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全球化进程中的院校国际化:理论与实践

書城自編碼: 374419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马万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310887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货币新纪元:区块链重塑金融生态
《 货币新纪元:区块链重塑金融生态 》

售價:HK$ 101.2
规制如何生财:清代盐政基本原理研究(1644-1850)
《 规制如何生财:清代盐政基本原理研究(1644-1850) 》

售價:HK$ 101.2
小学生C++趣味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C语言)学习用书
《 小学生C++趣味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C语言)学习用书 》

售價:HK$ 102.4
新知文库精选·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 新知文库精选·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

售價:HK$ 78.2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售價:HK$ 101.2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售價:HK$ 67.9
白酒风云录 中国白酒企业史(1949-2024):清香风起
《 白酒风云录 中国白酒企业史(1949-2024):清香风起 》

售價:HK$ 101.2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售價:HK$ 331.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5.0
《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HK$ 86.3
《深度学习2:重新定义未来教育的学习模式》
+

HK$ 83.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丛书: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2021年修订版》
+

HK$ 104.9
《影响人生的书单:来自百位北大教授的推荐》
+

HK$ 52.7
《教育何为?》
+

HK$ 76.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用书》
內容簡介:
本书试图从国际化的活动和过程两个视角探索国际化的理论基础,通过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并结合我国扩大教育开放的基本国策展开分析。前三章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向读者呈现院校国际化的理论基础、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并通过具体的院校国际化案例揭示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院校内部不同的院系和学科国际化存在的差异性。第四章则通过问卷法对首都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对高校国际化的诉求。第五章也通过问卷调查法评估教师出国进修的效益问题。第六章和第七章,讨论跨境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发展过程,并通过珠三角的案例阐明中外合作办学的经济基础。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系统地论证了来华留学、自费出国留学和公派出国留学面临的挑战。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分析了学成归国人员和外国专家在院校国际化中的学术贡献。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分析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吸引国际学生,提高院校的国际竞争力。第十五章,从大学内部知识生产的模式转变看院校国际化的必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众多的大学联盟,第十六章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为例,分析和论证了国际大学联盟对院校国际化的推动作用。第十七章从“一带一路”倡议看我国院校国际化的新发展和新任务。
關於作者:
马万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际司国别与区域研究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主任。1982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语系,获得学士学位。1987 年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1992)和博士学位(1997)。1997 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高等教育治理、“双一流”大学建设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的研究。担任多个国际教育杂志的编委和评审专家。目前从事的课题研究包括全球性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院校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学校教育等。
目錄
章 院校国际化的理论建构 1
引言 1
节 院校国际化的政治、经济与学术动因 2
第二节 院校国际化战略规划 5
第三节 院校国际化策略选择 6
第四节 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 8
第五节 院校国际化质量评估 11
第六节 院校国际化与“双一流”建设 14
第二章 院校国际化:首都高校的发展战略 17
引言 17
节 首都院校国际化研究方法的选择 18
第二节 院校国际化的规划与实施:北京大学案例 19
第三节 首都高校国际化中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24
第四节 首都高校国际化战略的多样性 26
第五节 院校国际化的组织机构建设 28
第六节 通过制度建设落实院校国际化战略 30
第七节 首都院校国际化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31
第三章 院校国际化的案例研究:以E大学为例 34
引言 34
节 案例大学发展背景 35
第二节 E大学内部院系国际化发展情况 37
第三节 国际沟通与交流网络 45
第四节 教学与科研的国际化 48
第五节 未来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51
第四章 院校国际化:学生的视角 53
引言 53
节 首都院校学生问卷调查 54
第二节 首都高校学生国际化水平 56
第三节 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多样性 62
第四节 院校国际化:对学生未来的关注 64
第五章 首都高校教师出国进修效益分析 66
引言 66
节 出国进修效益的内涵 67
第二节 对进修教师的问卷调查 69
第三节 进修效益的体现形式 70
第四节 教师出国进修的积极作用 79
第六章 跨境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分析 81
引言 81
节 跨境教育的办学形式 82
第二节 跨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83
第三节 跨境教育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84
第四节 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基础 85
第五节 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发展历程 86
第六节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特点 96
第七章 珠三角的经济基础与合作办学 99
引言 99
节 珠三角的经济形态变化 99
第二节 珠三角的产业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 101
第三节 经济高速发展呼唤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105
第四节 珠三角的教育发展机遇 109
第八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来华留学教育 111
引言 111
节 “一带一路”推进来华留学教育 111
第二节 我国来华留学的发展历程 114
第三节 目前的来华留学变化 119
第四节 来华留学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121
第九章 出国留学与留英中国学生面临的挑战 124
引言 124
节 出国留学政策的演变 125
第二节 留学英国与英国的学位制度 128
第三节 英国高等教育中留学生的构成 129
第四节 2014/2015年在英中国留学人员基本信息 130
第五节 在英就读中国留学生的年龄、专业和就读学校分布 132
第六节 中国留学生对英国高等教育的经济贡献 134
第七节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面临的挑战 135
第十章 国家公派留学欧美化的现象分析 138
引言 138
节 我国公派留学政策的演变 138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国家公派留学回顾 142
第三节 “高水平”项目政策目标解读 145
第四节 “高水平”项目留学生的接收地区和国家分布 148
第五节 改变目前欧美化的策略与措施 151
第十一章 智力引进与“千人计划”学者回归 154
引言 154
节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155
第二节 以重大工程为依托实施人才战略 157
第三节 “千人计划”学者 159
第四节 华人“千人计划”学者回归的动因 163
第五节 “千人计划”学者的学术优势 165
第六节 “千人计划”学者面临的挑战 166
第十二章 智力循环: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学术贡献 168
引言 168
节 智力循环与国家人才战略 169
第二节 外国专家含义的变化 171
第三节 来华外国专家数量的增长 172
第四节 外国专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术贡献 173
第五节 引进外国专家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75
第六节 引进外国专家的策略 177
第十三章 推动院校国际化:美国联邦政府的对外援助策略 178
引言 178
节 对外援助的形成与经费 178
第二节 美国大学对外援助中的能力建设 182
第三节 大学参与能力建设的范围 183
第四节 美国大学参与外援计划的发展脉络 187
第五节 抱团参与应对对外援助学科多样性 190
第六节 援助国与受援国大学的长期“派对” 193
结论 198
第十四章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缩影:耶鲁的案例 199
引言 199
节 有限国际化:从建立之初到“二战”结束 200
第二节 快速国际化:从1945年到1960年 203
第三节 国际化的稳步发展:从1961年到1980年 205
第四节 扩大国际学生规模的诉求:从1981年到2000年 210
第五节 走向全球的耶鲁大学:从2000年至今 214
第十五章 知识生产新模式中的院校国际化 219
引言 219
节 研究型大学中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 220
第二节 学科类别与应用学科的发展 224
第三节 研究型大学中专业应用学科的发展模式 227
第四节 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机制与国际合作 228
第五节 院校国际化促进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 229
第六节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看“双一流建设” 230
第十六章 国际大学联盟在国际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33
引言 233
节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基本情况 235
第二节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国际化问题研究的设计 236
第三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237
第四节 国际化成功案例中的教学、教育拓展项目的特征 239
第五节 科学研究的跨境合作 240
第十七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院校国际化转型 243
引言 243
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教育对外开放 244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与教育合作 245
第三节 文化多样性与多语种教育 247
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汉语推广 250
第五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院校国际化的国家布局 251
第六节 “一带一路”倡议:教育在行动 255
参考文献 260
后记 270
內容試閱
“全球化”作为一个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社会现象,打破了在国家框架体系下讨论社会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科学思维范式,“跨国概念”成为其核心意义。简·奈特与汉斯·德·威特 将全球化定义为:“科技、经济、知识、人才、观念的跨国流动。”这种流动方式和影响程度因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莱斯特·麦凯布 将全球化视为由科技、移民、教育的全球流动所导致的文化同化的过程。阿特巴赫等学者 将全球化看作世界经济不断融合、信息和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国际知识网络不断出现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动态趋势。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国家概念的模糊性、多层面的复杂性、文化的趋同性是全球化的三大特征。
国际化与全球化在特征上是存在差异的,的差异在于国际化强调国家概念,借国家力量重建世界秩序 ,逐渐形成由国家作为执行工具应对全球化的手段。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并被菲利普·阿特巴赫 、简·奈特 和菲利克斯·马瑞金 等学者定义为高等教育机构对全球化所作出的策略性回应;反过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也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这之前,一直使用“国际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和“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来解释高等教育领域这一现象。“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出现之后,许多学者试图对其进行定义。到目前为止,在学术领域较为认可的是简·奈特在1994年做出的定义:“将国际的和跨文化的维度融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过程 。”考虑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简·奈特在2003年对上述定义进行修改,将其意义扩展为:“将国际、跨文化或全球化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知识传播方式中的过程 。”
在已有研究中,汉斯·德·威特 提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通常从四个角度(方法)进行:
——活动法(Activity Approach):对各种形式的国际化活动和指标进行考查。
——目的法(Rational Approach):对国际化的目的和可能实现的结果进行研究。
——能力发展法(Competency Approach):从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技能的提升、态度的转变和知识的扩展角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评估。
——过程法(Process Approach):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一个将国际维度和观念融合到教育机构主要职能上的过程。
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英国学者菲利克斯·马瑞金 在对37所英国高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分析后,总结出5大活动指标,包括:国际学生招募;学生、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换;发展国际合作教学项目,包括合作办学、境外教学活动;发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战略性发展;在课程中融入国际视野。
美国教育协会 用六项活动指标对美国1 041所政府认证的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高等院校进行国际化的评估。这六项活动指标分别是:明确的高校国际化目标、行政支持结构、课程与合作课程、教师交流、学生流动、科研合作。这些参与研究的美国大学被分成五大类: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Doctoral Institutions)、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Master’s Institutions)、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Baccalaureate Institutions)、授予大专学历的大学(Associate Institutions)和专业院校(Special Focus Institutions)。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大学的国际化策略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例如,55%的博士学位大学有着明确的高校国际化目标,这一数值在硕士学位大学、学士学位大学、大专院校和专业院校分别仅为35%、28%、21%、17%;学士学位大学和硕士学位大学的课程中有可能融入国际趋势和国际问题相关内容;除此之外,25%的博士学位大学、12%的硕士学位大学和1%的大专院校将海外工作的经历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和终身教授的评定政策之中。
陈昌贵等学者 对中国17所研究型大学和9所准研究型大学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中国大学国际化的5个一级评估指标和18个二级评估指标:
1. 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校级专职外事管理人员、设置外事人员的院系比例);
2. 人员构成与交流(有一年及以上出国经历的教师比例、在海外获得学位的教师比例、外籍教师、授衔专家、留学生、学生出国交流);
3. 教学与科学研究(校际国际合作协议、用外文原版教材的课程比例、用外语授课的课程比例、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4. 相关条件与设施(外文书刊、外文期刊);
5. 成果交流(举办国际会议、出境参加会议人数、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数、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数)。
他们的研究结论是:81%的研究型大学和64%的准研究型大学有着明确的国际化规划和实施战略。在研究型大学中,78%的院系有专职的外事人员;在准研究型大学中,只有25%的院系配备了专职外事人员。研究型大学平均17.4%的教师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海外经历,准研究型大学为5.2%;研究型大学平均签订了135项校际合作协议,准研究型大学为38项;研究型大学有9.8%的专业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准研究型大学为 2.9%。另外,2002—2006年,研究型大学平均举办了129次国际会议,是准研究型大学的5倍;研究型大学平均有10 278篇文章被SCI、EI和ISTP三个索引收录,是准研究型大学的10倍。
马万华和李岩松 也均以院校国际化活动为导向做出了较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研究,并在对北京市高等学校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研究》一书。该研究过程中,向北京市的91所大学发放了问卷,调查对象包括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该研究重要的发现之一是:不能用一个国际化指标体系评估所有类型的大学,因为不同类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战略规划和发展国际化的策略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国际化的评估基本上采取了活动的取向,主要分析院校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三个突出的问题:,现有研究很少关注院校国际化的国家政策导向性;第二,现有研究中几乎没有将学科作为研究变量加以考虑,忽略了学科国际化自身发展的特征和不平衡性;第三,现有的研究多是从学校管理者角度对高校国际化程度进行分析,忽略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对大学国际化评估的作用。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本书试图从国际化的活动和过程两个视角探索国际化的理论基础,通过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并结合我国扩大教育开放的基本国策展开分析。
本书共十七章,前三章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向读者呈现院校国际化的理论基础、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并通过具体的院校国际化案例揭示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院校内部不同的院系和学科国际化存在的差异性。第四章则通过问卷法对首都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对高校国际化的诉求。第五章也是通过问卷调查法评估教师出国进修的效益问题,研究发现,短期访学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效果较好,而从事科学研究则需要更长时间。第六章和第七章,讨论跨境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发展过程,并通过珠三角的案例阐明中外合作办学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项目基本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市场的开放性对高质量的教育有更大的需求。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系统地论证了来华留学、自费出国留学和公派出国留学面临的挑战。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分析了学成归国人员和外国专家在院校国际化中的学术贡献。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以美国的外援项目为例,分析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和经费两个策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将美国高等教育推向世界,并通过耶鲁大学国际化的案例分析美国大学国际化的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吸引国际学生,通过海外拓展,提高院校的国际竞争力。第十五章,从大学内部知识生产的模式转变看院校国际化的必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众多的大学联盟,第十六章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为例,分析和论证了国际大学联盟对院校国际化的推动作用。第十七章从“一带一路”倡议看我国院校国际化的新发展和新任务。
本书涉及院校国际化活动的多个方面,有理论分析、案例研究、政策发展过程和美国大学的国际化经验,因此更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研究生作为参考书使用。本书还可以供从事国际比较教育领域研究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
本书是教育部国际司“国别与区域研究国际教育研究基地”的重要成果之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