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中医治未病以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等为基本指导思想,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未病的成因、特点、含义、趋向,运用方药、针推、情志、运动、饮食等方法和技术,从而阻断发病趋势,防止疾病发生。
作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经验丰富,遵循《黄帝内经》防病养生原则,介绍治未病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并且介绍了疾病先兆。先兆是疾病预测的前兆,先兆证就是疾病的早期信号,掌握先兆证的规律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內容簡介: |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提出的防病养生方法,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结合自己40多年的临床实践,讲述了“未病”中的先兆疾病的基本内容、理论基础、临床表现、鉴别手段等,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在临床中发现心、肝、脾、肺、肾系疾病和其他临床常见病的先兆。
|
關於作者: |
曾宪进 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专业,从事临床医学工作40多年。曾承担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完成结题5项,获奖4项。其中,“乙肝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荣获2001年清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内科临床实践教学的研究”荣获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自血光量子辐射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荣获2004年清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复方麝香注射液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荣获2007年清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主持编写书籍《联想中医》《中国男科秘方大全》,在国内公开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13篇。
擅长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诊治各种疑难病症,如慢性肝炎、心脑血管病变、慢性肾病、胃病、咳嗽、小儿疳积、不孕不育、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
目錄:
|
第一章 中医治未病
第一节 治未病的历史典故
第二节 治未病的方法
第二章 先兆疾病
第一节 先兆疾病预测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先兆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先兆疾病的特点
第四节 先兆疾病的预测规律
第五节 先兆疾病的表现形式
第六节 如何发现隐匿潜病
第三章 心系病先兆
第一节 真心痛先兆
第二节 怔忡、心悸先兆
第三节 胎心病先兆
第四节 肝心病先兆
第五节 脉律失常先兆
第六节 胸痹先兆
第七节 心痹先兆
第四章 肝系病先兆
第一节 眩晕先兆
第二节 高血压先兆
第三节 中风先兆
第四节 黄疸先兆
第五章 脾系病先兆
第一节 痰饮先兆
第二节 消渴病先兆
第三节 腹泻先兆
第六章 肺系病先兆
第一节 哮病、喘证先兆
第二节 肺胀先兆
第三节 肺痿先兆
第四节 肺痨先兆
第七章 肾系病先兆
第一节 水肿病先兆
第二节 关格先兆
第三节 癃闭先兆
第四节 肾炎先兆
第五节 肾盂肾炎先兆
第八章 流产先兆
第一节 肾虚流产先兆证型
第二节 血热流产先兆证型
第三节 宫寒流产先兆证型
第四节 血瘀流产先兆证型
第五节 气血虚弱流产先兆证型
第九章 子痫先兆
第一节 阳虚型子痫先兆潜证
第二节 阴虚型子痫先兆潜证
第三节 风痰型子痫先兆潜证
第四节 血瘀型子痫先兆潜证
第十章 死胎先兆
第一节 下血先兆
第二节 瘀象先兆
第三节 恶浊先兆
第四节 腹部先兆
第五节 人中先兆
第十一章 早孕先兆
第一节 脾虚型早孕先兆
第二节 肝旺型早孕先兆
第三节 痰遏型早孕先兆
第十二章 惊风先兆
第一节 急惊风先兆
第二节 慢惊风先兆
第三节 慢脾风先兆
第四节 惊风凶兆
第十三章 疳证先兆
第一节 脾疳先兆
第二节 肺疳先兆
第三节 肾疳先兆
第四节 肝疳先兆
第五节 心疳先兆
第六节 疳证凶兆
第十四章 麻疹先兆
第一节 麻疹早期先兆
第二节 麻疹逆证险兆
第十五章 衰老的探讨
第一节 中医对衰老的认识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第三节 衰老的先兆
第四节 如何抗衰老
附录1 中医治未病领证经验
附录2 中医常用养生法
|
內容試閱:
|
一、《周易》与治未病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可以说更是《周易》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之一。
《周易》的阴阳学说构建了中医治未病的根基,阴阳与两者的平衡是基础,所以要把握好阴阳在人体的内部的平衡和人体与外部的平衡,没有疾病的情况下要养护正气,维持阴阳的平衡,尽量不让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被打破而发生病变;疾病发生以后要及时纠正阴阳之中偏盛的一方或者偏弱的一方,不让两者的差距被扩大,也就是不让疾病严重化。所以说,《周易》的阴阳学说是“治未病”理论的基础。《系辞传》说:“生生之谓易”,《周易》的“易”字便表示变易、变化的意思。《周易》认为,世界万物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不能穷尽,永无终止。阴阳的冲突就是变化的原因,阴阳两种势力的消长,正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表现。《周易?系辞传下》中说:“日往则月来,月来则日往,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寒来则暑往,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万事万物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系辞传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变化的过程是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也就是《周易》坤卦所说的:“履霜,坚冰至”。《文言》对此解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只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事物的变化是渐变到突变的过程,疾病也是一样。《周易》的变化观认为阴阳的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限度时,阴阳之间还会相互转化。《泰?九三》说:“无往不复”。这里的“往”、“复”正是阴阳的相互转化之意。《系辞传》又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就表示一定的条件。阴阳转化后,事物的发展将达到“通”的状态,就是指可以经过人为的控制,使之向着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中医学很重视阴阳的转化,如《灵枢?论疾珍尺篇》所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化。”这里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表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万物这样,疾病亦如此,寒症若未得及时治疗则可转化为热症,反之热症亦可转化为寒症。《伤寒论》中也有许多由阳变阴、由阴入阳的症候。《医易义》中说:“以变化言之,则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所以,在疾病发生后要及时有效治疗,以防疾病性质发生变化,致使其病变后难以把握和治疗。
《周易》认为,阴阳是变化的,万物是变化的,变化是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变化还是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医受这样的变化观影响,认为同一种疾病上,若不治的话就会由轻微变严重;不同的疾病之间,其性质也有可能相互转变。所以,要把握好时机,了解病情病理,及时治疗,以防疾病的加重和疾病的转化,这也就是治未病思想的“既病防变”。
《周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治未病”的主观要件“惧以始终,其要无咎”也就是“居安思危”的思想是“人道”即人世之道,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亦是一部“忧患之作”,因为世事艰辛,所以人要“知险”,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系辞下》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上面也说过,《坤卦》有言:“履霜,坚冰至。”这是在提醒人们:事物的变化既然是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居安思危”、“见微知著”。因此《周易》还有“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之语,《系辞传》又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