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细说清朝(全两册)

書城自編碼: 374230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黎东方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112147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1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2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售價:HK$ 147.2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售價:HK$ 66.7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售價:HK$ 89.7
英国小史
《 英国小史 》

售價:HK$ 94.3
影响力原则
《 影响力原则 》

售價:HK$ 78.2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售價:HK$ 918.9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售價:HK$ 34.3
萧条中的生存策略
《 萧条中的生存策略 》

售價:HK$ 5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5.3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
+

HK$ 48.6
《清朝兴衰三百年》
+

HK$ 965.6
《中华民国史 人物传(全8册·精装)》
+

HK$ 78.3
《大家文丛 清史三百年》
+

HK$ 260.0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新版 全4册)》
+

HK$ 99.8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編輯推薦:
★“现代讲史**人”黎东方先生作品, 独创“细说体”讲史
★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
★文字挥洒优美,史事翔实可信,是一本值得阅读并收藏的清朝历史的经典读本
★2015年精装珍藏版

★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残局、甲午之战、《马关条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藩、和珅、李鸿章、康有为、慈禧等历史人物。
★阐释乾隆身世、顺冶出家、雍正暴亡等历史之谜。
★颇具见识的评点慈禧的*后七年和清朝的*后三年。
內容簡介:
”《细说清朝》(精装珍藏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一四二章。笔者用“讲史”的形式,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细说清朝》(精装珍藏版)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翔实可信,是一本值得阅读并收藏的民国历史的经典读本。




關於作者:
黎东方(1907—1998年),早年接受私塾教育,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4年在重庆中一路黄家垭口实验剧场,卖票“品三国”,盛况空前,被誉为“现代讲史人”。1954年与林语堂在新加坡共创南洋大学。自中国文化大学教席退休后,定居在加利福利亚州的圣地亚哥市,专注写作。著有《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以及《细说民国》等作品。
目錄
目 录
小序 001
一 先说一个大概001
二 皇帝的祖宗003
三 他们搬了家005
四 死于非命007
五 努尔哈齐报仇009
六 受到本族人的敌视011
七 却也有英雄能识英雄013
八 帮他四面征讨015
九 打下一片江山017
一○ 建立汗国019
一一 以“七大恨”告天021
一二 大胜明军于萨尔浒、界凡、尚间崖、布达里冈023
一三 取沈阳、收辽阳、破广宁025
一四 在宁远遇到对手027
一五 皇太极得了汗位029
一六 皇太极汉化程度颇深031
一七 对袁崇焕试战033
一八 南征朝鲜035
一九 西征察哈尔038
二○ 五入长城,称帝,改国号为“大清”040
二一 降服祖大寿045
二二 活捉洪承畴049
二三 大欲未遂,无疾而终051
二四 多尔衮颇有嫌疑053
二五 杀害代善的一子一孙055
二六 压下豪格057
二七 扫荡李自成、张献忠059
二八 掳福王063
二九 奈何不了鲁王067
三○ 重用降臣071
三一 削平闽粤073
三二 自称皇父078
三三 死后遭受清算080
三四 顺治年少有为082
三五 李定国支持残局084
三六 郑成功坚持抗清087
三七 顺治出家之谜092
三八 鳌拜弄权094
三九 吴三桂叛清097
四○ 绿营立功102
四一 对俄和战105
四二 征讨噶尔丹109
四三 出兵西藏113
四四 治河116
四五 通漕119
四六 理财121
四七 佞幸成群125
四八 祸起萧墙129
四九 贤士在野134
五○ 雍正之狠140
五一 彻底集权149
五二 被准噶尔击败160
五三 盖棺而未论定166
五四 乾隆这个人168
五五 个十年173
五六 大小金川177
五七 消灭准噶尔182
五八 大小和卓188
五九 香妃194
六○ 对付缅甸196
六一 册封郑华206
六二 册封阮惠208
六三 控制西藏211
六四 讨伐廓尔喀215
六五 补记朱一贵217
六六 林爽文起义始末222
六七 总论十全武功227
六八 巨蠹和珅229
六九 《四库全书》237
七○ 乾嘉学人245
七一 嘉庆皇帝253
七二 白莲教255
七三 天理教263
七四 内忧外患266
七五 道光皇帝272
七六 律劳卑之死277
七七 义律连升三级281
七八 鸦片问题284
七九 鸦片战争290
八○ 《南京条约》301
八一 虎门、望厦、黄埔306
八二 澳门事件308
八三 鸦片畅销310
八四 上海走运312
八五 粤人抗英317
八六 焦亮(洪大全)001
八七 洪秀全004
八八 杨秀清019
八九 石达开020
九○ 李秀成023
九一 华尔、白齐文、戈登026
九二 太平天国残局032
九三 略论咸丰037
九四 曾国藩041
九五 编练湘勇045
九六 抑制王錱047
九七 靖港之败与湘潭之胜048
九八 夺回武昌050
九九 冲过田家镇051
一○○ 打不下九江053
一○一 分兵回援武昌054
一○二 苦守南昌055
一○三 丁忧回籍058
一○四 转败为胜060
一○五 东山再起062
一○六 围攻安庆065
一○七 节制四省071
一○八 攻破南京075
一○九 天国插曲078
一一○ 捻083
一一一 杜文秀097
一一二 东干100
一一三 新疆106
一一四 补叙咸丰外患118
一一五 辛酉政变144
一一六 同治中兴149
一一七 天津教案155
一一八 马新贻案160
一一九 湘军尾声162
一二○ 李鸿章164
一二一 蒲安臣167
一二二 对秘鲁建交172
一二三 对日本立约174
一二四 丧失琉球176
一二五 再度垂帘180
一二六 马加理事件182
一二七 烟台条约186
一二八 苦命皇帝光绪189
一二九 甲午之战191
一三○ 《马关条约》196
一三一 日本还辽取台205
一三二 《中俄密约》209
一三三 瓜分前奏216
一三四 筑铁路的经过228
一三五 门户开放234
一三六 百日维新238
一三七 戊戌政变250
一三八 义和团256
一三九 八国联军265
一四○ 《辛丑和约》272
一四一 慈禧的后七年283
一四二 清朝的后三年287\
內容試閱
小 序
由于《新生报》诸位先生的鼓励,我试写这一部《细说清朝》,以就正于各方的博雅君子。
现在,经过了四百多天,算是完稿,然而所完的也仅是初稿而已。虽则,现在把有些应该改正的字句改正了;留下来仍有待于改正的,一定依然很多。
写历史,不比写小说。写小说,可以创造情节,把故事叙述得天衣无缝;写历史,就只能抱残守缺,屈从材料本身的种种限制。我颇想就一些雪泥鸿爪,勾描出粗粗的轮廓而不慌不忙地细细交代一番,所愧的是学力不足。
我十分感谢各位颁函赐正的读者,尤其是欧阳和先生、袁甡民先生、王超若先生、苏同炳先生、白建民先生、刘中和先生。在老朋友之中,以钱西樵先生与李树桐教授给我的帮助为。内子黄鸿书女士不惮烦劳,多方协助,我也应该借此机会,表示谢意。

”一三七 戊戌政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书中说,荣禄自从李鸿章被免掉总理衙门大臣以后便十分害怕,害怕自己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亦将不保。恰好,在七月二十六日,光绪特召荣禄的部下袁世凯晋京陛见,而并不同时召见荣禄,这就叫荣禄更加害怕。
在荣禄所统辖的三支军队之中,以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坚强。聂士成的“武毅军”,在甲午战争之中尚有表现,然而已有暮气。董福祥的一军,官兵皆无纪律,不堪一战。
荣、袁二人之间,私交不算坏,而且拜了把子,结为异姓兄弟。然而利害关头,谁也不能信谁。光绪为什么要特召袁世凯晋京陛见呢?不分明是要釜底抽薪作为撤换荣禄的步么?
其实,光绪并无去掉荣禄的官职之意。光绪之所以召见袁世凯,出于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建议。康有为上了一本奏疏:“请皇上亲御戎衣,自统六军,仿日本例,置参谋本部。”谭嗣同当面向光绪说袁世凯是一位将才。
袁世凯在八月初一日见到光绪,光绪和他谈了一阵,所谈的都是怎样练兵的事。谈完,袁世凯退,光绪随即颁了一道谕旨,开去袁世凯的直隶按察使一缺,以侍郎(资格)候补。
八月初二,光绪又召见袁世凯一次。初三的晚上,谭嗣同到袁世凯的寓所(法华寺),问袁世凯:“天津阅兵的阴谋,你听到没有?”袁说:“听到了。”
所谓天津阅兵的阴谋,在初本是一种谣言,到了这时候已经愈传愈甚,竟然连袁世凯也承认听到了。
于是,谭嗣同拿出光绪在七月二十八日写给康有为与四位章京的一封亲笔密诏:“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
光绪为什么突然感觉“位几不保”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光绪在七月二十六日召袁世凯晋京之时,只是为了想成立参谋本部,既没有免掉荣禄总督之意,更不曾料到他本人会因此而大遭慈禧之忌。慈禧绝不能容许他成立参谋本部,“自统六军”。
他把召袁的事,去颐和园向慈禧太后报告,被慈禧痛骂了一顿。慈禧在骂他之时,可能说出“你如此胡闹,以为我不能换掉你么?”
他回宫以后,便在二十八日写了这么一张密诏,给康有为与四位章京,于二十九日交杨锐带出。
康与四位章京捧诏大哭,想来想去,想出了这个请袁世凯保驾的下策。
他们五人这时候只以为阅兵阴谋将成事实,似乎还不知道被革的礼部尚书怀塔布,已经伙同礼部左侍郎立山等六人到了天津一趟,拜访荣禄;不知道李鸿章的亲信、御史杨崇伊也到过天津,拜访荣禄;而且,更不知道荣禄已经开始行动,把聂士成的五千人调到天津集中,把董福祥的甘军调到距离北京彰仪门仅有四十里的长辛店。
然而,他们应该知道,荣禄已经打了三次电报给总理衙门,说有许多外国兵船开向塘沽一带沿海;又在八月初三这一天打了电报来,说英、俄两国已经在海参崴开战,请光绪叫袁世凯赶快回天津准备应付。
书生作风的谭嗣同,却依然只就天津阅兵阴谋的老谣言,请袁世凯到时保驾。谭说:“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聂士成与董福祥)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袁说:“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贼,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力以补救。”
初四,袁世凯觐见光绪辞行。光绪叫他当天不必回津,明天再陛见一次方走。于是,初五这一天黎明,袁世凯又陛见了一次。光绪在临别的时候,笑着向他说:“以后你专管练兵,与荣禄各干各事。”
过了十三年,在辛亥年武昌起义以后,11月间,袁世凯告诉伦敦《泰晤士报》的访员:他和谭嗣同谈话之时,曾经表示对“密诏”的怀疑,说密诏倘若是皇帝的亲笔,应该用朱而不该用墨。谭说:“等你请训出京之时,皇上自然要另颁一道朱谕,当面交给你。”其后,在初四、初五两日,光绪并不曾有什么朱谕交给他。而且光绪也只是叫他襄赞维新,并未谈到所谓“妥速密筹”之事。
袁世凯又向《泰晤士报》的访员说:并不是他一到天津便向荣禄“告密”,而是荣禄先向他说:“你是来取我的头了!你好老实说吧,已经有人把一切都告诉我了。”袁当时回答荣说:“你所听到的只是少数政客的阴谋而已,皇上并不知情。”
他和荣禄究竟谈了些什么,是否他先向荣禄“告密”、出卖谭嗣同与光绪,或荣禄先向他开口、叫他“实说”?由于荣禄本人不曾留下记载,我们仅有伦敦《泰晤士报》访员所写下的袁世凯的谈话,所谓片面之词。
此外,有《申报》所刊载的,得自苏州张仲仁处的所谓《袁世凯戊戌日记》。这《戊戌日记》是否真是袁世凯写得颇成问题,但是它的内容倒颇与戊戌年(10月10日,在政变之后的第二十天)上海英文《字林西报》所登的“消息”大体符合。《字林西报》说:谭嗣同明明白白告诉袁世凯,光绪将要面交他一封朱谕,要他:(一)回到天津,立刻杀掉荣禄;(二)担任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于杀掉荣禄以后就职;(三)带兵到北京,以一半包围颐和园捕捉慈禧,以一半守住皇宫保护光绪;(四)逮捕守旧分子,尤其是刚毅、裕禄、怀塔布、许应骙。
这第四项,在《戊戌日记》之中没有。
《字林西报》又说,袁世凯果然在9月20日(八月初五)从光绪手中接到这么一封朱谕。
《戊戌日记》却说:朱谕始终不曾接到,仅仅从谭嗣同的口中听到,谭嗣同拿了一张墨笔的谕文给他看,说是“原旨”存在林旭那里,这是杨锐用墨笔所抄。就这墨笔的抄文而论,上面并没有杀荣禄与包围颐和园的字眼。然而谭嗣同说,抄本中的“设法相救”四字正是指的杀荣禄与围颐和园。
可疑的是,慈禧在八月十四日用光绪的名义宣布康有为等人的罪状,只说他们“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对“杀荣禄”的事一字不提。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一再强调:康等绝无包围颐和园的企图。所谓“包围颐和园”,正如“张荫桓进红丸”或“康有为进红丸”,完全是守旧分子所放的含血喷人的谣言。
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对于“杀荣禄”的谣言,也正如慈禧用光绪名义所下的诏书一样,只字不提。
总而言之,戊戌政变的详细经过仍有待于未来历史学家的考订。
我们所已经知道的是,光绪在七月二十六日下诏叫袁世凯晋京。二十八日下诏给康与四位章京说“今朕位几不保,汝……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八月初一日,袁世凯陛见。初二日,光绪密谕康有为离京,去上海办“官报”。初三日,再谕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
奇怪之至。倘若光绪有意“包围颐和园”,为什么要康有为赶紧离开北京、远去上海?
康有为在初五的上午乘火车离开北京、去天津。袁世凯也在这火车上,但不曾与康碰面。
第二天,初六,康有为在天津搭英国轮船重庆号放洋直航烟台,荣禄派了海军飞鹰号去追,没有追上。
在八月初七日(政变的第二天),康所乘的重庆号轮船到达烟台。他完全不知道政变发生,还上岸游了一会儿,买了些东西,回到船上续航上海。
倘若他曾经与谭嗣同等人有过包围颐和园的意思或计划,绝不至于能在烟台如此轻松。
成为对比的是,荣禄在这几天十分紧张。初五的午间,袁世凯从北京回来见他;他立刻搭火车去北京,不在城内耽搁,而直奔颐和园,在下午五点左右到达,见慈禧。
他和慈禧说了些什么话,只有他和慈禧知道。
事后,他当晚乘火车回天津。
有人说,慈禧叫他留下卫队守住紫禁城(皇宫),这大概不确。慈禧在宫内、宫外一向有布置,李莲英以下的太监不用说,神机营总管庆亲王奕劻、步军统领崇礼,也均是慈禧的亲信。
次日,八月初六,慈禧在清晨离开颐和园,走小路由西门进北京,进了紫禁城,进了光绪的寝宫。
光绪这时候不在寝宫,已经走到宫门。他是想逃?或是真想迎接慈禧?难以查考,事实是他到了宫门便不得不折回。
折回以后,他被慈禧幽禁在(御花园)“中海”的一个小岛“瀛台”。
这一天,慈禧用光绪的名义颁下诏书,说是恭请皇太后垂帘“训政”,已蒙皇太后允准。
当天,康有为的寓所(南海会馆)被搜查。康有为已走,康有为的弟弟康有溥(广仁)被捕。
谭嗣同与梁启超得到消息,找英国人李提摩太牧师与美籍中国老留学生容闳商量,决定由李提摩太找英国驻华公使,容闳找美国驻华公使,梁启超找日本驻华公使。英、美两国公使均不在京,李、容二人的活动当时无甚结果。梁见到日本公使林权助,笔谈请林权助“解皇上之幽闭,并救康有为氏”。说罢,仓皇而去。
当天晚上,梁再度到日本公使馆,被林权助留下来,于八月初十派人护送出京,到塘沽搭日本兵船去日本。
谭嗣同留在北京不肯走。他力劝梁启超走,说自愿做公孙杵臼,希望梁启超做程婴。到了初十,他被捕;十三日,他被斩在宣武门外菜市口。
和他同时被斩的,是康有溥、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
谭嗣同在静候被捕的三天之中,伪造了很多封父亲谭继洵写给他的信,信中充满了反对维新的论调。果然,这些信被搜去以后,清廷认为谭继洵与谭嗣同的活动无关,对谭继洵处罚很轻,只是驱逐回原籍而已。
政变以后,所有的维新谕旨,除了有关京师大学堂的以外一概取消,科举仍考八股文,骈枝机关统统恢复,庙宇寺院仍旧为庙宇寺院,不改为学校。
因牵涉到维新,而被罢免甚至充军、下狱、关禁的,有陈宝箴、陈三立、黄遵宪、熊希龄、江标、张荫桓、李端棻、徐致靖、王照等二十七人。翁同龢本已勒令回籍,此时被交由地方官严加管束。
康有为却侥幸在上海吴淞得到英国领事帮忙,换乘英国兵船逃往香港。
一三七 戊戌政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书中说,荣禄自从李鸿章被免掉总理衙门大臣以后便十分害怕,害怕自己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亦将不保。恰好,在七月二十六日,光绪特召荣禄的部下袁世凯晋京陛见,而并不同时召见荣禄,这就叫荣禄更加害怕。
在荣禄所统辖的三支军队之中,以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坚强。聂士成的“武毅军”,在甲午战争之中尚有表现,然而已有暮气。董福祥的一军,官兵皆无纪律,不堪一战。
荣、袁二人之间,私交不算坏,而且拜了把子,结为异姓兄弟。然而利害关头,谁也不能信谁。光绪为什么要特召袁世凯晋京陛见呢?不分明是要釜底抽薪作为撤换荣禄的步么?
其实,光绪并无去掉荣禄的官职之意。光绪之所以召见袁世凯,出于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建议。康有为上了一本奏疏:“请皇上亲御戎衣,自统六军,仿日本例,置参谋本部。”谭嗣同当面向光绪说袁世凯是一位将才。
袁世凯在八月初一日见到光绪,光绪和他谈了一阵,所谈的都是怎样练兵的事。谈完,袁世凯退,光绪随即颁了一道谕旨,开去袁世凯的直隶按察使一缺,以侍郎(资格)候补。
八月初二,光绪又召见袁世凯一次。初三的晚上,谭嗣同到袁世凯的寓所(法华寺),问袁世凯:“天津阅兵的阴谋,你听到没有?”袁说:“听到了。”
所谓天津阅兵的阴谋,在初本是一种谣言,到了这时候已经愈传愈甚,竟然连袁世凯也承认听到了。
于是,谭嗣同拿出光绪在七月二十八日写给康有为与四位章京的一封亲笔密诏:“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
光绪为什么突然感觉“位几不保”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光绪在七月二十六日召袁世凯晋京之时,只是为了想成立参谋本部,既没有免掉荣禄总督之意,更不曾料到他本人会因此而大遭慈禧之忌。慈禧绝不能容许他成立参谋本部,“自统六军”。
他把召袁的事,去颐和园向慈禧太后报告,被慈禧痛骂了一顿。慈禧在骂他之时,可能说出“你如此胡闹,以为我不能换掉你么?”
他回宫以后,便在二十八日写了这么一张密诏,给康有为与四位章京,于二十九日交杨锐带出。
康与四位章京捧诏大哭,想来想去,想出了这个请袁世凯保驾的下策。
他们五人这时候只以为阅兵阴谋将成事实,似乎还不知道被革的礼部尚书怀塔布,已经伙同礼部左侍郎立山等六人到了天津一趟,拜访荣禄;不知道李鸿章的亲信、御史杨崇伊也到过天津,拜访荣禄;而且,更不知道荣禄已经开始行动,把聂士成的五千人调到天津集中,把董福祥的甘军调到距离北京彰仪门仅有四十里的长辛店。
然而,他们应该知道,荣禄已经打了三次电报给总理衙门,说有许多外国兵船开向塘沽一带沿海;又在八月初三这一天打了电报来,说英、俄两国已经在海参崴开战,请光绪叫袁世凯赶快回天津准备应付。
书生作风的谭嗣同,却依然只就天津阅兵阴谋的老谣言,请袁世凯到时保驾。谭说:“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聂士成与董福祥)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袁说:“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贼,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力以补救。”
初四,袁世凯觐见光绪辞行。光绪叫他当天不必回津,明天再陛见一次方走。于是,初五这一天黎明,袁世凯又陛见了一次。光绪在临别的时候,笑着向他说:“以后你专管练兵,与荣禄各干各事。”
过了十三年,在辛亥年武昌起义以后,11月间,袁世凯告诉伦敦《泰晤士报》的访员:他和谭嗣同谈话之时,曾经表示对“密诏”的怀疑,说密诏倘若是皇帝的亲笔,应该用朱而不该用墨。谭说:“等你请训出京之时,皇上自然要另颁一道朱谕,当面交给你。”其后,在初四、初五两日,光绪并不曾有什么朱谕交给他。而且光绪也只是叫他襄赞维新,并未谈到所谓“妥速密筹”之事。
袁世凯又向《泰晤士报》的访员说:并不是他一到天津便向荣禄“告密”,而是荣禄先向他说:“你是来取我的头了!你好老实说吧,已经有人把一切都告诉我了。”袁当时回答荣说:“你所听到的只是少数政客的阴谋而已,皇上并不知情。”
他和荣禄究竟谈了些什么,是否他先向荣禄“告密”、出卖谭嗣同与光绪,或荣禄先向他开口、叫他“实说”?由于荣禄本人不曾留下记载,我们仅有伦敦《泰晤士报》访员所写下的袁世凯的谈话,所谓片面之词。
此外,有《申报》所刊载的,得自苏州张仲仁处的所谓《袁世凯戊戌日记》。这《戊戌日记》是否真是袁世凯写得颇成问题,但是它的内容倒颇与戊戌年(10月10日,在政变之后的第二十天)上海英文《字林西报》所登的“消息”大体符合。《字林西报》说:谭嗣同明明白白告诉袁世凯,光绪将要面交他一封朱谕,要他:(一)回到天津,立刻杀掉荣禄;(二)担任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于杀掉荣禄以后就职;(三)带兵到北京,以一半包围颐和园捕捉慈禧,以一半守住皇宫保护光绪;(四)逮捕守旧分子,尤其是刚毅、裕禄、怀塔布、许应骙。
这第四项,在《戊戌日记》之中没有。
《字林西报》又说,袁世凯果然在9月20日(八月初五)从光绪手中接到这么一封朱谕。
《戊戌日记》却说:朱谕始终不曾接到,仅仅从谭嗣同的口中听到,谭嗣同拿了一张墨笔的谕文给他看,说是“原旨”存在林旭那里,这是杨锐用墨笔所抄。就这墨笔的抄文而论,上面并没有杀荣禄与包围颐和园的字眼。然而谭嗣同说,抄本中的“设法相救”四字正是指的杀荣禄与围颐和园。
可疑的是,慈禧在八月十四日用光绪的名义宣布康有为等人的罪状,只说他们“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对“杀荣禄”的事一字不提。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一再强调:康等绝无包围颐和园的企图。所谓“包围颐和园”,正如“张荫桓进红丸”或“康有为进红丸”,完全是守旧分子所放的含血喷人的谣言。
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对于“杀荣禄”的谣言,也正如慈禧用光绪名义所下的诏书一样,只字不提。
总而言之,戊戌政变的详细经过仍有待于未来历史学家的考订。
我们所已经知道的是,光绪在七月二十六日下诏叫袁世凯晋京。二十八日下诏给康与四位章京说“今朕位几不保,汝……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八月初一日,袁世凯陛见。初二日,光绪密谕康有为离京,去上海办“官报”。初三日,再谕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
奇怪之至。倘若光绪有意“包围颐和园”,为什么要康有为赶紧离开北京、远去上海?
康有为在初五的上午乘火车离开北京、去天津。袁世凯也在这火车上,但不曾与康碰面。
第二天,初六,康有为在天津搭英国轮船重庆号放洋直航烟台,荣禄派了海军飞鹰号去追,没有追上。
在八月初七日(政变的第二天),康所乘的重庆号轮船到达烟台。他完全不知道政变发生,还上岸游了一会儿,买了些东西,回到船上续航上海。
倘若他曾经与谭嗣同等人有过包围颐和园的意思或计划,绝不至于能在烟台如此轻松。
成为对比的是,荣禄在这几天十分紧张。初五的午间,袁世凯从北京回来见他;他立刻搭火车去北京,不在城内耽搁,而直奔颐和园,在下午五点左右到达,见慈禧。
他和慈禧说了些什么话,只有他和慈禧知道。
事后,他当晚乘火车回天津。
有人说,慈禧叫他留下卫队守住紫禁城(皇宫),这大概不确。慈禧在宫内、宫外一向有布置,李莲英以下的太监不用说,神机营总管庆亲王奕劻、步军统领崇礼,也均是慈禧的亲信。
次日,八月初六,慈禧在清晨离开颐和园,走小路由西门进北京,进了紫禁城,进了光绪的寝宫。
光绪这时候不在寝宫,已经走到宫门。他是想逃?或是真想迎接慈禧?难以查考,事实是他到了宫门便不得不折回。
折回以后,他被慈禧幽禁在(御花园)“中海”的一个小岛“瀛台”。
这一天,慈禧用光绪的名义颁下诏书,说是恭请皇太后垂帘“训政”,已蒙皇太后允准。
当天,康有为的寓所(南海会馆)被搜查。康有为已走,康有为的弟弟康有溥(广仁)被捕。
谭嗣同与梁启超得到消息,找英国人李提摩太牧师与美籍中国老留学生容闳商量,决定由李提摩太找英国驻华公使,容闳找美国驻华公使,梁启超找日本驻华公使。英、美两国公使均不在京,李、容二人的活动当时无甚结果。梁见到日本公使林权助,笔谈请林权助“解皇上之幽闭,并救康有为氏”。说罢,仓皇而去。
当天晚上,梁再度到日本公使馆,被林权助留下来,于八月初十派人护送出京,到塘沽搭日本兵船去日本。
谭嗣同留在北京不肯走。他力劝梁启超走,说自愿做公孙杵臼,希望梁启超做程婴。到了初十,他被捕;十三日,他被斩在宣武门外菜市口。
和他同时被斩的,是康有溥、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
谭嗣同在静候被捕的三天之中,伪造了很多封父亲谭继洵写给他的信,信中充满了反对维新的论调。果然,这些信被搜去以后,清廷认为谭继洵与谭嗣同的活动无关,对谭继洵处罚很轻,只是驱逐回原籍而已。
政变以后,所有的维新谕旨,除了有关京师大学堂的以外一概取消,科举仍考八股文,骈枝机关统统恢复,庙宇寺院仍旧为庙宇寺院,不改为学校。
因牵涉到维新,而被罢免甚至充军、下狱、关禁的,有陈宝箴、陈三立、黄遵宪、熊希龄、江标、张荫桓、李端棻、徐致靖、王照等二十七人。翁同龢本已勒令回籍,此时被交由地方官严加管束。
康有为却侥幸在上海吴淞得到英国领事帮忙,换乘英国兵船逃往香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