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普·卡梅尔(Pepe karmel)是一位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他在纽约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大学艺术史系任教。他的研究涉及毕加索、波洛克、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批判理论、艺术与知觉等多个主题,出版过《毕加索和立体派的创造》(Picassoand the Invention of Cubism,耶鲁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多部艺术著作。
他策划或联合策划了许多展览,包括“罗伯特·莫里斯:毛毡作品”(Robert Morris:The Felt Works,纽约格雷美术馆,1989年)、“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1998年)、“毕加索的时代”(The Age of Picasso,桑坦德美术馆,2004年)和“概念抽象”(Conceptual Abstraction,亨特学院美术馆,纽约,2012年)。他为众多展览目录撰写文章,并为《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和《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等出版物撰稿。
抽象艺术永远植根于真实世界的经验,抽象的形式特征决定了它反映真实世界经验的方式,但纯粹的形式并不存在。也就是说,真正的抽象艺术史并不是对形式更迭的记叙,而是对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作出的一系列反应。这就是本书的重要论点。
本书描述了抽象如何被用于传递社会经验和个人经验:在社会经验方面,专家统(technocracy)的合理空想出现,后殖民时期的独立令人欢呼雀跃,全球化带来了骚动,军事独裁使人恐惧;在个人经验方面,宇宙意识的提升,视觉的慰藉,女权主义对“生理结构决定命运”(anatomy as destiny)产生逆反,人们自由迎接身体的“放纵”,装饰与家庭生活重新接受评价,从意义中被解放的语言令人着迷。
传统抽象艺术史青睐欧美白人男性艺术家,但在本书的叙述中,女性、有色人种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是抽象艺术史中的重要角色。可即便是长篇巨著,也只能覆盖一小部分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艺术家,如何进行选录是一个难题。越接近现代,选录越困难,因为当今在世的优秀抽象艺术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最后,我选录了最能清晰阐述我的论点的艺术家们,其余同样优秀的艺术家略去未表。总而言之,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引起新的争论,而是阐述看待抽象艺术的不同方式,以鼓励读者更广泛地了解抽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