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美国乡土建筑保护/遗产新知文丛

書城自編碼: 374469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作者: 黄川壑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033791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清洁
《 清洁 》

售價:HK$ 65.0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第十三位陪审员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5.0
《中国建筑史(伊东忠太著)》
+

HK$ 95.2
《苏州园林园境系列——听香深处·魅力》
+

HK$ 235.9
《中国皇家园林(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中国古典园》
+

HK$ 281.2
《世界建筑简史(9000 年的世界标志性建筑)》
+

HK$ 292.1
《雕梁画栋(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
+

HK$ 226.8
《苏州古典园林》
內容簡介:
遗产保护源于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的保护,这是一种对“物”的保护,保护本身也更多地表现出研究性和专业性。这种保护是一种专业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社会的广泛参与。作者在本书中对美国乡土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探寻保护历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书可以对我国的同类工作提供借鉴。
目錄
章 绪论 节 核心概念认知 第二节 保护的历程与范例 第二章 早期的保护运动? 始于弗农山 节 南方的保护运动——拯救名人建筑 第二节 北方的保护运动——拯救平民建筑 第三节 早期的方法论——专业化的影子 第四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三章 走上专业化轨道? 创建户外博物馆 节 始于伟大的理想——重建殖民地威廉斯堡 第二节 基于历史真实性的修复 第三节 迎合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第四节 户外博物馆保护形式的成熟 第五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四章 法律基础的确立? 保护历史城区 节 经济大萧条与历史保护 第二节 开创性的区域保护模式 第三节 区域保护模式的基础 第四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五章 体系化与市场化发展? 复兴衰败的城镇中心 节 当代保护体系的确立 第二节 环保意识与建筑再利用 第三节 主街的复兴之路 第四节 历史保护的激励政策 第五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六章 回归大众化? 保护日常景观 节 历史居民区的保护 第二节 郊区居民区的保护 第三节 路旁景观的保护 第四节 待完善的激励政策 第五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七章 关注多元文化? 保护印第安文化遗产 节 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演变 第二节 印第安人在历史保护中的角色变化 第三节 圣胡安印第安传统村落的保护 第四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八章 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演变 节 保护对象——范围广、类型多 第二节 保护理论——始于实践、自成体系 第三节 保护机构——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第四节 保护法律——结合实践、奖惩并用第五节 教育与科研——发展基础、创新源泉 第六节 借鉴意义 附录 保护大事记
內容試閱
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和整个人
类世界一样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当中。认识这种变化,理解变化的根源,使
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天人们必须注意到的问题。
遗产保护源于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的保护,这是一种对“物”的保护,
保护本身也更多地表现出研究性和专业性。这种保护是一种专业的行为,也在很
大程度上排斥了社会的广泛参与。这种状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发生
变化。这时开始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引发了人们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仅仅
依靠专业的方法和技能已难以完成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公
民和社区的普遍参与。从这时开始,文化遗产就不再仅仅是对于研究者的具有“历
史研究价值”的对象,或是对于旅游者的具有“审美价值”或“异国情调”的游
览对象,人们开始关心遗产对于所在社区和民众的意义。对社区和当地民众而言,
遗产更多表现出记忆的价值和情感的价值,这些价值把遗产与社区、地方的文化
多样性密切地联系起来,文化多样性又使被“物化”了的遗产,重新获得了活力,
成为
“活态遗产”。在中国,通过乡土遗产的变化
——从民居建筑到村落古建筑
群,再到传统村落,到哈尼梯田、景迈古茶林这样的对象的保护,就可以看到这
一变化过程。从传统的保护方法的角度,对于民居建筑,甚至村落古建筑群都有
可能采用赎买的方式,采用传统的专业保护管理方式,但对传统村落,对像哈尼
梯田和景迈古茶林这样的对象,没有当地社区的参与,没有传统生产和民俗体系
的延续,没有传统价值观的支撑,对它们的保护是无法实现的。文化多样性的保
护不仅仅是依靠对物质遗存的保护,它更需要作为构成这一文化组成部分的社区
和公民的参与并发挥核心的作用。从中国的角度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哈尼
梯田、鼓浪屿是这样,正在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的景迈古茶林也是如此;从世界
的角度看,
1992年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类型被纳入世界遗产的申报体系,
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强调文化多样性语境下的真实性标准,再到2012年在
庆祝世界遗产公约颁布4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菲律宾的维甘古城评为世
界遗产保护的案例,这些都反映了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的角度看,注重把原本被人为分割了的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
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重新融合为一个整体;把原本被保护的遗产,
转变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把遗产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智慧,融进
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活态遗产概念的提出把社区与遗产结合在一起,使原本
受到保护的处于被动状态的物质遗产能够与社区的文化传承融为一体,使被动的
保护转化为更为积极的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事实上,对文化多样性而言,人
是重要、核心的载体,离开人和社区的传承,物质遗存所能保存的仅仅是对
文化多样性的记忆。
从中国的角度看,我们同样处在一个遗产融合与跨越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不
仅反映在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反映在保护观念的变化,从相对封
闭的价值认知体系向更开放的价值认知体系的突破,从单一的专业修缮到与城乡
发展相融合,从专业保护力量单打独斗到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被动的保护
到让文物活起来,发挥更为积极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这种发展已完全和世界的发
展融为一体,尤其是中国的大量实践不仅为中国的遗产保护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的经验。
对遗产的认知促进了人们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文化间的相
互尊重,进而促进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需要共同面对未来挑战的理解。对遗产的
认知和研究不仅促进了社会对遗产价值的理解,促进了社会参与遗产保护实践,同
时也促进了对遗产所承载和表达的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和传承。新的文化创意产
业从遗产中提取传统文化的要素,把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赋予遗产新的生命力,也促进了新的产业发展,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遗产的保护、传承、促进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关于保护理念、技术、科学的
新探索,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影响了新的产业发展,它带来了知识的融合、
新的观念和技术。今天的遗产保护充满了“新知”。《遗产新知文丛》从多种角度
讨论遗产保护的问题,带给我们关于遗产的新的观念和体验,促进我们理解当代
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多样而复杂的发展。希望这套丛书能够使更多的读者去传播
遗产保护、传承的思想,参与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为当代可持续发展注入更
多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智慧。
吕舟
2020年3月


前言
PREFACE
1989年,我出生在川南的一个小镇。那光滑透亮的青石板路串起的幽长古巷,
两边分布着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小青瓦房,后面山林里充斥着聒噪的蛐蛐叫声
和嘹亮的蝉鸣……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画卷,一幕幕世代相传的风土人情,让
我与乡土建筑结缘。尽管后来远离家乡,但许多记忆仍未抹去,因此时常与家人
游历诸多各有特色的古镇、古村,寻找那一份乡愁。这些古镇、古村有的隐藏在
深山之中人迹罕至,有的却在商业运作之下人流涌动。前者,虽然街道上近六成
的门窗紧闭,只有个别理发店还有零星的老顾客,杂货店经营着一些本地的土特
产和日常生活用品,诸多构造精巧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破损,但这种萧条让我
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至于后者,华丽恢宏的建筑群,由远及近的吆
喝售卖声,反而让我感到莫名的焦虑。总想让它们回到时光的原点,延续那时的
记忆。
2013年,我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那种挥之不去的乡
土情怀驱使我毅然选择建筑遗产保护作为论文研究方向,由此开始续写我与乡土
建筑的故事。2015年,我获得公派留学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交
流学习的机会,这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研究建筑遗产保护。除了在图书馆
翻阅诸多史料外,我也游走于美国各地调研乡土建筑保护成果。去过美国伟人成
长过的老宅,游历过美国建筑保护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城市——查尔斯顿,也走
过美国的母亲路——
66号公路,更多的是感知了我长时间生活学习的不平凡的城
市——图森。通过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渐渐翻开了这个国家丰富多彩的乡
土建筑保护史,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我在本书中对美国乡土建筑保护的理论
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探寻保护历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他
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书可以对我国的同类工作提供借鉴。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导师董璁教授对我的选题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也非
常感谢清华大学罗德胤教授对我研究成果的肯定,并收入《遗产新知文丛》。同时
还要感谢亚利桑那大学的Jeffery Brooks 教授,在我留美学习期间给予我的指导与
帮助,还有诸多在美国的亲朋好友,给予我的帮助使我终生难忘。
作者
2021年10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