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編輯推薦: |
湖南日报社资深记者撰稿。一本全面、立体、真实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南奋斗者的传记!l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奋斗场景,一个时代的有力见证。不容错过的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人物传记!
|
內容簡介: |
三湘儿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气势恢宏的接续奋斗中,以“用我一湘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创造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在三湘四水书写了翻天覆地的新“山乡巨变”。
本书收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共 100 位(含群体),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七一勋章”获得者等全国性重要荣誉获得者,也包括湖南涌现出来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奋斗者等,还有引领道德精神风尚的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先进典型人物
|
關於作者: |
本书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的统筹指导下,由湖南日报社组织编写。
|
目錄:
|
目 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毛岸英:领袖的儿子,普通的战士
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雷 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欧阳海:舍身推马救列车
周立波:《山乡巨变》世纪回响
戴碧蓉:“小英雄”的自强人生
张孝骞:“协和”泰斗,“湘雅”灯塔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周光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陈能宽:许身为国最难忘
郑培民:为民书记
罗健夫:知识分子的楷模
黄祖示:革命人永远年轻
彭楚政:“扶贫司令”
龙清秀:激越山水的生命乐章
宋文博:爱民模范
何继善:地球院士,杏坛先生
刘 筠:一生只为“年年有鱼”
谭靖夷:从江河里走来的院士
黄伯云:天高地阔任君飞
金展鹏:轮椅上飞翔的“中国金”
沧 南:“时代信仰的基石”
李谷一:歌声乘着春风来
陈白一:工笔画的领军人物
白诚仁:“湖南民歌之父”
韩少功:寻根文学原乡
唐浩明:文史作桥,飞架古今
陈西川:不可复制的“师父”
熊 倪:永不放弃的体坛老将
文花枝:把生的希望留给游客
盘振玉:瑶山的“妈妈老师”
罗长明、罗海文、周景华:抗冰保电三英雄
雷冬竹:222 个“冰雪宝宝”的妈妈
周福坤: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李常水:回乡走出光彩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 )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地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艾爱国:大国工匠
黄诗燕:“最美扶贫书记”
蒙 汉:香樟树之恋
张 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
谭清泉:梦想与导弹齐飞
姜开斌:丹心忠骨映深蓝
周令钊:新中国美术大师
望城消防救援大队:雷锋故里“火焰蓝”
段江华:“最美画家”
余元君:洞庭之子
周春梅:正义永远不倒
左 亭:“奔驰的火车头”
王新法:千里扶贫,魂归大山
方 璇:一腔热血洒青山
谭泽勇:抱团攻坚闯新路
刘祖治:永不离开的扶贫队长
杨淑亭:轮椅上的“最美扶贫人”
龙 俊:奔跑在扶贫路上
周秀芳:千里支教,甘当爱心“搬运工”
谭艳林:巧手“编织”脱贫梦
周祖辉:回乡带富众乡亲
覃道周:壶瓶山区“电骡子”
刘友梅:中国电力机车之父
丁荣军:中国高铁有了自主“机芯”
刘仲华:探寻“黑茶金花”
詹纯新:科研院所转制先行者
何清华:气概壮“山河”
周群飞:从打工妹到“全球手机玻璃大王”
胡子敬:商海“弄潮儿”
王 填:零售业“先行者”
陈代富:冷钢“不冷”的传奇
吴飞驰:致力于振兴民族医药
陈黎明:老马识“归”上雪峰
陈克明:“面痴”的追求
陶一山:让老百姓吃上好猪肉
阳国秀:小柑橘“闯”大世界
戴立忠:体外诊断领军人物
邹 彬:“小砌匠”遇上大时代
肖 定:“种粮姐姐”的无人农场
朱有志:“厅官”做了村干部
阳岳球:种粮状元
印遇龙:“养猪”自有大学问
罗安:引领中国电气制造
邹学校:“辣椒院士”的为农情怀
王 维:异种移植的先驱
万步炎:“钻”向大洋最深处
龙 兵:“移动”思政课成网红
徐宏勇:桃李满园“种树人”
张京华:沉于湖湘文化之野
许菊云:湘菜大师
夏昭炎 :“赤脚教授”回乡躬耕“文化田”
粟田梅:侗寨“织女”
沈克泉、沈昌健父子:油菜花田里的“科研梦”
吴安华:逆行的抗疫专家
徐芙蓉:抗疫一线“最美芙蓉花”
辜鹏博:用镜头记录时代
廖月娥:用“孝老”书写大爱
贺晓英:125 位老军人和烈属的“女儿”
曾昭斌:丹心一片慰乡愁
刘习明:医者仁心解患者之难
曾祥富:“口哨哥”的马路情缘
谢运良:一颗诚心聚大爱
刘真茂:大山卫士
谢永宏:踏遍洞庭情正浓
后记
|
內容試閱:
|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人物档案
袁隆平(1930—2021),江西德安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世界粮食奖等 20多项国内外大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评为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终其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过完 90 岁生日,自称“90 后”的他继续逐梦。直到离世的那一年,他仍旧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把水稻比作武器,对手是饥饿,他赢了。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在中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湖南怀化安江,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印着“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那是袁隆平出发的初心。亲历过战争时期,目睹过遍地饿殍,吃饭问题成为袁隆平下决心解决的问题。“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吃饭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袁隆平认为,养活世界人口,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优良的高产品种。
1953 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他在 1961 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稻是雌雄同花,没有杂种优势——传统遗传学理论早有定论。可袁隆平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乡村教师挑战世界权威,多少人等着看笑话。他却不在乎。这是对科学的诚实,更是对彼时深陷于饥荒的百姓的诚实。
两年内,他冒着酷暑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也就是可以用于杂交水稻培育的母本材料。就在1966年发表的那篇划时代雄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里,袁隆平首次描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病态”特征,开启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发的序幕。
按照他提出的思路,从选育、试验、失败,到再选育、再试验、再改进……耗时将近十年的探索,袁隆平和团队于1973年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并于同年10月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但这一路并非坦途。
1968年春天的一个雨夜,安江农校试验田里发生了一件至今未破的悬案,差点让杂交水稻研究夭折。田里的雄性不育试验秧苗全部不见踪影!心急如焚的袁隆平四处寻找,只在一口井里打捞起5根浮起的秧苗。万幸的是,它们都成活了下来,总算没有“绝后”。
“三系”配套,前八年都在失败中摸索。袁隆平记得,一直到1972 年,也就是被视为研究突破口的“野败”发现两年后,还有人质疑甚至反对他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案。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成功后,1987 年国家“863 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为专题,袁隆平牵头,带领全国协作组开启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攻关研究。没想到启动不到两年,就遭遇当头棒喝。一场夏季异常低温导致“两系”不育系育性出现“打摆子”,本来不育的变成了可育,使研究遭受严重挫折。一时间,科研界不少人“唱衰”甚至放弃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
水稻研究生涯中,袁隆平遇上的失败、质疑和挫折,数不胜数。但这些从未将袁隆平击垮。“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袁隆平说。
杂交水稻的成果自 1976 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时,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 2000 年、2004 年、2011 年、2014 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 10.5 吨、12 吨、13.5 吨、15 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1 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试验田里周年亩产突破 1600 公斤。
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 20%以上。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 1700 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 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 7000 万人。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2019年,在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时,袁隆平是这么说的:“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年过90岁的他依然保持着“泥腿子科学家”的作风,还是喜欢到农田观看稻谷的长势。
袁隆平从参加工作开始,便有下田察看水稻长势的习惯,身边时常备着下田的雨靴。他家的后院紧挨着试验田,一天要到田间看上三四回。
“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梦想到禾下乘凉,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接近生命尽头的数年里,袁隆平依然通过身体力行延续他的“禾下乘凉梦”。
三系法杂交水稻可以“吃”一辈子,为什么还要开展后面的研究?
面对这样的提问,袁隆平回答道:“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
他坦言,“贪心”给他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百万富翁想千万,千万富翁想一亿。我贪产量,到了700公斤,我贪800公斤,800公斤贪900公斤,900公斤到10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最后1200公斤,18吨,不满足,因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袁隆平还有另一个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1.6亿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袁隆平说。
相关数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和试种杂交水稻;除中国以外,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已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秉持消除饥饿的梦想,矢志不渝。90岁高龄时,袁隆平仍带领团队向水稻单产的更高纪录发起冲锋,为人类端牢饭碗作出了极大贡献。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在心爱的水稻面前,自称“爱好自由、特长散漫”的袁隆平,守着他的本分,直到再也走不动……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很多年前他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再次看哭了无数人。人们愿意相信,他是去找深爱的妈妈了,他的梦里依旧有风吹稻香,稻谷满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