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民俗旅游文化(第二版)(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旅游大类)

書城自編碼: 385096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高职高专教材
作者: 程杰晟 张珂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314495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2.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的行为
《 人的行为 》

售價:HK$ 110.4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售價:HK$ 90.9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售價:HK$ 216.2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售價:HK$ 78.2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售價:HK$ 67.9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售價:HK$ 90.9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售價:HK$ 124.2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湘军史稿 华章大历史040 》

售價:HK$ 101.2

 

內容簡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俗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中国物质生产民俗旅游文化;物质生活民俗旅游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人生礼仪、节庆、行旅、交通等方面的民俗旅游文化;还包括家族与村落等社会组织民俗文化以及语言、信仰等民俗文化的内容。全书内容兼容并包,通俗易懂,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极强的实用性和阅读性。可供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及成人教育的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使用,也可供民俗文化的爱好者和普通读者阅读。
關於作者:
程杰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资源概论”、“中国民俗旅游文化”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郑州市地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河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地方高校特聘高层次人才。张珂,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师。
目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民族概述
第二节 中国民俗概述
第三节 民俗旅游文化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农事民俗
第二节 渔业民俗
第三节 民间手工业民俗
第四节 商贸民俗
第五节 生产贸易民俗与旅游
第三章 饮食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第二节 饮食民俗的发展与地方风味的形成
第三节 中华茶俗与酒俗
第四节 饮食民俗与旅游
第四章 服饰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述
第二节 服饰民俗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节 服饰民俗与旅游
第五章 人生仪礼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人生仪礼民俗概述
第二节 中国人生仪礼民俗
第三节 人生仪礼民俗与旅游
第六章 节庆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节庆民俗概述
第二节 主要岁时节庆
第三节 主要节庆民俗
第四节 现代节庆
第五节 节庆民俗与旅游
第七章 行旅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古代行旅概述
第二节 旅行前的准备与饯别
第三节 旅行途中的食住行
第四节 旅行归来的接风洗尘
第八章 交通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交通民俗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陆路交通民俗
第三节 水路交通民俗
第四节 中国交通民俗与旅游
第九章 游艺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游艺民俗概述
第二节 游艺民俗的类别和内容
第三节 游艺民俗与旅游
第十章 居住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居住民俗概述
第二节 民居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节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
第四节 居住民俗与旅游
第十一章 家族与村落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家族 宗族与亲族习俗
第二节 村落习俗
內容試閱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如《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荀子?强国》中有“入境,观其风俗”的记载,《管子?正世》中也有“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的内容。《史记?循吏列传第五十九》中有“楚民俗,好庳车”等。此外,还有很多意义与其相近的词,如“风俗”、“习俗”、“民风”、“谣俗”等。
“民俗”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as)将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一个新词“folklore”,翻译为中文意为“民俗”,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后来,该词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所接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但是,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民俗的概念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理解。从狭义的角度,钟敬文先生将其归纳为下述四种不同的解释。
(一)文化遗留物说
这是英国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民俗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就像人由猿猴进化而来,身上残留着一根尾椎骨一样。
(二)精神文化说
这也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在国际民俗学界流行了相当长时间。英国民俗学会1914年出版的《民俗学手册》中有一段常常被人引述的话,形象地表明了这种观点:“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三)民间文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民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例如美国学者厄特利(F.L.Utley)将民俗定义为“口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在苏联,民俗仅指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中国,过去研究得比较多的民俗现象,也主要是民间文学。
(四)传统文化说
这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即把民俗仅限于传统之中,将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民俗排斥在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狭义的民俗观日渐被打破,人们更多地倾向于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民俗。如乌丙安在其著作《中国民俗学》中指出:民俗是世代传习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陶立?认为: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D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二、民俗的分类
民俗现象纷繁复杂,从社会基础的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与之有关的心理活动。总体来说,民俗可分为下述五大类。
(一)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也称物质生产民俗或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它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二)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如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等)、社会制度民俗(如习惯法、人生仪礼等)、岁时节日民俗等。
(三)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也称信仰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思想、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
(四)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头语言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它们是广义的民俗语言。狭义的民俗语言,是指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并且反复出现的套语,如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黑话、酒令,等等。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形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