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微生物学(王明道)(第二版)

書城自編碼: 37855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王明道、邱立友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09782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性别经济学
《 性别经济学 》

售價:HK$ 71.3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12.7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售價:HK$ 86.3
探索清陵五十年
《 探索清陵五十年 》

售價:HK$ 1012.0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售價:HK$ 101.2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售價:HK$ 101.2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售價:HK$ 90.9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72.6
《公司理财(原书第11版)》
+

HK$ 114.6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本科预防)》
+

HK$ 64.8
《综合英语教程 学生用书5(第四版)》
+

HK$ 52.2
《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
+

HK$ 91.8
《艺术学概论(第5版)》
+

HK$ 61.2
《声乐普修教程(4)(NMYY)》
內容簡介: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本教材是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细胞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发育、生态环境、分类进化,以及微生物在农业、工业、医药、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等。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教材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精简内容,尽可能减少与其他课程如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的内容重复,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理论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本教材可用作高等学校生物类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微生物领域的科研、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關於作者:
王明道,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主要承担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的微生物学课程,还有食品科学学院的食品微生物学,植保学院的农业微生物学等课程教学工作。科研主要进行酶工程及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发表微生物方面的相关研究论文30多篇。
目錄
第一章 绪论 001
一、什么是微生物 001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002
三、微生物学的范畴 004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004
五、微生物的特点 009
六、微生物与我们 012
本章小结 014
思考题 014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016
第一节 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016
一、细胞的形态、排列和大小 017
二、细胞的构造 019
三、细菌的繁殖 039
四、细菌的群体形态 041
五、细菌与疾病 042
第二节 放线菌 043
一、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044
二、放线菌的繁殖 046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046
第三节 蓝细菌 047
一、蓝细菌的形态结构 047
二、蓝细菌的繁殖 049
第四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049
一、支原体 049
二、立克次氏体 050
三、衣原体 051
四、螺旋体 052
五、黏细菌 053
第五节 古菌 053
一、古菌的细胞结构 054
二、古菌的主要类群 055
三、古菌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征比较 059
本章小结 060
思考题 060
参考文献 061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062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062
一、真菌的细胞构造 063
二、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066
第二节 酵母菌 067
一、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 068
二、酵母菌的细胞构造 069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070
第三节 霉菌 078
一、霉菌的菌丝 079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 082
三、霉菌的菌落特征 084
四、常见的霉菌 085
第四节 蕈菌 092
一、菌体结构 092
二、形态特征 093
第五节 黏菌 094
一、概述 094
二、黏菌的生活史 094
三、黏菌的形态特征 095
四、黏菌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种类 095
本章小结 096
思考题 097
参考文献 097

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 098
第一节 病毒 099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099
二、病毒的分类 109
三、细菌的病毒——噬菌体 109
四、植物病毒 120
五、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120
六、昆虫病毒 126
第二节 亚病毒 127
一、类病毒 127
二、拟病毒 128
三、朊病毒 130
四、研究进展 131
本章小结 133
思考题 133
参考文献 134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135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所需营养物质 136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36
二、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137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40
第二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143
一、吞噬作用 144
二、渗透吸收作用 144
第三节 培养基 146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46
二、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 148
本章小结 152
思考题 152
参考文献 152

第六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53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53
一、ATP的结构 154
二、ATP产生方式 154
三、生物氧化 167
四、能量利用和贮存 170
第二节 分解代谢 171
一、葡萄糖的分解及丙酮酸的生成 172
二、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 175
三、其他有机物的分解 182
第三节 合成代谢 186
一、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186
二、生物固氮 190
三、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194
四、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197
本章小结 201
思考题 201
参考文献 202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203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和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204
一、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204
二、纯培养的定义及分离方法 208
第二节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210
一、营养物质 210
二、温度 210
三、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 213
四、氢离子浓度(pH) 215
五、水分和渗透压 217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长 218
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218
二、细菌的群体生长 220
三、丝状真菌的群体生长 223
四、细菌的二次生长、同步生长 225
五、细菌的连续培养和高密度培养 227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229
一、好氧培养方法 230
二、厌氧菌的培养 232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235
一、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 235
二、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 241
本章小结 249
思考题 250
参考文献 250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251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52
一、3个经典实验 252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255
三、DNA的结构 257
四、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59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266
一、基因突变 266
二、突变与育种 273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281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282
二、真菌的基因重组 290
第四节 重组DNA技术 294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294
二、重组体的筛选 295
三、DNA的人工合成和扩增 296
四、基因的定位诱变 297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298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298
二、菌种的保藏 300
本章小结 301
思考题 303
参考文献 303

第九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304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304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304
二、微生物的命名 305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307
一、形态特征 307
二、生理生化反应 308
三、血清学反应 309
四、噬菌体分型 309
五、细胞化学成分组成 310
六、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310
七、各种分类方法联合应用 313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系统介绍 316
一、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 316
二、安·贝氏真菌学词典 318
本章小结 319
思考题 319
参考文献 320

第十章 微生物生态 321
第一节 生态、微生物生态与生态文明建设 321
一、生态文明建设 321
二、生态 321
三、微生物生态 322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23
一、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内容 323
二、微生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325
三、微生物与高等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331
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38
一、土壤微生物 338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40
本章小结 346
思考题 346
参考文献 346

第十一章 传染与免疫 348
第一节 传染 349
一、微生物侵染宿主 349
二、微生物的病原特性 350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353
一、表皮和屏障结构 354
二、嗜菌作用 354
三、炎症反应 355
四、抗菌物质 355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356
一、抗原和抗体 357
二、细胞介导的免疫 363
三、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365
本章小结 368
思考题 369
参考文献 370

第十二章 应用微生物 371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 371
一、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及食品保藏 372
二、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 379
第二节 工业发酵微生物 385
一、发酵技术 385
二、主要发酵工业产品 390
第三节 农业微生物 395
一、微生物肥料 396
二、微生物农药 400
三、微生物饲料 402
四、食用菌 404
第四节 微生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407
一、生理活性物质 407
二、微生物与能源开发 409
三、微生物冶金 411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412
本章小结 413
思考题 414
参考文献 414

第十三章 微生物学基本实验 417
实验1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417
一、器材和用品 417
二、方法和步骤 417
三、作业 418
实验2 显微镜的使用 418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419
二、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 423
三、相差显微镜的使用 425
实验3 常用细菌染色法与形态观察 427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 427
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428
实验4 细菌的特殊染色法 430
一、细菌芽孢的染色 430
二、细菌荚膜的染色 431
三、细菌鞭毛的染色 432
四、微生物的细胞核染色 434
五、微生物细胞壁的染色 436
实验5 蓝细菌形态的观察 436
一、器材和用品 436
二、方法和步骤 437
实验6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437
一、器材和用品 437
二、方法和步骤 437
三、注意事项 438
四、作业 438
实验7 真菌形态的观察 438
一、霉菌的制片与观察 438
二、霉菌接合孢子的培养与观察 440
三、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 440
实验8 病毒形态的观察 441
一、昆虫病毒多角体的染色观察 441
二、噬菌斑的培养和观察 442
实验9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测定 444
一、器材和用品 444
二、方法和步骤 444
三、作业 445
实验10 培养基制备 446
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446
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446
三、高氏1号培养基的制备 447
实验11 灭菌与消毒 451
一、加热灭菌 452
二、紫外线杀菌 457
三、化学药剂杀菌或抑菌 457
四、过滤除菌 458
实验12 微生物接种技术 460
一、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460
二、接种方法 461
三、作业 464
实验13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64
一、营养元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64
二、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65
三、氢离子浓度(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66
四、紫外线对微生物的作用 467
五、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468
实验14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470
一、器材和用品 470
二、方法和步骤 470
三、作业 472
实验15 微生物的计数 473
一、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73
二、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涂片染色计数(4cm2计数法) 474
三、稀释平板计数法 475
实验16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477
一、器材和用品 477
二、方法和步骤 477
三、作业 478
实验17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化反应试验 478
一、器材和用品 478
二、方法和步骤 479
实验18 微生物诱变育种 480
一、杀菌曲线的制作 480
二、化学诱变大肠杆菌筛选营养缺陷型 482
三、紫外线诱变大肠杆菌筛选营养缺陷型 484
四、酵母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485
实验19 菌种的鉴定 487
一、细菌鉴定实例——芽孢杆菌属的鉴定 488
二、真菌鉴定实例——毛霉科常见种的鉴定 491
实验20 菌种的保藏 493
一、器材和用品 494
二、方法和步骤 494
三、作业 495

第十四章 微生物学应用实验 496
实验21 食品中细菌总数测定 496
一、器材和用品 496
二、方法和步骤 496
三、作业 498
实验22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 498
一、器材和用品 498
二、方法和步骤 499
三、作业 502
实验23 动物食品中蛋白质分解菌的检查与计数 503
一、器材和用品 504
二、方法和步骤 504
三、作业 504
实验24 食品中淀粉分解菌的检查 505
一、器材和用品 505
二、方法和步骤 505
三、作业 505
实验25 酸乳的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 506
一、器材和用品 506
二、方法和步骤 506
三、作业 508
实验26 食醋的酿制及醋酸菌的分离 508
一、器材和用品 508
二、方法和步骤 509
三、作业 509
实验27 微生物的酒精发酵 509
一、器材和用品 510
二、方法和步骤 510
三、作业 511
实验28 甜米酒的制作 511
一、器材和用品 511
二、方法和步骤 511
三、作业 512
实验29 泡菜的制作 512
一、器材和用品 512
二、方法和步骤 513
三、作业 514
实验30 酱油酿造 514
一、器材与用品 514
二、方法与步骤 515
三、作业 515
实验31 微生物对果胶质的分解 516
一、器材和用品 516
二、方法和步骤 516
三、作业 516
实验32 糖化酶活力的测定 517
一、器材和用品 517
二、方法和步骤 518
三、作业 519
实验33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519
一、器材和用品 519
二、方法和步骤 520
三、作业 522
实验34 微生物的耐盐性试验 522
一、器材和用品 522
二、方法和步骤 523
三、作业 523
实验35 微生物的耐糖性试验 523
一、器材和用品 523
二、方法和步骤 523
三、作业 524
实验36 微生物D值的测定 524
一、器材和用品 524
二、方法和步骤 524
三、作业 525
实验37 水分活性试验 525
一、器材和用品 525
二、方法和步骤 525
三、作业 526
实验38 微生物致死温度的测定 527
一、器材和用品 527
二、方法和步骤 527
三、作业 527
实验39 废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527
一、器材和用品 528
二、方法和步骤 528
三、作业 529
实验40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529
一、器材和用品 529
二、方法和步骤 530
三、作业 531
实验41 废水中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531
一、试剂和用品 531
二、实验步骤 532
三、结果计算 532
四、作业 533
实验4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533
一、试剂和用品 533
二、实验步骤 534
三、结果计算 535
四、注意事项 535
五、作业 536
实验43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536
一、试剂和用品 536
二、实验原理与步骤 537
三、结果计算 537
四、作业 537
实验44 土壤中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538
一、试剂和用品 538
二、实验步骤 538
三、结果计算 539
四、作业 539
实验45 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测定 539
一、试剂和用品 540
二、方法和步骤 540
三、注意事项 541
四、结果计算 541
五、作业 541
实验46 土壤中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541
一、试剂和用品 542
二、方法和步骤 542
三、结果计算 542
四、注意事项 543
五、作业 543
实验47 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543
一、试剂和用品 543
二、实验步骤 544
三、结果计算 545
四、作业 545
內容試閱
微生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种类最多、活性最强的群体,与其他生物关系极其密切。动植物要依赖微生物进行食物和营养的消化、吸收和供应。与动植物相比,微生物种类多,能够适应多种环境条件,能够利用多种物质,包括动植物不能利用的N2、人和动物不能利用的CO2,以及几乎所有的有机废弃物,其生长繁殖快,合成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各种酶等的能力比动物、植物高上百倍。
微生物因其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农业上,在依靠水土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将接近或达到承载能力临界状态的当今,新的出路将是“白色农业”或“微生物农业”,即利用微生物资源,创建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还可用微生物生产食品如食用菌、单细胞蛋白,用微生物生产肥料如菌肥、沼肥,用微生物生产生物农药,用微生物生产能源如秸秆乙醇、沼气等。另外,微生物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可生产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发酵食品、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及抗体产品等,从多领域造福人类。然而,有少数微生物是病原,时刻威胁着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存,正如恩师喻子牛教授所说“最微小的生命,最悠久的历史,最巨大的贡献,最猖獗的危害”。因此,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对高等院校生物类各专业如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以及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如农学、植保、园艺等,工程类专业如食品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是这些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同时,微生物学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微生物由于简单而又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成为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近年来,微生物在遗传学、生理学、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发酵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突破和进步,深刻影响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因此,在微生物学教科书中能够及时反映这些最新成就,让初学者在学习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使他们从更高、更新的角度来认识微生物的本质和规律,激发其强烈、持久的学习、探索微生物的兴趣和发自心灵深处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书在各章的开首和文中均用信息框形式,以简短、有趣的语言介绍与正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关的逸闻趣事、最新科研动态及微生物在科研、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
本书的付梓问世,仰赖各位编者和出版社友仁的学识和辛勤劳动。感谢参加第一版及本版教材编写的所有老师。参加本版编写的老师有:邱立友教授、吴小平教授、宋安东教授(第一章),文晴博士、胡延如博士(第二章),王旭博士(第三章),张继冉(第四章),王明道博士(第五章,第七章,实验14~20),林晖博士、李娜博士(第六章),戚元成博士(第八章,实验9~13),李亚楠博士(第九章),李自刚博士(第十章,实验21~40),毛国涛博士(第十一章),刘新育博士(第十二章,实验1~8),谢久凤实验师(实验41~47)。宋安东、李自刚、戚元成和刘新育对初稿进行了审读,全书由王明道和邱立友统稿。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同仁的著作和论文,在此深表谢意。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邱立友   
2021年11月于郑州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