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曾子注释 子华子(子海精华编)

書城自編碼: 37471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清]阮元、[晋]程本撰著,陈锦春、宁登国校点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36774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法国小史
《 法国小史 》

售價:HK$ 110.4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售價:HK$ 79.4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售價:HK$ 55.2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售價:HK$ 193.2
人类起源简史:破译700万年人类进化的密码
《 人类起源简史:破译700万年人类进化的密码 》

售價:HK$ 78.2
古典与现代 : 民国大学的潮与岸
《 古典与现代 : 民国大学的潮与岸 》

售價:HK$ 89.7
浮华梦醒:民国实业家的创业之路
《 浮华梦醒:民国实业家的创业之路 》

售價:HK$ 64.4
财之道丛书·后资本主义生活:财富的意义、经济的未来与货币的时间理论
《 财之道丛书·后资本主义生活:财富的意义、经济的未来与货币的时间理论 》

售價:HK$ 78.2

 

編輯推薦:
儒林宗硕阮元为孔门“宗圣”《曾子》注释的可读善本;语录形式、大道无为、直追《庄子》的晋代道家典籍《子华子》读本
內容簡介:
《曾子注释》四卷、《叙录》一卷,清阮元撰。于《曾子》篇题或文句下标“注”,略述注文出处,明晰句读,校正文字,考证词义、史实,解释篇题,训释词语,串讲章句大意。阮 元博考群书,择采诸家注释,或以经解经,使《曾子》成为可读之善本,从中可以考察孔子、曾子的政治思想与学术方法,亦可考察阮元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先秦时期原应有《子 华子》一书,今本《子华子》是宋代出现的伪书,实为一部道家典籍,共二卷十篇,均采取先秦诸子常用的一问一答的语录形式,涉及阴阳五行、修身养生、仁义礼智、为政治国等诸 多方面,在继承老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其道学思想。
關於作者:
《曾子注释》作者阮元,清代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 。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乾嘉学派晚期代表人物,扬州学派的柱石,著述丰富,撰有《揅 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子华子》作者,据明人胡应麟《四部正讹》“必元丰间举子姓程名本而不得志场屋者所作”。
目錄
目録

整理説明

曾子十篇叙録一卷
曾子十篇卷一
曾子立事
曾子十篇卷二
曾子本孝
曾子立孝
曾子大孝
曾子事父母
曾子十篇卷三
曾子制言上
曾子制言中
曾子制言下
曾子十篇卷四
曾子疾病
曾子天員
內容試閱
整理説明
《曾子注釋》四卷《叙録》一卷,清阮元撰。
阮元,字伯元,號雲臺(一作“芸臺”)、揅經老人、雷塘庵主等。江蘇揚州人,占籍儀徵。生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卒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終年八十有六。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官山東、浙江學政,兵部、禮部、户部、工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撫,湖廣、兩廣、雲貴總督等。道光十五年(1835)拜體仁閣大學士,十八年(1838)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謚文達。
阮氏五岁即由其母林氏授讀,少年早達,復多方請益,與王念孫、錢大昕、任大椿、邵晋涵、孫星衍、焦循、段玉裁、凌廷堪等交游。歷官所至,皆推尊經學,獎掖人才,整理文獻,刊刻圖書。嘉慶六年(1801)於浙江立詁經精舍,嘉慶二十五年(1821)於廣東建學海堂。爲學講究以訓詁通古義,務求博通。撰著《考工記車制圖解》《詩書古訓》《儀禮石經校勘記》《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四庫未收書目提要》《疇人傳》《小滄浪筆談》《定香亭筆談》《揅經室集》等,輯録《經籍籑詁》《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兩浙輶軒録》等,彙刻《十三經注疏》《皇清經解》《詁經精舍文集》《學海堂初集》等。《清史稿》有傳。阮氏門人及子弟張鑑等《雷塘庵主弟子記》、王章濤《阮元年譜》叙阮氏之生平,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張舜徽《清儒學記》爲立專傳述阮氏之學術,皆可參考。
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人。孔子弟子,少孔子46歲。約生於前505年,卒於前435年。父曾點,字皙,亦事孔子。曾子爲人孝悌,博通於禮。注重内省,一貫忠恕。舊説以爲曾子輯《論語》,作《孝經》,述《大學》,著《曾子》。於孔門學術之傳承,厥功至偉。宋朱熹祖述二程,即於《四書章句集注》確立孔、曾、思、孟的儒家道統説。
《漢書·藝文志》儒家類著録“《曾子》十八篇”,班固自注云:“名參,曾子弟子。”《隋書·經籍志》著録作“《曾子》二卷《目》一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則作“《曾子》二卷”。《群書治要》《意林》録《曾子》文,皆見於今《大戴禮記》。蓋漢儒輯撰《大戴禮記》,著録《曾子》十八篇之大部。而《曾子》單行之書,始亡於六朝之際。逮及宋朝,則全書散佚。宋人開輯注《曾子》之途,汪晫、趙汝騰、宋鳴梧、戴良齊、劉清之等皆輯有《曾子》,而尤以汪氏書爲著。其輯撰《曾子全書》,搜羅《孝經》《禮記》《大戴禮記》《論語》《孟子》《荀子》《孔子家語》《孔叢子》《韓詩外傳》《説苑》等先秦兩漢文獻中有關曾子言行之材料,臆立篇題,重定章句,《四庫全書總目》本書提要譏其爲“自我作古”。楊簡作《曾子注》二卷,見録於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其本出於《大戴禮記》,惜今不傳。
清代經學昌明,從事《曾子》輯注之學者,尤勝前代。孔廣森《大戴禮記補注》、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汪照《大戴禮記注補》等皆通注《大戴禮記》,其中《曾子》十篇亦得注釋。至阮元《曾子注釋》四卷《叙録》一卷、魏源《曾子章句》一卷、顧宗伊《曾子古本輯注》五卷、雷柱《曾子點注》二卷、馬景濤《大戴禮記曾子義疏》十卷、邵懿辰《曾子大孝編注》一卷等,則皆從事專門之業者,而尤以阮氏書爲著。
阮元以爲曾子親受業於孔子,其言無異於孔子,能傳孔子之學術。且其修身慎行,忠實不欺,能通孝道,善得孔子道統。《曾子》之學術價值與地位當與《論語》同,不宜與記書雜録并行。故阮氏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始治《大戴禮記》,注釋其中《曾子》十篇,而書成於嘉慶三年(1798)。
是書又名《曾子十篇》,或《曾子十篇注釋》。書首《叙録》一卷,簡述本書撰述緣由,歷叙史志目録及官私目録著録《曾子》之概况,略述《曾子》研究之學術史,并當時《曾子》研究之現狀。卷一至卷四爲《曾子》十篇注釋,其體例是於《曾子》篇題或文句下標“注”,解釋篇題,訓釋詞語,串講章句大意等。注下標“釋曰”,略述注文出處,明晰句讀,校正文字,考證詞義,考據史實等。結構謹嚴,頗得著述之體。而注文博考群書,擇采諸家注釋。或以經解經,或用古注。不盡廢北周盧辯注,而采時人孔廣森之説尤多。
阮氏《曾子注釋》的學術價值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曾子》經阮氏注釋後,始成爲可讀之善本。《大戴禮記》向隱於十三經後,研習者稀。即有盧辯之注,訛誤差多,亦幾不可讀。而《曾子》自散佚後,雖有宋汪晫等輯本,要非《曾子》原書之舊。清戴震校理《大戴禮記》,孔廣森補注《大戴禮記》,《曾子》十篇及盧辯注始可讀。至阮氏校勘注釋《曾子》,發明孔曾學説,《曾子》學説之精義始得呈現。其弟子嚴杰云:“《曾子》一書,歷代著録,惜佚而不傳。宫保師據《大戴記》所載爲之注釋,正諸家之得失,辨文字之異同,可謂善册。師於中西天算考核尤深,《天員》一篇,更非他人之所能及也。”(《皇清經解》卷八六)其説良是,殆非虚譽。二是可以考察孔子、曾子的政治思想與學術方法。一方面,阮元揭橥曾子的孝行觀與實踐論,以爲《曾子》十篇與《孝經》相表裏,故釋《曾子》“一貫”之“貫”爲“行事”,將孔子、曾子的孝行觀轉化爲實踐論。且孝雖爲仁之本,然并非虚妄,乃是可以實踐的。上自君卿大夫,下至士庶百姓,皆當以實踐孝行爲要務。另一方面,阮元注釋中反復申明曾子純篤、博通的思想,以爲研習孔子思想,當自《曾子》始,而學者修身與治學之基礎即在博學。三是可以考察阮元的學術思想與學術方法。阮元在清代揚州學派中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而《曾子注釋》在阮元的學術著作中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其《孝經解》《論語解》《論語一貫説》《大學格物説》《論語論仁論》《孟子論仁論》等重要文章皆以此書之説爲本。阮氏之説雖未必盡契於孔、曾,而其於發明孔、曾學説之功,則不可小視。且其所用訓詁及校勘方法,亦能通貫後來其所作《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等。四是可以考察清代中西學説交流的概况。《曾子天員》篇大量引用中西天文學説解釋“天圓地方”説,反映出當時中西學術交流的情况及當時學者對西學的態度。
是書版本主要有五種。一是嘉慶三年(1798)浙江學使院刊本。阮元注釋《曾子》成,即付梓刊刻。書刻成後,版藏於揚州福壽庭。此爲該書早之刻本,今已不多見。二是嘉慶、道光間《皇清經解》本。三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揅經室刊《文選樓叢書》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揚州福壽庭遭火灾,刻版毁於一旦。道光二十五年(1845)冬,阮元命其門生劉文淇、王翼鳳同校該書,刻入《文選樓叢書》中。四是嚴式誨輯刻《曾子四種》本。五是《叢書集成初編》據《文選樓叢書》排印本。《文選樓叢書》本半頁9行,行20字,小字雙行同。單黑魚尾,白口,左右雙邊。版心記“曾子注釋”,魚尾下記卷數,又下記當卷頁碼。其《叙録》後附劉文淇、王翼鳳校勘識語,叙此書刊刻及校對事迹。卷一至卷四“注”“釋曰”皆以陰文出之,而於文句皆加有點讀。此爲阮氏後之定本,刊刻精,故選作底本。《皇清經解》本没有《叙録》一卷,而阮氏注釋則具有校勘價值,故取作參校本。
原書没有目録,今據全書内容製作了一個詳細目録,爲讀者提供便利。

曾子十篇叙録一卷
元謹案,百世學者皆取法孔子矣,然去孔子漸遠者,其言亦漸異。子思、孟子近孔子而言不異,猶非親受業於孔子者也。然則七十子親受業于孔子,其言之無異於孔子而獨存者,惟《曾子》十篇乎?曾子修身慎行,忠實不欺,而大端本乎孝。孔子以曾子爲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今讀《事父母》以上四篇,實與《孝經》相表裏焉。患之小者,豪髮必謹;節之大者,死生不奪。窮極禮經之變,直通天律之本,莫非傳習聖業,與年竝進,而非敢恃機悟也。且其學與顔、閔、游、夏諸賢同習,所傳于孔子者,亦絶無所謂獨得道統之事也。竊以曾子所學較後儒爲博,而其行較後儒爲庸。顔子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然則魯哀公年間齊魯學術可以概見,後世學者當知所取法矣。元不敏,于曾子之學,身體力行,未能萬一。惟孰復《曾子》之書,以爲當與《論語》同,不宜與記書雜録竝行。爰順考十篇之文,注而釋之,以就正有道,竊謂從事孔子之學者當自《曾子》始。
曾子立事。元案,曾子,日省其身者也。此篇所言,皆修身之事。宋高氏似孫、王氏應麟所據篇目皆爲《修身》,今本作《立事》者,《大戴》本與高、王所見本不同也。兹仍《大戴》舊題。又《大戴》十篇皆冠以“曾子”者,戴氏取《曾子》之書入于雜記之中,識之,以别於他篇也。今以《大戴》所收《曾子》爲據,故標題仍冠“曾子”二字。
曾子本孝第二
曾子立孝第三
曾子大孝第四
曾子事父母第五
曾子制言上第六
曾子制言中第七
曾子制言下第八
曾子疾病第九
曾子天員第十
《漢書·藝文志·儒家》:“《曾子》十八篇。名參,孔子弟子。”
《隋書·經籍志·儒家》:“《曾子》二卷。《目》一卷。魯國曾參撰。”
《舊唐書·經籍志·儒家》:“《曾子》二卷。”
《新唐書·藝文志·儒家》:“《曾子》二卷。曾參。”
《宋史·藝文志·儒家》:“《曾子》二卷。”
右見於正史目録者五。
王堯臣等《崇文總目》:“《曾子》二卷。”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曰:“《曾子》二卷。曾子者,魯曾參也。舊稱曾參所撰,其《大孝》篇中乃有樂正子春事,當是其門人所纂耳。《漢藝文志》‘《曾子》十八篇’,《隋志》‘《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曾子》二卷’。今此書亦二卷,凡十篇,葢唐本也。有題曰‘傳紹述本’,豈樊宗師歟?視《隋》亡《目》一篇。考其書已見於《大戴禮》。漢有《禮經》七十篇,后氏、戴氏《記》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後學者所記。是時未有大、小戴之分,不知《曾子》在其中歟否也。予從父詹事公嘗病世之人莫不尊事《孟子》,而知子思《中庸》者葢寡。知子思《中庸》者雖寡,而知讀《曾子》者,殆未見其人也。是以文字回舛繆誤。乃以家藏《曾子》與温公所藏《大戴》參校,頗爲是正,而盧注遂行於《曾子》云。”
鄭樵《通志·藝文略》曰:“《曾子》二卷,《目》一卷,曾參撰。”
章俊卿《山堂考索》曰:“《曾子》今十篇,自《修身》至《天員》,皆見於《大戴禮》,葢後人摭出而爲《曾子》。”
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曰:“《曾子》十卷,凡十篇,具《大戴禮》,後人從其中録出别行。慈湖楊簡注。”
高似孫《子略》曰:“曾參與公明儀、樂正子春、單居離、曾元、曾華之徒講論孝行之道,天地事物之原,凡十篇,自《修身》至於《天員》已見於《大戴禮》,篇爲四十九至五十八。他又雜見於《小戴禮》,略無少異。”
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曰:“《曾子》十八篇,《隋》《唐志》二卷,參與弟子公明儀、樂正子春、單居離、曾元、曾華之徒論述立身孝行之要、天地萬物之理。今十篇,自《修身》至《天員》皆見於《大戴禮》,於篇第爲四十九至五十八。葢後人摭出爲二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曾子》二卷。”
元吴澄《文正公集》曰:“豫章周逷《古曾子》十篇,參合諸本,訂其同異,明其音訓。”
朱彝尊《經義考》:“梅文鼎《曾子天員篇注》一卷,存。”元案,杭世駿《道古堂集·梅文鼎傳》亦著録此篇。元從梅氏後人訪之,云已散入《天算叢書》中,未有專書單行也。
右見於諸家著録者十。以上皆據舊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