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仪器分析(田丹碧)(第二版)

書城自編碼: 375689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田丹碧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225917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3.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售價:HK$ 90.9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售價:HK$ 124.2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售價:HK$ 101.2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印度经济简史:1947-2022 》

售價:HK$ 79.4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HK$ 63.3
碰撞与转型
《 碰撞与转型 》

售價:HK$ 446.2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行动红利:用行动告别低效、摆脱拖延,享受人生的红利 》

售價:HK$ 67.9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改变我们的道路——大疫后的人类及其世界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9.8
《离散数学(第2版)》
+

HK$ 167.6
《内科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

HK$ 72.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精编》
+

HK$ 64.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
+

HK$ 122.5
《罗宾斯 管理学(第15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HK$ 253.8
《刑法学(第六版 上下册)》
內容簡介:
本选题是在保持帮教材针对工科院校注重基础、精选内容、简明实用等特点及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分析学科发展的趋势及生产实际应用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增删一些内容,重点增强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相关内容,原子发射光谱中删去火焰光度法,着重介绍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仪,对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补充。 《仪器分析》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化学、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参考使用。
目錄
1仪器分析概论11分析化学的类别1111化学分析1112仪器分析112仪器分析法的类别2121光学分析法2122电化学分析法2123热分析法3124放射化学分析法3125质谱法3126分离分析法313仪器分析的进展4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21光学分析法概述6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722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7222朗伯比耳定律7223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923分子结构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0231分子的电子光谱10232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和吸收带11233影响吸收带的因素152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7241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17242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1824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1925定性分析1926定量分析21261定量测定的条件21262单组分定量分析25263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同时测定25264分光光度滴定25265差示分光光度法26266导数分光光度法27267双波长分光光度法2727分光光度法的新领域:纳米生物光学传感器28习题29参考文献30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3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理论3131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31312谱线的强度3432原子发射光谱仪36321主要部件的性能与作用3632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类型4333分析方法45331定性分析45332半定量分析45333定量分析4634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和进展47习题48参考文献49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41理论5041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50412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轮廓51413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51414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5242原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53421光源53422原子化器54423分光系统56424检测系统5643干扰及其消除方法56431干扰效应56432背景校正方法584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验技术59441测量条件的选择59442分析方法614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和进展61习题62参考文献625电位分析法5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63511化学电池63512电极电位64513参比电极65514金属基电极68515离子选择性电极68516生物传感器715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指标73521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73522选择性系数74523响应时间74524电极内阻7453直接电位分析法75531标准比较法75532标准曲线法76533标准加入法7654电位滴定法77541方法原理77542滴定终点的确定7855电位分析法的应用80习题80参考文献826伏安分析法61极谱分析基本原理83611分解电压和极化83612极谱波的产生85613极谱分析的特殊性86614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8862极谱定量分析方法88621波高测量方法88622极谱定量方法89623经典极谱分析法的局限性9063现代极谱方法90631极谱催化波法90632单扫描极谱法91633方波极谱93634脉冲极谱法94635溶出伏安法95636循环伏安法97习题99参考文献1007电泳分析法71电泳的基本原理101711电荷的来源101712电泳淌度102713离子强度对电泳的影响103714电泳焦耳热103715影响电泳淌度的其他因素10372凝胶电泳103721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形成和结构104722凝胶的分子筛效应105723蛋白质的电泳行为105724连续电泳和不连续电泳10672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装置107726凝胶电泳测定的步骤10873等电聚焦109731等电聚焦的基本原理109732载体两性电解质110733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的基本操作11074等速电泳111741等速电泳的基本原理111742等速电泳基本装置112743条件选择112744定性定量分析11375毛细管电泳114751基本原理114752毛细管电泳基本装置11576电泳分析的应用116习题117参考文献1178气相色谱法81概述11982气相色谱基本理论121821气相色谱基本术语121822塔板理论124823速率理论126824分离度R127825分离条件的选择12883色谱柱131831气固色谱填充柱132832气液色谱填充柱133833毛细管气相色谱柱13584气相色谱检测器135841热导池检测器13584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36843电子捕获检测器137844火焰光度检测器137845检测器的性能指标13885气相色谱定性方法140851用已知纯物质对照定性140852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141853利用保留指数定性141854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定性14286气相色谱定量分析143861峰面积测量方法143862定量校正因子143863几种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14487气相色谱新技术147871全二维气相色谱147872裂解色谱法148873顶空气相色谱149874手性气相色谱法14988气相色谱的应用及发展150881气相色谱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150882气相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151883气相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152习题152参考文献1549高效液相色谱法91高效液相色谱仪156911液体输送系统156912梯度洗脱装置157913进样系统158914馏分收集器159915检测系统159916色谱分离系统16192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162921固定相概述162922固定相的分类162923流动相16393液相色谱的主要类型164931液固吸附色谱164932化学键合相色谱164933反相色谱166934离子交换色谱166935凝胶渗透色谱167936衍生化技术和浓缩柱167937液相制备色谱16894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169941高效液相色谱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169942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170943液相色谱在生化、医药方面的应用17395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174951纸色谱174952薄层色谱177953柱色谱分离179习题179参考文献18010红外光谱分析法101红外线与红外吸收光谱181101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1821012影响红外吸收光谱的因素185102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1901021烷烃1931022烯烃1941023芳烃1951024炔烃1971025醇、酚和烯醇1991026醚及有关基团2001027羰基化合物2011028胺和氨基酸及其盐2071029硝基、亚硝基及其有关化合物20910210磷酸酯类化合物21010211其他化合物212103仪器和实验方法简介2131031红外光谱仪2131032样品制备213103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简介2141034GCFTIR215104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2161041定性分析216104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2181043定量分析221习题222参考文献2251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11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2261111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及磁矩2261112磁场中的自旋核2271113核磁共振的产生2281114玻尔兹曼分布和弛豫过程229112核磁共振的重要参数2301121化学位移2301122自旋自旋偶合常数232113核磁共振波谱仪2351131核磁共振仪的部件2351132连续波核磁共振仪2361133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236114实验技术2381141样品制备2381142多重共振与核欧沃豪斯效应2381143动态核磁共振实验240115氢核磁共振谱(1H NMR)的应用2411151未知物结构鉴定的一般步骤24111521H NMR谱化学位移的解析2421153偶合常数的解析2471154核磁共振峰的强度2491155核磁共振谱图解析示例249116碳13核磁共振(13C NMR)254116113C NMR谱的特点254116213C的化学位移254116313C的偶合2601164碳谱的实验技术2611165碳谱的应用及示例262117核磁共振技术的进展2661171二维核磁共振介绍2661172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谱2661173核磁成像267习题26712质谱分析法121质谱的基本原理2701211质谱的组成2701212质谱仪器主要指标2711213质谱计简介2721214质谱的基本方程2731215离子源的种类274122质谱裂解表示法2771221正电荷表示法2771222电子转移表示法2771223主要裂解方式2771224影响离子丰度的因素280123质谱中离子的类型2811231分子离子和分子离子峰的判断2811232同位素离子2821233碎片离子及其断裂的一般规律2821234亚稳离子2841235多电荷离子284124分子式的确定2841241同位素峰相对强度法2841242高分辨质谱法288125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2891251烷烃2891252烯烃2901253炔烃2901254芳烃2911255醇2921256酚和芳香醇2921257醚2931258卤代物2931259醛、酮29412510羧酸类29412511酯29512512胺29612513酰胺297126质谱的解析2981261利用手册进行解析2981262利用质谱解析分子结构2981263质谱解析实例29912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3001271GCMS系统3001272GCMS联用中主要的技术问题3011273GCMS接口301127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谱库和计算机检索3021275GCMS联用技术的应用303128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303习题306参考文献30713X射线分析法131X射线的产生308132X射线衍射分析3091321X射线的衍射3091322X射线衍射方法3111323X射线单色器312133X射线荧光分析3141331X射线荧光的产生原理3141332X射线荧光的获取和测量3141333试样的制备3161334X射线荧光定性分析3171335X射线荧光定量分析317134俄歇电子能谱分析3191341俄歇电子能谱概述3191342俄歇电子的产生及其能量3191343俄歇电子的产额3201344俄歇电子信号3201345俄歇电子能谱仪的装置3221346俄歇电子能谱的定性分析3261347俄歇电子能谱的定量分析3261348俄歇电子能谱的其他应用327135光电子能谱分析3281351光电子能谱分析概述3281352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3281353装置3311354样品的制备3321355测试条件的选择3321356光电子能谱的解析及应用333习题33714流动注射分析法141基本原理3391411基本FIA系统3391412试样区带的分散过程3401413分散系数3401414重现混合过程在FIA中的意义341142仪器装置及组件3421421液体传输设备3421422注入阀3431423反应及连接管道3431424流通式检测器344143分析技术3451431基本流路和操作模式3451432合并区带技术3461433停流技术3471434流动注射梯度技术3471435溶剂萃取分离348144流动注射分析方法及应用3491441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3491442流动注射原子光谱分析3511443流动注射电化学分析3521444流动注射发光分析353习题354参考文献354附录各种不同结构的质子的化学位移
內容試閱
前言本书作为应用化学、化工、材料、生化、环境、轻化、制药及食品等各院系和专业的仪器分析基础课教材,自2004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目前已连续印刷7次,总印数近20000册。本次修订尽量保持了教材的原版特色,在不改变其组织结构和内容体系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充实。本次修订包括:①对第一版中出现的掉字、漏字、符号错误等进行修改,对个别章节的公式推导以及习题的叙述进行了完善,力求做到概念正确、数字精准、推导合理;②自制更新了一些图例,让图例与文字表述更相契合,使读者能够更为明晰和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③增加少量与基础应用相关内容,将作者在科研中所取得的成果或获得的相关知识介绍给读者。对笔者来说,再版旧作与完成新作同样喜悦和具有成就感。时间和数量是考量一部教材的指标,读者的认可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让我有信心埋头做实事,真诚严谨地对待仪器分析这门发展迅速的科学。 借本书再版之际,感谢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理学院施庆生副院长、张蔚雯女士的热情建议和帮助,本书获得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度校级精品教材建设重点项目立项;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从首次出版到如今再版,化工出版社领导及编辑都一直给予本书关注和指点;感谢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俞斌教授,他的鼎力支持成就了本书;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们,对本书的校对、制图等方面做了许多的细致而具体的工作。本书的顺利再版,凝聚着众人诸多的心血,如果它能对仪器分析学科有益,就是我们大家的心愿了。限于学识水平与能力,虽然笔者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力求严谨和正确,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殷切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田丹碧2014年6月26日第一版前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进步,给分析化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也促进了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分析化学成为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空间、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一门科学,它已从过去以经典的化学分析为主转变成为现在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一门需要有生物学、材料学、医学、电子学等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它作为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加强。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长期开设《仪器分析》课程,近年来授课范围更是扩展到包括全校化工、材料、环境、轻化、安全、制药、生物工程等各个院系和专业。随着高等学校教育和改革的深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广博、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和体系,使其更好地体现基础内容和专业需要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考虑到仪器分析方法、技术和仪器的迅速发展,结合本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本书的编者们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仪器分析》教程。作为仪器分析基础课的教材,编者在系统介绍各种常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还力图反映仪器分析的新变化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在化工、环保、生物及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文字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内容取舍上,考虑本校各有关专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将重点放在工业分析中常见的仪器方法上,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增加了生物分离中常用的电泳分析、在线分析中常用的流动注射以及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联用技术等内容,体现基础性、学术性和前沿性的统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作为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本书的编写受到了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各位教师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全书共分14章,参与执笔编写的有: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俞斌(第1、第11、第13章),姚成(第9、第10、第12章),田丹碧(第5~8章),陈国松(第3、第4章)和张红漫(第2、第14章)。全书由田丹碧负责统稿协调工作。研究生姜小东参加了插图的绘制工作。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于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