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唐诗的格律有什么讲究? 唐诗都是按格律写的吗? 唐代诗人是如何用格律写诗的? 我们如何从格律角度欣赏唐诗?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唐代的诗歌作品,从格律的角度进行解读与分析。一般的古代诗歌选集赏析或注释,主要是从诗的内容、思想、风格、意境,乃至字词、名物等方面进行的,而本书试图通过唐代诗歌的基本创作规律,也就是格律,来透视出我国古代诗歌另一层面的艺术特色。以前古代诗歌格律方面的著作,多是讲解格律理论,辅以一些作品举例,本书则是以古代诗歌作品为主体和线索,通过解析作品,来认识古代诗歌格律,这样更加客观,也更加直观。 本书以三百三十余首唐诗作品为主体,从诗歌的格律角度加以解析。具体来说,每首诗大体上是按照体裁、押韵、对仗、平仄等几大方面来解说,而对于其中的规律、变化、讲究、特点等重点加以分析,并对由格律而产生的特色、审美等适当提示。本书对于格律的解析,试图采取以作品为纲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唐诗的格律要求及其变化。 通过对这些唐诗作品格律的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创作手法的技巧和规律,领略诗歌的本质艺术特点。了解一点古代诗歌的格律,对于欣赏我国古代诗歌,便多了一个角度,也加深了一个层次。
|
關於作者: |
薛治,北京人,1976年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喜欢读书,对语言文字、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等方面均有一定见解,发表代过多篇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点校整理出版过多部古籍。自幼接触古典诗词,对于古诗歌的格律和创作颇有心得,本书即是作者多年爱好并研究古代诗歌的一点总结。
|
目錄:
|
导言 1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3 望月怀远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在狱咏蝉 8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9 杂诗 10 题大庾岭北驿 11 次北固山下 12 破山寺后禅院 12 寄左省杜拾遗 13 赠孟浩然 14 渡荆门送别 15 送友人 15 听蜀僧濬弹琴 16 夜泊牛渚怀古 17 月夜 18 春望 19 春宿左省 19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 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 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20 月夜忆舍弟 20 天末怀李白 21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22 别房太尉墓 23 旅夜书怀 23 登岳阳楼 24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5 山居秋暝 25 归嵩山作 26 终南山 27 酬张少府 27 过香积寺 28 送梓州李使君 29 汉江临眺 29 终南别业 30 临洞庭上张丞相 31 与诸子登岘山 32 宴梅道士房 32 岁暮归南山 33 过故人庄 34 秦中寄远上人 34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35 留别王维 36 早寒有怀 37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37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38 饯别王十一南游 38 寻南溪常道士 39 新年作 40 送僧归日本 40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41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1 赋得暮雨送李曹 42 酬程近即事见赠 43 阙题 43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44 送李端 45 喜见外弟又言别 45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46 喜外弟卢纶见宿 46 贼平后送人北归 47 蜀先主庙 48 没蕃故人 48 赋得古原草送别 49 旅宿 49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50 早秋 51 蝉 51 风雨 52 落花 52 凉思 53 北青萝 54 送人东游 54 灞上秋居 55 楚江怀古 56 书边事 56 除夜有怀 57 孤雁 57 春宫怨 58 章台夜思 59 寻陆鸿渐不遇 59 五言长律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63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64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 65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 67 游感化寺 68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69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 70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70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71 上韦左相二十韵 72 行次昭陵 74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75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 76 七言律诗 独不见 81 黄鹤楼 82 行经华阴 83 望蓟门 84 送魏万之京 85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85 登金陵凤凰台 86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87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88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89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 中春望之作应制 89 积雨辋川庄作 90 酬郭给事 91 蜀相 91 客至 92 野望 9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3 登高 94 登楼 95 宿府 95 阁夜 96 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97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98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98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99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100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00 长沙过贾谊宅 101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102 赠阙下裴舍人 102 寄李儋元锡 103 同题仙游观 103 春思 104 晚次鄂州 105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05 西塞山怀古 106 遣悲怀三首之一 106 遣悲怀三首之二 107 遣悲怀三首之三 108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 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 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 及下邽弟妹 109 锦瑟 109 无题 110 隋宫 111 无题二首之一 111 无题二首之二 112 筹笔驿 112 无题 113 春雨 114 无题二首之一 114 无题二首之二 115 利州南渡 116 苏武庙 116 宫词 117 贫女 117 五言古诗 感遇四首之一 121 感遇四首之二 122 感遇四首之三 122 感遇四首之四 123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24 月下独酌 124 春思 125 望岳 126 赠卫八处士 126 佳人 127 梦李白二首之一 128 梦李白二首之二 129 送别 129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30 青溪 130 渭川田家 131 西施咏 132 秋登兰山寄张五 132 夏日南亭怀辛大 133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34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134 寻西山隐者不遇 135 春泛若耶溪 136 宿王昌龄隐居 136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137 贼退示官吏 138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138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139 寄全椒山中道士 140 长安遇冯著 140 夕次盱眙县 141 东郊 141 送杨氏女 142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43 溪居 144 塞上曲 144 塞下曲 145 关山月 145 子夜吴歌 春歌 146 子夜吴歌 夏歌 147 子夜吴歌 秋歌 147 子夜吴歌 冬歌 147 长干行 147 烈女操 149 游子吟 149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153 古意 153 送陈章甫 154 琴歌 155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156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57 夜归鹿门歌 158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58 梦游天姥吟留别 160 金陵酒肆留别 162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62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3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165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165 丹青引 167 寄韩谏议 168 古柏行 169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170 石鱼湖上醉歌 171 山石 171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172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173 石鼓歌 174 渔翁 175 长恨歌 176 琵琶行 180 韩碑 182 燕歌行 184 古从军行 186 洛阳女儿行 187 老将行 189 桃源行 190 蜀道难 192 长相思二首之一 194 长相思二首之二 195 行路难三首之一 195 行路难三首之二 196 行路难三首之三 197 将进酒 198 兵车行 199 丽人行 200 哀江头 201 哀王孙 202 五言绝句 鹿柴 205 竹里馆 205 送别 206 相思 206 杂诗 206 送崔九 207 终南望馀雪 207 宿建德江 207 春晓 208 夜思 208 怨情 207 八阵图 209 登鹳雀楼 209 送灵澈 209 弹琴 210 送上人 210 秋夜寄邱员外 210 听筝 210 新嫁娘 211 玉台体 211 江雪 211 行宫 212 问刘十九 212 何满子 212 登乐游原 213 寻隐者不遇 213 渡汉江 213 春怨 214 哥舒歌 214 长干行二首之一 215 长干行二首之二 215 玉阶怨 215 塞下曲四首之一 216 塞下曲四首之二 216 塞下曲四首之三 216 塞下曲四首之四 217 江南曲 217 七言绝句 回乡偶书 221 桃花溪 22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2 芙蓉楼送辛渐 222 闺怨 222 春宫曲 223 凉州词 223 送孟浩然之广陵 223 下江陵 224 逢入京使 224 江南逢李龟年 224 滁州西涧 225 枫桥夜泊 225 寒食 226 月夜 226 春怨 226 征人怨 227 宫词 227 夜上受降城闻笛 228 乌衣巷 228 春词 228 宫词 229 赠内人 229 集灵台二首之一 229 集灵台二首之二 230 题金陵渡 230 宫词 230 近试上张水部 231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231 赤壁 231 泊秦淮 232 寄扬州韩绰判官 232 遣怀 233 秋夕 233 赠别二首之一 233 赠别二首之二 234 金谷园 234 夜雨寄北 234 寄令狐郎中 235 为有 235 隋宫 235 瑶池 236 嫦娥 236 贾生 236 瑶瑟怨 237 马嵬坡 237 已凉 237 金陵图 238 陇西行 238 寄人 239 杂诗 239 渭城曲 239 秋夜曲 240 长信怨 240 出塞 240 清平调三首之一 241 清平调三首之二 241 清平调三首之三 241 出塞 242 金缕衣 242 附录 平水韵 243 后记 261
|
內容試閱:
|
实际上,按照格律要求,只要知道首联的平仄,就可以推知后面各句的平仄关系了。 古代汉语中很多字的声调,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不同,所以有些字看起来似乎不合平仄,但实际上按照古音都是符合的。比如,本诗第四句中的“宅”字和“即”字,按照平仄格式要求,该位置应当用两个仄声字,“宅”“即”二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声调都是二声,也就是阳平,属于平声,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宅”字是入声陌韵,“即”字是入声职韵,入声即属仄声。还有,第七句中的“看”字,该位置应当用一个平声字,“看”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四声,也就是去声,但在古代汉语中则有平声、去声两读,此处可以平声视之,所以也是符合平仄格式要求的。 然而,本诗中还有一些字,即使按照古代汉语的声调,似乎也不符合上述平仄格式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