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时代高校内部评价改革探索(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研究丛书)

書城自編碼: 378293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郭为禄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27068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6.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说课、片段教学100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

HK$ 60.8
《把数学画出来——小学画数学教学实践手册》
+

HK$ 83.6
《心事大侦探:初中生心理解忧杂货铺》
+

HK$ 54.0
《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万千教育)》
+

HK$ 55.4
《翻转课堂与项目式学习》
內容簡介: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新时代高校内部评价改革探索》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契机,着眼于高校内部科学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重点从“高校绩效评价改革与高校可持续发展”“教师评价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评价改革与学生全面发展”三个维度,通过理论引导、问题梳理、国内与国际实践经验的调查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 ,为高校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模型建议和理论参考。
關於作者:
郭为禄,男,1964年4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平潭,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法学教学和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高等教育法制,著有《大学运行模式再造》、《高等教育法制的结构与变迁》等;主编或参编《法学概论》、《中国法制史》等多部教材;在《行政法学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立法研究课题和决策咨询项目。
目錄
丛书序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背景
三、 研究内容
四、 文献述评
五、 研究特色
第一章 科学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理论支撑
第二节 教育评价理论与教育评价改革
第三节 教育评价政策与教育评价改革
第二章 教师评价的问题反思与改革探索
第一节 教师评价的问题反思
第二节 教师评价改革的国内探索
第三节 教师评价改革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教师评价改革的典型案例
第三章 学生评价的问题反思与改革探索
第一节 学生评价的问题反思
第二节 学生评价改革的国内探索
第三节 学生评价改革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学生评价改革的典型案例
第四章 院系绩效评价的问题反思与改革探索
第一节 院系绩效评价的问题反思
第二节 院系绩效评价改革的国内探索
第三节 院系绩效评价改革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院系绩效评价改革的典型案例
第五章 高校内部评价改革深化之路
第一节 高校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第二节 改进教师评价 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第三节 改进学生评价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四节 改进院系绩效评价 为学校发展蓄势赋能
附录 华东政法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纪实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丛书序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一流国家必然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和人力人才资源作为坚强保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格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引导全国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校经验,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对高校办学的评价受到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学位点数等数量因素的较大影响,导致大学之间比拼“大”而非“学”,高职院校升格普通本科、学院升格大学、综合性大学“扎堆”建医学院等冲动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同质化办学和“千校一面”现象,造成有限办学资源稀释和浪费。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
在此背景下,上海将高校分类评价改革作为建设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区重中之重,2014年起把制度化构建和实施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作为重点任务,着力为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改革先行探路,促进全市高校由“一列纵队”向“多列纵队”分类发展,在各自领域和类型中特色办学、争创一流。经过多年实践,上海高校分类管理评价模式已初步形成,成为推动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座,主要做法有:
一是创新“规划入法”,实现分类评价法制化。用好专家学者和各方力量,构建了分类评价制度框架。在横向上,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情况,把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个类型;在纵向上,按照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把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个类别,纵横交错形成了“十二宫格”分类格局。2015年出台《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以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思路规划和布局上海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践了“规划入法”理念,2018年施行全国首部地方性高等教育促进法规——《上海市高等教育促进条例》,相关法条明确:上海“根据人才培养主体功能、承担科学研究类型以及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等情况,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引导高等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人才”。同年,依据该法规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高校分类管理评价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分类管理理念融入高等教育管理各环节。遵循“政府政策引导、高校自主选择、社会参与评估”原则,由全市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从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个类别中自主选择相应发展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目标定位、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
二是实施分类评价,引导全市高校各安其位。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分类制定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类高校评价指标,突出“中国特色”,聚焦高校落实“五大功能”,兼顾“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学科专业发展特点,确定了办学方向与管理水平、办学条件与资源、办学质量与水平、办学声誉与特色、高校自评等五方面考查内容。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共性评价和特色评价相结合,引导高校立足自身定位和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绩效。2018年启动首次测评起,每年都对测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并“地毯式”征求各方对指标体系的优化完善意见和建议,在取得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对相关指标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同时,对标教育 部等国家部委有关高校评价的新要求、新做法,及时调整更新评价指标和内容,促进了互动兼容和导向一致。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建立了从评价动员到结果使用一整套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实现了评价程序的全闭环和过程的全开放。同时,实行多元评价,组织政府部门负责人、高校管理者、专家学者、社会第三方等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探索线上评价、线下集中评价、实地督导、高校互评等多种评价相融合的形式。分类评价结果出来后,对全市高校进行集中反馈,使各高校清晰明确自身在相应纵队中的位置以及存在的主要差距。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与分类评价结果直接挂钩的操作方案,逐步把分类评价结果作为政府经费投入、基建规划、招生计划、人事编制、学科评审等教育资源分配管理,以及高校党政负责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实现高校“类型不同、要求不同、评价不同、支持不同”。目前,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结果已与高校下一年度教师绩效总额增量直接挂钩、与高校下一年度内涵建设经常性经费投入额度直接挂钩、与高校班子成员当年度绩效额度和收入水平直接挂钩,提升了针对高校办学质量评估的针对性和政策调控的精准度。
从实施效果看,在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牵引下,“各安其位、各展所长、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已成为全市高校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全市高等教育发展生态正加快优化。全市高校都已把类型标准融入学校的制度设计和日常办学中,盲目追求综合型、研究性大学的现象已基本杜绝。一些“小而精”的高校因“一招鲜”“特色化”而在分类评价体系内表现优异,促使“壮士断腕”收缩规模、集中精力做强做特做优,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选择。通过分类评价,激发了传统强校的忧患意识、进步学校的自信和落后学校的赶超决心,同类高校间“比学赶超”氛围日益浓厚。另一方面,高校内部治理能力正加快提升。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着力引导学校增强治理能力,设置负面清单观测点,倒逼高校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增强底线保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分类评价,不少高校强化了数据管理、建立了自评系统,绝大部分学校都把分类评价指标要求与学校规划指标、年度考核、院系评价紧密结合,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
同时,通过分类评价实践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深入思考和推进完善的工作,包括:如何在推进评价“破五唯”的同时,以公平、客观、全景、有效的方式把高校发展质量、实质贡献测量出来;如何在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提供有力引导;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分类评价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有效提升评价信度效度;如何强化结果使用,倒逼高校分类办学、特色发展;等等。
下一步,上海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优化完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一是进一步树牢评价的正确导向。在坚决落实评价“破五唯”的同时,探索教师、论文、奖项、项目等评价难点的新路径。把立德树人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引导高校加强改进党的领导和思政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引导高校服务国家地方重大战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攻关“卡脖子”技术和社会服务能级。设立更多基于学科专业特色的观测点,把高校特色显出来、评出来、推出来。二是进一步增强评价的权威实效。拓宽结果使用范围,通过软挂钩与硬挂钩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将评价结果更多运用于招生计划、人事编制、重大专项投入等领域;区分评价和监测不同功能,改革年度评价机制,探索周期性评价和日常监测有机结合的考查制度;加强数据共享共用,以分类评价为基础推进上海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衔接整合;通过开展专项督导评价,督促引导高校健全自我评价机制。三是进一步增强评价的平台功能。着力把上海高校评价打造成政府、高校、学界、社会高度互动服务平台,凝聚学界研究力量,攻克评价改革难题,产出一批研究成果;统筹利用更多社会资源,深化与第三方合作,加强先进评价技术应用,发挥分类评价在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五大功能”中的关键导向作用。
开展高校分类评价是一项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确保评价的科学有效和持续深入,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改革视野和长期的实践探索。上海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立足新起点,策划出版了“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研究丛书”,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实务人员,总结分类评价改革经验,探索分类评价优化路径,既有实践意义也有学术价值,一定会为高校分类评价工作的持续深化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衷心期待全国同行多参与、多研究、多提宝贵意见,共同为促进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办学出谋划策,共同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做出贡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22年7月19日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需要。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关键抓手。
同时,教育评价改革又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被喻为教育综合改革“关键一役”和“最硬一仗”。教育评价改革之“难”,不仅在于其涉及多重因素、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在于凡评价均是基于不同的理念追求、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基础和传统,不仅永远无法形成统一的模板和范式,还可能永远没有尽头,永远“在路上”。如何用好评价的指挥棒,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是每一所大学都在研究和探索,且将持续研究和探索下去的问题和领域。大学的可贵和可爱就在于不断批判和创新,追求科学真理,追求人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永远有着向上向善向好向高远的精神,持续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理论与实践难题。为了更好呵护大学精神,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必须不断改进完善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可以说,高校内部评价改革问题是其他体制机制问题解决的前提,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系统化建设的核心。
华东政法大学选择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广大师生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过程中形成的高度共识,是落实教育 部和上海市政府工作部署的工作举措,是广大师生对提高办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建设一流政法大学的迫切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伴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华政走过了近70个春秋。回望历史,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一个缩影,几代华政人接续奋斗,成就了“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的美誉,但几十年间“两落三起”的曲折历史也难免给人带来深刻的伤痛。观照时代、面向未来,如何适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如何适应“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和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需要,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和社会治理人才,是学校必须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以教育评价作为突破口,把学校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总结学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深刻分析体制机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努力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机制,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出特色更加鲜明、质量更加优异的政法大学。
内部评价改革的探索是学校“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但从真正意义上讲,也只是起了步、开个头,是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学校几年来的改革探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高校内外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呼声,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国内外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校评价探索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几年来的改革探索,亦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反思的过程,几代华政人接续探索,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第一,以学生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优秀传统,使我们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和“大学的理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引导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发挥学院、学术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甚至是如何解决单一维度评价、一级管理的长期惯性问题等,均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当然,上述问题带来的改革任务是立足学校自身的,有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则是个性化的,我们的体会也只是一家之言。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把这些体会和认识整理、分享出来,不怕献丑,一方面是想就“还在路上”的华政乃至其他高校的改革做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另一方面也想为“还在路上”的上海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一点心得和不能称之为“经验”的经验。
作为阶段性的成果,本书肯定存在诸多问题,欢迎同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学校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勇于接受各方面的批评意见,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我们敢于奉献自己的点滴心得,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善于提供教育评价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是为序。
郭为禄
2021年12月24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