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編輯推薦: |
扎根理论是当代质性研究中的支柱方法,但其方法创始人之间却分歧不断,这使得扎根理论方法充满了争议,并且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则是其中影响深远、不可忽视的一派。无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该流派,只有读过这本《建构扎根理论》,你对扎根理论的了解才是完整而开放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扎根理论做了深刻、丰富、系统的阐述,意图引导读者在社会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的技术。全书分为12章,分别对扎根理论的方法学原理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该书使用了许多精选的例子,描画出了扎根理论的奠基人格拉泽和斯特劳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论图景之外的另一种景象。
作者卡麦兹认为,扎根理论必须从其实证主义源头那里继续发展,把过去20年来由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入进来,使其成为一种更加细致和更具反思性的实践。本书对于学生、研究新手以及经验老道的社会科学家都能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凯西·卡麦兹 (Kathy Charmaz)
她曾经是索诺马州立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教师写作训练项目的负责人。
她撰写、合著和合编了 14 本书,其中《好日子·坏日子:慢性病中的自我与时间》一书获得了太平洋社会学联合会和符号互动论研究协会的大奖。《建构扎根理论》第1版获得了来自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的评论家推荐奖,被翻译成中文、日语、韩语、波兰语及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
她的研究涉及慢性病体验、受难的社会心理学,并发表了相关学术作品。她致力于符号互动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以及方法论的研究。卡麦兹教授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做过关于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医学社会学和符号互动论的讲座和工作坊。
卡麦兹教授已经于2020年去世。
译者简介
边国英
本科与硕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目前在审计署审计干部培训中心(审计宣传中心)工作。
|
目錄:
|
第 1 章 扎根理论的邀请 …………………………………………………………… 1
扎根理论的出现 ……………………………………………………………………… 5
扎根理论的发展 …………………………………………………………………… 11
建构扎根理论 ……………………………………………………………………… 17
建构扎根理论一览 ………………………………………………………………… 18
第 2 章 收集丰富的数据 ………………………………………………………… 22
对方法的思考 ……………………………………………………………………… 24
民族志中的扎根理论………………………………………………………………… 36
作为数据的文献 …………………………………………………………………… 47
小结………………………………………………………………………………… 57
第 3 章 设计和进行深度访谈 …………………………………………………… 58
关于深度访谈的思考………………………………………………………………… 59
为访谈做准备 ……………………………………………………………………… 62
进行访谈 …………………………………………………………………………… 72
访谈存在的问题、前景和优势 ……………………………………………………… 82
小结………………………………………………………………………………… 86
第 4 章 扎根理论研究中的访谈 ………………………………………………… 87
为什么深度访谈适合扎根理论 ……………………………………………………… 89
追求理论 …………………………………………………………………………… 91
建构主义访谈 ……………………………………………………………………… 95
理论抽样中的访谈 ………………………………………………………………… 108
需要进行多少次访谈? …………………………………………………………… 110
小结 ……………………………………………………………………………… 113
第 5 章 扎根理论编码实践的逻辑与初始编码 ………………………………… 114
扎根理论编码的逻辑 ……………………………………………………………… 118
初始编码 ………………………………………………………………………… 121
初始编码实践 ……………………………………………………………………… 129
把数据转换为代码 ………………………………………………………………… 142
小结 ……………………………………………………………………………… 143
第 6 章 聚焦编码及升级 ………………………………………………………… 144
聚焦编码实践 ……………………………………………………………………… 146
轴心编码 ………………………………………………………………………… 154
理论编码:应用或生成 …………………………………………………………… 157
警惕先入之见 ……………………………………………………………………… 163
揭示先入之见的策略 ……………………………………………………………… 166
小结 ……………………………………………………………………………… 169
第 7 章 撰写备忘录 ……………………………………………………………… 170
撰写备忘录的方法 ………………………………………………………………… 173
学习作家们的策略:构思练习 ……………………………………………………… 192
用备忘录把聚焦代码提升为概念类属 ……………………………………………… 199
小结 ……………………………………………………………………………… 202
第 8 章 理论抽样、饱和与分类 ………………………………………………… 203
关于理论抽样的思考 ……………………………………………………………… 208
使理论类属饱和 …………………………………………………………………… 224
理论分类、绘图和整合 …………………………………………………………… 228
小结 ……………………………………………………………………………… 236
第 9 章 在扎根理论研究中重构理论 …………………………………………… 237
什么是理论? …………………………………………………………………… 240
客观主义扎根理论和建构主义扎根理论 …………………………………………… 247
在扎根理论中进行理论化 ………………………………………………………… 254
检验扎根理论 ……………………………………………………………………… 261
小结 ……………………………………………………………………………… 274
第 10 章 符号互动论与扎根理论 ……………………………………………… 276
符号互动论的传统 ………………………………………………………………… 277
实用主义与符号互动论的芝加哥遗产 ……………………………………………… 278
作为理论视角的符号互动论 ……………………………………………………… 281
拟剧法 …………………………………………………………………………… 289
符号互动论和作为理论方法包的扎根理论 ………………………………………… 293
扎根理论研究中的符号互动论 ……………………………………………………… 298
小结 ……………………………………………………………………………… 301
第 11 章 撰写草稿 ……………………………………………………………… 302
关于写作 ………………………………………………………………………… 305
准备发表 ………………………………………………………………………… 318
回到图书馆: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 324
撰写理论框架 ……………………………………………………………………… 330
写作的表现力 ……………………………………………………………………… 334
小结 ……………………………………………………………………………… 339
第 12 章 反思研究过程 ………………………………………………………… 340
扎根理论的核心:有争议的版本及修订 …………………………………………… 341
如何定义扎根理论? ……………………………………………………………… 343
扎根理论与方法论最新发展 ……………………………………………………… 344
全球视野中的扎根理论 …………………………………………………………… 350
评价扎根理论 ……………………………………………………………………… 359
扎根理论研究的标准 ……………………………………………………………… 360
扎根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361
术语表 ……………………………………………………………………………… 364
索 引 ……………………………………………………………………………… 371
参考文献 …………………………………………………………………………… 392
|
|