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试飞(上、下)

書城自編碼: 375736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韦克家 姜丽丽
國際書號(ISBN): 9787224141504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9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精微植物艺术表现技法大全
《 精微植物艺术表现技法大全 》

售價:HK$ 227.7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售價:HK$ 114.8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售價:HK$ 94.3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售價:HK$ 109.3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售價:HK$ 124.2
高功率激光推进
《 高功率激光推进 》

售價:HK$ 110.4
藩镇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 藩镇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

售價:HK$ 112.7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5.0
《火焰传》
+

HK$ 61.3
《拳师 : 一个中国武师漂泊到越南的故事》
+

HK$ 366.3
《抗日战争 (全三卷套装版)》
+

HK$ 74.3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日本纪实文学金字塔尖之作,调查记者全程追》
+

HK$ 83.3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

HK$ 65.0
《单读新书016: 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
編輯推薦:
本书将揭开新中国航空试飞神秘的面纱,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其60多年的发展史,让读者在激动、惊叹、震撼之余,一定会为试飞人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所感染。
內容簡介:
《中国试飞》所记录、描写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是中国的航空科研试飞机构,中国试飞人在这里自力更生地创立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科研试飞技术,为我国试飞定型了95%以上的飞机机种,试验定型了数以千计的航空发动机、机载电子、机载武器、航空附件,多次获国家科技发明、科技进步奖等,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航空的起飞线”。本书用了20章来具体讲述了中国试飞中种种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让读者了解中国试飞,感受到中国试飞人的不畏牺牲、报效祖国的精神。
關於作者:
韦克家,海军大校,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原《中国试飞报》总编辑。曾荣立“三机”设计定型试飞二等功,多次被评为部、省级先进新闻工作者。
姜丽丽,原《中国试飞报》总编辑。被评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总编辑”,多次被评为部、省级先进新闻工作者。
目錄
序 章 试飞的一天 / 001
逐梦向蓝天 / 005铺就通天路/ 045
第三章 飞豹啸海空 / 081
第四章 亲吻在云端 /101
第五章 放飞中国龙 / 143
第六章 情系预警机 / 241
第七章 建功辽宁舰 / 253
第八章 迎“20时代” / 241
第九章 竭诚为民机 / 277
第十章 让“心”飞起来 / 311
第十一章 保驾“太行”行 / 379
第十二章 飞在前面 / 393
第十三章 试飞之灵魂 /449
第十四章 甘献骨为梯 / 489
第十五章 造星梦工厂 / 541
第十六章 神奇的故事 / 563
第十七章 永恒的丰碑 / 599
第十八章 初心是恒心 / 633
后 记 感动与遗憾 / 653
內容試閱
序言 震撼,在心灵深处
1978年金秋,航空工业部(当时称三机部)决定,调在上海负责“运10”飞机研制工程的熊焰重回陕西,再次主政由他亲手创建的飞行试验研究院(当时名为630所)。那时候我在院办公室当秘书。史书文主任派我去上海,帮助老院长熊焰办理迁转组织关系、粮食供应及户口等各种手续,接他们一家回来。
这是我次去上海,心中免不了有点儿小激动。穿过繁华的淮海路、南京路,来到位于黄浦江外滩的“708工程”设计院。向熊院长做了自我介绍后,他十分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让座,让茶。我接过茶杯,还没喝一口就向他发问:“您在这里主持国家的重点项目,又是生活在繁华的大上海,为啥愿意回阎良那个小镇子?”
他脱口而出:“To invent an airplane is nothing. To build one is something. But to fly is everything.”
虽然我的英语听说水平不行,但很庆幸这个简单的句子还是听明白了,即刻反问道:“设计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把它制造出来也就是那么回事,而飞行却意味着一切。这是您的观点?”
他摇摇头说:“不是我的。这是人类飞行先驱、著名的科学家德国人奥托·李林塔尔的观点,一直受到世界航空领域的认可。”

说阎良是个小镇子,那是因为早期确实是临潼县辖下的一个乡镇。除了试飞院的机场和西飞公司(当时叫红安公司)厂区外,周边全是田野。小小的阎良镇并没有多少居民。1966年3月邓小平、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前来视察,亲眼看到航空科研和军工企业的成就,十分高兴,要求随行的西北局和陕西省委领导要大力支持国防建设,积极解决实际困难,并且当场指示,就关键问题给中央打专题报告,当年8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文件,批准将阎良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归西安市管辖。由于中间隔着临潼县、高陵县、三原县的地盘,所以人们当时称阎良为“飞区”。这几年有些媒体评述说,这是邓小平在关中平原画了一个圈,设立了中国的个“特区”。
其实,阎良是一个风水宝地。轩辕黄帝铸鼎的中华原,为大秦帝国奠定基础的商鞅变法地,汉王朝鼎盛时代的都城栎阳,都在这附近。由于国家的飞行试验研究机构和大中型飞机设计、制造单位同在此地,自然而然被称为“中国的西雅图”(西雅图,闻名世界的美国航空城)。

陪同熊院长回到试飞院,在他离休前,他的秘书一直由我担任。他离休后院长由王昂接任,我仍然负责院领导的秘书工作。
老院长离休后,仍力所能及地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982年夏天,我陪他和王昂、陈启顺、马祝林等领导去广州出席《飞行力学》年会期间,带着他撰写的回忆录,与他一起拜访了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王海。他俩是老同事、老战友,从延安到东北,共同为创建祖国的航空事业奉献了青春。王海在东北老航校学会了飞行,驾驶着熊焰他们组装的苏式战斗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显身手,成为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两位“老航空”谈笑风生,为“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之成就而兴奋不已。王海后来进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给熊焰的题词是:“一生为事业,万世留美名。”
王昂是中央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的专家型领导,在履行试飞院全面工作一把手职责的同时,还亲自承担着一定的科研试飞任务。他统筹兼顾,知人善任,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在他身边工作,受其熏陶教诲,我确实学会了很多东西,终生受益匪浅。
我从发动机研究室调入院办担任秘书和副主任及《中国试飞报》总编前后十多年,后来被特招入伍到海军某工程办任副总军代表。很多朋友听说我调往海军部队,以为远在天涯海角,其实并没有离开阎良,仍然常驻在这里,从事海军专用飞机的研制管理,主要还是负责试飞阶段的工作,直到后在部队退休。就是说,我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以后,一辈子都是生活在航空试飞这个圈子里。
在这里,我经历了很多很多事,认识了很多很多人。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些事渐渐淡忘了,有些人变得陌生了,但是还有不少人和事始终令人眷恋,令人震撼,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印象反而更加深刻。每每谈及,或感慨不已,或泣不成声,无比强烈的情绪禁不住油然而生,久久不能自抑。我发现不论任何时候,在自己脑海的词库里置顶的始终是一个词——试飞!

试飞,是飞行试验的简称。
飞行试验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和风险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其技术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航空专业,外加特有的试飞技术。
飞机诞生百年来,航空技术、航空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活塞式到喷气式,从电子仪表到机载计算机,从机械式操纵到电传操纵系统的应用……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高度越来越高,机动性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大。飞机越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就越多。飞机能否达到设计指标,终的途径就是进行飞行试验。
飞行试验就是在真实大气条件下,对飞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进行探索研究、验证和鉴定的系统工程。它是航空科技发展的有力手段,是飞机研制的重要环节,是对航空产品技术质量把关的关键程序,是为新机的使用摸索经验的必经之路。
飞行试验之所以是航空技术发展和国防应用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因为任何一种新型飞机和机载设备,如果不通过飞行试验,即使它的理论计算再精确,地面试验再充分,都不能把研制的飞机和设备推向产品和应用阶段。同时,飞行试验还是发现和解决新机在设计、生产和制造中的各种问题,使之得到改进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正如“飞豹”飞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所说:“新机研制的终成功,在于试飞的验证。”原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朱育理则认为:“试飞是航空科研的生命线,是灵魂。与其说飞机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如说飞机是试飞出来的。”

从事飞行试验研究的试飞机构,是一个庞大的、门类齐全的、斥资巨大的综合机构。1959年4月15日试飞院的正式成立,结束了中国没有飞行试验研究机构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的试飞事业。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独立飞行试验研究机构的国家。
试飞院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近100型飞机、40多种发动机、近50型导弹系列、3000余项机载设备的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任务;完成了1300余项专题研究,获得科技成果1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0余项;自主研制出变稳飞机、高速弹射试验机、雷达电子试验机、发动机空中试验台和缩比模型等一批飞行试验机,成功研发出几代试飞测试、实时监控、目标特性测量、颤振激励、反尾旋、重量和重心调节等新型试验系统,突破了现代战斗机、舰载机、无人机、直升机和各类民机适航试飞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完整的飞行试验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历史不会忘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17型183架飞机组成10个空中梯队,创造了新中国历次阅兵飞机数量和机型种类之;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129架战机组成的空中梯队飞临检阅台上空,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阅兵,空中梯队则比以往更加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历史不会忘记,在历次珠海航展上,首次惊现给世人的歼轰7“飞豹冲天”、歼10“龙腾东方”、歼20“霸气通场”、歼10B“过失速机动”以及ARJ21“凤舞蓝天”等等,都是从阎良试飞起航,终于亮相在珠海上空。
这些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惊的每一型飞机,无不凝结着中国试飞人的心血。

人们常说“试飞铺就通天路”,然而,试飞之路本身却并不平坦,而且布满荆棘。
1896年8月,奥托·李林塔尔在一次试飞中因机翼折断而不幸牺牲,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留下遗言:“如果没有牺牲,任何事都不会成功!”
1912年8月25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在飞行中因飞机坠毁伤重不治,英年早逝。据史料记载,临终前,病床上浑身是血的冯如留下遗言,声音断续却字字清晰:“吾死之后,尔等勿因此而失其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
随着航空事业的日益发展,飞机性能的快速提高,试飞环节则变得更加复杂。我国航空工业内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飞机设计师顾诵芬认为:“新设计飞机的特性不是事先能完全预测到的,虽有计算、风洞试验和地面试验台模拟试验,但有些问题是在飞行过程中才会显现出来的,如抖振、惯性耦合等现象,这些都是会造成灾难性、致命性事故的,因此试飞员是风险性极高的职业。”要想把飞机这样系统庞大复杂的航空器,终锻造成守卫领空的出鞘利剑或承担空运的交通工具,必须经过一次次试飞实践,才能取得生命,获得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试飞水平的高度,决定着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的高度,甚至影响到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据统计,典型新机试飞架次和飞行小时数都是数以千计,试验测试点数以万计,试飞周期长达3~6年,甚至更长时间,占整个飞机研制总周期的30%~50%。伴随出现的各类故障数以千计。即使是世界航空强国,一种新型战机试飞成功,摔飞机甚至机毁人亡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唯其艰险,方显勇毅。
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滑俊,有幸被选作飞行员,再进入试飞员的队伍,无论有多大风险的试飞科目,他都毫不犹豫,请缨首飞。他说:“热血男儿,理应为国献身!”这就是精神,就是信仰。他以一次次与死神搏斗的业绩,赢得了中央军委授予的“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
和滑俊同时被授予“科研试飞英雄”称号的位大学生试飞员王昂,在27年的试飞生涯中,参加完成了11种新型号飞机、4种发动机、2种新型导弹的定型试飞和100多项科研课题试飞。他以英雄的气概、非凡的智慧正确处置与化解了加力燃油管断裂、后机身失火、双发停车等罕见的重大险情。担任试飞院和航空工业部领导等重要职务后,仍领导和参与试飞任务。
“即使有那么一天,化作流星陨落天际,也要在天空留下一道闪射光芒的轨迹。”这是“试飞英雄”黄炳新的诺言。他无数次地搏击长空,战胜了不可思议的多险齐发而化险为夷。他曾操纵在空中已飞掉方向舵的残损飞机平安落地,用超乎寻常的壮举,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不只是他们的口号,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具体行动。
2005年5月20日,险些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史上黑暗的一天。
这一天,“英雄试飞员”李中华和战友驾驶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首架新型K-8V变稳飞机。该机也叫空中模拟飞行试验机,任何飞机的模型和参数只要输入它的机载电脑中,它就可以模拟出该飞机的空中动态特性,因而被誉为“空中魔术师”。当时空中模拟研究的科目是“驾驶诱发振荡”。这个课题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国内外许多重大飞行事故都是源于这一科目。
他们精心地做着每一个动作,在机场远距导航台附近三转弯过程中,驾驶舱内机载变稳系统突然报警,霎时飞机向右侧剧烈偏转,同时机头向右上方仰起,并向左滚转,瞬间由大侧滑进入“倒扣”状态,并且机头还出现了大范围的摆动现象。
此时,飞机高度仅500米左右,飞行速度270千米/小时,在这样的高度、速度和“倒扣”状态下,飞机副翼锁死,无法控制,在空中像一只四脚朝天的螃蟹挣扎着急速摔向地面。
数秒钟后,飞机高度降至200多米。座舱内,两位试飞员身体倒挂着,地面的麦田、庄稼等景物向他们迎头扑来。此刻,由于飞机处于“倒扣”状态并离地面很近, 已无迫降和跳伞的可能,一场灾难即将发生,情况万分危急!
在急速坠向地面的飞机座舱里,悬在空中的李中华忍着剧烈的眩晕,努力挽救着这架凝聚了我国航空科研人员十几年心血,而且是的空中模拟研究和试飞员培训的试验机……
灵感,在生死须臾的瞬间产生,这是他脑海的记忆库里知识与经验的迸发。他清醒意识到出现问题的原因,迅速关闭右手边的变稳系统总电源开关,飞机好像是一下子被“点穴”一般,立即从“神经错乱”状态中平静下来,终于恢复了原飞机的机械操纵,他毫不迟疑,迅速将“倒扣”的飞机翻转过来。
感觉特别漫长而实际只有7秒钟的瞬间,“休克”的飞机恢复了生机,飞机保住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保住了。
试飞人,一次又一次在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史上谱写出闪光的篇章。

填补我国歼击轰炸机空白的“飞豹”从这里起飞;
全新理念的数字电传飞机歼10、具有隐身功能的歼20、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为陆军插上翅膀的直20都在这里定型;
预警机、舰载机、反潜巡逻机等特种飞机都从这里起航;
支线机、干线大客机在这里进行适航取证;
水陆两用飞机陆地、湖面和海上起降由试飞人承担;
国土资源及地下矿产由试飞人参与探测普查;
“奥运圣火耀珠峰”央视直播由试飞人驾机保障;
建设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由试飞人航拍选线;
原子弹爆炸试验冲击波及辐射参数测量有试飞人的参与;
培训宇航员的失重飞行研究在这里开始起步;
这里有和国际接轨的中国试飞员学院,在航母上驾机起降的首批飞行员全在这里培养;
舰载机起降程序及飞行测控、评价系统由试飞人创建;
自主研制的测试系统可在一架飞机上同时测取数万个数据,居世界先进水平;
轰动珠海航展的“眼镜蛇”“落叶飘”等过失速机动飞行表演技术在这里练就;
军机、民机驾驶技术和维护保障条例以及所有试飞科目的标准、规范在这里撰写;
大迎角特性试飞、飞机极曲线测量、飞行与风洞试验相关性、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性等等对飞机设计至关重要的预先研究在这里完成……
这些惊人的业绩,是中国试飞人数十载精神传承、技术积累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硕果,其底蕴是深藏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

“既然我们将自己交给了中国试飞,便注定了我们的一生与航空科研的尖端项目有了难分难舍的情缘,注定了我们的荣辱与祖国的兴衰连为一体。这使命高于一切,这责任重于泰山。”这是中国试飞人常说的一段话。
张景亭是舰载机地面斜板滑跃起飞人,他说:“当我次跨进飞机驾驶舱时,看着机头正前方和航母甲板完全一样的斜板,就像耸立着的一堵墙。”此时,张景亭的心电图监测显示:心跳骤增至140次/分钟。但坐上座椅的那一瞬间,他就冷静下来了,心跳已恢复正常,只见他义无反顾,操纵飞机迎面向滑板冲过去,一跃而起,开中国舰载机试飞之先河。
周自全研究员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4次登上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他从基层一步步走到试飞院副院长的位置,却从不居功自傲。他曾经两次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名单,终却未能当选。这是他的遗憾,也是中国试飞的遗憾。但他却淡然视之,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专心工作,并将自己20万港币的奖金捐献出来,设立了试飞院青年科技人才奖励基金。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做出的贡献不多,但国家给我的荣誉很多,我已经很幸运了。在中国试飞史上,先后有30多名试飞员和十几位科研及各类保障人员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其中有些人虽然没有被追认为烈士,却始终活在我们心中。还有些同事在工作中身负重伤却依然无怨无悔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他们都是试飞人的骄傲。”

1989年9月17日上午,高级工程师管佩芳女士、助理工程师冯萍女士,在实验室进行颤振试飞工作准备时,因小火箭意外爆炸而终身残疾;年仅28岁的助理工程师王广森则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不幸身亡;30岁的技工郭东云则在爆炸中当场殉职,为试飞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已经50多岁的管佩芳,在医院治疗期间,一直坚持阅览科技书籍,每有同事探望,她总是询问课题进展;当年29岁的冯萍,出院后一直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坚守岗位,直至退休。
1987年1月5日上午,在机场停机坪的机务工作现场,突然响起猛烈的爆炸声,一架歼6飞机的座椅意外弹射升空,刺眼的火舌向下呼啸喷射。由于座椅火箭包走火造成的这次意外事故中,机务分队长范玉友、军械师曾晓剑被抛向空中后摔回地面,当场牺牲;副大队长康六九和特设师刘荣在被爆炸冲击波推倒的同时被严重烧伤。
干了几十年飞机维护工作的康六九,退休后要回老家时,久久不忍离去,这位出名的“铁汉子”深情地抚摸着飞机仰天长啸,然后跪在机翼下,双手扶地,叩着头号啕大哭……他离不开渭北平原这片沃土,舍不得这条连接天地的跑道。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