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高士其先生的科普作品平易近人,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益于学生从小对微观世界形成客观的认识。
|
內容簡介: |
《灰尘的旅行》是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高士奇先生的科普作品合集。既有科学童话,又有科学小品文。高士奇先生是博学多才的大家,其作品轻松幽默而不失科学的严谨与传统文化的厚重。作为“快乐读书吧”指定年级推荐的小学生读本,人文版《灰尘的旅行》选文类型丰富,多角度展示高士奇先生的创作在科学性与文学性方面的和谐统一,同时兼顾了指定学段学生的阅读水平。
|
關於作者: |
高士其,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全国至六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目 录
文理哲三者并重方为大家——人民科学家高士其的成长道路 / 高志其 001
开场白 001
菌儿自传 001
我的名称 003
我的籍贯 007
我的家庭生活 012
无情的火 018
水国纪游 025
生计问题 031
呼吸道的探险 036
肺港之役 044
吃血的经验 052
乳峰的回顾 060
食道的占领 068
肠腔里的会议 075
清除腐物 083
土壤革命 093
经济关系 100
细菌的衣食住行 111
色——谈色盲 113
声——爆竹声中话耳鼓 119
香——谈气味 123
味——说吃苦 127
触——清洁的标准 131
细菌的衣食住行 135
细菌的大菜馆 139
细菌的形态 145
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 148
清水和浊水 153
细菌学的课 157
细胞的不死精神 163
细胞的不死精神 165
土壤世界——土壤里的一群小战士 170
水的改造 173
灰尘的旅行 177
生物界的小流氓 183
细菌的毒素 185
毒的分析 190
散花的仙子 196
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 201
生物界的小流氓 208
细菌世界探险记 213
|
內容試閱:
|
文理哲三者并重方为大家
——人民科学家高士其的成长道路
…………
时间再回溯到1999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这样写道:高士其的传人在哪里?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时代产生不了高士其这样的科普大家?这个问题迄今未有答案,因而在高士其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高士其的成长道路。
一、文化、科学与哲学三位一体
那么高士其是怎样成长的呢?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的高士其、科学的高士其和哲学的高士其。
因为任何一个领域大家的成长必须是文、理、哲三者并重,如果以一棵大树来比喻的话,那么文化就是大树的树根,哲学则是大树的升华。而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教育、医学、艺术都是这棵大树上所结的果实。由此可见,文化基础的重要性。
恰恰是这样,高士其在三岁时,就读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幼学琼林》“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此外,还有《增广贤文》等书,而做人的基本道理也尽在这些简单的经典之中了。四岁时,又读了孔子的《大学》《中庸》,一篇八百字的《大学》他整整背诵了八百遍,倒背如流。每逢家里来客人时,祖父就把小高士其叫出来,当众背诵。高士其则摇头晃脑吐字清晰地背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幼小的高士其虽然不懂这些古文的明确意蕴,但却充满了莫名的喜悦和兴奋。他隐约地感到在这些语言文字后面,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大门。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幼时所背诵的经典文字,都一一地消化、理解和吸收了。文化的原理、传承的精神、历史的使命感也随之而建立了,当然,这与那个时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和凌辱密切相关。
高士其在小学时期,几乎阅读了所有的中国古典小说,如《封神演义》《包公案》《济公案》《儒林外史》《今古传奇》《子不语》《薛仁贵》《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施公案》《说岳全传》《七侠五义》,也包括一些翻译过来的西方文学,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黑奴吁天录》等。同时,高士其白天在福州明伦小学上学,晚上在家祖父继续教他四书五经。这些都奠定了高士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文学造诣。六七岁时,高士其开始接触自然科学,他的一位叔叔给他讲了细菌、病毒和微生物的知识。使他在脑海中浮起了对微观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在此后的明伦小学和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中,高士其正式接受了自然科学的教育。在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中,他全面发展而又重点突出,他热爱化学,每次做化学实验时都十分准确。因此,他怀抱化学救国的远大理想,同时,他也喜欢数学,他为数学的奇妙变化而感到入迷。他还对微小的生物世界充满了兴趣。由于兴趣广泛,爱好众多,他获得了“博物学奖章”。赴美留学后,他在自然科学方面又得到进一步的深造,这些都自不待言。值得指出的是,高士其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还广泛涉猎西方文学。他精通英文、德文和法文。阅读了《天方夜谭》《鲁宾逊漂流记》《双城记》《莎士比亚戏剧集》《战争与和平》《安徒生童话选》《拿破仑传记》《华盛顿传记》《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等书籍。他还特别喜欢诗歌,读了拜伦、雪莱、凯芝、华兹华斯、艾伯特·彭斯、斯诺·邦德、歌德、泰戈尔、普希金等人的诗集。高士其在美国留学期间,经常到美国国家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在美国国家图书馆,我几乎阅遍了世界上的所有名著。”旅欧期间,他在莱茵河畔歌德故居的小书摊上流连忘返,终买到了一本德文版的歌德名著《浮士德》,然后满意而归。与此同时,他还喜欢艺术,热爱音乐和摄影。他参加音乐会,学习小提琴,购买了唱机和唱片,聆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他携着照相机踏遍了美国的东西两岸,拍摄了许多风光旖旎的动人照片,至今还保存在他的影集中。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读书时,高士其上了堂哲学课,从而使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那时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时,也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一度试图把基督教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实际上,这也是他的一种哲学思考和探索。
归国后,30年代,他与艾思奇结为朋友,开始了对马克思哲学、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这就奠定了他的哲学思想基础。艾思奇用哲学思想指导他的科普创作,他则用科学知识充实艾思奇的哲学框架,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1937年,高士其到达延安后,不但从事自然科学的普及工作,发起了国防科学社、边区医学座谈会、细菌学讨论会,同时,还与周扬、艾思奇、成仿吾、郭化若等人发起、组织了“新哲学会”“自然辩证法座谈会”。、张闻天、陈云、徐特立、陈唯实、范文澜、于光远等四十几位同志相继成为会员,参加座谈,研究讨论哲学与方法论。
高士其是当时我国仅有的几位微生物学家、细菌学家,因此,他带来了世界上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思想。这些知识、思想对当时封锁、闭塞的延安地区来讲,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世界的窗户,充实了延安的干部群众学习哲学、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内容。为此,在窑洞中与他探讨了古典自然辩证法。
40年代,高士其在香港写了《自然辩证法大纲》《什么是古典自然哲学》发表在香港《知识》杂志上,并将这两篇文章分别寄给延安的和重庆的周恩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首科学诗《天的进行曲》,这一融科学、文化、哲学于一体的著名诗篇。
综上所述,高士其在文化、科学、哲学三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学习与研究。实际上,高士其的成长及其作品是由文化所奠定的,科学所孕育的,哲学所指导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理、哲三者并重,方为大家也,方为社会与民族的大家,世界与人类的大家。
二、从高士其的回忆录看他的作品由来
要走近高士其、要理解高士其,就必须阅读高士其的回忆录。高士其回忆录仿佛是一个纲,提纲挈领而纲举目张。要知道高士其的成长道路和治学方法,就必须阅读高士其回忆录。为什么要这样强调高士其回忆录的重要性呢?那是因为我们要想理解高士其的作品,他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的缘由与渊源在哪里?也即古人所讲的出典在哪里?在高士其回忆录中都可以得到清晰而明确的答案。通过回忆录,我们看到高士其不再是一个理性的概括的形象,而是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痛苦、有欢乐、有人性、有人文思想的高士其。它揭示了一个在生活和心路历程中的真实高士其。而真实的高士其离我们更近,也更加感人。使我们能够深切地理解到:为什么高士其之所以成为高士其。这样,高士其就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仿效的榜样,仿效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为人和他的作品。
从高士其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士其把他所学到的一切、看到的一切,所经历的一切,包括科学、文化、哲学、文学,乃至民俗民风和民间艺术都运用于他的科普创作,都运用于他把科学交给人民的工作和事业中去。如《菌儿自传》中的《我的名称》,就是把传统文化、四书五经的内容融入文章中去。
…………
此外,由于《菌儿自传》的章回形式和故事逻辑,高士其十分明确地称之为科学小说。这也是源于中国古代小说的体裁。
…………
高士其以他的创作实践告诉人们科普创作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要与科学、文化、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神话、童话乃至民俗民风相结合,让它们都为科普创作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科普创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由此可见,高士其的创作取材之广,内容之丰,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我们希望后有来者,这就要沿着高士其集大成的学习精神和创作精神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科普上、文学上的无数高士其。
…………
三、高士其的人民性
高士其对人民的热爱,一是源于高士其的天性,他自幼生性乐观、幽默、开朗,喜交友,善与人处,爱以兄弟姐妹相称。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四书五经教育,懂得“仁者爱人”的道理。
…………
高士其本性善良,为人和蔼,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感召力,令人对他的疾病产生深刻的同情,也使人愿意以他的工作为工作,以他的事业为事业。因为他的工作与事业是给予,是赋予,是施予,是把自己的所学回报给人民,是引导青少年儿童走向科学的未来。
由此可见,高士其的人民性也是来源于文化,是文化所孕育的,科学所奠定的,哲学所指导的,而文化的重要性和基础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谓文人,实际上就是人文,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挚爱,而通俗地讲就是热爱人类、热爱人民、热爱儿童。这一特点在高士其的身上体现得格外突出,同时他也是爱憎分明的,对一切邪恶从不姑息,从不与之同流合污。
…………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士其生活在人民之中。他对一切人都是友爱的、平等的。他甚至到了老年都不厌倦人,每天接待四面八方的来访者和少年儿童。
…………
今天我们读高士其的书,走高士其的路,成为高士其一样的人;成为高士其那样的科学家,高士其那样的作家,高士其那样的教育家;成为具有高士其精神的在各种工作岗位与领域的人才和栋梁,依然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呼唤和人民的呼唤。
由此我们可以说,永恒的高士其,永恒的经典,人类的高士其,人类的经典。因为高士其和他的作品都是在集大成的基础上而诞生的,集大成的东西是优秀的,而优秀的东西也都是集大成的。
高 志 其
2005年11月30日
开 场 白
听呵,我所喜爱的人们,
在这动荡的大时代里,
光明和黑暗的势力做着不断的搏斗。
人类互相火并。
我虽然没有上过战场,
但我的生命正在另外一种的战场上,
进行着剧烈的战斗,
是人类和细菌的战斗。
我的战场是实验室,
我的武器是显微镜,
我担任着侦察细菌行动的工作,
收集了各方面关于细菌的情报。
我遭了细菌的暗算,
负伤了退下来,
从那天起我就渐渐失去了我的健康。
脑病的恶魔把我封锁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面,
森严的墙壁包围着我,
我被夹在天花板与地板之间了。
明媚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我也不能出去迎接她。
白天我被病魔捆缚在椅子上,
不能自由地行动;
夜晚我被病魔压伏在床上,
不能自由地转身。
甚至于连吃饭穿衣,
甚至于连洗脸刷牙,
甚至于连大小便,
都需要人家扶持,
都需要人家帮助。
这样的日子,
几十年如一天,
就这样慢慢地度过去了,
留下些写给我健康同胞们的诗句和文字……
1982年5月26日
菌儿自传——我的名称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
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棵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只大狗,一头大牛,乃至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他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小小,轻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一千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一百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
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小小的生物。
既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辩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期内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之上有草,□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