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內容簡介: |
本次编写将依据2012年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在专业定位、体系建设、内容安排上,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在保持和发挥中药特色优势的前提下,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融入,秉承“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来构建教材体系,以促进中药理论和实践的整体发展,满足培养特色中药人才的需求。同时,同步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本专业首套融合教材,实现我社教材与其他竞争社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
關於作者: |
2006年获博士学位后,一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目前主要讲授课程为《药用植物学》《药学拉丁语》和《土壤肥料学》。
|
目錄:
|
绪论 1
第一节 土壤与肥料的概念 /1
一、 土壤的概念及其基本组成 /1
二、 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2
三、 肥料的概念及其种类 /3
四、 土壤与肥料学的概念及其地位 /4
第二节 土壤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
一、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础 /4
二、 土壤是自然界中相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4
三、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四、 肥料是作物产量、品质和食物安全的保障 /5
第三节 土壤与肥料学的研究任务 /6
一、 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是土壤学研究的核心 /6
二、 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土壤与肥料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7
三、 土壤资源保护是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7
四、 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与修复研究是土壤安全的保证 /7
五、 加强作物营养与肥料的基础研究 /8
六、 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土壤与肥料学中的应用 /9
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学发展概况 /9
一、 国外土壤与肥料学发展概况 / 10
二、 我国土壤与肥料学发展概况 / 11
第一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 13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 /13
一、 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与岩石 / 13
二、 土壤颗粒 / 16
第二节 土壤质地及其改良 /17
一、 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的概念 / 17
二、 土壤质地分类制 / 17
三、 土壤质地改良 / 19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 /20
一、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特征 / 20
二、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 21
三、 土壤腐殖质 / 25
四、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 27
五、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与调节 / 28
第四节 土壤生物 /29
一、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与功能 / 30
二、 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与功能 / 34
第五节 土壤水分 /36
一、 土壤水分研究的形态学 / 37
二、 土壤水分研究的能态学 / 38
三、 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 / 39
四、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征 / 40
五、 土壤水分平衡及其调控 / 41
第六节 土壤空气 /43
一、 土壤空气状况 / 43
二、 土壤的通气性 / 44
三、 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 44
四、 土壤空气的调节 / 44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46
第一节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46
一、 土壤的孔性 / 46
二、 土壤的结构性 / 49
三、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与耕性 / 53
第二节 土壤的吸附性能 /57
一、 土壤胶体 / 57
二、 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 60
三、 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 63
第三节 土壤的酸碱性 /63
一、 土壤酸性 / 64
二、 土壤碱性 / 65
三、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 66
四、 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 67
第四节 土壤的热量状况 /68
一、 土壤热能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 68
二、 土壤的热性质 / 69
三、 土壤热量平衡与土壤温度 / 70
第五节 土壤生物学性质 /70
一、 土壤微生物特性 / 70
二、 土壤酶 / 73
第三章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77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过程 /77
一、 土壤形成因素 / 77
二、 主要成土过程 / 79
三、 土壤剖面 / 81
第二节 我国土壤的形成及分布 /83
一、 形成条件与形成过程 / 83
二、 我国土壤的分布 / 84
第三节 我国土壤分类 /85
一、 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概述 / 85
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 88
第四章 土壤资源与管理 90
第一节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90
一、 土壤资源特点 / 90
二、 耕地资源特点 / 91
三、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91
四、 我国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92
第二节 土壤退化与改良 /93
一、 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 93
二、 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改良措施 / 93
三、 药用植物栽培退化土壤的修复 / 98
第五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108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元素 /108
一、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08
二、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 /109
三、 植物的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 /111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111
一、 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111
二、 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117
三、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 /119
第三节 植物营养对药用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0
一、 植物营养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 /120
二、 植物营养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 /123
第四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和合理施肥的原理 /124
一、 植物营养的共性及个性 /124
二、 植物营养的连续性及阶段性 /125
三、 合理施肥的原理 /126
四、 施肥技术 /128
第六章 大量元素肥料 132
第一节 氮肥 /132
一、 植物的氮素营养 /132
二、 土壤氮素形态及其转化 /133
三、 氮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方法 /135
四、 氮肥的合理施用 /136
第二节 磷肥 /138
一、 植物的磷素营养 /138
二、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139
三、 磷肥的种类和性质 /140
四、 磷肥的合理施用 /142
第三节 钾肥 /142
一、 植物的钾素营养 /143
二、 土壤中的钾素及其转化 /144
三、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144
四、 钾肥的合理施用 /145
第七章 中、微量元素肥料 147
第一节 中量元素营养与中量元素肥料 /147
一、 植物的硫、钙、镁元素营养 /147
二、 土壤中的硫、钙、镁及其转化 /150
三、 硫、钙、镁肥种类、性质及施用 /152
第二节 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 /154
一、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155
二、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161
三、 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163
第八章 复混肥料 168
第一节 复混肥料概述 /168
一、 复混肥料的概念 /168
二、 复混肥料的分类 /168
三、 复混肥料的发展简况 /169
第二节 主要的复混肥料 /170
一、 复混肥料的种类及其性质 /170
二、 复混肥料的施用 /172
第九章 有机肥料 174
第一节 有机肥料概述 /174
一、 有机肥料的特点 /174
二、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75
三、 有机肥料的原料来源及要求 /176
第二节 粪尿肥和厩肥 /176
一、 家畜粪尿 /177
二、 厩肥 /177
第三节 作物秸秆 /178
一、 秸秆还田的作用 /178
二、 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 /179
三、 秸秆还田的方法 /179
第四节 堆肥和沤肥 /180
一、 堆肥 /180
二、 沤肥 /183
第五节 绿肥 /185
一、 种植绿肥的意义 /185
二、 绿肥的种类 /186
三、 绿肥植物的栽培方式 /187
四、 绿肥的合理利用 /187
第六节 泥炭与腐殖酸类肥料 /190
一、 泥炭 /190
二、 腐殖酸类肥料 /192
第七节 商品有机肥料 /195
一、 商品有机肥料概述 /195
二、 商品有机肥料的生产 /196
三、 商品有机肥料的质量控制 /197
四、 商品有机肥料的发展趋势 /197
第八节 微生物肥料 /198
一、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特点 /198
二、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199
三、 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及注意事项 /200
第十章 现代施肥技术 202
第一节 测土配方施肥 /202
一、 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及意义 /202
二、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203
第二节 水肥一体化技术 /206
一、 水肥一体化技术概述 /206
二、 灌溉技术 /207
三、 施肥方法 /208
四、 肥料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209
实验指导 211
实验一 土壤样本的采集、处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211
实验二 土壤颗粒分析及质地分类 /214
实验三 土壤容重的测定与土壤孔隙度的计算 /218
实验四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腐殖质组成测定 /221
实验五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225
实验六 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230
|
內容試閱:
|
土壤与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土壤与肥料学是基于土壤科学和植物营养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高等学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教材是在参考相关土壤与肥料学教材和专著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下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编写的。编写中紧扣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对土壤与肥料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注重突现“重视基础,有所取舍,拓宽视野,重视应用”的原则,将土壤与肥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中药学结合,力求体现土壤与肥料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动向,体现农学学科和中药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中药的种植生产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十章。第一章讲述土壤的物质组成;第二章讲述土壤的基本性质;第三章讲述土壤的形成与分类;第四章讲述土壤资源与管理;第五章讲述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第六章至第九章分别讲述大量元素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和有机肥料;第十章讲述现代施肥技术;同时将实验指导附后供学生参考。绪论由王光志编写;第一章、第三章由王引权领衔,组织胡杨、孙楷编写;第二章、第四章由李烜桢领衔,组织赵容、谢彩霞编写;第五章至第七章由赵利梅领衔,组织晋小军、董鲜、严福林编写;第八章至第十章由刘大会领衔,组织杨野、刘新伟、刘伟编写;实验指导由陈江编写。
本书适用于全国高等学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中药学类、药学类和农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及从业者参考使用。
本书的编写参阅了大量相关专著、教材和文献,得到了参编单位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
本书的编写是一个尝试,限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2 年2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