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編輯推薦: |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区域情况复杂、发展禀赋差别明显,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命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本书从理论到实践给出明确解答。
☆本书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历程和成就做系统梳理,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做深入阐释,回望过去,启示未来。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专门从事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编辑和新时代党史研究工作,其写作兼顾理论深度和通俗表达。
|
內容簡介: |
进入新时代,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的大战略、大政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必然。本书从中央决策层面系统梳理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成果。全书分为十章,阐述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脉络,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逐一展开叙述,兼及政策、理论和案例。全书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叙论精当,向读者清晰呈现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方法论和路线图。
|
關於作者: |
刘贵军,副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编研一处处长,国家高端智库核心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编辑和党史研究工作,参与编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邓小平传》等重要著作,担任大型电视文献片《邓小平遗物故事》《陈云的故事》执行总撰稿。著有《两岸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对台决策与事件述实》《陈云的青少年时代》《邓小平在江西日子里的思考》等作品。
|
目錄:
|
第一章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布局之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
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思路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二章 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解决“大城市病”问题
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集中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
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第三章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第四章 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扎实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第五章 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第六章 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加强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第七章 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
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第八章 深入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第九章 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更好服务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让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十章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大力推动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实施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把握的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
既“谋全局”也“谋一域”,向来是大国治理的重要课题。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人文差异很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因此,协调区域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从过去、现在和将来任何一个时期看,统筹区域发展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布局经历过几次重大调整。“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 项重点工程,有70% 以上布局在北方,其中东北占了54 项。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20 世纪60 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从战备需要出发,根据战略位置的不同,将我国各地区分为一、二、三线,以实现均衡发展。随后,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若干大工业基地、大城市集聚区以及经济协作区,它们后来成为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极、特大城市以及高等教育、科技研发基地等。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提出让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进而带动内地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我国的这一发展战略与改革开放政策相辅相成,实施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突出东部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选择东部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上对东部倾斜。自20 世纪80 年代到21 世纪初,国家批准的5 个经济特区、14 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17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国家赋予这些地区较大的自主权,向东部地区倾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极大地发挥了东部地区的优势和潜力,实现了东部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党中央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相继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这四大子战略构成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覆盖我国大陆全部国土,是全局性战略,既能平衡区域关系,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问题,有力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这一总体战略,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实现赶超发展;有利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走向新繁荣;有利于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发展转型,带动其他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新轨道。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了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导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所以必须牢固树立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重大任务,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关键领域“填平补齐”;积极探索抑制地区差距扩大、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制度举措,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有机协同,形成动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