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人为什么会突然暴怒?
有些人为什么会喜欢虐待动物?
天生犯罪人真的存在吗?
为什么青少年会做出触目惊心的犯罪?
对儿童做出性侵犯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
人性中住着一个善良天使,也住着一个冷血魔鬼。人性是天使与魔鬼的博弈,我们要做的是认清这个问题,在成长中,让天使扶正人性,当魔鬼出现的时候,不要失去理智放任它冲破善的底线。
|
內容簡介: |
本书第一部分精选十五个刑事司法领域的案例,第二部分探讨了在犯罪心理学领域我们都会关心的犯罪问题,两部分共呈现了二十个不同的犯罪类型,每一个类型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了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变化特点。作者从犯罪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进行解析,力求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让读者对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有一个专业性的了解,同时对犯罪心理学这个学科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
關於作者: |
张蔚,现任职广州商学院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师从马皑教授。从事司法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相关的课程讲授和研究。芒果TV《明星大侦探》解说嘉宾,深圳都市频道《法治第1线》节目嘉宾,珠江之声FM105.7节目嘉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都科学讲堂》演讲嘉宾。 以“十方迦南”为笔名长期进行犯罪心理学专业知识传播。已出版著作《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犯罪心理分析:恶的群像及如何远离》,译有《犯罪心理学》《重拳之下:亲密关系和家庭暴力犯罪(第5版)》《说谎心理学:那些关于人类谎言的有趣思考》等。
|
目錄:
|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Case No.01:
生命结束在南方 003
人在非理智情况下会有多可怕 008
你为什么会突然暴怒 009
Case No.02:
法院审判员枪击案心理报告 012
人类是否真的会因为遭受了巨大打击而变坏 019
造成犯罪的动机有哪些?犯罪人种类有哪些?犯罪目前都是可以预防的吗 022
Case No.03:
请问你愿不愿意当我画作的模特啊?——大久保清连续强奸杀人案 025
当行为人进化成累犯,行为人在想什么 029
Case No.04:
跪下!给本女王跪下!——角田美代子连续杀人案 033
“弑亲”有几种心理结构类型 040
聊一聊“狱内自杀” 042
Case No.05:
犯罪之路上有我对你的爱——大学情杀案 047
“跟踪”是否属于犯罪 055
Case No.06:
光明已来,梦已醒——甘肃白银案 058
反侦查心理如何形成 070
犯罪行为人会在作案后拿取死者的东西或者身体部位吗 072
Case No.07:
罪的先河——绫濑水泥杀人案 076
有些人为什么会喜欢虐待动物 088
Case No.08:
残缺的人心——神奈川福利院大量杀人案 093
当一个人作恶时,会觉得这是恶吗,会觉得这件事不对吗 098
Case No.09:
“无缘的无差别凶手”——秋叶原无差别杀人案 102
Case No.10:
这“丑恶”的世界——津山杀人案 111
社会给予我们的标签 119
个体被标签化之后是否真的会转变为惯性犯罪者 122
Case No.11:
拼错的“SHOOLL KILL”——神户儿童连续被杀案 125
真实的杀人动机有哪些 133
Case No.12:
精神病态的大众情人——跨国闺密杀人伤害案 136
犯罪动机的冲突 146
Case No.13:
酝酿多年的复仇——除夕杀人案 150
Case No.14:
被关上的门与少了良知的朋友——留日学生被害案 157
Case No.15:
命丧“独山寨”——故意杀害亲生幼女案 165
第二部分?我们也许会关心的问题
是成长的错误吗 175
为什么青少年会做出触目惊心的犯罪 175
童年环境对犯罪人格的形成是否影响巨大 177
天生犯罪人真的存在吗 180
群体犯罪 183
传销与洗脑 183
招远“全能神”案的犯罪嫌疑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 186
性犯罪 188
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人在想什么 188
好好讲讲“熟人强奸” 191
窥视“偷窥者”的心理 194
暴力犯罪 197
我所理解的家庭暴力 197
从针对医生的社会新闻看攻击性行为是否有效仿性 201
校园暴力何时是尽头 204
杀人者心中的黑暗世界 207
文学相关人物分析 211
三岛由纪夫的温柔与暴烈 211
如何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加缪小说《局外人》中的莫尔索 215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人物心理分析 218
没有科学,爱是无力的;没有爱,科学是破坏性的 224
参考文献 227
原版致谢 231
|
內容試閱:
|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规则是合作的基础。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则的法律正是为了实现群体利益最大化,自由总量不受减损。也因此形成了我们长久以来对犯罪人的‘敌视’。”
——《犯罪人特征研究》马皑
拖了很久,终于开始写这本书的序。在开始写这本书之前,个人给予它的定位是一本科普类书籍,但是在写完这本书之后,对这本书的定位更多的是由正在学习犯罪心理学这个学科的学生所写的思考记录或者是日常作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本书有两个遗憾。首先,写书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一场严厉考验。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更多地体会到了自己知识体系的不完善,目前这个阶段,本人对于知识的累积并不能支撑这本书成为一本完全基于科学、用通俗的方式去讲述犯罪心理学的科普读物,书中的分析依旧带有主观性。其次,基于一些现实原因,即使经历了案件的真实调查过程,本书所有的案件背景依旧都采用了公开报道,并不能摒弃公开报道的不完全真实性,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所做的犯罪心理分析,其精准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遗憾。
即便如此,我依然希望这本书对于读者来说是值得期待的。
其实早在两个世纪以前,德国人就使用了“犯罪心理学”这个名词,而犯罪心理学在欧洲的发展过程中,又与颅相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新兴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和融合,伴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各种问题,而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后来,犯罪心理学在战时展现了其强势的一面,在世界大战中围绕战犯发挥着一系列的作用,并在战后的美国扎根且得到长足发展。
而在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则展现出浓重的时代烙印,因为最早时心理学被视为伪科学,直到20世纪末期,心理学包括犯罪心理学才开始得到发展。虽然犯罪心理学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资料可考,但是其发展历史却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发展历史当中,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专家学者,为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第一本教材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已故教授罗大华主编的《犯罪心理学》,罗大华教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犯罪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近年来,随着网络剧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犯罪心理学这个之前在大众印象中比较低调的学科,很多人开始沉迷于犯罪心理画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侧写技术,还有人制作出各种网络试题去进行推理游戏,而一部分网络剧的更新也不断地刷新观看者,甚至包括我自己对于犯罪心理学内容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真的就是真正的犯罪心理学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万物对立的世界里,犯罪行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非常黑暗的、恐怖的行为,网剧中的犯罪行为都是变态的杀戮和分尸,但是现实中呢?我一直把犯罪理解为光明的对立面,它也是一种普遍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在各种特殊因素的影响下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方式造成的。导师和我说过,尝试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犯罪行为的发生,除了变态的情况,其他犯罪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欲望都是正常的,只是行为选择错误。
很多人认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是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其实并非如此,我更愿意采用犯罪心理学定义的广义说法,此种说法在国内被众多专家和前辈所接受。马皑、章恩友、李婕合著的《犯罪心理学》提出,犯罪心理学把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都作为研究对象,除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外,还应将受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判心理、矫治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防和预测作为研究对象。从定义也能看出,犯罪心理学并非如同很多人质疑的是一个“马后炮”学科,只能在犯罪行为发生后去进行分析,现行所有的广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
大概是在2009年,我作为一个法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对犯罪学或者说犯罪心理学相关的一切知识丝毫没有了解,仅有从学校学习的刑法相关知识,而我恰好又不是一个很厉害的法学学生。那时候因为看美剧,被犯罪相关的知识所吸引,在决定出国深造的时候,就选择了那个时候根本没什么中国学生选择的犯罪学,从来没有想过就业问题的我,全凭一点兴趣爱好,就这样打开了犯罪相关知识学习的大门。
毕业之后多年,虽然做着其他工作,但是这份兴趣却一直伴随左右,直到我决定为了这份兴趣考取犯罪心理学的博士。仅仅是跨入这个门槛就花了整整两年,在进入犯罪心理学博士的大门之后,虽然我早已没有了当年刚开始接触犯罪学知识时的那种好奇和惊讶,但是这个阶段的学习反而反映出自己之前很多想法都是片面的。产生有一种强烈的认识,那就是有关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可能需要花费一生去学习和了解。
如今,随着我第一本书的第一次改版,我也顺利完成了犯罪心理学博士的学习。穿上博士服的那一刻,对犯罪心理学的那种执著,已经从当年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一个会长期伴随我的研究目标,我依旧会为了完善知识体系而不断地阅读和交流,依旧会为了认识、研究犯罪心理学知识而努力,也依旧会为了犯罪心理学学科和知识的推广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彼时,导师马皑召集了一批优秀的法律心理学与司法心理学同仁翻译编纂一本教材,我有幸参与其中。当时还没毕业的我,自然义不容辞,导师问我是不是毕业之后就不打算在这个领域继续干下去了,我当时的回答是,“这是要干一辈子的事业”。
最后,本次改版修正了原版的一些字词性谬误,也对一些犯罪心理学解析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删改。还是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对现实的犯罪心理学内容有所了解,并不悔以其为爱好,砥砺前行。
张蔚(十方迦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