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內容簡介: |
本书客观全面、细致深入地介绍了数千年以来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源与发展情况,充分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卓绝的创造能力。本书共分为四卷,其中卷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各时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情况,第二卷至第四卷分别详细地介绍了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历程。
本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字通顺、语言精练,是至今资料收集全面、学术价值较高的一本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史书,可供科技史工作者、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对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
目錄:
|
篇勘测技术 1章测量 3节隧道及地下工程测量概述 3第二节中国古代测绘技术 4第三节隧道勘测技术 4第四节地形图绘制 8第五节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13第二章钻探与测试 17节钻探 17第二节测试 29第三章物探 38节物探概述 38第二节发展阶段 45第三节取得成就 47第四节高寒艰险山区隧道物探 68第五节地质雷达法隧道衬砌工程质量检测 76第六节科研及展望 79第四章遥感 82节遥感定义 82第二节遥感分类 82第三节遥感技术原理 83第四节遥感技术特点 83第五节遥感技术的应用 84第六节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84第二篇选址 87第五章铁路与公路选址 89节主体工程选址 89第二节辅助坑道选址 103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选址 109节城市轨道交通选址概述 109第二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政策变化对选线的影响 109第三节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对选线的影响 111第四节城市轨道交通选线的影响因素 114第三篇围岩分级 125第七章围岩分级发展历程 127第八章铁路工程围岩分级 129第九章公路工程围岩分级 137第十章水利水电工程围岩分级 142第四篇设计理念与技术标准 147第十一章设计理念及方法 149节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理念的发展 149第二节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方法的发展 153第十二章技术标准 159节铁路技术标准 159第二节公路技术标准 167第三节地铁技术标准 181第五篇支护结构 189第十三章一般地质条件 191节整体式衬砌设计 191第二节喷锚支护设计 191第三节复合式衬砌设计 192第四节装配式衬砌 193第五节离壁式衬砌 194第十四章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 196节断层破碎带 196第二节岩溶 203第三节瓦斯及有害气体 213第四节岩爆 229第五节大变形 246第六节危岩落石 264第七节高地温 275第八节严寒地区 294第九节黄土 310第十节风积沙 319第十一节膨胀土 324第十二节泥炭质土 333第十三节富水砂卵石地层 337第六篇防排水设计 341第十五章防水 343节铁路隧道防水 343第二节城市地铁防水 347第十六章排水 357节铁路隧道排水 357第二节城市地铁排水 360第十七章防冻 367节铁路隧道防冻 367第二节公路隧道防冻 373第三节隧道冻害机理研究现状 379第四节隧道冻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382第七篇通风防灾设计 385第十八章运营通风 387节铁路隧道运营通风 387第二节公路隧道运营通风 400第三节城市地铁运营通风 406第十九章防灾疏散及救援 413节铁路隧道防灾疏散及救援 413第二节公路隧道防灾疏散及救援 420第三节城市地铁防灾疏散及救援 421参考文献 451编后语 455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工程勘察工作是设计、施工的基础,其基本任务在于按照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场地工程现场环境、地质条件及岩土体性态影响,并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等工程具体要求,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而设计活动则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和计划的过程。因此,可以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理解为创造活动的谋划与策略制订,谋定而动,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对于谋略的重视程度。随着新奥法在我国的推广使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不仅仅是在施工前期,而是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与中国人动态地看待问题的传统观念是一致的。
本卷主要从编者从业经验的角度出发,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设计理念、技术标准等进行了客观的陈述。本卷共七篇,具体内容包括勘测技术、选址、围岩分级、设计理念与技术标准、支护结构、防排水设计、通风防灾设计,循序渐进地描述了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的技术发展。勘测技术篇主要对不同时代下,测量技术、钻探与测试技术、物探技术、遥感技术的精度要求、设备现状等进行了客观陈述,并将其发展以时间线串联起来,形成了勘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选址篇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与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选址的理念、原则与相关案例;围岩分级篇讲述了围岩分级的发展历程,并罗列了各时代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围岩分级方法;设计理念与技术标准篇主要陈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理念及方法、技术标准的发展;支护结构篇从一般地质条件与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出发,对隧道的支护形式的发展,以及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下隧道结构的技术特征、特殊措施和工程案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防排水设计篇主要陈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防水、排水、防冻的理念、材料、设计方法的发展过程,并列举了大量案例;通风防灾设计篇主要对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形式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在不同时代、不同运营环境下的技术要求、设备发展、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讲述。
其实,本书的卷已经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象”和“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而现象背后的“数”,则是对事物发展较准确的描述。因此,通过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或已经遭遇的问题逐一进行评价、计算,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能使工程师们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受编写时间、资料来源及作者水平和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或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1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