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金融:国有大型银行新金融实践与探索(现代化新征程丛书)

書城自編碼: 384066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国研智库新金融课题组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7713609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知宋·宋代之科举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5
《国企改革》
+

HK$ 76.7
《国民经济管理学》
+

HK$ 72.0
《国企改革十大难题(凤凰文库·智库系列)》
+

HK$ 84.0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空间格局、产业效率与发展策略研究》
+

HK$ 145.1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增订本)第十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作品》
+

HK$ 70.3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效率与布局》
編輯推薦:
本书是“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一,展示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压力和挑战面前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自我变革的有益尝试,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大行情怀,也为其他金融机构的新金融实践和探索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这些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值得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去了解、推广和应用。
內容簡介:
“现代化新征程丛书”注重政治性、前沿性和实践性,打造前言产业、商业环境、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四位一体”架构,追求实现智库引领、出版引路、路径引导,致力于丰富读者知识素养,拓宽其眼界格局,提升其执政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新金融:国有大型银行新金融实践与探索》将实践案例和理论阐述两方面结合,既对照中央精神,又符合当今科技发展形势,也有落地应用的成功案例,兼具前沿性和实用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金融业也需顺势而变重塑发展逻辑,走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金融保障。本书以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新金融的实践探索为样本,回顾了新金融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新金融的内涵、价值观、特点、属性以及行动策略,并对新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關於作者:
国研智库新金融课题组由国研智库新金融领域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长期从事金融产业研究,承担了此领域的多项重要课题及支撑研究,在金融产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及政策咨询等方面发表了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是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目錄
目 录

上篇 数字时代的大象起舞——一家大行的新金融实践
第一部分 “三大战略 ”
第一章 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原点
第一节 善其事,利其器
第二节 金融“水利工程”
第三节 从“闭门造车”到共享生态
第二章 住房租赁:从服务买房到服务租房
第一节 房地产新局
第二节 建行住房租赁“新举”
第三节 住房租赁基金新探索
第三章 普惠金融:从服务“双大”到服务“双小”
第一节 世界性难题
第二节 建行数字普惠新模式
第三节 数字化风险控制体系
第四节 “惠懂你”
第五节 小微指数
第四章 乡村振兴:从专注“守城”到服务下乡
第一节 服务下乡的创新“打法”
第二节 数字农业的“龙江样板”
第三节 寿光的蔬菜智慧管理平台
第四节 “裕农通”的湘潭样本
第五章 科创金融:不看“砖头”看专利
第一节 “技术流”
第二节 创业者港湾
第三节 信托“破圈”赋能科技创新

第二部分 第二发展曲线
第六章 连接G端:智慧政务
第一节 数字治理的新趋势
第二节 服务G端的新路径
第三节 G端经营的新打法
第四节 新时代的“枫桥经验”——辽宁“阳光三务”平台
第七章 赋能B端
第一节 建行全球撮合家
第二节 投资者联盟
第三节 新手艺服务大客户
第八章 突围C 端
第一节 账户 用户 客户
第二节 “建行生活”
第三节 “双子星”

第三部分 开放共享共赢
第九章 “劳动者港湾”:试与平凡把酒言欢
第十章 研修中心:办一座“没有围墙的新生态企业大学”

下篇 重新定义金融——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第四部分 重塑新金融逻辑
第十一章 回顾:中国金融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金融事业(—年)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金融的变革与发展(—年)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金融的发展(年至今)
第十二章 思变:从“二八定律”到“八二格局”
第一节 国际社会对传统金融的反思
第二节 中国金融发展的再思考
第三节 新时代金融发展的土壤
第十三章 方向:新思想新理念引领金融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
第二节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三节 以金融力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第十四章 解码新金融:以人民为中心重塑金融逻辑
第一节 新金融的内涵
第二节 新金融的价值观
第三节 新金融的特点
第四节 新金融的属性
第十五章 新金融策略:重修金融水利工程
第一节 修渠:以改革筑牢金融“水利”基础
第二节 疏浚:科技赋能打通金融“堰塞湖”
第三节 活水: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第五部分 金融是服务社会的美好事业
第十六章 金融向上向善
第一节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第二节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推社会建设
第三节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第十七章 新金融未来发展的新期待
第一节 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助力新金融稳健发展
第二节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打造新金融体制保障
第三节 提升社会金融素养,厚植新金融实践土壤

致谢
內容試閱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诚然,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过程中,金融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事实上,近年来“新金融”一词也不断被提起。到底什么是“新金融”?学术界和业界对此众说纷纭。作为“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一,本书以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为基础,揭开“新金融”神秘的面纱,为读者呈现“新金融”大方之一隅。
金融是一门应用学科,而新金融作为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新兴事物,必然要经历长期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进行相互印证,并使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作为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智库,我们在试图回答新金融之问的过程中,也必然从各家金融机构近几年的大胆尝试、踊跃创新中去梳理脉络和答案。其中,建行的实践案例在其探索新金融的高度、广度、深度、温度上,都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也让“什么是新金融”的答案变得清晰起来。
本书分上下两篇,从建行的转型之路讲起。2021年,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在一次公开交流中讲述他关于数字化转型思考的心路历程,提到十多年前读过的管理学名著《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诚然,着眼于建行这样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超30万亿元资产、30多万名员工、1万多个机构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本书不是在“解剖一只麻雀”,而是在“解码一头大象”。
让“大象”轻盈起舞,殊为不易。其转型中既有“老银行”、大银行的传统约束,也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迭代的众多挑战。在本书中,我们并不于学术理论上深究,也暂时搁下银行传统业务不论,单从金融机构转型探索中的商业逻辑、模式创新、基层实践落笔,实景展现建行“新金融”的发展历程,为读者讲述一个“大象也能跳舞”的新故事,并窥探新时代大背景下,在全行业数字化大浪潮中,中国金融业矢志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程、缘由和发展趋势。在尝试梳理“新金融”的内涵、逻辑和策略的同时,也试图探析有关新金融的几个重要话题。
—“新旧之问”:为什么会产生新金融?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是什么?
要论新金融的产生,就不得不回顾传统金融的发展与局限。西方为现代金融的发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借鉴西方金融以塑己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西方金融模式,即“华尔街模式”不断受到挑战。西方金融机构遵从“二八定律”,只服务金字塔头部20% 的客户以牟取80% 的收益,却长期忽视那些难以获得金融资源的大多数人。以托马斯? 皮凯蒂(Thomas Piketty)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揭示出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常态和固有现象,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必然导致财富不平等的加剧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弊病。传统西方金融模式“痼疾”难愈,亟须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金融业对“华尔街模式”是十分推崇的。
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得以建立,并在过去三十年中飞速发展,固然有其之功,但一味学习效仿西方金融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一段时期里金融发展脱实向虚、过于逐利、过度房地产化等,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中央强调深刻把握金融工作规律,深化对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锚定了发展方向。“金融应当服务绝大多数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人”日益成为全行业的共识,这既蕴含着对“共同富裕”理想的追求,也是银行业在市场日趋饱和、“内卷”不断加剧背景下寻找新蓝海的理性选择。
从过往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看,金融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关键推手,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同样可以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工具,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个工具。如同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一样,金融之“术”同样可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之“道”,而且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成为新金融产生的理论渊薮。可以说,新金融源于传统金融,也青出于蓝,而胜于传统金融。
—“金融与科技之辨”:新金融等于金融科技吗?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金融的业务形态一直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变化。以ATM 为代表的电子系统延伸了物理网点的触角,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网上银行创生进而极大地丰富了银行的服务手段和能力,数据库、通信网络、智能手机……无数的科技推动金融业产品、服务方式、经营渠道等的发展变革。如今,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迈向了金融科技阶段。
若问金融之未来,也必求之于科技。科技是可以颠覆银行商业模式的力量,“金融科技”的“王者角逐”才算得上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华山论剑”。有金融科技的加持,使得传统业务有了新打法,创新业务才能从“空中楼阁”走出来,落地生根,“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金融再无定式,金融服务与产品终致不可胜穷也。
科技为金融的创新变革奠定了能力基础,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社会公平,也能加深社会鸿沟。“金钱不能买什么”的“桑德尔之问”诘问内心,对于金融业,也当叩问“能力越大是否责任也越大”。
—“当下与未来之思”:新金融具备哪些特点和属性?今后将如何发展?
痛则思变。展望新金融,似乎需要先剖析金融业的痛点,从中去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传统金融似乎有一种内里的窘迫,曾经高速增长的荣光仍在,但其热衷的政府、国企等领域竞争越发激烈,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价格战越发白热化,“内卷”成为行业现状,对异军突起的金融技术公司挤压又表露出无奈。同时经营压力上升,为了抢存款、抢项目,员工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大企业、大项目,疲于奔命也无暇顾及那些金融资源匮乏的群体,更无从考虑自身职业价值和尊严。
社会民众对金融也不尽满意,对其多有诟病。服务门槛高、存贷息差高等问题过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暴利”“躺赢”“吸血”“雨天收伞”等说法甚嚣尘上,金融业公众形象屡屡失分。即便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家银行贷款利率跌到了负债成本或银行理财收益率以下,仍然会面对“36 家上市银行净利润超过全体3600 多家上市公司总和一半还多”的责问。
党和人民对金融业同样充满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少不了金融的助力。
正是基于以上痛点和期待,新金融在稳步发展中凸显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展现出新理念、新要素、新范式、新生态、新体制五个特点,以及普惠、科技、共享、绿色四个属性,以初心向善、以科技向上,同国家、人民共赴美好。
“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面对如今的水与火,金融业剥去曾经成就上的光芒,也拨开曲折行进中的黯淡,问道于心、乘势而行,在“新”与“旧”的辩证中、在“金融”与“科技”的互动中、在“当下”与“未来”的联系中勇毅探寻前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