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1、千万粉丝法律大V,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普法认可的知名律师年度力作,盘点近年热点案件,109个热门话题,人人都需要的法律通识课。
2、学界、法律从业者纷纷点赞,四川大学教授徐继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开、岳屾山、法山叔诚意荐书。
3、一部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法律指南,书中内容贴近生活,可以帮助我们预防风险,解决问题。
#法律如何解决职场冷暴力的问题#
#如何看待大小周工作制#
#女演员自曝整容失败鼻尖坏死,如何看待医疗美容乱象#
#家暴起诉离婚要调解吗 #
#大学生犯罪是否应当开除学籍 #
……
4、学习法律,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的、系统化的思维体系,提升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做一个有思想、有格局、不盲从的人。
#民间“配阴婚”习俗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
#拐卖儿童是否应当“买卖同罪”#
#粉丝行为该由偶像埋单吗 #
#如何看待互联网平台的垄断#
……
5、谁需要这本书?
·想要解决消费纠纷、职场难题、婚恋矛盾的人;
·想要预防法律风险,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想要拓宽思维,遇到问题能够保持理性思考的人。
|
內容簡介: |
“薅羊毛”犯法吗?小便宜占大了行不行?
职场遭遇冷暴力,除了离职还有其他办法吗?
健身房、理发店中遭遇办卡陷阱,该如何维权?
快递员未经允许将快递放入快递柜,这合法吗?
本书是千万粉丝大V谈典看法写给大众读者的法律普及读物,涉及人身权利、刑事犯罪、劳资关系、消费者权益、婚恋家庭、未成年人保护与学校教育六大方面。
书中将真实案例与法律知识相结合,通过分析案例涉及的法律观点和条文,培养读者的法律思维,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对于我们的意义,在未来能够将法律融入日常生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
關於作者: |
谈典看法
知名法律博主、新浪微博2019、2020年十大影响力法律大V。
谈典看法由曾任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法官的郭小明主理。郭小明现为律师,四川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新浪“品质消费领导者组织”理事会成员,2015—2020年成都市法学研究杰出个人,主编有《民法典实用一本通》。
|
目錄:
|
一、社会问题
01.520万名酒店客人资料泄露,我们如何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 002
02.游客在酒店“私人沙滩”游泳溺亡,责任谁承担 / 006
03.男子坠楼砸死路人谁担责 / 008
04.五星级酒店浴室发现摄像头,到底谁之过 / 010
05.高空抛物坠物治理,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 012
06.首例代孕遭客户退单致女童无法上户口案背后的问题 / 015
07.网上看病能信吗?真正的互联网诊疗是什么样子 / 018
08.电梯被关老人爬楼时猝死,到底谁该担责 / 020
09.从母猫被开水烫死的新闻看禁止虐待动物是否应该尽快立法 / 022
10.民间“配阴婚”习俗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 / 025
11.如何看待“社会性死亡”/ 029
12.“武术大师”爆火背后有哪些法律风险 / 031
13.医院该不该设置安检 / 034
14.淫秽漫画作者被刑拘,哪些法律问题值得关注 / 038
15.如何看待江歌母亲诉谭斌名誉侵权案 / 041
16.女演员自曝整容失败鼻尖坏死,如何看待医疗美容 / 043
17.大学生打篮球撞伤横穿球场老人被判免责,这件事要怎么看 / 047
18.如何看待偷鸡蛋被拦猝死,家属索赔 38 万元被驳回 / 049
19.明星到底该不该为“漫画腰”挑战一事道歉 / 051
20.高校教室不雅视频被泄露,明星聊天记录被曝光,关于隐私权的那些法律问题 / 054
21.如何看待杭州民警用辣椒水喷老人眼睛一事 / 057
22.“校园贷”该与失信挂钩吗 / 059
23.P2P 清零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 061
24.公众人物广告代言的法律问题 / 066
25.巫师财经“退站”风波背后的法与理 / 069
26.遭遇“杀猪盘”如何维权 / 071
27.公益组织监管该何去何从 / 073
28.如何看待90后女生立遗嘱将房产留给闺密 / 075
29.如何看送醉酒朋友回家被索赔 / 077
30.粉丝行为该由偶像埋单吗 / 079
31.如何看待品牌与代言人的关系 / 083
32.如何看待粉丝“应援” / 085
33.如何看待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人家属娶妻生子 / 087
34.基金热背后的法律问题 / 090
35.如何看待互联网平台的垄断 / 093
36.歌手新歌音乐封面被指抄袭,照片是否存在抄袭之说 / 096
37.坐网约车不付钱有什么法律风险 / 098
38.如何看待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 / 100
39.售卖宠物盲盒是否违法 / 102
40.每五人就有一人被骗?聊聊电信诈骗背后的那些事儿 / 104
41.如何看待网红主播偷逃税被处罚 / 107
二、刑事犯罪
01.向单位饮用水投毒案中的法律问题 / 112
02.曾春亮杀人案背后的问题 / 114
03.玛莎拉蒂撞宝马案被告人未判决死刑,公平吗 / 116
04.给强奸犯、杀人犯辩护的都是什么样的律师 / 121
05.张扣扣被执行死刑:为母复仇的快意恩仇,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 / 125
06.如何看待网约车女乘客坠车死亡案 / 128
07.“无差别攻击”的恶性伤人事件到底该怎么预防 / 132
08.如何看待视频网站因盗版视频被查 / 136
09.利用商家漏洞获利 20 万元被判刑,“薅羊毛”为啥犯法 / 139
10.如何看待杭州金钱豹外逃事件 / 141
11.如何看待江苏女辅警敲诈案 / 143
12.女子入职聚会遭强奸案一审判决 / 147
13.如何看待江歌妈妈诉刘鑫案及后续维权 / 149
三、劳资关系
01.女保洁误入男浴室撞见领导,被罚 2000 元 / 154
02.招聘网站上幺蛾子频出,求职者该如何应对 / 156
03.法律如何解决职场冷暴力的问题 / 159
04.如何看待公司让员工 24 小时待命 / 161
05.职场上的推杯换盏背后有哪些法律风险 / 164
06.六成以上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 167
07.该不该用微信传达工作指令 / 169
08.该不该取消外卖员差评制度 / 171
09.强制准时下班,取消“大小周”,互联网公司休息时间也“内卷”/ 173
10.拿到录用通知没去报到要支付违约金吗 / 177
11.如何看待女子应聘被要求写保证,承诺怀孕主动辞职 / 179
12.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议男性陪产假不低于 20 天 / 181
四、消费者权益
01.快递员未经允许将快递放入快递柜里,这合法吗 / 184
02.“双十一”的那些套路,法律上该如何应对 / 186
03.聊聊疫情期间白菜价格的问题 / 190
04.央视曝光健身房办卡陷阱 / 192
05.加价抢票与黄牛有区别吗 / 194
06.知法犯法?揭秘选秀节目投票发展史 / 196
07.看电影也可能违法 / 200
08.三亚“海胆事件”当事人维权成功 / 202
09.景区游客太多可以要求退票吗 / 204
五、婚恋家庭问题
01.给离婚设置冷静期有必要吗 / 208
02.婚前体检到底要不要强制 / 212
03.家暴起诉离婚要调解吗 / 214
04.如何看待“两头婚”的婚姻形式 / 216
05.女子离婚22年被前夫殴打,为何仍被认定为家暴 / 218
06.弑母藏尸案背后的根源问题 / 221
07.租个对象回家过年,这事靠谱吗 / 224
08.男子活埋瘫痪母亲,父母子女之间的伦理底线在哪里 / 226
09.“现实版樊胜美”家属获赔 16 万元:长辈重男轻女该怎么办 / 228
10.如何看待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二审改判 / 231
11.女性单身生育有哪些问题 / 234
12.同居10年生二子分手,还能不能要求退还彩礼 / 238
六、未成年人保护与学校教育
01.如何看待吴某以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 242
02.女生跳河自杀,网友质疑警察救援不当,此事该如何处置/244
03.《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 247
04.男教师猥亵男学生,法律上该如何处理 / 250
05.为什么要禁止师生恋 / 252
06.该不该把戒尺还给老师 / 255
07.如何看待“百香果女孩”案再审改判死刑 / 257
08.如何看待大学生因厌世刺死网约车司机 / 260
09.如何看待刑事责任年龄下调 / 263
10.刑事责任年龄下调,3岁杀人男孩能被判刑吗 / 266
11.如何看待浙江未成年人犯罪不归入档案 / 268
12.大学生犯罪是否应当开除学籍 / 270
13.大学生打篮球猝死,学校是否该承担责任 / 273
14.7岁女孩遭母亲虐待向法官求救,如何通过法律保护孩子 / 275
15.母亲狂扇婴儿脸制止哭闹,我们该如何面对一个暴躁的母亲 / 278
16.拐卖儿童是否应当“买卖同罪”/ 281
结语 /284
|
內容試閱:
|
利用商家漏洞获利20万元被判刑,“薅羊毛”为啥犯法
2019年11月,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诈骗案,大学生徐某某因利用肯德基不同平台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骗取兑换券或取餐码,然后卖了赚钱,还把这种“生财之道”告诉了同学,导致肯德基损失20余万元。终,徐某某和4名同学被以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到1年3个月不等。
很多人不理解,两个平台数据不同步,系统存在漏洞,明明是肯德基自己的问题,也不是这几名大学生造成的,他们只是利用了现有的规则漏洞。难道只许商家赚钱,不许消费者利用规则“薅羊毛”?
事实上,本案和利用规则“薅羊毛”还真不一样。而且,这样“薅羊毛”,法律风险是很大的。
根据法院审理查明,这几名大学生薅羊毛的方式是:利用肯德基App和微信客户端这两个平台数据不同步的漏洞,在App上用兑换券下单而不支付,然后在微信客户端把兑换券退款,再去App取消未支付的订单或者用兑换券支付,这样可以一分钱不花就获得一个兑换券或者取餐码。而且他们还把这个做成了一个产业,把免费得来的肯德基套餐产品以低价卖给别人,通过这个来赚钱。
这种方式不同于系统本身有漏洞,因为App和微信两个平台上的订单系统都是正常的,兑换券都是能够正常使用和退款的。
举个例子,同一家店有两个营业员,他们工作的柜台离得比较远。大学生在A营业员处用一个兑换券预订了一个汉堡,但他告诉营业员:“我再看看其他的,兑换券我放你这里,后再付钱。”营业员A给了他一个预付凭证。然后他又到B营业员那里,拿着预付凭证说:“这个我不想买了,你把兑换券退给我吧。”B一看,凭证就是自己家开的没错,退吧。接着,他就到A那里确认订单,把汉堡拿走了。只不过,他一分钱没花,手里同时多了一张兑换券。而且他还可以把手里的汉堡卖给别人赚点钱,再用那张从B那里退的兑换券,重复上面的操作。
那么,大学生从营业员B那里获取兑换券的行为是什么性质呢?很明显,是诈骗,利用A、B两个营业员之间信息不同步的漏洞,骗走了兑换券。所以,徐某某利用肯德基在不同平台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来赚钱,同样也是诈骗。而且他还把这种方法告诉了其他同学,犯了传授犯罪方法罪。
那么,判两年半是不是有点重呢?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应当判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传授犯罪方法罪可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可判无期徒刑。法院终是以诈骗罪和传授犯罪方法罪数罪并罚,并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数额以及自首、退赃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才判了2年6个月,总体来看是从轻判决。
不过,这也不是说以后就不能“薅羊毛”了。商家通过促销手段设置的优惠政策是可以享受的,自己合理消费不会犯法。但千万别动歪脑筋,想着靠薅羊毛发财致富,那就危险了。
女子离婚 22 年被前夫殴打,为何仍被认定为家暴
2020年3月7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发出 浙江 2020 年首张人身安全保护令。男子季某与女子陈某离婚 22 年,离婚后因季某生意失败,一直和陈某母女一起居住。季某多次酒后 殴打陈某,甚至持刀威胁。法院裁定,禁止季某对陈某实施家庭暴力。
夫妻离婚都 22 年了,在法律上不属于家庭成员了,前夫殴打前妻为何仍然按照家庭暴力来处理?这种情况下认定家暴是不是意味着对 暴力伤害的纵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规定, 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身体、精神等侵害,属于家庭暴力。离婚了确实不属于家庭成员了,但是在《反家暴法》结尾处,有一条“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也就是说,即便离婚了,只要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仍然可以按照家庭暴力来处理。季某和陈某就属于这种情况。
有人说,既然离婚了,还这样殴打对方,就不能叫家暴,应该按 照故意伤害抓起来,判刑。
事实上,即便没离婚,打伤了人也还是要按照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来处罚。家庭暴力不是一种《刑法》罪名,而只是一种伤害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终还是要按照《刑法》规定来处理的。
那设置一个家庭暴力的概念,对于治理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伤害有什么作用呢?
反家庭暴力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却没有那么理想。原因在于,反家庭暴力虽然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单独制定了一部法,但是相应的司法理念却没有更新到与之匹配的地位。现实中,家庭暴力很多时候仍然被人视为家务事,甚至在司法实务中还存在这 种危险的认识。接到家暴报警时,警察大多劝和,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所以有的网友会控诉:“难道非要等到人被打死了才能管吗?”
我想说的是,该报警还是一定要报警。一方面,报警记录在离婚诉讼或者其他维权案件中,是非常有力的证据。它可以证明受害者曾经被殴打过,还报了警,说明事态严重性,而且报警会起到暂时的威慑作用。
另外一方面,家暴维权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去法院起诉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适合紧急情况的处理。受害者遭到家暴之后,还是应该尽可能地暂时隔离,或者到外地去避一下,这是现实有效的方法。
人身安全保护令属于打官司之前的保全措施,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对自己进行人身安全保护。虽然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保证安全,可它却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手段。起码,施暴者只要违反保护令,即便伤害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法院仍然可以对其进行罚款、拘留,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人身安全保护令在下一步的离婚诉讼中也是很有力的证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