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內容簡介: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进行了逐梦太空的伟大奋斗,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在空间技术领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书立足大历史、放眼大时代,系统回顾党领导人民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峥嵘历程,深情讲述一代代航天人高举旗帜矢志自立自强、强根铸魂勇攀科技高峰、团结奋斗托举强国梦想的生动故事,全面展现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发展图景与宝贵经验,带领读者读懂中国航天、领略百年风华、感受“旗帜的力量”。本书史料详实、内容丰富,站位高远、视角宏阔,字里行间充满了力量,是一部深度解读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力作。
|
關於作者: |
赵小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党校校长、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副总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基金奖、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突出贡献奖,“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和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长期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及航天精神传承弘扬研究,率先提出运用系统工程思维开展党建工作、党建深度融入型号工程任务全流程等航天特色党建工作理念。党建研究成果先后刊载《人民日报》《学习时报》《党建》等,入选中央组织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2021年“七一”前夕,率航天科学家团队赴香港参加“时代精神耀香江”活动,引发强烈反响
|
目錄:
|
序 一...........................................................................................................戚发轫 001 序 二................................................................................................................赵小津 001 前 言.........................................................................................................................00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逐梦太空的根本保证.......................005 第一节 中华飞天梦想 千年世代流传.........................................................00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太空...............................................011 第三节 听党指挥、强根铸魂引领中国航天跨越发展...........................02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愤图强 星出东方..............................................025 第一节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027 第二节 创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036 第三节 全面推进卫星工程研制 ........................................................................044 第四节 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 ........................................................................060 第五节 坚持“支部建在连上”...........................................................................070 第六节 建设又红又专的航天队伍 ...................................................................076 小 结................................................................................................................................088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时俱进 群星闪耀..............................091 第一节 发展应用卫星 服务国家战略.........................................................093 第二节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12第三节 推动航天科技惠及千家万户 ..............................................................131 第四节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中心...............................................139 第五节 造就高素质航天人才队伍 ...................................................................152 第六节 大力弘扬践行航天“三大精神”............................................164 小 结................................................................................................................................178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 星河璀璨..............................181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对航天事业的全面领导..........................................183 第二节 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199 第三节 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216 第四节 持续完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 ..............................................................233 第五节 航天科技造福中国、服务世界.........................................................246 第六节 实现航天强国梦必须坚持党建引领...............................................258 第七节 加快建设航天领域世界人才中心....................................................271 第八节 大力弘扬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283 小 结................................................................................................................................296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进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297 第一节 党领导人民逐梦太空伟大奋斗的历史意义................................299 第二节 党领导人民逐梦太空伟大奋斗的宝贵经验................................305 第三节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实现航天梦.....................................317 主要参考文献..................................................................................................................332 后 记...................................................................................................................................3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