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編輯推薦: |
9位院士领衔
78位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一线科技工作者亲自撰文
110多篇文章,带你体验科学探索的真实过程, 感悟科学精神的深刻内蘊
1000多幅插图,展示科学发现细节
……
科学家讲科学,引领青少年开启创新发展之路
|
內容簡介: |
一个科学家,特别是“身经百战”的科学家,对古今科研事例,包括对自身科研经历的体验,梳理一下表达出来,就会是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很好的普及。
“科学家讲科学”共5册,汇集了当代科学家的优秀科普作品,每篇讲述一项科学知识和过程,并在正文之外加旁注和跋作为导读,着重阐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引发读者思考和探究。
|
目錄:
|
创新探索 / 1
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结合的典范——记彭桓武院士 / 吴岳良 / 3
天地奥妙 / 9
火星——地球的姐妹 / 欧阳自远 / 11
地球内部结构形成之谜 / 滕吉文 / 20
光都无法逃逸的地方——超大质量黑洞探秘 / 何子山 / 25
时间与生命 / 王谷岩 / 33
聪明的卷尾猴 / 张树义 / 39
小行星命名趣谈 / 李竞 / 45
探源究理 / 51
地球上海洋与大气的形成 / 滕吉文 / 53
通古斯大爆炸 / 侯泉林 / 58
探索无穷——物质结构与宇宙 / 王贻芳 / 64
善事之器 / 75
用数学研究生命 / 王谷岩 / 77
人类“替难者”的故事——实验动物与克隆猴 / 孙强 / 83
前瞻溯望 / 95
射电天文萌芽期的一些启示 / 王绶琯 / 97
月球——天文望远镜的新家 / 卞毓麟 /104
海底扩张学说的来龙去脉 / 张少泉 / 111
天花和牛痘——勤纳发明牛痘的 150 年纪念 / 贾祖璋 / 文 王绶琯 / 注 /
116
科学现在时 / 121
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大爆炸宇宙模型简介 / 苏宜 / 123
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脑科学启发人工智能 / 冯建峰 / 132
警示与反思 / 141
基础科学的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吗 / 吴忠良 / 143
体验与启示 / 149
制取无水酒精的第三种方法 / 张开逊 / 151
认识家乡的植物 / 陈佐忠 / 154
行万里路 /163
野马你在哪里?——千里寻马记 / 张孚允 / 165
后记 / 185
图片信息 / 189
|
內容試閱:
|
小学、初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关系到“科教兴国”的基础,是目前我国教育和科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这样的任务,科学界能够做些什么 ? 科学家能够做些什么 ? 经过几番讨论,我们有了一个构想:编写一套符合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教师和学生需要、以阐明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的科普丛书。
目前,小学、初中阶段的科学素质教育,仍是一个需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课题。为此而编写的教材和以介绍博物知识为主的科普读物,一直得到重视并不断有所增益。而以阐明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的读物,尽管更加贴近素质教育,却相对薄弱。本套丛书的目的就是尝试使这个薄弱的方面得到一些加强。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理念的乃至哲学的一面。而实践体验,则必须结合具体的“一事一物”。这使得这方面的科普不同于系统知识和博物性质的科普。但是,科普的内容归根结蒂是出自科学家的工作,而科学家的工作——研究科学,正是针对着“一事一物”运用其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过程。因此,一个科学家,特别是“身经百战”的科学家,对古今科研事例,包括对自身科研经历的体验,梳理一下表达出来,就会是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很好的普及。
于是,我们把编写的方式定为“科学家讲科学”,并以此作为丛书名。这种构思得到了出版社的支持。我们陆续组织了不同学科、热心于青少年科普的科学家们草拟结构、分工编写,邀请同行们参加撰稿。通过修订,目前共结成 5 辑。每辑包括 20 来篇适于中小学教师使用,并适合于学生阅读的科普短文。文稿的编撰原则是每篇讲述一项科学知识和过程,并在正文之外加旁注和跋作为导读,着重阐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引发读者思考和探究。
书中文章各自独立,一事一讲,互不牵制。不同学科之间在篇数上保持大致的平衡。文章分两类,一类是新的创作;另一类是若干科普演讲的直录。两者的正文均保持作者自己的风格,作者以及编者利用旁注和跋以实现导读和提示。
思想和方法都是发展的。我们希望帮助读者领悟,但更重要的是启发读者思考。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都是用于科学问题的处理,而处理问题的途径从来都不会是独一无二的,都必须依靠判断和选择。所以我们主张在导读中不但不去回避,而且要尽力表达不同的观点。有了分歧和比较就有了更加宽阔的思考空间,而往往是从思考碰撞出的火花中人们找到了发展的种子。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科学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劳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奋斗在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乐于相携、便于咨询的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