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百年智慧:季羡林的110个故事

書城自編碼: 375436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梁志刚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6048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2.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揉碎浪漫(全两册)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古籍善本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清俗纪闻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镜中的星期天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8.8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

HK$ 73.8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

HK$ 62.7
《秋园》
+

HK$ 73.8
《嵇康叔叔(老舍文学奖得主程青新作经典小说集)》
+

HK$ 110.0
《今宵欢乐多》
+

HK$ 56.7
《汪曾祺散文精选集:万事有心,人间有味》
編輯推薦:
1.这本书是由季羡林先生的亲传弟子——梁志刚先生执笔。梁志刚先生与季老来往密切,对于先生的经历极为熟悉,使得本书内容兼具系统性和真实性。
2.本书采取故事串联的形式,将季羡林的人生经历等内容讲述出来,叙事性极强。目前市面上,关于季老的书籍,大多是将先生的散文、杂文、日记、学术著作等选编成册。而本书作者不仅以故事为叙述线索,讲故事时还会穿插季羡林的作品自述作为佐证,以期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化大师。
內容簡介:
本书介绍了一个全面、立体、温情、真实的跨越世纪的文化老人——季羡林。从少年意气到求学清华园,从远赴德国到执教北大,学海泛槎数十年,赤子之心不改,展现了其不喜不惧、通透淡然的人生智慧。
關於作者:
梁志刚
1945年生,河北蠡县人,1964年至1970年、1971年至1972年两度在北京大学东语系求学,师从季羡林先生。主要著作有《季羡林全传(上下册)》(合著)、《我的老师季羨林》 《人中麟凤:季羡林》 《季羡林的朋友圈》 《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季羡林谈义理》 《千虑一得:学术大家季羡林论述人类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乐读国学》等。
目錄
章 家住山东
拾麦穗
官庄季家
三个小伙伴
学识字
济南的家
夜来香花开
蝙蝠脸老人
一师附小
三只兔子
新育小学
珠算课“造反”
路经刑场
游开元寺
正谊中学
父亲不再来
北园高中
六连冠
五三惨案
邻居彭家
省立高中
回到母校
第二章 清华学子
进京赶考
南下请愿
古都寻绿
清华剑客
选修课
课堂内外
结交文坛前辈
终生之悔
作家梦
荷尔德林
清华园日记
走出国门
第三章 旅欧十年
波兰女孩
柏林趣话
来到哥廷根
好友章用
房东太太
学梵文
吐火罗文
哈隆先生
“二战”烽火
博士论文
论文答辩
博士后研究
伊姆嘉德
青田商人
张维和陆士嘉
纳粹末日
途经瑞士
第四章 执教北大
滞留江南
初进红楼
虎落平川
浮屠与佛
开学了
隔辈亲
师生情
工会主席
朗润园安家
忙碌的一天
虎子和咪咪
课堂上
清塘季荷
泰戈尔缘
中国文化书院
大钟上的经咒
坐拥书城
布衣泰斗
谈档案
女书
月是故乡明
第五章 学术成就
五卷奇书
迦梨陀娑
翻译《罗摩衍那》
比较文学
散文名家
校注《大唐西域记》
佛学研究
蔗糖的历史
《弥勒会见记剧本》
参与大百科编纂
古籍整理
评价胡适
治印度史
《东方文化集成》
翻译大家
第六章 游历天下
首次出访
三访泰姬陵
在塔什干
在非洲采红豆
重返哥廷根
三下瀛洲
两次到新疆
把心留在敦煌
去洛阳
访问尼泊尔
延吉行
曼谷十日
宝岛行
第七章 人中麟凤
奥运会抬出孔子
天人合一
力倡和谐
“河东河西”论
“拿来”与“送去”
提倡“大国学”
南饶北季
成功三要素
辞三顶桂冠
长寿之道
感动中国
內容試閱
章 家住山东
拾麦穗
话说一百多年前,在鲁西平原上,有一个叫官庄的小村子。村南住着两户人家,西边这家姓季,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小名叫 喜子。东边这家姓宁,有个十几岁的姑娘,喜子叫她“宁大姑”。农历五月初,芒种节气刚过,麦子地里一片金黄,该开镰割麦子 了。小喜子家是村里穷的一家,不多的一点地种的全是高粱。宁家也很穷,没有种麦子。可是这天一大早,宁大姑就来叫喜子: “喜子,快走!跟大姑捡麦穗去!”喜子赶紧拎着一个小竹篮,跟着宁大姑跑向刚割过麦子的地里,去捡拾被遗落的麦穗。太阳晒 得他小脸通红,满脸是汗;嗓子干得又痒又痛,可是他顾不上这 些。当他把满满一小篮麦穗拎回家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此后 七八天,天天如此,一个麦秋就算过完了。妈妈把麦穗搓成麦粒, 成绩不小,十几斤总是有的。麦粒磨成白面,这可是给孩子解馋 的好东西!
喜子馋“白的”可是有些日子了。因为家里没有麦子,饭桌上一年到头全是“红的”—高粱面饼子、高粱面糊糊,还有用土盐腌的咸菜。喜子两三岁的时候,就爱往大奶奶家里跑,目的就是让大奶奶给口“白的”吃。大奶奶是喜子父亲的伯母,老人家的亲孙子不幸夭折了,就把满腔的慈爱倾注在喜子这个侄孙身上。大奶奶家境较好,家里人常给老人家蒸几个白面馒头。一见喜子来了,老人家会眉开眼笑,变戏法似的从袄袖里掏出半个馒头来:“乖孙子!快来!你看这是什么?”小喜子接过馒头,迫不及待地享受着难得的美味。他后来回忆说:“这是我童年快乐的时光。”
现在喜子可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妈妈烙了白面饼,切成小块,摆在喜子面前。她自己一口都不舍得吃,还叮嘱喜子: “慢慢吃,一天只许吃一块。”喜子狼吞虎咽吃完一块,情不自禁又拿起了一块。妈妈一看,急了:“不行!快放下!”喜子哪里肯 听。他怕妈妈来抢,拿着饼子拔腿就跑。妈妈在身后紧追不舍。屋后就是一个大苇坑,喜子常在那里玩水,摸鱼虾。夏天,一丝 不挂的喜子跳进了苇坑,站在水里一边嬉皮笑脸地看着母亲,一 边小口细品白面饼的美味。妈妈站在岸边,望着儿子笑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仅仅夏天拾麦穗,秋收时节还要拾谷穗、拣豆子。他还是跟着宁大姑满地跑。再稍大一点,也就是五六岁的样子吧,他就“独立”参加劳动了。他钻进高粱地里擗高粱叶子,或者拿把小镰刀割青草,打成捆背到二大爷家,二大爷家有牛,高粱叶和青草都能喂牛。这时二大妈就发话了:“来吃饭吧!”二大爷家伙食比自家好多了,经常是“黄的”—玉米面饼子,还有小米粥。这在自家是吃不到的。
小喜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按说他长大了应该是一个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庄稼汉。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小喜子不是别人,他就是 20 世纪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本书的主人公季羡林。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官庄季家
季羡林 1911 年 8 月 2 日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官庄村。这里地处鲁西平原,曾经是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流过县境。1956 年清平县被撤销,官庄划归临清县,如今隶属于临清市康庄镇。因为临清有个同名的村子,于是季羡林家乡的村名前面加了一个“大”字,被称为大官庄。
清平季氏家族原来住在王里长屯,在季羡林祖父那一代搬到附近的官庄。季家不算名门望族,甚至说不上是书香门第,却也是耕读传家。季羡林的祖父名叫季秀,号老苔。季秀夫妇有三个儿子,老大季嗣廉是季羡林的父亲,行七,老二季嗣诚是季羡林的叔父,行九,因为家里穷,老三生下还没来得及起名,就送给一户刁姓人家做养子。三个儿子还没有成年,季秀夫妇就故去了。季秀这一辈兄弟三人,老大季汝吉曾经考中举人,在一个县里做过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是方圆数十里有学问的人。季嗣廉和季嗣诚小的时候,跟他们的伯父读过书,有些文化。季汝吉兄弟共有子侄十一人。随着举人去世,家道中落,遭遇灾荒,无法维持生计,十一个兄弟中有六人去闯关东,只有老八曾经返回山东探亲祭祖,其余都杳无音信。举人有两个儿子家境殷实,每家有几十亩地。季嗣廉和季嗣诚兄弟在父母死后,成了孤儿,只好投奔到伯父门下,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伯父母虽然很可怜小哥儿俩,可是家里人多,是非也多,所以也很难照顾他俩周全。兄弟二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有时候饿得实在难受,就到村边枣树林里去捡拾掉下来的烂枣子充饥。
季嗣廉兄弟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也想效法几位堂兄弟外出谋生。山东省会济南离官庄不算太远,约 200 华里。兄弟二人步行两三天来到济南。他们两手空空,举目无亲,身无长物,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他们当过警察,扛过大件,拉过洋车,做过苦力,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弟弟季嗣诚终于考取了武备学堂, 学习测绘。学校的行当虽属行伍,毕业后谋的差事却是文职,在黄河河务局得到一份差事,留在济南,挣些钱补贴家用,哥哥季嗣廉回到家乡,打理父母留下的半亩多地。回乡不久,季嗣廉娶了邻村王里长屯赵家的姑娘,以后就生了小喜子。
季羡林出生在辛亥年闰六月初八。这正是中国历后一个封建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这一年 10 月 10 日爆发了武昌起义,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2月12日,清朝后一位皇帝宣告退位。因为当了清朝皇帝几个月的“臣民”,季羡林戏称自己是“满清遗小”。
三个小伙伴
季羡林小时候是个贪玩的孩子,在官庄老家,杨狗和哑巴小是他形影不离的玩伴。杨狗大名杨继发,1910 年出生,属狗,比季羡林大一岁,因属相而得此乳名。他人很本分,一辈子当农民,一辈子没有上过学,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官庄。哑巴小姓马,因为他的父亲是个哑巴,人们管他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家的孩子。
季家住在官庄村南,当时离村口还有一段距离,这里算是村外。现在村子扩大,季羡林的故居已经是在村里了。当年季家东边是一片枣树林子,西边不远处一株大杨树下是季羡林爷爷奶奶的坟墓,后来他的父亲母亲也长眠在那里。房后是一个大水塘, 水塘边长满了茂密的芦苇。水里有青蛙,有小鱼小虾。树上有鸟窝,鸟儿在树枝上鸣唱,夏天还有一天到晚尖叫不止的知了。那时候,季羡林要找小朋友玩,只能进村去找那两个和他要好的小伙伴。季羡林不进村的时候,他俩必定到村外来找他。三个小伙伴天天在一起。在一起玩什么呢?没有玩具,村里村外,枣树林里、苇子坑边、庄稼地里都有无限的乐趣。春天,在路旁、田埂采野花、挖野菜,还可以到水塘边掰苇芽、挖芦根。苇芽嫩嫩的, 味道像鲜竹笋,芦根有点甜味,可以嚼着吃,也能泡水喝。夏天上树摘杏子,采桑葚,捉蜻蜓,逮知了。树林里知了很多,他们就找来一把麦粒,放进嘴里嚼出面筋来。这东西很黏,粘在一根长竹竿的,双手举着,对准树上的知了,一粘就是一只。晚上,逮知了就更容易了,只需在树下点一堆篝火,使劲摇动树干,那知了就噼里啪啦掉下来了。这种把戏,他们往往要玩到深夜。村子周围有好几个大水坑。他们在苇坑里摸小鱼小虾,捉蝌蚪,钓青蛙。如果早晨起得早,还可以在芦苇丛里捡到又大又白的野鸭蛋。兴的是玩水,他们经常在水塘里嬉戏、洗澡、打水仗,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游泳。秋天苇塘芦花一片银白。他们在苇丛中捉迷藏,在枣树林子里打枣子,在地里偷点地瓜、毛豆烤着吃,还可以在豆子地里捉到肥胖的蝈蝈和蚂蚱。冬天,他们打雪仗、堆雪人,在结了冰的水面上抽陀螺。在没有雪的时候,他们会到树林里拣拾被大风吹落的枯树枝,拿回家当柴烧,身手敏捷的哑巴小还爬上高高的大树去掏鸟窝。那年月虽然日子过得苦, 但是孩子自有孩子的快乐。
三个小朋友长大以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他们的心始终是息息相通的。季羡林六岁去济南读书,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只回过官庄四次,其中三次是奔丧。一次是为疼爱他的大奶奶,一次是为父亲,后一次是为母亲。每次都来去匆匆,心情很坏,儿时的朋友再也没有机会相聚。有一段时间,季羡林因为反对北大那个不可一世的造反派头头“老佛爷”,被关进“牛棚”,“专案组”为罗织罪名,两次派人去官庄调查,企图把季羡林打成地主分子。杨继发和乡亲们仗义执言,说:“如果让全官庄的人诉苦,季羡林应该是家。他们家比贫农还穷,连贫农都够不上。”“专案组”的人只好悻悻而归。
1973 年 8 月,季羡林带着老伴和儿子季承、孙子季泓、孙女季清回到官庄,对仗义执言保护过自己的乡亲们表示感谢。他与杨继发久别重逢,两人十分激动。让季羡林感到意外的是,哑巴小的父亲八十三岁的马洪宝老人也来看望他。季羡林连忙站起来给老人让座敬茶。1982 年季羡林再次回到官庄,带着礼物去看望杨继发,杨继发已经是一位七十三岁的老人了。当年的小兄弟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兄弟。世事沧桑,白云苍狗,令人唏嘘不已。他们不约而同地谈起了共同的朋友哑巴小。哑巴小当年为生活所迫,成了一名绿林好汉。他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好功夫,蹿房越脊如履平地。用手指抓着椽子,把身体悬空,可以在大庙顶上“走”一圈。他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可是,“盗亦有道”,他懂得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从来不在家乡作案。后来被官府捉住, 打得皮开肉绽,十冬腊月,被扒掉衣服,泼上凉水,倒吊在外边, 过了一夜,居然还活着。真是一条好汉!终还是被砍了脑袋。说起老话来,他们都为有这样的朋友而自豪。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