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是当代摄影的一些思考与探讨,具体有:1.基于新时代发展的摄影新的变化与思考2.对于摄影影像的探索与实践3.运用作品编辑法对作品进行编辑与再创作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基本认识和创作方法。第 一部分为摄影新语,讲述新时代摄影的定义和方法,以及摄影与绘画艺术、摄影中的工艺、摄影中的美等多方面问题的谈谈;第 二部分为摄影影像实践,论述了观察与发现寻找影像,影像的反相实践,人文风景与影像再造,以及影像工艺实践等内容;第三部分为作品编辑与再创作,讲述了摄影作品编辑法以及对优秀作品的编辑实践;第四部分为摄影的观看,讲述从摄影的角度观看世界和对摄影作品的观看与接受。
|
關於作者: |
史民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影像艺术家。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监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会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艺术学)评审专家。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摄影手工制作工艺青年传承人培养计划》、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摄影影像创作观念与现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当代摄影影像创作研究》等研究课题,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作品被国内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
|
目錄:
|
1摄影新语
1.1 摄影的另一扇门2
1.2 谁都可以的摄影创作4
1.3 摄影与艺术8
1.4 摄影与绘画10
1.5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与影像重建15
1.6 美与工艺20
2摄影影像实践
2.1 寻找影像:观察与发现25
2.2 影像反相实践30
2.3 人文风景与影像再造35
2.4 影像工艺实践39
3作品编辑与再创作
3.1 摄影史中的作品编辑法44
3.2 作品编辑实践47
4摄影的观看
参考文献78
后记79
|
內容試閱:
|
历史已然走到当代,艺术已然走向当代,影像不可能独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摄影已然从一门纯粹的技术,进化为承载有大量信息,可以进行复制、分解、重构的一种影像媒介载体,从而承担起愈来愈大的使命担当。
摄影的出现始于人类对于影像的需要,对于历史与记忆而言,图像远比语言、文字更容易理解和真实,当然视频也比静态图像更加真实。现代社会人类对于影像的消费益重,摄影的意义在于制造影像,人们将影像分享给私人和大众,人们从影像的视觉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活经验。那么,随之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人类需要摄影提供的是什么?
数字手段使影像获取更加便捷、技术门槛更低。当手机摄影轻松剥下了摄影引以为豪的最后一件内衣,原本摄影就这么简单!原本以“摄影技术”为主导的传统摄影和摄影教育体系轰然坍塌。一直以来未曾受到重视,且一直未能建立起来的摄影理论与内容体系,对于这种急速变化却无能为力。
数字化传媒时代,摄影全面超越绘画,成为人类影像需求的最佳实现手段和载体,其影像内容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图像本身无不打着作者主观的烙印。摄影的记忆(记录)功能、证明功能、宣传功能、娱乐功能,纪实、想象、审美……开始更深地进入摄影者思考的范畴。
摄影本就是以“一对一”复制的影像概念产生的,如果只是拍得“像”可以说只是达到了摄影最基本的目的,“停留了时间”,而按照现在的理解,可以被定义为毫无建树。然而,何以有建树却又是众说纷纭,难有所终。大众向往美好的事物,要把人物、花草、山水拍得漂亮,这无可厚非,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一种需要,“婚纱摄影”的需求内核不正是如此吗?商业摄影既为“商业”,就注定以商业宣传为目的,逼真、诱人的影像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以影像造“假”,这好像也是很正常的、商业利益驱动的结果;纪实摄影强调真实,往往也只是摄影者领悟到的一种“真实”,是摄影者在真实生活中截取、组合与加强的影像片段。
有人说,摄影最难得的是拍得“不像”、不真实。那么,这句话应该是指其中蕴含着摄影者更多的想法,而不是单指拍的表面像与不像,其内涵主要是来自摄影者内心的诉求。
新媒体时代的摄影是多解的,影像获取、制造方式与技术已经大众化,影像获取就是这么简单。影像的不同,主要源自于摄影者的不同,也就是由谁来拍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有关摄影主体意识的问题。由此,摄影影像正式由“拍什么”“怎么拍”,进入“谁来拍”的阶段。
在摄影创作和深化应用方面展开研究,多种学科背景的人,由此各自多向地去思考,记录的、构成性的、非光影的、集合在观念艺术概念下的创作语言、合成、再造等,自然又会幻化出完全不同的摄影。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艺术,又会为摄影的版权定义产生些许的新可能和新空间。
这里,自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摄影主体性越发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够弄清楚自己是谁,或者说弄不清楚我们内心诉求是什么,我们要说的摄影是哪一类摄影,那么,想要说清楚摄影,想要作品表达清晰,一切就都将是虚妄。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写作本书首先要面对的。
这里谈的摄影是什么?是基于艺术创作,准确地说是基于当代艺术创作的摄影,是以摄影为手段、为创作媒介的影像艺术,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影行为。
本书讨论摄影,基于的基本观点:
① 摄影是技艺、是媒介、是手段。
② 摄影者头脑中想的是什么,是对世界的独特认知、是完美的形式、是新奇、是自然、是奇迹,或者是别的什么,那么作品中得到的就是什么。
③ 作为创作者,是否清晰自省自知,还有作品表达得是否纯粹?是否完整?换言之就是作者对作品的控制水平和综合能力,达到了,也便成功了。
如是,就是所谓的摄影影像创作。
摄影是选择的艺术。一是要提升自身的认知,有独立见解;二是要选择合乎内心的题材、选择合适的技术;三是要控制好自身心理预期,多则不专、多则不精,进而达到多种统一、单纯表现。
另外,摄影也只有进入艺术范畴,才可以被称为“创作”。艺术创作是创作者内心体验与情感的表达,换言之,要谈关于摄影的创作,也只有属于艺术的摄影才可以。
史民峰
2021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