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編輯推薦: |
《智能法律合约——面向合约的软件开发语言、技术及应用》从软件工程角度介绍了面向合约的软件开发方法,对未来的法律化社会和数字化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智能法律合约——面向合约的软件开发语言、技术及应用》以智能法律合约为出发点,以面向合约的软件开发为主线,涵盖了智能法律合约法律化辨析、程序语言设计方法、程序编译和生成方法、基于“邀约-承诺”合约订立的程序部署方法、基于数字资产与权属交易的金融智能法律合约开发、以及基于微服务构架的合约化服务平台构建等内容。
本书作为一本介绍智能法律合约的学术专著,取材新颖、阐述严谨、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可以很好地帮助关心该学术方向的学者们了解智能法律合约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其中示例也能帮助此方向学者进行可落地示例化研究。
|
關於作者: |
朱岩,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职和服务于北京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安全、密码学、随机算法等,重点研究面向金融服务的区块链与智能法律合约理论与技术、政务大数据安全与处理等领域,并在代码法律化、零信任安全架构等方面取得创新型成果。曾先后主持或参加近2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计划、国家发改委、国家密码发展基金、北京市经信委等科研课题。目前已在国内外会议与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Google学术他引超过3000次,已申请和授权中国和美国及国际专利20余项。受聘北京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专家、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安全协议专业委员会会员等职务。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1 智能合约 1
1.1.1 智能合约概念 1
1.1.2 智能合约工程 4
1.2 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 6
1.2.1 智能合约工程软件架构 8
1.2.2 支持灵活服务应用程序开发的智能合约语言 10
1.2.3 智能合约安全部署与隐私 12
1.2.4 智能合约的可信执行 13
1.3 本书内容安排 14
1.4 小结 15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智能法律合约概念辨析 18
2.1 引言 18
2.2 智能合约概念 19
2.3 智能法律合约 20
2.3.1 智能法律合约定义及内涵 20
2.3.2 智能合约语言发展现状 21
2.3.3 智能法律合约与法律合同的关系和区别 22
2.4 智能合约的法律化探索与实践 23
2.4.1 智能合约的法律化思考 23
2.4.2 智能合约的法律化探索 26
2.5 智能合约系统架构及法律化辨析 29
2.5.1 智能合约架构描述 29
2.5.2 智能合约的区块链部署 29
2.5.3 合约代码运行 30
2.5.4 区块链所部署智能合约法律化辨析 31
2.6 智能法律合约研究进展 34
2.6.1 合约逻辑模型研究 34
2.6.2 智能法律合约语言模型研究 35
2.6.3 智能合约与监管. 37
2.7 小结 38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智能法律合约语言 42
3.1 引言 42
3.1.1 面临的挑战 43
3.1.2 解决挑战的思路. 44
3.1.3 本章组织及内容. 45
3.2 相关研究背景 46
3.2.1 区块链与智能合约 46
3.2.2 领域特定语言 46
3.2.3 Xtext 48
3.3 智能法律合约语言SPESC 语法规范 48
3.3.1 一般结构 49
3.3.2 当事人和条款 50
3.3.3 条款表达式 52
3.3.4 表达式 53
3.3.5 时间表达式 54
3.3.6 交易 56
3.4 从SPESC 中派生程序框架. 57
3.5 案例研究 59
3.5.1 案例设计 60
3.5.2 结果 62
3.5.3 RQs 的回答. 64
3.6 相关工作 66
3.7 小结 67
参考文献 67
第4章 智能法律合约编译方法 70
4.1 引言 70
4.1.1 研究动机 71
4.1.2 相关工作 71
4.1.3 本章主要工作 71
4.2 相关工作 72
4.3 系统框架 74
4.3.1 系统目标 74
4.3.2 智能合约编写框架 74
4.4 SPESC 介绍 76
4.5 竞买合约 78
4.6 SPESC 编写竞买合约 79
4.7 目标代码生成 84
4.7.1 目标语言合约框架 84
4.7.2 当事人合约的生成 84
4.7.3 主体合约生成 89
4.7.4 表达式实现 92
4.8 实验及结果 93
4.9 小结 96
参考文献 96
第5章 智能法律合约订立方法 99
5.1 引言 99
5.2 相关工作 100
5.3 预备知识 102
5.4 系统框架 103
5.4.1 系统目标 103
5.4.2 合约模板化 103
5.4.3 智能合约订立框架 104
5.5 解决方案 105
5.5.1 智能合约建立 106
5.5.2 智能合约部署 106
5.5.3 智能合约订立 108
5.5.4 智能合约存证 108
5.6 智能法律合约的订立方案 109
5.6.1 智能法律合约语言 109
5.6.2 智能法律合约中订立语法 110
5.6.3 智能法律合约示例 111
5.7 转化后智能合约订立方案 113
5.7.1 合约订立流程 113
5.7.2 智能合约中代码实现 114
5.8 合约实例 116
5.9 方案合规性辩析 . 119
5.10 小结 121
参考文献 . 121
第6章 合约化资产与权属交易 124
6.1 引言 124
6.1.1 研究现状 126
6.1.2 研究目标 127
6.2 面向资产的TA-SPESC 设计 128
6.2.1 一般结构 128
6.2.2 TA-SPESC 模型及其形式化定义 129
6.2.3 TA-SPESC 模型中的资产分类 131
6.2.4 TA-SPESC 模型中的权利分类 132
6.2.5 TA-SPESC 模型中的资产定义 133
6.2.6 TA-SPESC 模型中的资产交易 136
6.3 房屋租赁合约 138
6.3.1 个人房屋租赁智能合约案例 139
6.3.2 TA-SPESC 编写个人房屋租赁合约 139
6.3.3 资产模型向Solidity 的半自动生成 144
6.3.4 代码生成示例 148
6.4 个人房屋租赁合约的部署运行 150
6.4.1 编译环境 150
6.4.2 合约测试 150
6.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1
6.5 小结 153
参考文献 . 153
第7章 现用现付的智能服务合约 155
7.1 引言 155
7.1.1 研究动机 155
7.1.2 研究路线 156
7.2 相关工作 157
7.3 系统框架 158
7.3.1 系统目标 158
7.3.2 系统架构 159
7.3.3 系统实体关系 159
7.4 服务注册与发布 . 160
7.4.1 合约当事人声明 161
7.4.2 服务注册交互与状态转移 162
7.4.3 服务接口合约化 165
7.4.4 服务注册发布合约条款. 165
7.5 服务发现与消费 . 166
7.5.1 服务发现 166
7.5.2 服务发现合约条款 167
7.5.3 服务消费的请求绑定 168
7.5.4 服务消费自定义合约条款 168
7.5.5 合约化服务的法律角度思考 170
7.6 基于智能合约的天气服务案例研究 170
7.6.1 合约描述 170
7.6.2 合约化天气预报服务流程 171
7.7 实验 172
7.7.1 实验方案 172
7.7.2 实验验证 173
7.8 小结 174
参考文献 . 175
第8章 智能法律合约语言 177
8.1 引言 177
8.2 符号和关键词 178
8.2.1 符号 178
8.2.2 关键词. 178
8.3 表示形式 179
8.4 构成要素 180
8.5 要素的表述 181
8.5.1 合约框架 181
8.5.2 合约名称 181
8.5.3 当事人描述 182
8.5.4 标的 182
8.5.5 合约条款 183
8.5.6 权利和义务 185
8.5.7 资产操作 186
8.5.8 表达式符号 187
8.5.9 时间表示 188
8.5.10 附加信息 189
8.5.11 合约订立 190
8.6 智能法律合约及智能合约示例 191
8.6.1 智能法律合约示例1 191
8.6.2 智能法律合约示例2 193
8.6.3 智能合约示例 197
参考文献 . 200
第9章 合同文本置标语言 201
9.1 引言 201
9.2 缩略语 202
9.3 符号和关键词 202
9.3.1 标注符号 202
9.3.2 关键词. 203
9.4 拼写规则 204
9.5 CTML 置标体系 204
9.5.1 原则 204
9.5.2 CTML 记法 204
9.5.3 CTML 使用流程 206
9.5.4 CTML 合同类别 206
9.5.5 CTML 置标要求 207
9.6 层级标注结构 207
9.6.1 概述 207
9.6.2 法律要素标注 207
9.6.3 法律属性标注 208
9.6.4 法律成分标注 209
9.6.5 域标注. 210
9.7 要素构成 210
9.8 要素表述 212
9.8.1 合约框架 212
9.8.2 合同标题 212
9.8.3 当事人. 213
9.8.4 标的 214
9.8.5 合约条款 216
9.8.6 资产操作 220
9.8.7 资产表达式 222
9.8.8 时间表达式 223
9.8.9 附加信息 227
9.8.10 合约订立 227
9.9 法律文本合同及标注后CTML 合同示例 229
9.9.1 法律文本合同 229
9.9.2 标注后CTML 合同 230
9.10 EMD 的交互数据属性与示例 233
9.10.1 EMD 的交互数据属性 233
9.10.2 EMD 示例 234
9.11 CTML 到SLCL 转化关系表 234
参考文献 241
附录书中使用的术语及定义 . 242
|
內容試閱:
|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传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特别在数字金融领域,智能合约提供了一种以程序代码形式表示和履行契约的新技术,它不仅可以支持便捷、安全、高效的网络贸易,而且通过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多方共识的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为构建透明开放、无须许可且具有高互操作性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交易所、债务债券市场、衍生品交易市场等)提供了可能,使得智能合约成为当前互联网经济、网络金融、数字货币等研究中的热门方向。
然而,从计算机技术上看,当前的智能合约依然只是一种表达契约的程序代码,无论在表达形式上还是在履行方式和缔约方式上,它都与我国现有法律中规定的合同具有显著的区别,尚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这就极大限制了智能合约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实现程序代码的法律化”、如何“设计和开发法律化应用程序”成为必须解决的学术问题。
作为一种有益探索,智能法律合约的概念近年来被提出。在本质上,智能法律合约(smart legal contract)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特殊智能合约,兼具可编程性、自动执行、有效监管、法律化等特征;同时,智能法律合约也是一种贯穿现实世界法律合同与数字世界程序代码之间的桥梁。以此概念为基础,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智能法律合约逐渐演化为一种面向合约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涵盖了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行、维护等诸多方面,也涉及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法律、金融、社会治理等诸多研究领域,使面向合约编程(COP)逐渐发展成为与面向过程编程(POP)、面向对象编程(OOP)相似的新型软件开发体系,对于推动软件工程和计算法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推动智能法律合约研究和实践对于促进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强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表现。智能法律合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软件基础构架,具有法律化、分布式、自动执行、存证可溯源、动态实时在线等特征,对于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重构信息产业体系有着突出的表现。特别是通过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结合,构造符合我国特色的智能法律合约体系,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深入研究和探索基于区块链的智能法律合约技术,也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区块链在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
鉴于此,本书作者在多年致力于区块链和智能法律合约研究的基础上,于2020年启动了本书撰写的策划工作。在内容上,本书以智能法律合约为出发点,以面向合约的软件开发为主线,涵盖了智能法律合约法律化辨析、程序语言设计方法、程序编译和生成方法、基于“要约--承诺”合约订立的程序部署方法、基于数字资产与权属交易的金融智能法律合约开发以及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合约化服务平台构建等内容。此外,本书研究内容也得到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金号61170264、61472032、61628201、61972032)和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402702)的有力支撑,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由北京科技大学朱岩教授和其研究生王迪撰写。同时,本书的撰写凝聚了多位致力于智能法律合约研究学者的智慧:北京科技大学的何啸老师作为技术骨干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技术支撑,秦博涵、宋伟静、郭倩、王晟典、范雨晴、林鸿杰、殷红建等同学也参与了本书技术方案的研究,陈娥、李莉、林映春等老师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帮助。中国电子学会李冀宁和孙贻滋等专家对《区块链智能合约形式化表达》和《区块链智能合约合同文本置标语言》团体标准的编制和本书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刘国伟处长、北京市互联网法院伊然法官、美国密西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Di Ma教授、荷兰台夫特理工大学Kaitai Liang助理教授等专家也对本书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指导。此外,本书也得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Stephen S. Yau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杨永田教授、山东大学徐秋亮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凯教授、德恒律师所张韬律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于汝云博士、阳帅、秦博涵、宋伟静、王晟典、郭倩、欧阳欢、范雨晴、林鸿杰、陈娥、郭光来、陆海、朱康希等研究生参与了本书的校对工作。特别是整个写作团队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各种困难,团结协作,体现了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在这里向他们及本书所列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以及为本书的出版给予热心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本书成果已申请中国和国际专利(含美国国家阶段申请)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本书可供相关学者、计算机技术人员、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的开发者阅读参考;同时,本书对律师、司法人员等法律界人士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本书也可作为本科院校计算机、金融、信息安全、法律等相关专业课程参考用书。希望广大同仁和师生们在使用该书过程中能给作者以指导,推动智能法律合约的研究与发展,促进智能法律合约相关人才培养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卓越人才。
朱岩、 王迪
2021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