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5.8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政策工具视角切入这一治理问题,探究了不同政策工具对雾霾治理效果的影响。基于对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的梳理,将其分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CCR)、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MBR)和非正式型环境规制(IR)三类,并分别选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工业增加的比重”“各省排污费收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各省环境信访量”作为三种政策工具的替代变量,基于实证分析量化了不同政策工具的治理效果。最后,在总结发达国家空气污染治理的做法与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中国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的组合与优化路径。
|
關於作者: |
陆道平,法学博士,教授,现任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MPA中心兼职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苏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苏州市社科联常务理事、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特约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近年来,在《中国行政管理》《江海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层政府职能建设》等七部学术著作。目前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一项,教.部及省、市基金项目二十余项。荣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项。
|
目錄:
|
绪 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3
一 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全球性/4
二 环境污染的发生具有衍生性/6
三 环境污染的破坏具有严重性/7
四 空气污染引致的次生性危害/8
五 民众环保意识的日益觉醒/11
六 政府应对雾霾污染的行动不断升级/12
第二节 研究意义/15
一 理论意义/15
二 现实意义/16
第三节 文献综述/16
一 雾霾污染事实的相关研究/17
二 雾霾污染危害的相关研究/18
三 雾霾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 /20
四 以驱动因素为视角的雾霾治理研究/24
五 以政策工具为视角的雾霾治理研究/26
六 政策工具规制效果的比较研究/42
七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45
第四节 结构安排/48
第一章 我国的雾霾污染与雾霾治理/50
第一节 雾霾的概念界定与度量标准/51
一 雾霾的定义/51
二 雾霾的度量/53
三 我国雾霾监测历史/58
第二节 我国雾霾的成因及危害/58
一 我国雾霾污染成因的归纳分析/59
二 基于LMDI分解法视域下我国雾霾驱动因素分解/65
三 雾霾的主要危害/75
第三节 我国雾霾污染的空间聚集特征/78
一 数据来源/78
二 我国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布概述/79
三 基于ESDA的我国雾霾污染空间自相关分析/83
四 我国雾霾污染治理沿革及困境分析/98
第二章 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的类型分析/104
第一节 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基础/104
一 公共政策工具理论/104
二 协同治理理论/108
三 公共物品理论/109
第二节 政策工具分类的原则/110
第三节 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的分类/115
一 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117
二 市场激励型政策工具/120
三 非正式型政策工具/122
第三章 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分析/126
第一节 研究假设/126
第二节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128
一 被解释变量的界定/129
二 核心解释变量的说明/130
三 控制变量的厘清/132
四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134
五 环境规制和雾霾污染的事实描述/135
第三节 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实证检验/141
一 环境规制与PM2.5的散点分布/141
二 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水平影响的描述性统计/143
三 基准回归和结果分析/143
第四节 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水平影响的稳健性检验/146
一 稳健性检验一:替换被解释变量/146
二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153
第五节 异质性拓展分析/155
一 基于经济地理区域的回归分析/155
二 基于南北方回归的经济分析/157
三 基于行政级别的回归分析/159
四 基于到沿海距离的回归分析/162
第六节 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水平影响的内生性检验/164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167
第四章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170
第一节 研究假设/171
第二节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173
一 被解释变量的梳理/174
二 核心解释变量的界定/174
三 控制变量的确定/176
第三节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实证检验/176
一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散点分布/176
二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描述性统计/177
三 基准回归和结果分析/178
第四节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水平影响的稳健性检验/181
一 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181
二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188
第五节 异质性拓展分析:分样本回归/190
一 基于经济地理区域的回归分析/190
二 基于南北方的回归分析/192
三 基于行政级别的回归分析/195
四 基于到沿海距离的回归分析/197
第六节 内生性讨论/199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202
第五章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207
第一节 研究假设/207
第二节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210
一 被解释变量/210
二 核心解释变量/211
三 控制变量/212
第三节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影响的实证检验/212
一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散点分布/212
二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描述性统计/213
三 基准回归和结果分析/213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216
一 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216
二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223
第五节 异质性拓展分析:分样本回归/225
一 基于经济地理区域的回归分析/225
二 基于南北方的回归分析/227
三 基于行政级别的回归分析/229
四 基于到沿海距离的回归分析/231
第六节 内生性讨论/234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236
第六章 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241
第一节 研究假设/241
第二节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244
一 被解释变量的界定/245
二 核心解释变量的说明/245
三 控制变量的解释/246
第三节 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影响的实证检验/247
一 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散点分布/247
二 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描述性统计/247
三 基准回归和结果分析/248
第四节 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影响的稳健性检验/251
一 基于环境污染指数的回归分析/251
二 基于二氧化碳浓度(CO2_1)的回归分析/254
三 基于二氧化碳浓度(CO2_2)的回归分析/256
第五节 异质性拓展分析:分样本回归/258
一 基于经济地理区域的回归分析/258
二 基于南北方的回归分析/260
三 基于行政级别的回归分析/262
四 基于到沿海距离的回归分析/264
第六节 内生性讨论/267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269
第七章 发达国家空气污染治理的做法与经验教训/274
第一节 发达国家空气污染的历史与危害/274
一 美国空气污染的历史与危害/274
二 欧盟空气污染的历史与危害/276
三 日本空气污染的历史与危害/278
四 其他发达国家空气污染的历史与危害/279
第二节 发达国家空气污染治理的做法/280
一 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281
二 市场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284
三 非正式型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297
四 多种工具的组合运用/302
第三节 发达国家空气污染治理的启示/305
一 强化政府治理责任及权责归属/305
二 注重综合手段的运用/306
三 建立区域防治联动机制/307
四 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308
第八章 中国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的组合与优化路径/310
第一节 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现状分析/311
一 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现状/311
二 环境政策工具的利弊分析/316
第二节 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组合的分析/318
一 政策工具组合的含义/318
二 政策工具组合的必要性/319
三 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组合的效用分析/320
第三节 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的优化/325
一 中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26
二 中介变量的事实描述/327
三 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332
第四节 政策工具视域下我国雾霾治理的优化路径/341
一 优化雾霾治理的资源配置,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341
二 淘汰落后产能,构建技术合作机制/342
三 推动财政分权,塑造多元主体共治格局/343
第五节 本章小结/344
一 不断强化环境治理领域政府与市场的合作/345
二 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创新工具组合形式/346
三 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异质性,协调环境政策工具组合/347
结 论/348
第一节 研究结论/349
第二节 政策建议/352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354
参考文献/356
后 记/387
|
內容試閱:
|
序
生态文明建设一向是我国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战略性与导向性高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历来是困扰地方政府的“治理难题”之一。其中,大气污染是对人类生存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恶果。在人类所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中,雾霾污染的危害尤为凸显,对公路运营、铁路运营、航空运营、航运、供电系统运营和农作物生长等均有严重影响,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带来直接危害,还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生产和公民生活秩序,对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反噬效果,破坏社会的稳定。
为了解决日益恶化的雾霾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政策和法规,大幅度加强了环境管控力度,并在制度建设和政策工具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2013年以来,秉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等发展新理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的重大政策措施,包括以“国控点”“生态功能区”为代表的垂直形环境规制,以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区域协同治理”为代表的横向环境规制,以“环境督察”、环保补助等为代表的政府干预型对策,以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为试点的市场推动机制等。其中,2013年9月10日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被称为新中国“史上最严”的环境政策。该政策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重点,实施了综合治理、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区域协作等系列措施,明确了PM2.5的量化目标,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凸显了治霾效果。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经验证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共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通过政策的完善和创新来提升政策的绩效,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亟须解决的问题。
苏州科技大学陆道平教授长期专注治理研究,对雾霾治理、公共服务等问题有系统心得,该书就是道平教授多年研究成果的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