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全套书共收录1896-1949年的汉译著作序、跋数千种,按初版本的出版时间逐年编排,并由各卷编者对译著信息、译者生平及其他相关内容作了补充注释。其中,序跋的辑录以初版本为准,在无法获得初版本的情况下才辑录其他版本。本书是目前收录最全的一部现代汉译文学序跋集,时间跨度长,收录序跋数量多,将成为翻译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同时也将对现代汉译文学序跋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译著序跋是翻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翻译文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既包含对翻译意图、体例、原作者情况的说明,也包含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以及对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还可以是译者自身意识、文学观念、具体遭遇的显现等。该类序跋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理论价值和文本价值。目前,翻译文学序跋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迄今为止,除个别译者(如鲁迅、林纾)的序跋得到了整理,还没有出现一部系统性的翻译文学序跋集,也很少出现以此为对象做出深入研究的著述。因此本书将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大型文献汇编。
|
內容簡介: |
《汉译文学序跋集》是一套大型民国文献汇编,上限以甲午战争为界,并以收录译本序跋为主,早期晚清部分适当扩至报刊译序跋;下限至1949年止。从晚清至民国时期五十年间出版的几千种译作中收录了2000余篇序跋,共450余万字。这是学术界第一次全面收录晚清民国时期的汉译文学序跋,可以说是目前体量最大的一次汉译序跋集成。本辑为第三辑,收录1933-1938年的汉译文学序跋。
|
關於作者: |
主编:李今(1956- ),山东莱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及汉译文学。著有《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海派小说论》《三四十年代苏俄汉译文学论》,主编《穆时英全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译文学编年考录及数据库建设(1896-1949)”(2014年立项)等。
|
目錄:
|
目 录
第九卷
1933年
1934年
书名索引
作者索引
第十卷
1934年
1935年
书名索引
作者索引
第十一卷
1935年
1936年
书名索引
作者索引
第十二卷
1936年
1937年
书名索引
作者索引
第十三卷
1937年
1938年
书名索引
作者索引
|
內容試閱:
|
致谢和说明
大约1999年,因为参与了杨义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的写作,我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新领域。在搜集爬梳相关文献史料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汉译文学作品的序跋对于认识翻译行为的发生、翻译方法及技巧的使用,对于不同时期中国面向世界的“拿来”选择,对于中国知识界如何在比较融合中西文化异同中重建现代文化新宗的艰难探索,都具有切实而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体会到前辈方家编撰的工具书与史料集,如北京图书馆编的《民国时期总书目》,贾植芳、俞元桂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嘉惠后学的无量功德。于是,编辑一套《汉译文学序跋集1894—1949》,助益翻译文学研究的想法油然而生。但我也清楚,这样大型的文献史料集的整理汇印,没有一批踏实肯干的学人共同努力,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是难以实施的。
2006年,我从中国现代文学馆调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曾和院领导谈起我的这一学术设想。让我感动的是,孙郁院长当场鼓励说,你若能完成就是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不用担心经费问题。后来出任人大副校长的杨慧林老师一直对此项研究给予默默的支持。我的学术设想能够获得学校项目的资助,是与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我先后招收的博士生、博士后让我有幸和他们结成工作团队。师生传承历来都是促进学术发展的有效传统,我对学生的要求即我的硕士导师朱金顺先生、博士导师严家炎先生给予我的教诲:见书(实物)为准,做实学。只因适逢当今电子图书数据库的普及与方便,我打了折扣,允准使用图书电子复制件,但要求时时警惕复制环节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只要有疑问一定查证实物。即使如此,《序跋集》收入的近3000篇文章都是各卷编者罗文军、张燕文、屠毅力、樊宇婷、刘彬、崔金丽、尚筱青、张佳伟一本本地查阅、复印或下载,又一篇篇地录入、反复校对、整理出来的。为了找到一本书的初版本,或确认难以辨识的字句,他们有时要跑上好几个图书馆。为做注释,编者们更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尤其是崔金丽在编撰期间身患重病,身体康复后仍热情不减,重新投入工作。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作为“学人”,最基本的“求知”“求真”“求实”的精神品质,也因此,我常说我和学生没有代沟。
本套丛书虽说是序跋集,但所收录的文章并未完全局限于严格意义上的序跋,也就是说,我们编辑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文体价值,还注重其时代信息的意义,希望能够从一个侧面最大限度地汇集起完整的历史文献史料。考虑到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往往保存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译者为推出译作有时会采用理论、评论、文学史等相关论说,以阐明其翻译意图与译作价值,因而译本附录的作家评传及其他文章也一并收入。
鉴于晚清民国时期外国作家、作品译名的不统一,译者笔名的多变,编者对作家、译者、译作做简要注释,正文若有原注则照录。其中对译作版本的注释主要依据版权页,并参考封面、扉页、正文的信息撰写。由于晚清民国初期出版体制正在形成过程中,版权页著录项目并不完备,特别是出版部门尚未分工细化,发行者、印刷者、个人都可能承担出版的责任,因而,对出版者的认定,容易产生歧义,出现由于选项不同,同一版本录成两个版本的错误。为避免于此,遇有难以判断,或信息重要的情况,会以引号标志,照录版权页内容。《序跋集》按照译作初版的时间顺序排列,如未见初版本,则根据《民国时期总书目·外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翻译文学》,并参考其他相关工具书及著述确定其初版时间排序。但录文所据版本会于文末明确标注。经过编者的多方搜求,整套丛书已从450万字又扩充了近200万字,计划分18卷出版。为方便查阅,各卷都附有“书名索引”和“作者索引”,终卷编辑全书“《序跋集》书名索引”和“《序跋集》作者索引”。其他收录细则及文字处理方式详见凡 例。
经过六七年的努力,《汉译文学序跋集1894—1949》第二辑即将面世,我和各卷的编者既感慨万千,又忐忑不安。尽管我们致力为学界提供一套可靠而完整的汉译文学序跋文献汇编,但时间以及我们能力的限制,讹漏之处在所难免,谨在此恳切求教于方家的指正与补遗,以便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出版补编本。此外,若有任何方面的问题都希望能与我取得联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 院)。
本套大型文献史料集能够出版,万万离不开研究与出版经费的持续投入,谨在此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及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对这套丛书的看重和支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了1—10卷的出版经费;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金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2XNL007)资助编撰研究费用和11—18卷的出版经费;感谢科研处的沃晓静和侯新立老师的积极支持和帮助。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每当遇到疑难问题,我不时要叨扰、求教的严家炎、朱金顺老师,还有夏晓虹、解志熙老师,我们学院的梁坤老师帮助校对了文中的俄语部分;感谢各卷编注者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地投入编撰工作;感谢在编辑过程中,雷超、樊宇婷、刘彬事无巨细地承担起各种编务事宜。感谢现已成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屠毅力对《序跋集》体例、版式、文字规范方面所进行的认真而细心的编 辑。
总之,从该项目的设立、实施,到最后的出版环节,我作为主编一直充满着感恩的心情,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感中。从事这一工作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已化为我美好的记忆,最后我想说的还是“感 谢!”
李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