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世界简史(精装版)

書城自編碼: 38421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何炳松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940481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为你想要的生活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編輯推薦:
(1)打破盛行的欧洲中心主义旧史学,强调欧亚互动构成世界的新史学,调整了新的史学视域,给中国学者书写历史作品树立了标杆,提供了范本。
(2)上卷以亚洲为起点,叙述世界起源与欧洲兴起的原因,下卷书写欧美列强的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跨度宏大,脉络清晰,篇章布局接近完美。
(3)内附世界历史图谱,一张图让你秒懂世界历史发展脉络。
(4)锁线精装,封面特种纸,内文高档纯质纸,高颜值精致装帧。摊开阅读,不掉页。
內容簡介:
《世界简史》(精装版)上卷以亚洲为起点,叙述从世界文化起源至欧洲兴起之间的历史,穿插亚洲文化发展的概况,讲述亚洲文化的发展在远古、中古时期对欧洲发展的影响。下卷讲述从世界列强的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系统阐述了欧洲列强在近代世界史中的主导作用。
《世界简史》(精装版)在参考西方史学研究的基础上,穿插讲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世界文化史中的贡献以及对欧洲国家发展的影响,此举意在说明:欧洲文明的进步与亚洲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欧洲文明在世界史中的主导作用仅在近代欧洲实行世界殖民之后。正是亚欧文明主导作用的交替才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世界。
这种观念打破了当时盛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旧史观,形成了欧亚互动构成世界的新史观。
關於作者:
何炳松(1890—1946年),字柏丞,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擅西洋史研究。一生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其中不少被用作大学教材。他的著述融会古今,学贯中西,曾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先驱”。著有《通史新义》《新史学》《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中古欧洲史》等。
目錄
上 卷
第**编 世界人类文化的起源
第第一章 先史时代的人类
第二章 埃及文化的起源
第三章 亚洲美洲的古文化

第二编 欧洲文化的发轫和亚欧争雄的开始
第四章 希腊人的南下
第五章 希腊文化的起源和亚欧争雄的开始
第六章 希腊的内乱和衰落
第七章 亚欧两洲统一的尝试和失败
第八章 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的亚洲
第三编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亚欧争雄的继续
第九章 罗马的兴起
第十章 地中海的统一
第十一章 罗马的内乱及其和安息争雄
第十二章 罗马帝国的极盛时代
第四编 印度佛教的广播和罗马帝国的衰亡
第十三章 印度佛教的广播
第十四章 罗马的内乱和安息的衰亡
第十五章 波斯的中兴和罗马帝国的分裂
第五编 亚欧北方蛮族的南下和东方文化的发皇
第十六章 亚欧北方蛮族的南侵
第十七章 蛮族南下后的欧亚
第十八章 中古时代的印度和南洋
第十九章 朝鲜和日本的开化
第二十章 基督教教会的起源和事业
第二十一章 回教的兴起和哈里发帝国
第六编 欧洲的混乱和亚洲北方民族的兴起
第二十二章 查理曼帝国和封建制度的起源
第二十三章 欧洲政教冲突的开始
第二十四章 突厥民族的再起和十字军东征
第二十五章 蒙古人的西征和土耳其的建国
第七编 中古欧洲的生活和世界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六章 中古时代欧洲人的生活
第二十七章 中古时代的书籍和科学
第二十八章 中古时代的英国和法国
第二十九章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商业的复盛
第八编 欧洲的宗教革命和战争
第三十章 查理五世和路德
第三十一章 西欧各地的宗教革命
第三十二章 欧洲的宗教战争和科学时代的开始
下 卷
第**编 世界列强的形成和殖民事业的发展
第第一章 英国国王和国会的争权
第二章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
第三章 东部欧洲各国的发展
第四章 世界商业和海外殖民
第五章 十八世纪时欧洲生活的状况
第二编 法国的革命和拿破仑
第六章 法国革命将起时的状况
第七章 法国的革命
第八章 拿破仑时代
第三编 世界民族运动的猛进和工业革命的产生
第九章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的反动
第十章 一八四八年的欧洲革命运动
第十一章 意大利和日耳曼的统一
第十二章 欧洲的工业革命

第四编 世界帝国的造成和帝国主义的发展
第十三章 德国和法国
第十四章 不列颠帝国
第十五章 俄罗斯帝国
第十六章 世界帝国主义的发展
第十七章 现代科学的进步
第五编 国际的竞争和世界大战
第十八章 世界大战的起源
第十九章 大战初期的事迹
第二十章 欧洲三大帝国的瓦解和战事的结束
第六编 现代世界的困难
第二十一章 欧洲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第二十二章 欧洲大战后的列强
第二十三章 欧洲新国的政情
第二十四章 东方民族的解放运动
第二十五章 太平洋的现势
內容試閱
本书上册本已出版多年。兹因课程标准既已订定颁行,故将上册根本依照标准重新改编,并将下册完成,合印出版,以副一般爱读本书者多年督促成书的雅意。不过著者仍想在此地略略表示他个人对于编辑历史课本和本书材料分配上几个愚见。
编辑历史的课本实在是一项不很容易的工作。首先因为就编辑课本的眼光看来,历史的材料实在太多,历史的范围亦实在太广。材料既多当然不能不加以选择,范围既广当然不能不加以限制。倘使我们没有相当的标准,那么当我们选择材料和限制范围时,就要受个人成见的支配;或者偏重政治,或者偏重经济,或者偏重民族精神,或者偏重大同主义,因此就要发生偏而不全的毛病,违反现代科学上客观的标准。这是编辑历史课本的一个困难问题。
其次就是课本内容的详略问题。现在往往以为所谓“详”就是无所不包,所谓“略”就是撮其大要。于是求详的人竭力做堆砌的功夫,求略的人竭力做通概的工作。堆砌的结果往往流于琐碎,通概的结果往往流于空疏。使得读者或感到兴味索然,或觉得模糊影响。这是编辑历史课本的第二个困难问题。
著者的愚见以为我们当选择材料和限制范围时,要想避免个人的成见,只有绝对应用科学标准的一法。现在史学上比较符合科学的新标准就是“综合的研究”(Synthetic Study)。所谓综合的研究就是说:我们要研究人类文化的演进,我们不应该单单研究人类政治的、经济的、学术的、教育的或者宗教的发展;我们要同时研究人类政治的、经济的、学术的、教育的和宗教的等活动的交互错综的情形。因为人类的文化是政治、经济、学术、教育、宗教等活动的总和;我们倘使单单研究这种种活动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对于人类的文化决不能窥见它的全貌。所以我们课本中所取的材料和所含的范围就应该以综合研究四个字来做标准,目的在于说明人类全部文化的演进。换句话说,就是凡是足以证实人类全部文化演进的事迹都是历史课本范围中的材料。
之后,著者以为课本的适当与否决不单单是内容详略的问题。理想的课本一定要能够简明而且切实,所谓简明就是略而能够不流于空疏,所谓切实就是详而能够不流于堆砌。简单地说,就是一面要“言皆有物”,一面要“纲举目张”,以文化的演进为经,以过去的事象为纬,这才是折中至当的办法。著者很想用这种见解去解决前面所提出的两个困难问题; 这一册小书就是著者在实际工作上一种冒昧的尝试。
此外我们对于中外史的划分还有一个特殊的界限问题。著者的愚见以为我们要划分中外史的界限亦应该以文化的演进为标准。详细地说,就是凡是纯属本国文化演进过程中的事迹当然除偶然用来作比较外可以绝对不提,凡是纯属外国文化演进过程中的事迹当然是本书正当的资料,这是很明显的了。至于和全世界人类文化有一般关系的事迹,著者的愚见,以为我们应该不分中外,把它们一律划入本书的范围。本书所以述及中国的石器时代、法显和玄奘辈的西游、中国蚕桑、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西传,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种种事迹,理由就是在此。
著者愚见以为除上述三个问题外,似乎还有一个立场问题,值得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以常理论,本无提出的必要,但是我们试看寻常所谓外国史或世界史,多半是欧洲中心扩大起来的西洋史。欧洲固然是现代世界文化的重心,值得我们格外地注意。但是我们中国人既系亚洲民族的一分子,而亚洲其他各民族在上古和中古时代对于世界的文化又确有很大的贡献,似乎不应因为他们久已衰亡,就可附和欧洲史家的偏见,一概置之不理。因此著者很想在本书中用一种新的立场,把亚洲匈奴人、安息人、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向来受人轻视的民族,根据他们在世界文化史上活动和贡献的程度,给以相当的位置,而加以叙述。这就是著者所以提出立场问题的理由,而本书亦就是用这样一个立场编成的又一种冒昧的尝试。著者于此还有一点附带的感想要表示出来,这就是关于这部分
亚洲民族的史迹,竟不能不取材于英国学者所编的《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Edward Gibbon: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Rome),劳林生的《古代东方五大帝国史》(George Rawlinson:The Five Great Monarchies of the Ancient Eastern World)和派克的《一千年间鞑靼史》(Parker:A Thousand Years of Tartars);而本书所有对于这许多民族在文化贡献上估价的话,又十之八九采取前三书著者的意见。这是我们亚洲人的“数典忘祖”呢,还是“礼失而求诸野”?著者所以附提此点,无非表明我们研究历史的前途,单就亚洲部分而论,还是非常辽远,值得我们急起去直追。
本书的编述当然以“详近略远”为主旨。所以就分量分配说:先史部分的篇幅只占一编,上古和中古各占四编,而近世和现代的三百年间竟占六编。同时近一百年间的世界史则又占六编中的四编,而二十世纪以来的三四十年则又占四编中的二编。这是就世界史时代的远近而分配本书详略的大概。此外对于欧洲和其他各洲史事的分配,则以世界一般文化的演进情形为详略的标准。因为对于上古文化的起源和中古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亚洲各民族所占地位的重要并不亚于欧洲,所以本书对于上古以来到十五世纪时的亚洲民族活动史,加以较详的叙述,无论他们的内治和外交,都较寻常西洋人所谓世界史为详。自从十六世纪以后,上古以来亚洲民族向西移动的潮流,因有地理上的发现,一变而为欧洲民族四出活动渐成独霸的局面,而亚洲各文明民族,反一变而为受人压迫,或文化落后的国家。因此本书对于十六世纪以来的世界史,不能不为篇幅关系,减去亚洲各国内部的情形,而加详欧洲各国侵略此种民族和此种民族抵抗此种侵略的经过。因为如果照样地平铺直叙下去,不但读者的兴趣将要减低,就是对于前面所标以世界人类文化演进为选材标准的宗旨亦将要不合了。总之,上古和中古的文化重心既多在亚洲,故不能不并详亚洲;十六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重心既大部在欧洲,故不能不特详欧洲。这是就世界人类文化演进的方向不同,而分配本书对于亚欧两洲史迹详略的又一个大概。著者愚见如此,但仍不敢云当;而且本书的内容能否合乎这个理想,亦还是有待于读者的指正。
至于本书所有材料的来历,原来都应该详细地标明,但是著者自己以为这本书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读物,不是专篇的著作,所以就把这一部分工作省去不做。不过我们编辑史书当然不能凭虚凿空的,所以著者在此特地把本书的蓝本举出重要的几种,以便读者的复核或参考。关于先史时代的部分以韦尔斯的《世界史纲》(H.G. Wells:Outline of History)为主要的材料。关于欧洲的部分以布累斯德的《上古史》(J.H. Breasted:AncientTimes)、著者自己所编的《中古欧洲史》和《近世欧洲史》三书为主要的材料。关于印度的部分为斯密斯的《牛津大学印度史》(V.A. Smith:The Oxford History of India)为主要的材料。关于朝鲜和日本的部分以木宫泰彦的《日支交通史》为主要的材料。关于月氏和突厥的部分以《大英百科全书》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主要的材料。关于南洋群岛的部分以伊利奥特的《印度教和佛教》第三卷(Sir Charles Eliot:Hinduism and Buddhism)为主要的材料。关于安息和波斯部分以劳林生的《东方五大帝国史》(后来加安息和波斯而为七)为主要的材料。关于蒙古人的部分以霍渥尔特的《蒙古史》(Sir Henry H. Howorth:The History of the Mongols) 为主要的材料。关于回教徒的部分以福礼门的《萨拉森人的历史和武功》(E.A. Freeman:History and Conquests of the Saracens)为主要的材料。关于土耳其的部分以柳克述的《新土耳其》为主要的材料。此外如中国的石器时代一段材料则根据翁文灏的《近十年来中国史前时代之新发现》一文(《科学》,第十一卷,第六期),中国造纸术的西传一段材料则根据向达的《纸自中国传入欧洲考略》一文(《科学》,第十一卷,第六期)。著者从上述几位学者方面得到益处很多,所以对于他们都应该表示谢意。著者并觉得有一部分材料,尤其关于安息、波斯、朝鲜、日本、印度和南洋群岛诸国文化发展的情形,在汉文的著作中恐怕从来未曾有过;所以他对于《东方五大帝国史》的著者劳林生、《印度教和佛教》的著者伊利奥特和《日支交通史》的著者木宫泰彦三人特别表示敬意。著者深信我们要增进历史教学的效率,插图丰富亦是一个条件;所以他对于本书的插图非常注意。不过他同时亦深知搜集适当的插图实在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所以他很盼望读者能够加以原谅。
著者对于本书中各种名词的汉译问题亦曾经给以充分的考虑,不敢苟且下笔。书中关于普通术语的部分如美术、建筑、科学、文学、宗教等等名词大概都以程瀛章等所编的《百科名汇》为标准。至于专名的部分, 除汉译中没有适当的标准由著者自由汉译的以外,其余尽量采用吾国原有的而且合理的译名,例如 Franciscans 译为芳济派、Dominicans 译为多明我派,骤然看去好像有点离奇,其实都是我国天主教徒中久已通行的旧译。其实都是依据我国清代回教学者刘智所著的《天方典礼释要解》这部书。著者深恐读者或起误会,所以特别提出一部分的实例来琐琐地声明。
著者所以能够把这本书编成出版,这完全是因为他受了王云五和李伯嘉两位老友的鼓励和帮助。倘使没有他们的鼓励,著者的胆气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大。至于书中插图多承友人苏继庼君代为搜罗,增加本书的精彩不少。著者特在此附表谢意。
何炳松
一九三三年五一节

世界简史(精装版)
【太空和地球】太空的大部分,洞然无物。我们人类所居的地球不过太空中一颗很小的行星。太空中有许多发光和热的体积,叫作恒星。恒星中有一个太阳,距离地球约九千三百万里,比地球大一百二十五万倍。此外还有和地球同质的大行星和小行星,以及蒸气如尘的彗星。除此以外, 这无穷的太空是一个寒冷无生物的空间。地球在太空中是一个旋转不息的小圆球,直径约八千里。它的表面不很平,突起的我们叫作山岳,低凹有水的叫作海洋。表面上罩有一层厚约二十里的空气,近地面的空气较密, 愈高愈稀,我们坐气球升到七里以上,怕就不能生活了。
【地球的起源】照现代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推测,以为在无量数的年代以前,太阳是一种旋转很速的焰质,体积较现在为大。当它旋转时落出许多零星的碎片,就成为许多行星。变成地球的小片还没有凝结的时候,又因旋转很快的缘故,裂成两片,大的成为地球,小的成为月球。所以早期的地球是一团没有生物的焰质,热度很高,旋转亦很快。后来又经过无量数的年代,热度渐低,旋转的速度亦渐减,于是逐渐凝结成为一个硬壳的地球。
【地面岩石的形成】当地球早期成形的时候,空气非常浓厚,黑云蔽日,狂风怒号,情形很是可怕。地球的表面纯是一层坚硬的石壳,由炎热的流质凝结而成,这就是古老的岩石,普通叫作原生片麻岩。当时地球本身还是很热,恐怕和现在镕铁炉的内部差不多。空气的上部全是阴云,常常落下热雨但是没有落到地面就仍旧蒸化了。再经过许多年代以后,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凝聚,变成热水流在地面上,聚成早起的湖海。同时狂风暴雨时时冲击地面的岩石,使它碎做泥沙,由河流带入海中层层积起而成为黏板岩和砂岩等古老的水成岩。这种岩层积成以后,再由河流夹带沉淀积成新层,愈积愈厚。后来因火山爆裂和潮水涨落的缘故,各种岩层或起褶曲,或者破裂,一部分再熔再结,再因受压迫而改变原形,终成为现在地面上各种山岭江河湖海等复杂的形状。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