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內容簡介: |
黄剑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文史两栖,勤于笔耕,尤其对三星堆、古蜀文明有着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已出版著述《三星堆》《天门》《古蜀的辉煌》《丝路上的文明古国》《古蜀金沙》《文宗在蜀》《古老的清玩:金石碑刻》《〈华阳国志〉故事新解》《从三星堆到金沙》《探寻古蜀国》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发表评论与文史类文章数百篇。有些著述已被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著有长篇小说《悲欢》及“古蜀传奇”三部曲《梦回古蜀》《金沙传奇》《五丁悲歌》等多部作品。
|
關於作者: |
黄剑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文史两栖,勤于笔耕,尤其对三星堆、古蜀文明有着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已出版著述《三星堆》《天门》《古蜀的辉煌》《丝路上的文明古国》《古蜀金沙》《文宗在蜀》《古老的清玩:金石碑刻》《〈华阳国志〉故事新解》《从三星堆到金沙》《探寻古蜀国》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发表评论与文史类文章数百篇。有些著述已被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著有长篇小说《悲欢》及“古蜀传奇”三部曲《梦回古蜀》《金沙传奇》《五丁悲歌》等多部作品。
|
目錄:
|
第一章 早年经历
诞生之地
古蜀背景
汉代文运
出仕成汉
第二章 发愤著书
桓温伐蜀
李势降晋
迁居金陵
潜心著述
第三章 开山之作
华阳由来
为蜀立言
秦并巴蜀
巴国故事
汉中之地
南中诸郡
第四章 记录历史
两汉之末
三国蜀汉
李特起义
成汉兴衰
第五章 乡贤立传
崇敬先贤
彰显后贤
地方名人
传承效应
第六章 志书丰碑
版本流传
资料珍贵
案头必备
影响深远
参考书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常璩是东晋时期一位重要历史学者,是四川历史文化名人。
常璩出生于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州),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曾在李氏成汉政权中担任散骑常侍,入晋后任参军,迁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常璩在仕途上并不顺畅,只做了小小的史官,在江东更是长期赋闲。但他绝非庸碌之辈,并不追求那种过眼烟云式的浮华与名利,而是潜下心来撰写了很多著作,如《华阳国志》等。《华阳国志》的问世与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地方志的开山之作。常璩生活的时代,正值西晋末与东晋初的多事之秋,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潜心学问著书立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常璩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常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终其一生都在写作,以一种天高地阔的胸襟和心态,徜徉和驰骋于笔墨之中,将他的才学都融入了他精心撰写的《华阳国志》中,使这部地方志巨著焕发出穿越时空的光彩。常璩确实是值得敬佩的。他所描述的西南山川和人文历史,是如此的生动翔实而又五彩缤
纷。有了这部广为流传的《华阳国志》,常璩的生命也就得到了升华。
《华阳国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地方志著作,对研究古代巴蜀人文历史的学者来说,更是案头必备之作。这倒不仅因为《华阳国志》是中国地方志的开山之作,具有取材广博、资料丰富和编撰精妙的特点,更主要的还在于书中对古代巴蜀历史传说、西南地理山川与郡县沿革、西南各民族以及汉晋时期西南地区的人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地理、民俗、物产、水利、交通、自然科技等都做了较为完整而详细的记述。同时,在体例上开创了将编年史、地理志、人物传相结合的先例。这些显著特点,可谓意义重大。因此也可以说,《华阳国志》并非普通的地方志,而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通史。
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古代巴蜀地区早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了城市文明的曙光,商周时期已形成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成都平原上的宝墩古城遗址、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等考古发现对此便给予了充分的揭示。但关于古蜀时代的文字记载则很少,譬如像《山海经》与《蜀王本纪》等,记述
的只是一些概况,而且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透露出较多的传说成分,所以我们对古蜀的了解常常在想象与猜测中充满了迷茫之感。常璩《华阳国志》则从地方志与地方通史的角度,以真实而系统的记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巴蜀与西南地区的历史人文地理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四川历史上有很多“文宗在蜀”式的杰出人物,如文翁、司马相如、严君平、扬雄、谯周、陈寿等,都很有学问,大笔如椽,著述流传,泽惠后世,而常璩亦是其中一位特别值得推崇的佼佼者。这部《常璩传》,就讲述了常璩的生平事迹,并介绍了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的重要内容。
常璩的一生,经历了动荡与流离,也饱尝了仕途的冷暖。他最终选择了发愤著书,将自己的才华和心血都倾注在了《华阳国志》之中。《华阳国志》这部经典之作的问世,反映了巴蜀与西南地区绚丽多彩的历史,也使常璩的生命与精神获得了升华。有了《华阳国志》这部大作,常璩的一生没有虚度,甚至可以称为不朽了。
目前学界关于《华阳国志》的撰写和常璩生平的可靠史料,主要就是《十六国春秋·蜀录》中所言“常璩,字道将,蜀成都人。少好学,著《华阳国志》十篇。序开辟以来,迄于李势,皆有条理云”,以及《晋书·载记》中的李势传与《晋书·桓温传》中的一些简略记载。学术界有关成果,则往往立足于推测。如任乃强先生关于常璩活动年表主要凭推测,认为常璩约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约卒于晋穆帝升平五年(361年)。今天,我们讲述常璩的故事,关于常璩生平的史料记载确实很少,所以只能简略述之。常璩毕生的精力与作为,主要是读书与写作,而《华阳国志》为他一生画上了句号。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华阳国志》表现了常璩的精神崇尚,也展示了常璩的心路历程,所以后人敬重常璩,其实都是和《华阳国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深入了解常璩和研究常璩,都离不开对《华阳国志》的解读。
《华阳国志》是常璩倾注了巨大热情的经典之作,也是名副其实的呕心沥血之作。《华阳国志》流传问世后,因其叙述的独到与资料的珍贵,便备受学者和史家的重视。范晔撰著《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都采用了《华阳国志》中的大量史料。后来崔鸿撰著《十六国春秋》,郦道元注《水经》,刘昭注《后汉书》,也都参考了《华阳国志》中有关巴蜀和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记述。历代文人的众多著述,以及学者编撰或官修的许多大型类书,采用或收录《华阳国志》的内容就更多了。这些都说明了《华阳国志》流传之广与影响之大。
唐宋以前的书籍,主要是靠抄写来传播的。《华阳国志》的流传,最初也依靠传抄。一部书的誊抄,常常要耗费很多的人工与时间,所以流传的数量相对有限。《华阳国志》起初传播于世,数量也不多,崔鸿寻求了七年都未能找到。但《华阳国志》的内容已经有了口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崔鸿千方百计要找来阅读。
关于《华阳国志》的卷数,文献记载并不一致。譬如《十六国春秋》说常璩“著《华阳国志》十篇”,《隋书·经籍志》说“《汉之书》十卷,常璩撰。《华阳国志》十二卷,常璩撰” ,《旧唐书·经籍志》说“《华阳国志》三卷,常璩撰。《蜀李书》九卷,常璩撰” ,《新唐书·艺文志》说“常璩《华阳国志》十三卷,又《汉之书》十卷,《蜀李书》九卷” ,此外还有《郡斋读书志·史部》说“《华阳国志》十二卷,晋常璩撰”,《直斋书录解题·杂史类》说“《华阳国志》二十卷,晋散骑常侍蜀郡常璩道将撰”等。唐宋以来的私人藏书目录或藏书志中对《华阳国志》版本的记录,亦有多种说法,也是可供了解和研究版本的参考材料。今天流传使用的《华阳国志》多是十卷或十二卷本,其他已少见。
关于《华阳国志》的性质归属,也有多种说法。明代以前根据其记载的内容,《隋书》《通志》把《华阳国志》归类为霸史,《旧唐书》《新唐书》视之为伪史,《宋史》归之为霸史与别史,也有将《华阳国志》归类为杂史的。现代学者多认为《华阳国志》是地方志,这是比较准确的说法,已经成为学界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