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本书根据现行技术规范,结合“土力学”学科近年来的发展,系统地介绍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阐述,强调基本原理的工程应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与渗流、地基中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分析、特殊性土地基。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及相近专业“土力学”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土建类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授课PPT、课后题参考答案等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给选用本书的授课教师,需要者请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注册后下载。
|
目錄:
|
前言
第1章绪论
1.1土力学及其研究对象
1.2土力学的任务
1.3土力学的学科地位
1.4土力学的发展简史
1.5土力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思考题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土的生成
2.2土的组成
2.3土的结构和构造
2.4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5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6土的压实性
2.7土的工程分类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3.1概述
3.2土的渗透性与达西定律
3.3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3.4二维渗流、流网及工程应用
3.5渗透力与渗透破坏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地基中应力计算
4.1概述
4.2土中的自重应力
4.3基底压力分布及简化计算
4.4地基附加应力
4.5有效应力原理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5.1概述
5.2土的压缩性
5.3地基终沉降量计算
5.4地基沉降问题讨论
5.5饱和黏性土一维渗透固结理论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土的抗剪强度
6.1概述
6.2库仑公式
6.3抗剪强度的测试方法
6.4砂类土的抗剪强度特征
6.5黏性土的抗剪强度特征
6.6孔隙水压力系数
6.7应力路径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地基承载力
7.1概述
7.2地基的失稳破坏形式
7.3地基的临塑荷载和界限荷载
7.4地基极限承载力
7.5按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7.6按规范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土压力计算
8.1概述
8.2静止土压力
8.3朗肯土压力理论
8.4库仑土压力理论
8.5朗肯土压力理论与库仑土压力理论的比较
8.6几种常见情况的土压力计算
8.7挡土墙设计
8.8埋管土压力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土坡稳定分析
9.1概述
9.2无黏性土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9.3黏性土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特殊性土地基
10.1概述
10.2湿陷性黄土
10.3膨胀土
10.4污染土
思考题
习题
|
內容試閱:
|
“土力学”是土木类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课之一。本书依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及“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考虑到不同专业方向对土力学的讲授内容有所区别,本书主要侧重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工程方向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同时也适用于交通土建工程、岩土工程等方向,还可作为港口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近专业的参考用书。在内容上,本书既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协调,又注重新规范和新成果的引用,在满足培养要求和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力求准确阐述“土力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应力、变形、稳定(强度)和渗流等问题。同时在涉及规范时,力求反映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以及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应用。
2.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介绍传统土力学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适当吸收国内外较成熟的成果,以使学生对土力学的发展动态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内容层次分明,适应多层次教学要求。在章节安排上,力求层次分明,使全书各部分内容既相互关联,具有系统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以适应不同学时、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教学的需要。
本书共分10章,其中第1章和第9章由郑州大学刘忠玉编写,第2章由郑州大学石明生编写,第3章由郑州大学李永辉和刘忠玉编写,第4章和第10章由中原工学院祝彦知和纠永志编写,第5章由郑州大学闫富有编写,第6章由河南工业大学师旭超和郑州大学刘忠玉编写,第7章由郑州大学魏建东编写,第8章由郑州大学石明生和刘忠玉编写。全书由刘忠玉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教材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设计和施工中积累的宝贵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