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编辑部编选的“青春文学”年选,从2012年起坚持每年一部,着力关注成名作者以外的新人,探索青年文学新现象、新发展、新风貌。坚持精品至上原则,不排斥网络作品。为富有潜力和才华的作者搭建展示平台,及时总结年度青年文学创作的成绩。
《2021青春文学》年选选入了宋迅、叶昕昀、蒋在、周婉京、何喜东、阿微木依萝、丁东亚、三白、张春莹、张林、徐小雅、彭湖、沈轶伦、杨沁、贾若萱、王若虚、瑠歌、唐糖、王晨蕾、付淇琳在内的20位新锐青年作者的力作,广泛遴选年度主流文学杂志,反映青年群体对当前社会现实生活的新思考与新表达。
|
內容簡介: |
人民文学出版社连续10年老牌选本! 2021年值得关注的20位新生代青年作家 集结实力青年作家阵容,多维展现青年写作力量
“岩层”书系每年出版一本,所选作品为当年度有代表性的青年文学作品。重点遴选当年重量级的主流文学杂志,选录篇目追求青年作家的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青年作家队伍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和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着力关注成名作者以外的新人,探索青年文学新现象、新发展、新风貌。坚持精品至上原则,不排斥网络作品。借此发掘新人力作,为富有潜力和才华的作者搭建展示平台,及时总结年度青年文学创作的成绩。“青春文学”系列选本出版以来,在业界反响良好,受到了专家读者的一致肯定,彰显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眼光和文学追求。
|
關於作者: |
宋迅
宋迅,1986年生于贵州习水。2013年获台湾《联合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创作迷雾河系列小说十余篇。作品见于《山花》《青年作家》《十月》《收获》,代表作《去南方》《绿血》《后的夏天》《瀑布旅馆》,现筹备长片电影处女作《去南方》。
叶昕昀
叶昕昀,1992年出生,云南曲靖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与批评方向硕士毕业,小说和评论见于《收获》《作家》《安徽文学》《文艺报》等。
蒋在
蒋在,中国作协会员。英美文学硕士。小说见于《人民文学》《十月》《钟山》等。出版小说《街区那头》,诗集《又一个春天》。曾获“山花文学双年奖”新人奖。钟山之星佳作奖。牛津大学罗德学者提名。
周婉京
周婉京,青年作家及艺术评论家,1990年12月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哲学系任访问学者,现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任教。自2009年起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及艺术评论,曾获得第45届香港青年文学奖与首届台湾罗叶文学奖。著有作品《清思集》《相亲者女》《隐君者女》《新贵》等。
何喜东
何喜东,1988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届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于《文艺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文学》《延河》《飞天》《地火》等,多篇小说、散文获省部级奖项。著有《时代答卷》《地火升腾》。
阿微木依萝
阿微木依萝,作家,现居四川凉山。主要著作有《檐上的月亮》《羊角口哨》等。
丁东亚
丁东亚,1986年生,祖籍河南,现居武汉。有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钟山》《当代》《花城》《山花》《天涯》等期刊发表,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曾获第七届湖北文学奖等。
三白
三白,原名钟蕖,1997年生于四川,长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现于德国弗莱堡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小说曾发表于《青年作家》。
张春莹
张春莹,1994年生,湖北荆州人,湖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有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江南》《作品》《长江文艺》《滇池》等刊,另有文学评论见于期刊,曾获第七届湖北文学奖,2019年度长江丛刊文学奖。
张林
张林,北京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方向硕士毕业生,曾获北京大学第八届王默人小说创作奖、中国(金东)·首届艾青微诗歌奖、十月文艺出版社“我的平凡世界”征文奖,创作及评论散见于《文艺报》《香港文学》《特区文学》《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
徐小雅
徐小雅,1987年生于广西南宁,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数次。作品散见于《钟山》《南方文坛》《当代文坛》《广西文学》《青年文学》《雨花》等,有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出版有个人小说集《少女与泰坦尼克》《单纯》。
彭湖
彭湖,笔名诺亚,土家族,1989年3月生,湖南湘西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第十四期学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文学院培训部副主任、湖南作家网副主编。从事短篇小说和童话写作,作品散见于《花城》《芙蓉》《湖南文学》《少年文艺》(江苏)《花火》《小溪流》等刊物,出版作品《第三岸》《玛丽与空中房子》《画镇》《哑江》等。曾获“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金鲸奖,第三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
沈轶伦
沈轶伦,1983年生,解放日报社记者。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
杨沁
杨沁,女,四川广汉人,生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现为出版社编辑。
贾若萱
贾若萱,1996年生于河北保定,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湘江文艺》《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物,著有短篇小说集《摘下月球砸你家玻璃》,曾入选2017年度河北小说排行榜,获第六届西部文学奖、首届《湘江文艺》双年新人奖,现为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
王若虚
王若虚,1984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已发表中短篇四十余部,散见于《收获》《小说界》《上海文学》《萌芽》等刊。已出版长篇小说《马贼》《尾巴》、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曾获“澎湃·镜相”非虚构写作大赛一等奖(合著)、时报文学奖小说佳作奖。
瑠歌
瑠歌,199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著有诗集《公路旅行》、小说集《灵魂住着老头的少女》。
唐糖
唐糖,1989年生,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联办作家研究生班在读。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青年文学》《西湖》等刊。曾获第八届重庆文学奖。
王晨蕾
王晨蕾,1996年生于河南,毕业于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学院,现居北京。作品见于《文学港》《雨花》《上海文学》等。
付淇琳
付淇琳,暨南大学文学院学生。曾在广东出版集团和花城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感受岭南——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征文比赛”中获奖,作品见刊于《作品》《长江文艺·好小说》等。
|
目錄:
|
目录
《后的夏天》宋迅
《孔雀》叶昕昀
《飞往温哥华》蒋在
《星星》周婉京
《黑金》何喜东
《原路返回》阿微木依萝
《她的云》丁东亚
《远行》三白
《四季流年》张春莹
《南山小站没有山》张林
《真的》徐小雅
《一无所有的春天》彭湖
《识字》沈轶伦
《水中蝴蝶》杨沁
《李北的一天》贾若萱
《六旗手》王若虚
《月亮都市电台》瑠歌
《双眼沉降在后脑》唐糖
《阳台上的布莱克》王晨蕾
《麒麟踏雾来》付淇琳
|
內容試閱:
|
目录
《后的夏天》宋迅
《孔雀》叶昕昀
《飞往温哥华》蒋在
《星星》周婉京
《黑金》何喜东
《原路返回》阿微木依萝
《她的云》丁东亚
《远行》三白
《四季流年》张春莹
《南山小站没有山》张林
《真的》徐小雅
《一无所有的春天》彭湖
《识字》沈轶伦
《水中蝴蝶》杨沁
《李北的一天》贾若萱
《六旗手》王若虚
《月亮都市电台》瑠歌
《双眼沉降在后脑》唐糖
《阳台上的布莱克》王晨蕾
《麒麟踏雾来》付淇琳
出版说明
我社多年来坚持出版各类年度文学选本,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这些选本,视线多集中于成年作家队伍,在青年作家、青春文学这一领域,一直较少涉及。21世纪以来,“80后”“90后”群体的创作渐成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从中发掘新人力作,为富有潜力和才华的作者搭建展示平台,成为我社亟待完成的工作重点。基于此,我社决定推出“岩层”年选,以便及时总结年度青年文学创作的成绩,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作品,也为21世纪的文学积累做出贡献。
“岩层”年选拟每年出版一本,以小说为主。所选为年度代表性的青年文学作品,力求反映该年度青年作家队伍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更多关注成名作者以外的新人,探索青年文学新现象、新发展、新风貌。坚持精品至上原则,不排斥网络作品。
“岩层”年选的编选工作得到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编辑家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应我社之邀,对当年的青年创作状况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提出许多极有价值的选目。我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参考专家们的意见,严格进行编选。在此,谨向诸位专家深表谢忱。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后的夏天
宋迅
一九九七年,我十五岁。
那时我生活在贵州迷雾河县,迷雾河到这里变成了可以行船的宽阔水道,河水穿城而过,向东蜿蜒几十公里后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
我爸那时在县国营钢厂做销售,常出差,我一年到头也见不了他几面。那两年他主要去的是广东、深圳一带,有时候回来会给我带一些电子表、游戏机、随身听之类的新潮玩意儿。
我爸喜欢穿带花纹的衬衫,抽三五烟,头发三七分,用摩丝固定住,看上去颇有些意气风发。当他和他那些狐朋狗友一起喝酒时,总是神采飞扬的一个。
我妈在县工会当干事,她对仕途毫不热衷,也从不参与同事朋友间那些家长里短的议论。我妈身材高挑,长得也漂亮,喜欢跳舞,曾经业余学过几年舞蹈,功底不输科班,周末经常被各单位邀请去文化馆教跳舞,我妈舞教得好,对学生也很有耐心,因此颇受尊敬,大家都叫她谭老师。谭老师每次跳完舞回到家心情都很愉快,脸上看不到一丁点疲惫。因为跳舞,我妈容易给人一种开朗乐观的印象,但我知道她内心其实有点多愁善感。她喜欢看电视剧,暑假前好几个地方台在放《鬼丈夫》和《孽债》,每天晚上我在房间里假装做作业,她就在客厅调小音量看电视,好几回我出来都发现她眼睛通红。
据说我爸妈曾经感情很好,他们是在贵阳上大专时的同学,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说他们是郎才女貌的一对。我爸当年是个才子,写过不少诗和小说,但我外婆并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她觉得我爸野心大,不是踏实过日子的人,将来一定不会对我妈好。即使如此,我妈还是坚定地和我爸结了婚,结婚前他俩甚至还私奔过一回。
对这些事我一直有所怀疑,因为我从没觉得他们有多恩爱,也看不出外婆对我爸有任何不满,更没见过我爸看书写作。直到后来有一天我发现他们卧室书桌那个平时上锁的抽屉钥匙没拔,趁着没人在家,我打开了它。
抽屉里放着存折、国库券、旧粮票、我的婚嫁险保单、我妈的集邮册、获奖证书、避孕套之类的东西。我找到一个档案袋,里面是一些八十年代的校报和文艺期刊,有诗歌和短篇小说作者一栏上写着我爸的名字——逸飞。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旧笔记本,一个封皮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一个封皮上印着《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剧照。我翻了翻那两个笔记本,上面全是我爸写的诗和小说,显然没发表的比发表的多得多。那是我次发现我爸的字竟然很好看,简直和字帖一样,我不清楚为什么我的字那么烂。
我还在抽屉深处找到了我爸妈年轻时往来的几十封信,信里主要讨论了人生和诗歌、小说,其余内容肉麻至极。
尽管我错过了他们的恩爱时光,但我见证了他们感情逐渐变糟的过程。
一九九七年夏天,那是我初二的暑假,我爸出差已经四个多月了。他这次出差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久,给我妈打电话的频率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少,次数有限的通话也总是吵个不停。
有传言说他在南方还有别的女人,甚至有了家庭,但我从没听我妈跟任何人提起过那些传言。
我爸回来那天我没在家睡,我甚至以为他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那天我在大衣柜里醒来时,余欢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做暑假作业了。
窗户开着,白色的窗帘随风轻摆,她的胳膊在阳光下显得更白。屋里很安静,她的房间门也开着,可以看到客厅地板刚拖过的水迹,空气里有一股淡淡的花露水味道。
余欢是我初中同学,也是我女朋友。她爸和我爸当知青时在一个地方插队,所以我和她从小就认识。并且我们小学也是同学,那时候她是少先队大队委,是那种经常在六一晚会上台发言的角色,我在县电视台就至少看到过她两次。
她涂着口红和红脸蛋,系着鲜艳的红领巾,站在摆着花篮的主席台上,低着头,照着面前的稿子字正腔圆地念着。她皮肤很白,口头禅是“真的假的”。
昨天余欢说她爸妈去外面打牌会很晚才回来,让我晚上去她家,要给我一个惊喜。晚上我去找她,问她是什么惊喜,她张开嘴,给我看她的牙齿,原来她刚刚摘了戴了三年多的牙套。
她问我好不好看,我仔细看了看,她的牙齿竟然变得整整齐齐,就说好看。
“真的假的?”她说。
“真的。”
她听了很高兴,说今后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笑了。有那么一阵儿我觉得她挺可爱。
余欢是我们学校乐队的黑管乐手,她先让我在客厅听她吹了一阵黑管,然后带我去她房间让我看她的新玩偶。
看完那些玩偶,我们坐在床上,开始接吻。那不是我们次接吻,却是我感觉好的一次,我吻着吻着,开始把手伸向她胸前。她不让我碰她胸部,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她力气很大,我竟然没有挣开,后来便不再坚持。我们吻了很久,直到大家都感觉有点头晕才分开。我拉开窗帘,外面早已漆黑一片。
就在我意识到自己该回家时,客厅传来开门声,接着我听到她爸妈在说话,像是她妈在为出错一张牌埋怨她爸。她爸是我们学校高中部的教导主任,在对学生严厉方面名声在外,我们暗地里都叫他“根号二”。她爸没回嘴,显然她家是她妈说了算,这是我的一个新发现。
她妈敲余欢的门,问她为什么还开着灯不睡觉。她妈是个银行职员,余欢说她做过三八红旗手,每分钟能数三百张钞票。我见过她工作时的样子,数钱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已经半夜十二点了!”她妈说。
“我都洗漱完了,马上就睡。”余欢说着给我使了个眼色,然后关了灯。
我从窗户往下看,她家在三楼,没办法从窗户出去。
“你今天就别回去了,”她压低嗓音说,“明天再回去,他们明天一早要去上班。”
“那一会儿我睡哪儿?”我也小声说。
“你就睡这里面吧。”她打开她的大衣柜。
“行不行啊?”我看了看。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在里面睡。”她说,“你又比我高不了多少。”
我脱了鞋,钻进衣柜,里面的空间只能让我勉强躺下。
她把我的鞋藏到床底。
“晚安。”她朝我微微一笑,从外面半掩上衣柜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