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
《行走乌蒙》践行了总书记强调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创作方法。贵州扶贫的书写是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关注的重点,周习的创作走在了前面。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
作者写贫困地区走向新生的历程,也是整个中国社会走向新时代历程的一个缩影。她深入到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与当地人民碰撞、交流、对话,确实是做到了生活、情感和心理的融合,这是一部思想性、阅读性都值得重视的纪实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评论家何向阳:
女作家深入到毕节山区采访,对扶贫一线干部的的工作进行弘扬,写出了时代的英雄模范。作品在叙事上采取散文化的线性叙事方式,同时有重点书写,这种叙事方式既保持了女性叙事的流畅性,其中也有报告文学作家叙事的理性,是一种朴素、扎实的写作风格。
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评论家李一鸣:
周习是一个很有担当、有情怀的作家,她的创作贴近现实、关注民生。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
打好攻坚脱贫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乌蒙山片区是全国14个扶贫连片地
|
內容簡介: |
《行走乌蒙》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价值追求,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一重大题材,从乌蒙山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真实讲述了毕节地区30年的发展历程,精微描写毕节地区发展及扶贫干部的无私付出,实现了思想性、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驻村扶贫干部特别是自然资源系统书记们的英雄群像,真实客观地再现了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情系乌蒙、奋战扶贫线的感人故事。讴歌了他们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也传递出普通百姓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感恩。叙事上采取散文化的线性叙述方式,既保持了女性叙事的流畅性,也体现了非虚构文体的客观理性。同时,作品展示了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挖掘,使作品层次显得更加厚重丰富。
|
關於作者: |
周习,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大地文学》执行主编,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高研班学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土窑》《天干地支》等多部,发表中短篇小说《盐碱地》《盐诺》等多篇,报告文学《种麦者》《寻宝者》等多篇,出版有散文集《鲁院纪事》《北川纪事》等。曾获首届泰山文艺奖、泉城文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宝石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
內容試閱:
|
1
上部
寻找滇藏木兰
30年前的一个春天,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刘子富,突发奇想,要到乌蒙山去寻找一种叫滇藏木兰的花。那时候的乌蒙山毕节地区赫章县的路全是盘山公路,像面盆那么大的鹅卵石到处都是。北京吉普不时得从河槽当中涉水而过。海雀村与古夜郎国遗址仅一山之隔,早上8点钟开车从贵阳出发,中午才能到达海雀村。刘子富和同来的人在村外的大路旁找到了一棵看上去有20多米高的滇藏木兰,树皮光溜溜地泛着墨绿色的光泽,树上开满了花,远看像一朵朵的白莲,近看每朵花有10多个花瓣,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刘子富拿着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很多满意的照片……他正要返程,但凭着一个记者的职业敏感,对这个掩映在密林深处寂静的村子产生了兴趣,想走进去看个究竟。
刘子富走访的家是罗启朝的家,罗启朝是彝族人。他们家住的是杈杈房,杈杈房是竹木结构的草顶房,其实就是一种原生态的茅草房。这个村里大多数人家住的房子都是这样。刘子富看后心里五味杂陈,他迫切想知道村民们家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看他们还有多少粮食。走进罗启朝的家里,楼下堂屋里关着牛、马,臭气熏天。在小阁楼上,他看到几只竹片编的灯笼,被烟熏得乌黑。由于没有灯,光线昏暗,刘子富把手电打开,才勉强看清那个灯笼底下只剩27个像鸽子蛋那么大小的土豆。刘子富问,为什么不吃?罗启朝的妻子说舍不得吃,是留着做种子的。刘子富就奇怪,就剩这么点了,苞谷、大米都没有,他们一家到底吃什么?堂屋的中间烧了一堆柴火,柴火上面架有一个土陶的砂锅,他掀开锅盖一看,锅里煮的是一锅野菜,里面掺杂有很少一点玉米面,贵州叫苞谷面,这就是他家吃的东西。刘子富眼睛一下子湿润了,他知道这叫窝饭。罗启朝没在家,他的妻子告诉刘子富,罗启朝去亲戚家借粮了,去了三天,不知道借到没有,还没回来。
刘子富从罗启朝家出来径直走到了第二家,女主人叫王朝珍,苗族。她留给刘子富的印象太深了,当柴门拉开的一瞬间,她就站在堂屋中间一动不动,双手抱在胸前。原来王朝珍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穿过鞋,身上的衣服也破烂成条,现在客人来了,她一步也不敢挪动,怕一走动,衣物不能遮羞。她长叹一声,说,一条裙子穿三年,春夏秋冬都是它,赤条条的,不好意思见人。
第三户是安美珍老大娘家,她家里有四口人,只有三个碗,粮食都没有了,终年不见油腥,一年累计三个月缺盐,并且已经断粮五天了。再看她家的那个床,就是木头架子搭起来的,上面有一个铺盖,像现在汽修厂的抹布。棉被像渔网,又黑又烂又破。但她对刘子富说,党和政府对我们很好,很关心我们,都怪我们自己没出息。
当时海雀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和小伙子王学方,陪着刘子富走了一家又一家,一共转了11户人家,3个自然寨,几乎家家户户的状况都在一个水平线上。
看到刘子富为村民的境遇而忧心,文朝荣说,刘记者,你放心,共产党领导绝不会饿死一个人!
刘子富被这句话震撼了,觉得村里已经困难到这个程度了,党支部书记还这么自信共产党领导绝不会饿死一个人,共产党的基层干部不简单。刘子富了解到:春节过后村里就发放救济粮,但发的数量有限,那个时候国库粮也不多,到他去为止,当地政府已经发放四次救济粮。文朝荣一次都没要,把指标全让给了王朝珍、安美珍这些困难的人家。刘子富盯着文朝荣问,你也是这个地方的农民,也没有工资拿的,你也有妻子儿女,怎么养家糊口?原来文朝荣把自家的牛拉到自由市场上卖了。对于农民而言,牛是命根子,但为了救命活命,他不舍得也得舍得。他把卖牛的钱用来买苞谷,然后磨成粉,自家留一小部分,更多的送给了那些困难户……刘子富很感慨,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是人民的主心骨,先人后己、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的高风亮节。于是,后来他写了一篇公开的报道,叫《彝族共产党员文朝荣四让救济粮指标》,《人民日报》加了一个短评《困难出孝子、国难显忠诚》发表了。
走完贫困户以后,刘子富习惯地想去看看村里学校的情况。那个时候,上山的路很难走,尤其是下雨天,得扶着路边的树才能走上去,摔跤那是常有的事。上山难,下山更难。山脚下的学校校舍是土垒起来的房子,破破烂烂,属于危房。屋顶一个窟窿连着一个窟窿,到了下雨天根本没办法上课。教室的地面是“千脚泥”,课桌椅子都是由石头和木板组合的。刘子富看了十分心酸。这里只有五个孩子在上课,一至三年级的都有,复式班。只有一个女教师,30多岁年纪。
刘子富从海雀村来到了区工所。区工所有手摇电话,刘子富拨通赫章县县委办公室,说有重要情况跟县委书记报告。然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那里。
早上天蒙蒙亮离开,晚上快9点了才到县委。刘子富采访很讲究真实的材料和证据,临走的时候就用新华社的稿纸,包了一包农民吃的野菜,装在帆布挎包里。县委书记是个北方干部,叫王国南,那天他正主持会议,乡镇干部全部在县委会议上,刘子富把看见的情况如实地汇报给县委书记听。县委书记也是农村工作出来的,他听后心情很沉重。县委书记要求各乡镇的书记如实地汇报,存在这种状况的一共有多少户多少人,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报。后会计核算出全县共有1.2万多户,6.3万多人缺粮或者即将断粮。刘子富回到招待所,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如果把这种情况报道出去,就是和当时改革成果唱反调,可能会惹来麻烦,搞不好还会连累家人。但他从小就生长在农村,母亲就曾经挨过饿,那时的刘子富已经读中学了,对往事记忆犹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子富后还是说服了自己,他想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要敢于讲真话。
刘子富当晚趴在桌子上写文稿,全部是介绍,没有一点夸张和虚构,1920个字,一口气写完。刘子富的内心斗争很激烈,这么重要的消息,如果层层把关,到不了中央,说不定分社就压下来,因为太尖锐了。他考虑如果走很多程序,一个是慢,另外说不定发不出来,应该直接发到新华总社。于是第二天早上6点钟,他就跑到邮电局敲门,说有电报要发。当时刘子富一个月的工资是42.5元,发那封电报的费用刚刚是他一个月的工资。后新华社以快的速度把他的稿子直接发给了中央。
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立即做了批示:有这样好的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埋怨党和国家,反而责怪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的警告!请省委对这个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改变这种面貌。
1985年6月2日,明传电报很快传到省委办公厅,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连夜召开会议,传达习仲勋的批示。刘子富正在威宁县与县委书记国厚方座谈,突然间接到电话,对方说,刘记者,省委办公厅叫你马上过去,有重要会议参加。县里把刘子富从威宁送到水城,坐昆明的特快列车赶到贵阳。
贵州分社的老社长和刘子富一起参加省里的紧急会议,路上老社长表情凝重,一言不发。刘子富安慰社长说,社长,你不要担心,这个稿子没有经过分社,有事我来担,如果坐监狱顶多三年我就会出来……
刘子富说,平时的省委书记朱厚泽没那么严肃,可是那天一进省委常委会议室就感觉气氛压抑而紧张,省委书记严肃地说,小刘,你先汇报,给你半个多小时时间,然后你们退席,我们工作。刘子富什么也没准备,就完全凭他的所见所闻,向参会人员作了说明。讲完了,他就跟社长准备退席,恰好这时省政府办公厅的秘书长刘怀德说了一句话,他像是有意说给刘子富听的。他说,省委省政府派了省政府副秘书长,带了一个工作队,星夜兼程赶到刘子富走过的地方,前方的情况反馈回来了,情况属实。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刘子富一眼。
会后省委立即组织了8个工作组,贵阳除外,省委书记省长带队分赴各地,调查生活贫困问题,组织生产救灾,然后发放救济粮。不久,贵州省委领导班子做了调整,胡锦涛同志担任贵州省委书记,他上任第三天就到赫章县海雀村调研。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试验区。1988年6月,毕节试验区正式设立。习仲勋这篇批示拉开中国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扶贫的序幕,吹响了扶贫的号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