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阐明了一网统管的定义,明确其定位、目标和业务范畴,解释一网统管对于城市治理的价值、战略意义和面临的挑战,有助于各地在一网统管项目开始之前建立精准的认知、设定正确的方向和做出合理的评估,从而提升一网统管项目建设的品质和成效。
·介绍了一网统管的实现路径,包括建设模式、关键技术、机制创新和创新应用,让建设过程少走弯路,提升人效和资源利用率,确保项目成果能发挥实际价值。
·展望了一网统管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各地可以做好提前布局、统筹规划,确保当前的建设内容能助力未来数字政府的长远发展。
|
內容簡介: |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城市范围的具体实施,关乎城市的安全稳定、综合实力和运行效率。同时城市治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效率和改革步伐。
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构建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新格局已经在中国拉开序幕,很多地方政府都把一网统管作为工作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不少城市也已经开始着手一网统管项目的建设,有的城市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不少企业也纷纷投入到一网统管的建设浪潮中来。
此时,阐明一网统管的定义,明确其定位、目标和业务范畴,理解一网统管对于城市治理的价值和战略意义就变得尤其重要,有助于在一网统管项目开始之前建立精准的认知、设定正确的方向和做出合理的评估。此外,在开展一网统管项目建设前,也希望了解其面临的挑战、实现路径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方式,确保建设过程少走弯路、项目成果能发挥实际价值。建设者也需要掌握一网统管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提前布局、统筹规划,确保当前的建设内容能兼容和助力未来数字政府的长远发展。
本书从多个城市的一网统管项目中提炼并诠释一网统管的定位、目标、价值、战略意义等共性问题,并结合作者在多个一网统管项目中的实践经历,总结其面临的挑战、实现路径和运行方式,展望了一网统管未来的发现方向,助力各地政府构建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新格局,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战略。
|
關於作者: |
郑宇 博士,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首席数据科学家、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具有16年以上中美领先科技公司的管理和产品研发经验,以及在与政府十多年的合作过程中积累的模式创新和项目落地经验。他是城市计算领域的奠基人,在国际上开辟了城市计算领域和学科,为智能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城市计算和时空数据挖掘两个领域学术影响力世界第一;2013年被《MIT科技评论》评为全球杰出青年创新者(TR35)。
|
目錄:
|
前言
作者简介
第0章 引言2
0.1 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4
0.2 一网统管应运而生5
第一篇 一网统管的理解认知
第1章 什么是一网统管10
1.1 一网统管的定义10
1.2 一网统管的定位和目标12
1.3 一网统管支撑的业务范畴14
第2章 一网统管的价值和意义18
2.1 一网统管在城市治理中的主要功能和价值18
2.1.1 分析研判、辅助决策18
2.1.2 监测预警、防范风险21
2.1.3 联动指挥、协同处置22
2.1.4 行政问效、优化机制25
2.1.5 基层治理、共建共享28
2.2 一网统管的战略意义31
2.2.1 城市安全稳定的底线32
2.2.2 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33
2.2.3 城市运行效率的保障34
2.3 一网统管面临的挑战36
第二篇 一网统管的实现路径
第3章 一网统管的建设模式42
3.1 总体线43
3.2 机构线45
3.3 技术线50
3.4 商务线55
第4章 一网统管的关键技术62
4.1 城市状态一网感知62
4.1.1 六类感知内容62
4.1.2 四种感知模式65
4.1.3 三种数据采集方式67
4.2 城市数据一网共享69
4.2.1 城市数据的类别69
4.2.2 数据接入71
4.2.3 数据管理72
4.2.4 数据的智能分析76
4.2.5 数据的跨域学习78
4.3 信息流转三屏联动80
4.4 虚实映射数字孪生82
第5章 一网统管的创新应用88
5.1 应用设计88
5.2 创新应用示例93
5.2.1 危化品全流程管理93
5.2.2 群租房管控105
5.2.3 热点地区停车治理107
第三篇 一网统管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6章 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的融合118
6.1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119
6.2 政府运行一网协同122
6.2.1 在业务和技术架构中的定位123
6.2.2 功能定位124
6.2.3 一网协同的价值主张126
6.3 双网融合130
6.3.1 双网融合的必要性和价值130
6.3.2 双网融合的实现路径134
6.3.3 双网融合的应用场景139
结束语147
致谢149
|
內容試閱:
|
自2006年以来,我一直在智能城市领域工作,前10年的时间更多放在城市计算理论体系的打造和技术研发上,后来城市计算在国际上逐渐形成了一个研究方向。2012年开始,我有幸跟着各级政府一起参与到智能城市建设中,一边持续钻研城市计算理论,一边把积累的技术用于实践,解决城市面临的挑战。
我在过去16年的从业时间里,完成了两本英文书籍—Urban Computing和Computing with Spatial Trajectories的写作,分别由MIT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出版,后来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成为一些大学的教材。尽管国内有不少出版社邀约,希望我也能撰写相关的中文书籍,但鉴于我这几年一直深扎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一线的探索实践和团队建设上,一直未能动笔。另一个原因也许是我认为之前的积累还不足以构成一本新的书籍,希望自己能用有限的时间给社会留下更多的精华。直到最近,有专家、同行和政府管理者从不同的渠道建议我撰写一本关于一网统管的书籍,我才再次感受到了写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尽管我认为这本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鉴于眼下强烈的需求,并考虑到知识的时效性,倒也机缘巧合地促成了我的第一本中文书籍。
在国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战略命题之后,各地政府开始积极探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道路,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单个政府部门无法独立应对复杂而紧迫的局势,条块分割的治理力量要抗击来势汹汹的疫情也略显疲惫和吃紧,因此,加快构建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新格局变得更加迫切。
近几年我有幸跟地方政府一起建设了多个一网统管项目,其间团队和政府紧密协作,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尝试了不少创新,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沉淀了关于一网统管的业务知识,构建了一网统管的核心系统和平台,也从地方政府的各级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身上学到了很多治理城市的理念、施政方针,在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结合及相互驱动方面,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跟一般的智慧城市项目不同,一网统管既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建设,也不是单纯的系统集成项目。一网统管项目的覆盖面广,涉及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这决定了它需要用全域的视野和更高的格局来看问题,做规划。一网统管项目的复杂度高,涉及很多机构、群体和多级联动,这决定了它需要强大的协调和推动能力来穿针引线,整合零散力量。一网统管项目的技术难度大,需要在打通各部门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联通各部门的业务系统,让指令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流转,完成对事件的高效、协同处置。一网统管项目的投入大、周期长、未知点多,这决定了它需要强大的运行保障能力和果敢的决策效率来加快建设过程,确保目标达成。要实现以上目标,既需要城市最高管理者高位引领、统筹规划以及项目专班的强力推进,也需要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面对一网统管的积极探索和战略命题,为了获得更好的成效,很多地方政府有以下希望:对一网统管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把握好其发展的脉络;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并跟当地的现状和特点结合;能更加高效地推进一网统管的建设过程,并充分利用好已有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而当前该领域的书籍稀缺,成体系的知识沉淀和全方位的思考探讨比较匮乏,一些城市的经验无法及时提炼总结、借鉴传承,不少地方政府的管理者在与我交流后多次表示希望我能够把这些经验和方法总结下来,以帮助各地方政府更好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
在构建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新格局过程中,参与到其中的很多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困惑。例如:如何快速了解一网统管的业务知识,突破其中的关键技术,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如何设计用于实战的创新应用,彰显一网统管的价值?如何针对此类项目选择高效、合规的商务模式,设计好推进路线,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这些都是众多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只有企业在一网统管领域的认知和能力得到同步提升,才能配合政府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这一战略任务。这也是我当前撰写此书的另一原因。
从受众的角度考虑,本书并没有对技术和系统做过深的讲解,而是从一网统管的认知、实现路径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对政府工作人员和行业从业者有所帮助,最终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
由于我在撰写本书的同时,还承担着很多重要的工作,白天事务繁忙,因此,大部分写作时间集中在清晨五点左右,通常当天的写作计划完成时,天也放明,常常能看到窗外旭日东升,释放着火红的暖意和蓬勃的动能,迎着朝阳开始一天的工作,力量和责任感也在心中油然而生。
郑 宇
2022年3月21日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