同的阅读乐趣。
內容簡介:
1727年3月20日,艾萨克·牛顿去世,生前并未留下遗嘱。然而,他却留下了一堆凌乱不堪、总计800余万字的手稿。在《牛顿手稿漂流史》中,莎拉·德里追溯了从牛顿离世至今近300年时间里,牛顿手稿所经历的曲折历程。手稿吸引了各色人等,其中包括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场苏富比拍卖会上,他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批牛顿手稿。还有亚伯拉罕·亚胡达,他是希伯莱语文学和语言教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朋友、以色列建国的关键人物,他收藏了许多牛顿的神学手稿。此外,还有贵族子弟、剑桥大学教师、善本书商、美国商人——这些人无不以自己的方式,痴迷于发现“真正的”牛顿。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侦探故事,还探索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的地位变化,人们对科学善本图书和科学家手稿兴趣的滋长。它将牛顿尘封手稿背后的丰富历史,放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从而让读者能够重新思考科学与社会、历史与文化、天才的复杂个性及其遗产之间的关系。
關於作者:
莎拉·德里(Sarah Dry)是《居里夫人传》(Curie : A Life)一书的作者。她求学于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和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现在她和家人生活在英国的布莱顿。
译者介绍:
王哲然1986年生,男,北京市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思想史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数理科学史、科学仪器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与艺术。
目錄
致 谢
序幕 手稿拍卖
牛顿之死继承者们身不由己精神失常恶行曝光专家介入剑桥双星分门别类物换星移书商往事拍卖前后秘密揭晓牛顿产业寻求统一
尾声 终极价值
內容試閱
序幕 手稿拍卖
1936年7月13日,黄昏时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迈进了位于伦敦新庞德街的苏富比拍卖行。凯恩斯身兼多职、公务繁忙。他是政府的经济学顾问、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师,同时兼任国王学院的财政总监。他拥有苏克赛斯提尔顿的一间乡间别墅,在那里,他自封领主,常和布卢姆斯伯里社[ 布卢姆斯伯里社(Bloomsbury Group),活跃于英国20世纪早期的文艺社团,由作家、知识分子、哲学家、艺术家组成,著名成员包括小说家弗吉尼娅·伍尔夫(Virginia Woolf)、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小说家福斯特(E. M. Forster)、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以及下文提到的画家邓肯·格兰特(Duncan Grant)等等。尽管布卢姆斯伯里社是一个松散的社团,但它对20世纪的文学、美学、文艺评论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者注]的成员聚会。就在几个月前,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出版了,旋即在货币政策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并一举奠定了他在当时经济学界的地位。他的弟弟杰弗里·凯恩斯(Geoffrey Keynes),一位外科大夫和藏书家,劝说他一定要去苏富比拍卖行走一趟。当年5月,德国悍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占领了莱茵兰地区。要不是战争阴云再次笼罩欧洲,他恐怕不会有此闲情逸致,赶来竞拍那落满灰尘的老旧手稿。
凯恩斯的美学品味无可挑剔,尽管公务繁忙,他总能为高雅的格调腾出时间。布卢姆斯伯里社的成员总是调侃他,其中有名的当属弗吉尼娅·伍尔夫,她对凯恩斯就着黄油吃面饼的习惯嗤之以鼻,曾不无傲慢地评论,“就是他身上这股子动物油脂的粗野劲儿,着实令人讨厌”[
]。即便如此,作为其中的一员,他当之无愧。很多年前,他买下了伦敦戈登广场46号的宅子,从此,那里便成为布卢姆斯伯里社成员的聚点。次世界大战后,他搬进了宽敞的二层卧室和书房,他的情人邓肯·格兰特在墙壁上留下不少壁画。1925年,他迎娶了苏联芭蕾舞演员莉迪娅·洛波卡娃(Lydia Lopokova),婚后不久,他就把那些壁画刷掉了。
凯恩斯从后门溜进了拍卖厅,拍卖会此时已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开始,凯恩斯的叫价显得有些有气无力。不过,他的占有欲很快就被点燃了。第二天,他再次如期而至,并大幅提高了叫价。他信心满满,锋芒毕露,却不得不有所取舍。终,他购得三十八件拍品。职业书商们买了余下的手稿,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始终保持着稳健的竞价,竭力压低价格。
总体上看,人们对这次拍卖的兴趣显得不温不火。这或许会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这次拍卖中包括了超过300余份艾萨克·牛顿的手稿,作为全世界知名、有影响的科学家,这批500多万字的个人手稿在当时尚不为人所知。在1727年牛顿去世只后,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见过这些手稿。而它们加在一起也只卖了区区9000英镑(约合今天的33万英镑)。但如今,单单一张牛顿的科学手稿就价值13万英镑。
这场拍卖会缺乏激情的原因在于,几乎没有人晓得,在这些落满灰尘的手稿中,究竟包含着哪些内容。
情况并非一直如此。许多年前,甚至更早的几个世纪以前,已经有人获悉了手稿的内容,并且努力将之隐藏,他们大都成功了。除了个别人匆匆瞥过几眼,这些手稿始终没有得到详细审阅,至少已经有七代人没有见过它们了。这些手稿将会揭示出一个令人陌生的牛顿形象,和人们心目的那个牛顿大相径庭。世人所熟悉的,是那位长眠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被奉为英国理性典范的牛顿,是他发展并完善了一套思想体系,重新解释了整个宇宙。那些见过手稿的人担心,手稿的曝光将会危及牛顿本人的声誉,甚至威胁到科学的整体声誉。
本书讲述的便是牛顿手稿的故事:它们如何被隐藏了数个世纪,如何在拍卖会上失散,又是如何被重新艰难地重建。牛顿活了84岁,一生留下大量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因而本书也将涉及从牛顿去世直到今天,人们研究其思想的历史。本书还将探访那些曾经追踪手稿的人,他们试图从手稿错综复杂的多样性中把握牛顿的形象。除了凯恩斯,其中还包括万花筒的发明人、海王星的发现者、白手起家的北美商业大亨的妻子、以及一位犹太圣经学者。他们沉迷于牛顿,沉迷于颂扬一位天才或凡人的诱惑与危险之中。

第十一章
凯恩斯告诉听众,真实的牛顿,与我们对他的一般印象,相距甚远。他收集了四处流散的手稿,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并很乐意同众人分享。18世纪产生了理想的牛顿形象——“一位理性主义者,教导我们要用冷酷无情的推理来思考问题”——如今将被彻底修正。这是无法回避的结论。凯恩斯讲道,“1696年,牛顿离开剑桥,把手稿装箱带走。虽然一部分手稿散落了,但这个箱子终到了我们手上。我相信,任何看过其中手稿的人,都会改变对牛顿的看法。”就像前辈比奥和贝利一样,凯恩斯揭示了一个隐秘的、不为人所知的牛顿——他的行为和思想,与我们预想的那位受人尊崇的自然哲学家截然不同。对待神学和炼金术手稿,凯恩斯的态度有别于前人。19世纪70年代到80年,利文曾为这批手稿编目,但剑桥四人组认为它们思想混乱而未加理会。然而,在凯恩斯看来,正是这批手稿,可以彻底修正我们对牛顿的理解,从而还原出一个真实的牛顿。他指出,牛顿的世界观并非以理性的科学为主导,而是尊奉一个更古老的世界图景,即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牛顿不是理性时代的人。他是后一位魔法师,后一位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是具有古代智慧的伟大心灵的后一人,他看待可见世界和思想世界的方式,与数千年以来、为人类思想传承添砖加瓦的先哲前辈,并无不同。”
凯恩斯使用了“魔法”(magic)一词,指称牛顿看待世界的那种信念,即宇宙运行的模式,寓于自然的和所谓神秘的种种线索之中。凯恩斯认为,牛顿“把整个宇宙及其中的万物,看作是一道谜语、一个秘密。散布世界的解谜证据,是上帝有意安放的,是哲学家进行寻宝游戏的神秘线索。只要通过纯粹的思考,就把这些线索解读出来。”这些线索既存在于自然世界之中,也存在于古代经书之中,既可以通过观察天空和物质实体发现,一部分“可以在通过教友流传至今的抄本经文中找到,从巴比伦的原始天启开始,这些经文的传承从未中断。”[]
在关于牛顿精神状态的老话题上,凯恩斯确信,牛顿的神学和炼金术信仰显然出自一个精神正常的人。手稿显示出“严谨的学识、准确的方法、极度冷静的陈述”。他总结说,这些手稿是牛顿在三一学院的25年内书写的,在步入晚年或可能的精神失常之前,就已经写完了。不过,凯恩斯感到困惑的却是,一个人何以能够同时展开这么多毫不相干的研究。
牛顿的大部分炼金术手稿,是对他人著作的笔记和摘抄,他也曾用好几个小时做化学实验,不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旨在破解“传统的谜题”(riddle of tradition),而非从事严肃的科学研究。炼金术著作翻译和摘抄,大约10万多字,凯恩斯通读了一遍,他指出,“不可否认,这些资料完全是魔术性的,完全缺乏科学价值,同样不可否认,牛顿经年累月全身心投入其中。”至于牛顿的魔法世界观,能否为理解牛顿提供新的见解,凯恩斯给出了乏味且有些自相矛盾的结论:既不能弃之不理,也无值得称道之处。关于神学手稿,凯恩斯总结道,“除了提供某些侧面信息之外,对于理解这位伟大天才的心智,并无实质价值。”在凯恩斯的分析中,牛顿终成为了一个怪人,他的身心兼具现代与前现代的特征。凯恩斯就此止步,多少暴露了其想象力的局限。
在凯恩斯看来,牛顿在圣经和自然中寻求宇宙原理,他的动机异乎寻常,但也正是这种异常造就了他的伟大。他也评论了斯托克斯与亚当斯提到的牛顿方法——他取得无可争议的伟大发现的方法。在凯恩斯眼中,牛顿喜欢独处、极度专注,他的专注力使他“能够数小时、数日、甚至数周在自己的内心中紧紧抓住问题不放,直到该问题举手投降,坦白秘密。”凯恩斯本人也是这样,他博学多闻,擅长在不同的思想领域间穿梭跳跃,步态优雅,迅捷如蝶,因此,对牛顿持续思考的“奇特禀赋”,他钦佩有加。不过,他同样总结道,牛顿“极度神经质”,是这方面历的案例,他对“玄奥、隐秘、符号”的知识追求,让他病态地逃离现实世界。凯恩斯本人也热衷交流隐秘的真理,但他并没有回避这种观念的危险。也许正因如此,他对这些危险更加敏感。
在凯恩斯讲述的故事中,牛顿的形象与他的手稿,被编织在了一起,这种叙述方式还是次出现。在此之前,从未有人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介绍牛顿手稿。手稿揭示出的牛顿,“一生都在研究异端思想和学术迷信,并加以掩盖。”前人试图保守的秘密,凯恩斯却急切地想要曝光。牛顿的反三一神论,是以前的传记作者想保守的秘密。凯恩斯如实披露了牛顿的一神论信仰,将其称之为“迈蒙尼德”派(the school of Maimonides)的犹太人一神论”。作为藏书家,凯恩斯深知占有手稿的人的历史意义,他毫不介意将自己公开地置于那个谱系之中。他解释说,苏富比拍卖会实乃“不敬之举”,对此他深感不安,于是通过个人收藏的方式,重新找回了近一半的手稿。他计划将这些手稿捐赠给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希望它们永远保存在那里”。
在战争期间,凯恩斯是政府的智囊。由于积劳成疾,他于1946年去世,临终之前,他甚至没有机会重温牛顿手稿,修改自己的文章。根据他的遗愿,所有藏书与手稿,皆赠予国王学院。直至今天,这些收藏仍然保留在那里。凯恩斯的名声和影响力经久不衰,其中一个标志便是,他的大部分文字作品在其死后陆续出版,包括匆匆书写的与令人抱憾的文章(比如一段有关爱因斯坦的、具有反犹倾向的评论)。这些尴尬的文字能够得以出版,说明文集的编辑具有客观公正的心态,也许他们相信,这些话题具有足够的历史分量。同样的评价也适用于凯恩斯的牛顿讲稿。这篇讲稿包含了新的见解,突出了炼金术与神学手稿的重要性,体现出了凯恩斯敏锐的洞察力,但这终究是一篇传记式的概述,缺乏细节和原始文献。即便如此,讲稿依然有力地传播了牛顿形象中“隐蔽”的一面,牛顿并非一位头脑清醒的理性主义者,而更像一个狂热的魔法师,与科学圣人的古老神话一样,这样的讲法同样具有误导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